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自然保护区管理保护成效明显
近年来,湘西州坚持把各类自然保护区建设作为生态保护的重点工作来抓,着力完善机构、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各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自建立以来,8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793万元,建成办公楼7幢、保护管理站19个、检查站6个、保护点35个、野生动植物监测站点42个、野生动植救护站1个、气象站1个、瞭望台7个、巡护路网491公里、防火林带298公里。
二是立法取得重大进展。按照一区一法的要求,先后完成《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白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使3个自然保护区管理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泸溪县天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也正在审批之中。
三是管理工作逐步规范。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先后编制了《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2015-2020)》《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2016-2021)》《白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2016-2020)》,并都通过了省级以上专家的评审和省林业厅批复,管理工作正在按管理计划有序进行。
四是能力建设逐渐加强。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考核小组专家实地验收,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建设达到优良标准;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按照省林业局要求开展管理能力建设工作,自查验收为优良。
五是科研监测硕果累累。开展资源动态调查、监测和专项科研课题研究50余项。小溪自然保护区监测发现核心区白颈长尾雉、红腹锦鸡、果子狸及蹄类动物个体数量明显增加,白头蝰、中华秋沙鸭种群在保护区大量存在,新发现中华樱桃新品种—孙航樱。高望界自然保护区新发现钟萼木群落分布点20处、约200亩、946株,打破钟萼木在高望界零散分布的记录;红豆杉自然分布区纪录由2个增加到5个;新发现青钱柳大的群落2处,零散分布点10处。白云山自然保护区发现白颈长尾雉、红腹锦鸡、勺鸡等雉类种群与个体数量明显增加,分布范围明显扩大;与中国林科院合作完成了“科技部自然保护区生物标本标准化整理整合共享试点项目”,采集制作鉴定白云山保护区植物标本5000余份,建立白云山自然保护区物种数字库(记录植物2534种、动物301种)。天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合作,完成了《湖南天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