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娄星四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及做法
绿化娄底四年行动计划的实施进入第三年,我区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认真贯彻执行《绿化娄底四年行动计划》,以建设绿色美丽娄星为目标,实施生态美区战略,从森林生态建设与保护、高效林业、城市绿化、部门绿化四个方面全面推进,统筹城乡绿化一体化,在全区范围内掀起了植树造林的热潮。
三年来,我区超额超范围完成了市下达给我们的年度任务,全区投入林业产业资金3.5亿元,35万人次参加植树造林,完成人工造林3.4068万亩,补植补造3万亩,栽植苗木550多万株,其中栽植3cm以上各类绿化苗木55万余株,基本建成“秀美村庄”120个,建设高速公路绿色通道34.8公里,绿化县乡公路490公里、河道94公里、煤矿4座, 24所学校、13所医院实施了绿化提质改良。造林质量良好、管护到位,所有栽植的苗木成活率都在85%以上。2014年通过层层选拔,湖南省“秀美村庄”建设三年行动启动仪式在我区杉山镇万乐村举行,省林业厅厅长邓三龙、市长易鹏飞等省市领导及全省各市州林业局参加了启动仪式,我区通过联村建绿建设“秀美村庄”的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张家界、永州及本市的兄弟单位纷纷来我区学习取经。《中国绿色时报》头版头条以《娄星之光为何如此璀璨——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绿化美化启示录》为题报道我区绿化四年行动成果,《中国林业新闻网》头版头条转载,《网易新闻》等九家国内主流媒体转载。《湖南日报》、《娄底日报》、《娄底晚报》多次头版头条报道我区绿化四年行动成果。几年来重点工程造林项目全部通过国家和省级检查验收,合格率100%。
一、践行新理念,领导重视强力推进,多渠道筹资保障
2012年全市绿化四年行动动员大会以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召开常委会议和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绿化娄星四年行动计划,成立了由书记任顾问、区长任组长、区委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人大、政府、政协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绿化娄星四年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林业、绿办等部门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统一组织领导四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区委办、区政府印发了《绿化娄星四年行动计划》、《绿化娄星四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娄底市娄星区2012-2015年联村建绿暨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建立了单项考评办法,出台了奖惩机制,分解了工作任务,落实了工作责任。区委、区政府为了推进绿化娄星四年行动计划,先后召开6次常委会议、10次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工作,决定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四年的任务。为实现目标,区政府与126个责任部门和乡镇街道签订了责任状,将区直112个单位全部安排联村建绿村,48名区级领导挂点负责联村建绿工作。为保证工作的顺利推进,我区在财政状况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每年都按市领导小组的要求投入资金,2013年,财政从一般财政预算中投入资金500万元,市、区直单位和部门绿化责任单位投入资金2200多万元;2014年,财政从一般财政预算中已经投入资金近400万元,市、区直单位和部门绿化责任单位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2015年,财政从一般财政预算中投入资金550万元,市、区直单位和部门绿化责任单位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同时,积极整合其它涉林资金,吸引社会资金,鼓励大户造林,切实完成四年行动计划任务。
二、走出新途径,推行绿化全覆盖,建设绿色娄星
