临湘市林业局:组团外地考察取经 助推楠竹产业化进程
临湘市地处湘北,素有“湘北门户”之称。境内楠竹资源丰富,全市土地总面积262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43万亩,拥有楠竹面积58.5万亩,立竹1.28亿株,年产楠竹约2000万根,是湖南省楠竹丰产示范基地市(县)之一,境内羊楼司镇被评为“中国竹器之乡”。 2006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发展楠竹产业,建设竹业强市”的发展战略, 走出了一条“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集中建市场”的竹业发展之路,涌现了以晨星竹业、蓝峰竹艺为龙头的一批较具规模的加工企业,还有一批以羊楼司“十里竹器长廊”为代表的竹器加工和销售的重点竹器市场。近几年来,我市楠竹产业面临低产林面积较大、原竹滞销、销售价格大幅度下跌、竹加工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竹产业链条短、投融资困难等制约因素,影响竹产业的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激活我市自然资源优势,提升竹产业化发展水平,围绕打造“精彩北大门,品质新临湘”,强力推进“五三三”工程,前不久,临湘市竹业考察团一行在市政协副主席、林业局长李垂利同志的带领下,先后赴浙江省临安市、福建省永安市、湖南省桃江县三地,深入学习三地的竹产业发展经验,以推动临湘竹产业跨越式发展。学习参观后的总体感受是:一是“中国竹乡”名副其实;二是笋竹加工业发达、产业链长、产值高、占比大。三地的主要做法:第一,抓住了“关键点”。 三地都把管理和创新作为竹业发展的关键,各自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升级之路。第二,选准了“主攻点”。在加快促进竹产业集聚的同时,三地都不约而同致力于延伸竹产业发展链条,围绕竹业“做大文章、大做文章”。 三是,抓准“结合点”。三地按照“精心培育一产、大力发展二产、积极开发三产”的思路,把发展楠竹与建设美丽乡村结合起来做文章,通过全方位发展“竹生态游”,大力开发“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获得了“双丰收”。
学习考察给我们的对策启示:第一,加强党政引导;第二,加强科研开发;第三,加强政策扶持;第四,加强产业对接。只有这样才能像临安、永安、桃江人一样,树立“精心培育一产、大力发展二产、积极开发三产”的战略思路,拉长产业发展链条,走笋竹产业化之路,才能把竹产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