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优化林业布局 打造八大产业集群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6-07-14 00:00 信息来源:

  2016年上半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172亿元,同比增长16%,林业经济对地方经济贡献率突破10%大关。近年来,邵阳市根据森林资源分布情况,按照““一县一品,数县一业”的原则,优化东西部产业布局,形成了以油茶、楠竹两大优势产业为引擎,以木竹家具、森林药材、经济林等传统产业为驱动,以森林湿地旅游、林下经济、花卉苗木等新兴产业为两翼的产业集群。

  一是油茶产业集群。2015年市委市政府将油茶产业列入我市重要支柱产业和特色领军产业,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了油茶产业发展基金,通过建设油茶林基地,低产油茶林改造及加快良种化进程,延伸产业链,提高油茶的附加值。全市油茶林面积106万亩,年产油茶籽7.5万吨、茶油1.58万吨,产值达31.1亿元。特别是邵阳县将油茶产业作为全县农业支柱领军产业,将油茶产业发展与干部“面子、票子、帽子”直接挂钩,让有为者有位,有为者有奖,用制度和机制推进油茶产业发展。被誉为“万倾油海”绥宁县建成了武阳、党坪和竹舟三个1000亩油茶产业示范园。

  二是楠竹产业集群。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楠竹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扶持政策,大力实施以“低改为主,低改、新造并举”的资源培育方针,积极引进具有高新技术的竹精深加工业,培育了一批“山上有基地、山下有加工、山外有市场”的规模龙头企业和产业品牌。全市竹林面积达254.6万亩、立竹4.39亿根,居全省第一,年可产原竹3760万根,产笋2.59万吨,年产值达42.37亿元,占全市林业总产值的15%。

  三是家具产业集群。全市木竹家具企业发展到160家,年产优质木竹家具及制品产量1200万套(件),产值达15.77亿元。培育了银山、伟特等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和一批有发展前景的省、市林业龙头企业。湖南百山洁具公司成为我市发展最快速的家具生产规模企业,年生产泡脚桶等木制卫浴产品17.66万件,在全国设立了100多家旗舰加盟店并成功开辟了网络专营店。

  四是花木产业集群。把花卉苗木产业培育纳入全市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采取“政府引导、社会投资、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现已成为仅次于长沙市的全省第二大花卉主产区,年产花木4994.9万株(盆),年产值达31.5亿元。培育出紫薇集团、花研园林等年销售额数仟万元的大中型规模企业15家。

  五是林药产业集群。重点打造邵东廉桥、隆回小沙江两大中药材物流产业园和邵东中南木材交易市场产业园。发展森林药材种植面积52万亩,年产优质林药16.42万吨,产值达37.95亿元。隆回县金银花种植面积达20余万亩,干花总产在1.5万吨,占全国金银花总产量半壁江山,年产值达18.5亿元,并成功引进国药控股集团开展金银花精深加工。

  六是经济林产业集群。不断加大新宁红豆杉及脐橙生产基地、洞口县柑橘基地、城步绥宁野生青钱柳、野生高山茶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经济林产业。现有各类经济林种植面积55.96万亩,各类经济林果产量达35.07万吨,产值达36.44亿元。培育出李文食品、百春青钱柳、古楼茶叶等一批省、市重点林业产业龙头企业。

  七是森林旅游产业集群。充分利用?山风景名胜区这张“世界”名片和新邵龙山、城步两江峡谷等众多“国字号”公园名片和森林湿地资源优势,以“绥宁四八姑娘节”、“城步六六山歌节”等原生态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发森林湿地旅游产品,把森林湿地生态旅游业培育成区域性的支柱产业,年接待游客达460万人次,生态旅游产值达34.13亿元,年增长率超过20%。与此同时,全市建有北塔生态园、丹霞山庄、凝翠湖等森林康养、生态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林业生态产业园30余个,培育出紫薇集团、东方新绿洲等一大批集园林绿化、花卉苗木生产、生态产业园、生态休闲山庄建设为一体的省、市重点林业龙头企业。

  八是林下经济产业集群。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重点抓好了林下经济发展重点县、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等建设,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全市林下经济快速发展,林下经济总产值达37.74亿元。邵阳县、新宁县为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县,?山中药材种植公司等7家专业合作社被确定为首批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邵东县、新邵县的高山玫瑰基地、邵阳县的南方油用牡丹基地、新宁县、邵东县的铁皮石斛等基地已具备一定规模,名声享誉省内外。

邵阳优化林业布局 打造八大产业集群

670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