我区在实施生态建设的过程中,保护与建设并举、典型与全面同重。在全面绿化美化街道、单位、厂矿的同时,对路旁、水旁、宅旁、村旁及公共场所等区域实施高标准大苗绿化,对低效、低产林地进行改造升级,对卫生死角和荒芜土地进行绿化。
2013年春,娄星区创造性地提出了“十万干群义务植树,绿化娄星全面覆盖”活动,区委书记、区长向全区人民发出了植树造林的倡议书,财政投入资金100万元,采购绿化苗木小苗200万株,免费发放给农户,鼓励农户利用每一寸土地,做到见缝植绿、全面播绿。为了保证全覆盖活动的成效,区委、区政府向全区192个村(社区)派驻绿化娄星全覆盖群众工作组,发动群众植树造林。群众工作组负责苗木分发和组织栽植,栽植不合格不到位的,群众工作组年终考评不合格,群众实行谁栽植谁所有的原则,部分乡镇由财政配套资金实施以奖代投,农户每栽植成活一株苗木,通过乡镇组织的秋季验收以后奖励0.3-0.5元/株。通过绿化全覆盖活动的开展,全区12万人次参与造林,新增林地近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7%。
2014年,我区在完成市下达任务的基础上,着力建设一个绿化示范乡镇——石井镇,着力打造“1234”特色工程,即建设一条珍贵树种培育走廊、两处特色景观、三个绿色村庄、四大林业产业,形成富有娄星特色的生态建设亮点。鼓励农户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坪隙地和园地,栽种珍贵树种,区财政投入资金80多万元,采购了20多万株金丝楠木发放给农户,农户每株苗木只需交纳2元钱苗木费,经秋季验收成活后,奖励5元/株。金丝楠木良好的景观效果和上万元每吨的市场价格,加上政府的奖励,激发了广大农户的造林积极性,建成了一条十公里长的珍贵树种走廊。
2015年,我区全力实施“1234”工程。即:打造一条通道——娄韶长高速公路绿色通道;织就两张绿网——乡村道路绿网、河道水域绿网;实现三块绿化美化——城区绿化、集镇绿化、秀美村庄;发展四大产业——经果林、花卉苗木、油茶、林下经济四大产业。
部门绿化是改善区域生态质量,树立绿色形象的主要手段,林业、绿化办、交通、水利、煤炭、卫生、教育等部门在绿化四年行动中扛起了部门绿化的大梁。政府引领,部门配合,群众参与,多方挖掘潜力,促进林地流转,引种优良品种,培育造林大户,在有限的林地上,每年完成人工造林10000多亩。建起了仙女寨森林公园;县乡公路管养路段(390公里)和未纳入管理的通组公路,已经绿化了490公里,区域范围内硬化公路已基本全部绿化;辖区内的3条河流按照一河一景的原则,孙水河栽植水杉,涟水河边栽植金丝柳,高登河栽植水杉和杨柳; 4座煤矿全部完成了矿区绿化,在茶元二矿试验的矸石山换客土绿化模式得到了市里的高度肯定和推广;区内24所学校、13所医院全部签订了绿化责任状,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全部完成了绿化任务,60%以上的单位已经达到了市级园林式单位的标准。
三、开辟新思路,统筹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秀美娄星
城乡差别的体现不仅仅是经济收入,更多的是生活水平和生存环境的差别,从城市走进乡村最大的感受是从一个干净整洁绿树成荫的环境里一下进入满地茅草脏、乱、差的世界。改变这种感觉和差距正是我区统筹城乡绿化一体化的原动力,采取多种形式建设“秀美村庄”是我区建设绿色娄星的主战场。
一是领导办点建。全区48名区级领导,全部挂点包村,挂点领导负责挂点村“秀美村庄”建设的组织指挥、资金筹措、建设质量、后期管护,真正把挂点村的建设任务全部包了起来。区委书记彭健初挂点的石井镇石江村,投资150万元,全面实施了村级道路和住宅绿化,为村民建起了面积达60多亩的文化广场,每天晚上吸引了周边邻县群众100多人跳起了广场舞,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他挂点的茶元镇石塘村投入资金100多万元,高标准采用杆径10cm以上的桂花、楠木等名贵绿化树种绿化了村级公路,鼓励村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栽植红肉蜜柚大苗11300多株,既绿化、美化了村域环境,又为农户增收开创了新渠道。区长黄大生挂点的杉山镇万乐村和鹞子村投入资金200多万元,为村民建起了村级广场,绿化了村级道路和住宅,彻底改变了村域生态面貌,美化了人居环境,同时,发动群众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目前已经建成苗木基地100多亩,计划在年内与周边村连片发展1000亩以上,其中万乐村已成功申报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其他区级领导根据挂点村的实际情况,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绿色村庄,在这些村的带领下,星星之火,开始燎原,全区呈现出了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良好氛围。
