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绿色湘西—— 省林业厅厅长邓三龙湘西州调研纪实
团结报社记者 童光丽 通讯员 陈文
初夏的湘西大地,青山如黛,满目葱茏。带着对湘西州林区贫困群众的牵挂,带着对湘西州林业改革发展事业的关注,5月11日至13日,全国人大代表、省林业厅厅长邓三龙深入湘西州企业和基层一线,为湘西州林业生态建设把脉问诊、加油鼓劲。
林业作为湘西的传统产业,改革发展的进程始终牵连着省林业厅和邓三龙的心。特别是通过多年不懈努力,湘西州森林覆盖率达到70.24%、绿色生态成为第一名片后,如何发挥好湘西州的生态资源优势,变资源为资产,变资源为资本,在林业新业态下实现新发展?是邓三龙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他此次来湘西调研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到湘西,邓三龙马不停蹄前往湘西经开区奥鑫新能源车业有限公司、老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考察调研,进车间、看产品、询困难、问发展,实地考察吉首市森林城市建设情况。
“企业主要生产什么产品?现在销路怎么样?目前还有哪些困难?”每到一处,他都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技术创新情况, 询问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为企业发展加油鼓劲。
在奥鑫新能源车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当听到企业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加强战略合作,开发新能源车辆、提高产品附加值时,邓三龙十分高兴,他鼓励公司加大创新力度,加强与林业行业的对接,靠创新取得竞争优势,靠竞争优势赢得市场,靠市场来发展壮大。
在老爹公司生产车间,当了解到公司在杜仲产品研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部分产品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时,邓三龙鼓励企业乘势而上,继续加大科研投入,丰富产品种类,提升技术产能,把企业做得更大更强更好。
“你们新扩杜仲基地贷多少款,省林业厅就贴多少息”。当了解到企业在扩大杜仲种植基地还存在资金困难时,邓三龙当即表态。这掷地有声的承诺,打消了企业发展的顾虑,同时也点燃了湘西州杜仲产业发展的希望之火。
在随后召开的湘西州林业工作座谈会上,邓三龙指出,近年来,湘西州林业发展有先进的绿色理念、丰富的生态资源、务实的改革举措和较好的产业效益,既为湖南人民提供了绿水青山的生态屏障,又在生物质利用、新能源发展上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他表示,省林业厅将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林业碳汇试点、林业产业建设等方面给予湘西更多的支持。
5月12日上午,湘西林业工作座谈会刚散,邓三龙顾不上休息,赶赴宾馆看望从永顺县灵溪镇和小溪乡赶来的省人大代表张开国、魏大云。省人代会期间,两位代表均以代表建议的形式向省林业厅提出了加大生态保护方面的工作建议。
张开国代表告诉邓三龙:“小溪自然保护区是全省成立最早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在保护得很好,总面积达到39.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2.75%。但丰富的森林资源却与干部群众艰苦的生活形成了鲜明对照,保护区的干部很苦,群众很穷,生产生活条件很差,保护资源的压力很大,曾被新华社记者形容为‘守着金山讨饭吃的特殊贫困群体’。
2015年区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0元,仅为全省人均收入的15.7%。”“虽然条件艰苦,生活困难,但小溪人民始终把保护森林生态资源放在心上,即使挨饿也不去砍一棵树……”
“三龙厅长,您是我当选省人大代表以来,第一位面对面答复代表建议的厅长,您对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态度,对代表建议的重视程度,让我非常感动。您的答复意见我们非常满意。”当了解到邓三龙厅长此次是专程办理他们的建议时,魏大云代表满含情感地说。事实上,多年来,省林业厅领导深入基层、面对面办理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已成为一种常态。
听完两位代表的情况介绍,邓三龙指出:小溪保护区地理位置独特,物种资源丰富,是湘西州乃至全省的一块难得的“金字招牌”。保护和发展好小溪,省林业厅责无旁贷。“你们关于进一步加大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生态补偿政策的建议,省林业厅进行了认真研究,计划从今年开始,在确保往年基数的同时,逐步加大对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和生态保护项目的投入。希望通过各方共同努力,让小溪青山常在、泉水长流,干部群众安居乐业。”
邓三龙当即决定,第二天前往小溪看望那里的干部群众。
5月13日一早,邓三龙一行便启程直奔300多公里以外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溪。1200米海拔,崎岖山路,近6个小时车程,年届花甲的他顾不上路远山高,带着对保护区贫困群众的牵挂,一路颠簸,毅然前行。
下午6点左右,邓三龙一行到达小溪保护区场部。顾不上休息,他便要求趁天黑之前看一看保护区防火林带建设和植物资源分布等情况。
“走完8公里陡坡山路,只用了40分钟,邓厅长这种精神,让我们很感动,也值得我们学习。”小溪自然保护区干部鲁承贵动情地说。
看完保护区资源保护等情况,时间已到晚上7点30分。匆匆吃过晚饭,邓三龙又召集州县林业局干部及小溪自然保护区干部群众座谈,探讨保护区发展之策和贫困群众脱贫之策……
他指出,小溪自然保护区的优势在“绿”、制约在“路”、出路在“林”。小溪现存我国中南地区仅有的原始次森林群落、独有的高负氧离子含量瀑布群、特有的森林郁闭度和物种基因库,但因区位、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制约而养在深闺人未识。当前,要辩证处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在逐步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开展移民搬迁、实施生态补偿脱贫政策的同时,合理调整保护区布局,适度推进林下经济、森林康养、林业碳汇等新业态的发展,带动小溪自然保护区做全省“生态脱贫的先行者、绿色发展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