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林科院主持完成的松材线虫病疫木伐桩中松材线虫和媒介昆虫动态分布及伐桩简便处理方法研究成果通过专家论证
3月3日,中国林学会森林昆虫分会组织专家对省林科院主持完成的“松材线虫病疫木伐桩中松材线虫和媒介昆虫种群动态及伐桩简便处理方法”项目研究成果进行了论证。来自国家林草局生态司、中国科学院动物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以及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等单位的专家线上参与论证会,会议由北京林业大学主持。
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研究成果汇报,就松材线虫病疫木伐桩处理技术进行了论证,经充分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该项成果研究方案科学合理,数据翔实可信,结论可靠,尤其适用于南方区域。专家组建议有关管理部门尽快将此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及时修改相关防治技术指南与标准,并进一步完善松褐天牛时空分布规律及传播松材线虫能力方面的研究。
根据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部署及基层生产部门的迫切需求,2019至2021年期间省林科院科技人员在平江县、临湘市、桂阳县和武陵源区连续开展调查与研究,进一步明确了疫木伐桩中松材线虫和媒介昆虫的动态分布,对提升松材线虫病防控措施的精准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基础科研价值。研究成果表明,在3月底前的集中除治期,只需将疫木伐桩高度控制在5cm以下,无需施加其他处理;在重点生态区和拔点除源区,控制伐桩高度5cm以下并剥皮处理。该项目成果可极大简化伐桩处理程序,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为实现精准防控、降低巨额除治经费提供了可推广应用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