二是联村建绿。娄星区拓展全民义务植树范畴,搭建新的履行义务平台,实施机关单位联村建绿。具体的方式就是基本按照战线安排几个单位联系一个村,建设“秀美村庄”,联建单位出资“包苗木、包栽植、包管护”,联建村积极配合联建单位,提供土地、调处矛盾、负责管护、制订植绿爱绿护绿公约。市直181家单位,区直112家单位,12个乡镇街道机关,市、区200多家企事业单位,全部派驻到村,共计联村建绿62个村2个单位。通过3年时间的实施情况来看,群众非常认可这种方式,实施联村建绿的单位也基本能够接受这样的建设方式,通过联村建绿的方式成了我们建设秀美村庄的主要方式,成效比较显著。如市住建局牵头联建的万宝镇株山村,为群众建起了一个桂花园;区林业局牵头联建的双江乡双江村从6个方面对该村实施了全面绿化;区发改局牵头联建的小碧乡对家村,通过建设金丝楠木培育基地带动在“四边一区”栽植金丝楠木,将该村建成金丝楠木村。
三是村民自主建。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村,在其它绿化示范村的带动下,主动出击,从村级道路和公共活动区域着手,同时引导和发动具备条件的农户建设精品院落。如杉山镇的石龙村、石垣村,石井镇的泽溪村、松江村,黄泥塘办事处的高溪村、南阳村,百亩乡的朝阳村、梧桐村等等,都在“秀美村庄”建设的大力宣传和引导下,自力更生,开始自主建设“秀美村庄”。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建设的,群众参与的热情和责任心普遍较强,绿化成果的保护更加得力,也最容易形成规模和效果。据统计,每年老街等苗木市场销售给农户自费采购的苗木突破400万株,其中名贵大苗不少于20万株。
通过3年时间的推进,全区“秀美村庄”建设已经进入了磅礴发展的局面,区委、区政府决定,要在全省率先完成“秀美村庄”建设任务,三年计划二年完成。我区共有行政村(社区)192个,其中城市社区56个,城市规划控制村42个,需要实施“秀美村庄”建设的村共计94个,四年行动的前2年,市区单位已经联建了52个村2个单位。今年,市直单位帮助我区联村建绿20村,区直147家单位联村建绿46个村2个单位。目前,我区已经全面完成任务。一个人与自然和谐、人居条件优越、城乡绿化一体,一个生态完美、环境优美的美丽绿色娄星将呈现在人们眼前。
四、创造新模式,拓宽造林绿化思路与方式,建设幸福娄星
绿化四年行动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单纯依靠政府和部门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这就要求创新模式,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建设,发展林业产业,调动群众力量,投身美化家园、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的生态建设领域。
一是吸引社会资金发展林业产业。结合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和实施煤矿沉陷区生态治理的过程中,提前科学规划,将林业产业的发展与绿色娄星建设相结合,将林业重点项目资金向林业产业基地倾斜。湖南宜东农林科技有限公司,3年时间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实施恩口煤矿沉陷区生态治理,在杉山镇的4个村连片建设5000亩珍贵树种培育基地,实施林苗一体化发展,将这4个村的绿化率整体提高到了80%以上。石井镇河北片区的6个村,由5个种植大户牵头投资,建成花卉苗木基地近2000亩,优质经果林基地3000亩,在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和特色经果林的同时,有机地与村庄的绿化相结合,将能够栽树的地方全部栽上了名贵绿化苗木,不仅充分利用了闲置的空坪隙地,而且消灭了绿化和卫生死角。3年来,全区有超过100名林业大户参与生态建设,社会资金投入林业产业超过2.4亿元。
二是结合村庄自然优势发动群众改变村庄面貌。要发动群众建设“秀美村庄”,需要一个好的规划和切入点。充分发掘每个村庄的自然历史文化亮点,以提高“秀美村庄”建设的文化内涵和建成以后的外延能量,汇聚绿化行动正能量。如杉山镇万乐村以有300多年历史的古枫树为中心建设文化广场外延至乌石峰寺庙的佛教文化胜地,有利于下一步发展佛教文化旅游产业;双江乡双江村地处省级洪家山森林公园入口,就特别注重道路绿化和住宅绿化,为下一步发展农家乐产业奠定了基础;石井镇石江村将原来集体的杨梅园、泽溪村将原来集体的桉树基地改建为村级绿化广场,不仅没有破坏村庄原来面貌,反而使绿化水平全面提质。正因为绿化四年行动的建设内容符合区域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改善了人居环境,所以也促使村民自觉地加入到了植绿、爱绿、护绿的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