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退”出一座座金山银山—— 写在湘西州“退耕还林20年”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9-08-19 09:55 信息来源:
  退耕还林20年来,湘西州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面积420.2万亩,国家累计下发退耕还林补助资金近60亿元,惠及全州各族群众160多万人。
  持续20年的退耕还林,湘西不仅“退”出了绿水青山,还“退”出了座座金山银山……
  干群齐心 掀起退耕还林热潮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之初,很多群众持怀疑观望的态度,担心日后政策变化,影响生计。
  为打消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顾虑,我州林业部门始终把“转观念”作为实施退耕还林的根本要求,持之以恒做好政策引导,通过派出大量工作组进村入户算明退耕还林账、发动村组干部和机关干部动员亲朋好友带头实施、及时足额发放钱粮补贴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开思想“包袱”,广大群众从“要我退耕还林”转变为“我要退耕还林”。
  永顺县对山乡新龙村烂柴组为退耕还林守护绿水青山整组搬迁的事件在该县广泛流传。新龙村烂柴组原是对山乡烂柴村,全组共有村民400余人。2012年,该组实施退耕还林200亩。为了高质量完成造林任务,保护好退耕成果,守护一方绿色资源,该组于2003年整组搬迁至车路旁边,以实际行动表达了村民对渴望绿色的心愿。退耕前,该组村民人均年收入1300元左右;退耕后,人均年收入3900元左右。
  2000年至2018年,国家和省共下达我州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计划任务420.2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202.45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92万亩,封山育林25.75万亩。退耕还林工程覆盖114个乡镇1798个行政村,39.8万农户162万人。
  农民实施退耕还林后,退耕还林钱粮直补到户,不仅有了可靠的粮食供给,还剩余更多的劳力可从事多种经营和副业生产,增加收入。
  国家累计下达退耕还林项目相关资金59.4亿元,全州退耕农户累计获得钱粮补助户均14380元,人均3533元。其中涉及建档立卡户98506户383224人。
  在党的十九大提出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的今天,老百姓已由“要我退耕还林”到“我要护山爱树、退耕还林”。
  因地制宜 调整林业产业结构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改变了长期以来广种薄收的传统耕种习惯,有效地调整了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同时解放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更多的劳动力投入到第二、三产业建设中,一定程度加快了第一产业逐渐向第二、三产业转变的步伐,助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20年来,进一步促进了我州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林下资源、特色经济林、森林生态旅游等替代产业的发展。湘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机遇,结合林产业发展,充分利用退耕还林补助期长、补助标准高、涉及农户多的特点,引导和带动广大农户大力培植特色经济林,努力扩大种植面积,推动林产业大发展,切实增强了脱贫致富的后劲。
  龙山根据县情,制订了“北药南桔,东油西竹”的退耕地经济林果产业发展战略,明确县域南部低山区重点发展柑橘产业,北部亚高山区重点发展以黄柏、厚朴、杜仲为主的木本药材产业,东部传统油茶产区重点发展以油茶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西部板页岩地区重点发展楠竹产业。经多年努力,北药南桔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西部楠竹产业发展也初见成效。
  该县里耶镇比耳村,村前一条酉水河,村后全是岩壳壳,人均熟地不足0.2亩,主要种植苞谷、红苕,产量低。该村从省农科院要来1000株纽荷尔脐橙为母本,在村党支部书记米显烈的带动下,培育出50000株苗木,种植三年后挂果,亩产达4000斤,市价每斤1.5元,亩产值达6000元,按粮食价算,一亩脐橙可抵20亩苞谷红苕的价值。
  在退耕还林工程的带动下,湘西的林下经济、绿色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林药、林果、林禽、林畜、林旅”等多种经济发展模式。截至目前,全州已建成以桤木、马尾松、日本落叶松、湿地松等工业原料林200余万亩;开发重点药材专业乡镇20个,种植厚朴、黄连、金银花等中药材面积达25万亩,产值15亿元;建立板栗、核桃、猕猴桃、金秋梨等林果面积60万亩,产值达6亿元。
  目前,全州退耕农户年收入的30%来自林业。全州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29.2亿多元。
  绿色发展 百姓共享生态红利
  全州林业产业现已跳出了以木材加工为主的单一发展模式。与此同时,项目区农户累计获得国家退耕还林补助资金59.4亿元、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10.92亿元,160多万名群众享受到前所未有的“生态红利”。
  永顺县官坝乡高楼村立足本村实际,抓住机遇合理规划,谋求发展,几年下来,就甩掉了“用钱靠贷款,吃饭靠统销”的穷帽子,走出了一条依靠绿色发展致富的路子。全村高标准营造速生松杉林3200多亩,杂交板栗380多亩,茶叶520多亩,实现了每户平均栽种苗木25亩,每人平均6亩。通过悉心培管,林木长势良好,全村森林覆盖率达到71.4%,活立木蓄积量达20000多立方米,总产值达300多万元。
  泸溪县围绕“水果县”建设目标,积极发动群众,依照地形和气候条件,重点栽植脐橙3000亩、布朗李4000亩、香柚1000亩,新增椪柑面积2000亩;栽植杉木2万多亩、楠竹4000亩、板栗2000多亩。该县逐渐发展起以峒河沿线洗溪、武溪、潭溪镇等为中心的10万亩椪柑为主的富硒水果基地;以洗溪、良家潭、八什坪、浦市等为中心的5万亩湘西油板栗产业基地;以浦市、达岚、石榴坪、合水等为中心的5万亩国外松工业原料林基地和万亩油茶林基地;以解放岩、小章、白羊溪、兴隆场等石灰岩山区为中心的5万亩桤木林纸产业基地;以潭溪镇万亩柑橘采摘园、军亭界林场为中心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
  如今,退耕还林“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的双重功效,已成为全州助力群众脱贫致富和影响最深远的民心工程。
  山水相融,滋养万物。湘西的金山银山将变成一座座绿色银行,给湘西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湘西州:退”出一座座金山银山—— 写在湘西州“退耕还林20年”

9686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