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林业局以生态宜居凸显乡村的“韵”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8-08-29 00:00 信息来源: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中国,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如果农村的生态环境搞不好,“美丽中国”便无从谈起。

  增强森林“呼吸”功能,打造“绿色之肺”。森林具有的固碳释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种生态功能,还可以绿化美化环境,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支柱。近年来,永州林业部门以绿色化为总方向,重点做好“森林”加减法,提升自然生态系统承载力,满足人民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享受自然的需要,推动人与自然融合发展。“加”即增加绿量。一方面,多种树,种好树,大力“增绿”。 重点开展“宅边、水边、路边、村边、城边”五边造林,结合秀美村庄建设、“千万”珍稀树种进农家活动和重点工程造林,使乡村景观向彩色化、珍贵化、经济化、乡土化综合转变,打造环境优美、和谐安全、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每年初,市委市政府、各县区主要党政领导均亲自办点示范,打造精品亮点造林绿化工程,掀起全市义务植树高潮。近年来,市政府《关于支持工商企业转型投资林业建设的实施意见》(永政发[2016]26号)出台后,工商资本转型投资造林得到进一步拓展规模化、集约化造林更趋成熟,企业、工商资本转型造林、合作社、返乡能人、大户造林规模大,质量好,管护有力,成活率高。2017年全市共培育1000亩以上的造林大户、企业103户,造林面积达15.08万亩,大户企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造林主力军。另一方面,封好山,管好林,大力“护绿”。“种”的空间越来越少,质量也不高,“封”更是提高森林质量的一种好方法,通过封山育林形成的林分植被种类增多,生物多样性增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强,林分质量提高,森林景观提升。将全市天然林纳入天保工程中来,2017年保护面积达126.9万亩。全面保护公益林,对全市910万亩各级生态公益林全部进行了管护。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做好“减法”。首先是减少采伐,2015年以来,全市年减少森林砍伐指标20%以上,进一步改善了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其次是减少火灾,通过建立市级航空护林站,采取科学防范措施,进一步减少了森林火灾发生率、受害面积;再次是减少虫害。通过防入侵、堵源头、强治理等措施,防止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和传播,减少本地森林病虫害大面积发生,避免树木成片死亡;最后是减少捕杀。通过减少对野生动物的捕杀,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平衡。2017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5%,森林蓄积量达到6452.11万立方米,分别比2013年增长4%、1644.6万立方米。

  提升湿地“解毒”能力,打造“绿色之肾”。湿地拥有物质生产功能、水文调节功能、净化水体功能、固碳效益、营养循环、保护土壤效益、生物多样性保护、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还可以截流农业面源污染,湿地又称“地球之肾”,是自然净化的重要平台。永州是湘江源头之一,全市湿地保护面积3.4万公顷,湿地保护率为74.9%。为发挥湿地资源优势,提升自然恢复能力,根据省委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工作要求,永州市于去年3月启动了祁阳县茅竹镇三家村退耕还林还湿试点,建设面积615亩,当年11月竣工验收。如今的祁阳县茅竹镇三家村试点区,岸上,一排排黄金柳、观赏竹、乐山含笑等绿化大苗绿意浓浓;近岸浅水区,一丛丛再力花、花叶芦竹、千屈菜健壮生长;深水区,一簇簇香蒲、狐尾藻、睡莲生机盎然。吸引了大量游客来此观赏,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该试点的成功,为全市全面铺开退耕还林还湿试点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今年3月,参照其经验,永州市湘江、潇水两岸8个县区纷纷效仿,每个县区各启动一个退耕还林还湿试点,总面积五千余亩。同时,加强湿地保护地保护,近五年来,全市新增7个国家湿地公园、3个省级湿地公园、90处各级湿地保护区(小区),国家级湿地公园和省级湿地公园数量全省第一,形成了以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区为主体的湿地保护体系。

  恢复绿地“排毒”功能,打造“绿色之肝”。人类活动的频繁和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导致了更多的有毒有害气体、水体和固体在土壤中乘积,对人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绿地可以过滤、净化土壤有毒有害物质,因此,又称“地球之肝”。永州造林方面最大的困难是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矿区植被恢复与生态恢复。石漠化地区具有冬冷夏热、植物稀少、土壤贫瘠等特点。通过治理,可以保持水土、培肥地力、改善农村生态。近年来,通过人工种草和草地改良等草食畜牧业发展工程、坡改梯和灌溉渠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等工程的科学方法,以及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等林草植被恢复措施,对全市岩溶地区石漠化地区进行综合治理及合理利用,取得了明显成效。根据湖南省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2017年底,全市石漠化面积17.38万公顷,比2011年减少3.29万公顷,减幅15.9%,全市土地石漠化趋势已基本遏制,林草植被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逐步向良性方向发展。随着石漠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目前正积极筹备国家级石漠公园建设。矿山废弃后,土壤表面植被群落被破坏殆尽,形成了较大面积的废弃坑、陡崖和边坡。废弃矿山地土壤酸碱性高、物理结构改变、大量的重金属沉积,且排水不良,补植复绿工作任务艰巨。为推进 “环境治理” 战役,改善矿区、弃土场环境,搞好补植复绿工作,让废弃矿山披上绿新装,永州市林业局以植树活动为契机,全面筹措落实绿化资金,有序推进矿山生态治理和植被恢复工作。明确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责任,督促矿山企业,按照谁开采、谁治理、谁恢复的原则,做到补植一片,成活一片,绿化一片。同时,结合实地摸底情况,组织专门力量、科学规划、适地适树,无偿提供苗木,跟踪技术指导。在冷水滩区新圩先德岩页采矿区、蓝山县太平铅锌矿等多处废弃矿山开展补植复绿工作。仅今年来,全市就完成矿山复绿人工造林0.64万亩,在废弃矿山原址封山育林0.76万亩,建成11处供群众游玩的小公园。

  如今的永州,废弃矿山变成了“公园”,湿地变成了“公园”,石漠地区也变成了“公园”,处处赏心悦目,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老百姓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永州市林业局以生态宜居凸显乡村的“韵”

6698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