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沐雨七十载 林业发展铸辉煌——郴州林业70年发展成就综述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20-09-17 10:43 信息来源:


    郴州市林业局的前身为郴州林区管理处,成立于1951年2月,之后郴州林业管理机构出现了多次变更。1952年10月,郴州、零陵、衡阳合并成立湘南行署,郴州林管处撤销,在湘南行署建设处内设林业科。1954年7月,湘南行署分家,重建郴县专署后成立郴县专署农林水利局,内设林业科。1956年6月,撤销郴县专署农林水利局,建立郴县专署林业局。1960年1月,郴县专署改称郴州专署,郴县专署林业局改称郴州专署林业局。1962年8月,专署林业局撤销,成立专署林业科。1964年4月,专署林业科又与专署森工局再次合并成立郴州专署林业局。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林业局机构瘫痪。1968年2月,郴州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后设郴州地区林业木材服务站,行使林业局的职能。1971年11月,林业木材服务站撤销,成立郴州地区革命委员会林业局。1979年5月,改称郴州地区林业局。1983年8月,改称郴州地区行政公署林业处。1984年3月,行署林业处又改称郴州地区林业局。1995年5月,郴州撤地建市,郴州地区林业局更名为郴州市林业局,并沿用至今。

纵观郴州林业70年绿色发展之路,新中国成立后灭荒大造林、改革开放后木材大生产、2008年特大冰灾后大重建、党的十八大后转型大发展是具有时代特征和发展特色的四个历史阶段。至2019年,郴州林业用地1386012.4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71.75%。有林地1202280.3公顷,在全省排名第3;森林蓄积量647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7.94%,在全省均排名第4。划定各级公益林共519202.6公顷。全市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有陆栖脊椎动物385种,分属30目86科,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54种,列入湖南省地方保护的195种;有种子植物2367种,其中木本植物100科386属1410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37种,列入湖南省重点保护的89种。全市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森林公园8个、国家湿地公园5个、国家地质公园2个、国家石漠公园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3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地质公园2个,辖20个国有林场。

一、新中国成立后灭荒大造林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郴州地委、郴州地区行政公署积极响应毛主席提出的“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林业方针、政策,大力发展林业生产,郴州林业在恢复中起步发展。该时期,植树造林成为林业发展的主阵地。1950年起,先后成立造林运动筹备委员会,制订五年植树造林计划,明确“普遍护林育林,合理采伐利用,大力营造用材林,恢复发展油茶林”的方针,大办杉树林基地。1970年确立了“三年消灭荒山,五年绿化郴州”的总目标,并大力推广飞播造林。之后,全面推进“三难地”改造、石漠化治理、矿山复绿等造林工程。1981年,按照全国人大《关于开展全面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要求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至5棵,郴州掀起了全民性植树造林运动的高潮。据统计,1950年至1988年,郴州植树造林1038万亩,四旁植树7000万株,有林地面积由五十年代的1058万亩增加到1196.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五十年代的40%提高到44.49%。兴办国营林场18个,经营面积161.3万亩;建立乡村林场1983个,经营面积254万亩;兴修林区公路2800公里,林道2771公里,森林防火线3156公里。

二、改革开放后木材大生产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木材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85年,郴州集体林区取消木材统购统销,实行议购议销,由木材公司和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的国家、集体、个体经营。1987年,木材经营实行由森工(木材公司)一家收购,多家销售(其他经营单位不准直接收购,在木材公司批发销售),取缔个体经营。1989年,随着山林经营方式和木材生产责任制的不断完善,在农村开始推行“统一护林,统一采伐”的经营方式。1991年,实行木材采伐限额制度。1998年后,全市放开木材经营,取消国有木材公司一家进山收购政策,允许个体、民营企业进山收购,木材实行产销见面,木材经营逐渐由森工企业为主转变为个体、民营企业为主。据统计,1989年至2005年,全市生产木材768.72万立方米,竹材6816.74万根,人造板88.71万立方米,林业总产值实现244.21亿元。全市拥有以郴州创兴人造板有限公司、绿丰竹木制品有限公司、桂东竹业集团等为龙头的12家林产品加工企业,重点形成了木质人造板、竹材加工利用、林产化工和木材制浆造纸四大支柱产业。该阶段末期,中共郴州市委、郴州市人民政府于2004年出台《关于加快林业发展 努力建设生态大市的意见》,深刻认识并重新定位新时期林业的地位和作用,郴州林业发展迈入新阶段。

三、2008年特大冰灾后大重建

2008年初的一场罕见的特大冰雪灾害使郴州林业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创,全市受损林地面积1300万亩,森林覆盖率下降5个百分点,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林中之城变成“林殇之城”。国家林业局专家曾断言:“郴州林业全国受损最重,局部地区需要30-50年才能恢复”。灾情发生后,全省、全国林业灾后恢复重建现场会先后在郴州召开。市委、市政府从2009年开始连续实施了森林生态灾后恢复重建、城区森林景观建设、交通干线造林绿化、绿城攻坚、三年城乡绿化攻坚等一系列生态营造林工程。郴州市林业局号召全市务林人鼓起莫大的勇气和决心抗击冰雪、灾后重建,从值班调度到查灾核灾,从技术服务到物资保障,从林地清理到林政管理,从种苗调运到补植补造,从护林防火到林区治安维护,从政策争取到生产自救,有条不紊地全面展开抗灾救灾工作,在大灾面前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同时大胆提出了“利用灾后重建的机会,合理调整林种树种结构,提高林业科学经营水平”“林业救灾补损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促进为辅,培育针阔混交和复层异龄林,增强森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等措施,通过保绿抗灾、护绿减灾、造绿补损,以顽强不屈、连续奋战的精神开展灾后重建,用5年时间就基本恢复了郴州的林业生态,森林覆盖率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实现了在山上再造了一座“林邑之城”,矗立起不屈的务林人形象。2008年4月,全国总工会授予郴州市林业局“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四、党的十八大后转型大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郴州林业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摒弃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方式,积极转变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推进“森林郴州”建设的决定》和《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成立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在市林业局,统筹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市林业局牵头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积极推动生态文明项目建设,先后实施9大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工程和3-4个县级配套建设项目,推进生态郴州四年行动计划“四大工程”“十大项目”建设。出台《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封山育林(禁伐)工作的实施意见》《全市封山育林(禁伐)三年行动(2018-2020年)》和禁伐、禁火、禁荒、禁猎、禁牧的“五禁”措施,全面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出台一系列奖补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油茶、花卉苗木、林下经济、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等森林生态产业,切实将森林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郴州市列入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全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并先后成功摘下了全国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等众多沉甸甸的“国字号”荣誉,在全省、全国形成了诸多林业工作的“郴州模式”“郴州特色”“郴州经验”。同时,全市林业战线涌现出了一大批享誉全国的劳模和先进典型,刘真茂坚守狮子口大山义务护林30多年,被评为湖南省“大山卫士”、全国第五届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段志华长期坚守五盖山林场一线、苦心钻研技术,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王道功、郑冬英、邓子勤等获评全国绿化奖章。

栉风沐雨七十载 林业发展铸辉煌——郴州林业70年发展成就综述

13736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