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市十三五规划高标准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对于积极适应发展形势的新变化,妥善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破解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实现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日,涟源市委市政府召开十三五规划编制会议,规划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涟源市生态文明发展四大目标。
一、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取得新成效。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两型”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效果显著。
二、加强发展旅游休闲养生产业。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强化规划引领,加强旅游产品策划,加大景区建设力度,提升接待服务水平。深化旅游机制体制改革,形成全市“一盘棋”的大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沿湄江国家地质公园—中心城区—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布局建设兼具旅游、养生、文化、休闲功能的生态服务产业带,全力打造“山水围城、激情湄江、养生龙山、湘军故里”旅游休闲养生品牌。依托大龙山,因地制定发展以杨市、茅塘、白马、荷塘为核心的休闲观光生态农业圈,推动涟源旅游由单纯观光型向养生、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全面建成区域性旅游休闲养生中心。
三、健全生文明制度体系。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要求,着力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严格执行国土空间保护和生态红线制度,强化自然资源资产监管。认真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四、提升城乡生态宜居水平。以实现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市场体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为目标,推进产业发展与环境承载相适宜,生活改善与生态保护相统一,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文明相融合。以自然生态建设为主,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建设宜居城市,打造一批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的宜居村落。加大道路硬化、垃圾处理、改水改厕、污水处理、植树造林和村庄绿化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建设富裕、生态、宜居、平安、活力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