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湘江流域退耕还林还湿试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7-07-14 00:00 信息来源:

  近日,笔者来到郴州市湘江流域退耕还林还湿试点项目建设现场看到,两台挖掘机“轻舒长臂”,正在给低洼农田做“造型修整”。苏仙区林业局党组成员说告诉记者,作为项目实施单位,目前,他们正在抓紧实施还湿生态系统工程建设,确保工程在10月1日前完工并运行。

  郴州市湘江流域退耕还林还湿试点区位于苏仙区栖凤渡镇瓦灶村,西河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内,沿湘江干流——西河河岸。该项目的总面积为300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面源污染收集池、水资源调节池、强化净化区、稳定池、退耕还林区(含绿化带)等5个功能区。不同的湿地区域将种植不同的水生植物,水深较浅的地方可种水葱、香蒲等挺水植物,水深的地方种植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如:竹叶眼子菜、芡实、四角菱等。不适合退耕还湿的区域,则规划为退耕还林区,种植的植物以湿生乔木类为主,如杨树、南方红豆杉、垂柳等树种。据悉,通过保留规划区内现有林地和开展植树造林,目前项目区42亩退耕还林区建设已基本全部完成,其中新栽植既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又有景观效果的黄金香柳20亩。

  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湘江流域退耕还林还湿试点主要是净水净土壤净空气,净水是关键一步。人工湿地处理的原理就是通过建设人工湿地系统,将农业面污染源污水和生活污水有控制的引入到人工建造的湿地上,在农业面源污染污水流动过程中,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等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农业面源污染污水等进行净化处理,让流入湿地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进行降解和转化,减少入河污染排污总量,改善江河生态环境质量和水质量下降问题。

  “项目建成后,瓦灶村周边地区的农业面源污水和生活污水,将被引入人工湿地进行净化后,再排入河道内。净化后的水质将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大量减少污染物排入西河。”雷翔军表示,300亩湿地将充分发挥湿地、林地等拦截、吸附和分解农业面污染物作用,不仅将成为栖凤渡镇瓦灶村周边地区的农业面源污染污水流入西河的一道坚实“过滤防线”,还具有科普教育和游览观光价值。将形成湿地风光与西河风光带于一体的湿地游览区,成为西河国家湿地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民休闲游玩又将多个好去处。

郴州市湘江流域退耕还林还湿试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670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