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踏罗霄望眼开 桂东县承接产业转移综述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5-10-08 00:00
信息来源:
桂东,红色的历史积淀,绿色的苍翠流淌。青山间,一叶叶迎风转动的风轮蕴生着绵绵不息的电力,绿水旁,一条条平坦宽阔的大道交错着纵横延伸的希望。一个个承接产业转移项目落户生根在这片充满生机活力的“养生天堂,避暑胜地”。
近年来,桂东抢抓省、市强力推进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大好机遇,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好、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等优势,因势利导,科学决策,提出了“一三五”发展战略,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推动桂东全速发展的“引擎”,取得了骄人成绩。今年1至8月,全县预计完成(下同)地区生产总值17.4亿元,增长10.3%;财政总收入2.03亿元,增长10.0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亿元,增长18.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4亿元,增长24.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亿元,增长13.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1488元,增长10.5%;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4208元,增长12.5%。
科学决策,打造一流投资洼地
桂东县是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县、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县、赣闽粤原中央苏区联动发展县,各项经济指标较为落后,如何实现发展突围,是桂东历届县委、县政府长期不懈的奋斗目标。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平汝高速和G106、S311公路干线等交通大动脉建设的开工或贯通,以及滚滚而来的产业大转移浪潮来袭,桂东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契机。
抢抓机遇,科学决策。桂东县委、县政府决策者站在全盘谋划桂东未来发展的高地,围绕建设“红色桂东、美丽桂东、开放桂东、幸福桂东”的总体目标,大力实施“一三五”发展战略,即按照“一年有突破、三年上水平、五年创辉煌”的发展步骤和“一心三极五区”的发展思路,突出生态强县“这一核心”,培育和壮大现代农业、园区经济、全域旅游“三个增长极”,打造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国养生休闲名胜区、全国扶贫攻坚样板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传承群众路线经典区“五张名片”,到2019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该县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桂东快速发展的“引擎”,招商有突破,便能推动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实施意见》,加大了对外贸进出口的奖扶力度,对一般贸易出口、加工贸易出口在享受省市有关优惠政策的同时,每出口一美元,县财政再分别给予0.03元、0.05元人民币的奖励。
投资“洼地”,引凤筑巢。该县充实招商引资项目库与客商信息库“两库”建设,结合2015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暨中国(桂东)首届养生休闲避暑节、2015年大湘东旅游经济带合作联盟旅游招商推介会、“港洽周”招商等重大活动,针对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生态产业,选择一批特色优势项目,认真抓好项目包装、认证、储备、推介、洽谈。特别是加大了对旅游业、新型工业、新型农业、新能源、新材料、中草药材生产加工等产业的招商力度。大力引进和发展精深加工,重点围绕茶叶、药材、楠竹、草食牧业、高岭土、光伏产业等特色资源优势,在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的精深加工环节上做好文章。同时健全了招商引资客户资料库,把经常有联系、前来实地考察、有意向落户的客商进行认真梳理,择其重点,多渠道搜集客户信息,建好信息档案,形成了一个遍及珠三角、长三角、北京和台湾等地的广泛客商资源“循环系统”,这些有的放矢的招商长效机制,有效提高了招商成功率,为全县招商引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创新招商方式,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代理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精细组织一些意向性较强的小分队“点对点”招商活动,派出精干的招商小分队,以沿海发达地区、港澳台为重点,选准选优选好项目,积极开展对接洽谈工作。今年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带队赴珠三角、北京、上海等地开展小分队“点对点”精准招商,参加省市举办的招商推介会,宣传推介项目。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通过全县上下努力,目前,投资1.5亿元的优美科制造项目在深圳承接产业转移专题招商推介会成功签约桂东;3家以上企业拟在“港洽周”期间签约桂东;投资1.5亿元的沁春园休闲养生老年公寓项目已落户桂东;投资20亿元的中国相思地高端旅游项目已通过规划评审,即将开工建设;坪水养生长寿项目建设也正在洽谈中;深圳“每天惠”电子商务落户桂东,代购24小时、生态营销、优品微商等10余家网店生意兴隆……招商引资项目多面开花。1至8月份,全县共接待客商200余批次,350余人次,新洽谈项目80余个,完成内联引资122998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73.43%,同比增长8.35%。实现外贸出口750万元,全年计划完成外贸进出口1200万美元以上。桂东的“大门”打开,鼓励外来投资者,一个全新的投资“洼地”在桂东崛起。
优化环境,夯实一流发展平台
招商引资的竞争,就是环境和平台的竞争。桂东把园区经济作为发展新型工业的重点,作为企业集中、资源集约、产业集聚的主战场,把园区建设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平台和主要载体。桂东工业集中区按照 “一区三园”的布局,即以沙田普乐大塘带为核心部位的工业园,以增口为重心的创业园,以清泉桥头为中心的茶叶产业园,结合“园区建设攻坚年”活动,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规格管理”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近年来,全县在省级工业集中区共建成标准厂房40万平方米。2015年,桂东工业园大塘项目区建成框架结构标准厂房3栋,面积3万平方米;桥头、清泉两条红茶生产线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即将动工兴建;为红金龙服装、老桂岽食品、八面山板业量身定制的总面积达5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也在紧锣密鼓建设施工过程中;园区内七栋廉租房共计378套已全面完工。
该县工业集中区建成后的标准厂房采取“招商租赁”、“先订后建”等方式,根据企业生产、科研需要进行量身定做。特别是坚持将标准厂房建设与招商引资工作结合起来,全面统筹、整体推进,努力实现建设一批标准厂房、引进一批外向型企业、壮大一个主导产业的目标,推进标准厂房建设良性发展。目前,日供水量600吨水厂已经投入使用;日供水量1300吨的水厂已全面开工建设;广州市顿奇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初步达成在大塘项目区建设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的意向性协议;佛山市鼎玉矿业投资有限公司有意落户大塘项目区,已完成了水磨钾长石粉精加工项目在园区的选址认证工作;东莞腾嘉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有意向先租赁标准厂房进行新厂区建设。一个“投资条件最优、投资环境最好、投资成本最低、服务功能最齐全”的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性“航母基地”在桂东起航。
为确保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桂东服务在前重诚信,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对重大招商项目,开辟“绿色通道”,由主管部门落实专人进行手续代办,真正做到“只要企业定了干,一切手续我们办”。县里还经常开展软环境建设专项治理活动,对破坏投资环境、影响项目落地、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单位和个人,依纪依法从重从快处理。并要求各相关部门主动作为,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沟通,增强对方投资信心,对合作方的不同意见或在项目落地中存在的问题,要求第一时间向有关领导汇报,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解决。今年来,全县召开了20余次项目协调会,及时为客商排忧解难,坚定了投资者的信心。
项目带动,形成一流经济环境
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桂东突出项目建设这根主线,大力实施项目兴工、项目强工的“项目带动”战略,形成承接产业转移的一流经济发展环境。
桂东实施了一批关乎全局、惠及长远的重大项目,2015年,着力推进 “117”投资计划和“2211”工程,“117”投资计划即即完成项目投资100亿元以上,安排主要建设项目100个以上,力争150个,其中过亿元项目70个左右。 “2211”工程即“两路”“两电”“一带”“一节”系列重大项目建设。“两路”,即县城环路和干线公路;“两电”,即风电建设和水电提质;“一带”,即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示范带;“一节”,即2015年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暨桂东首届养生休闲避暑节。截止8月底,带动全社会完成投资52.9亿元。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基地、红军长征首发地、思源实验学校等重大项目相继完工,四都至八面山干线公路、工业园区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等关键项目加快建设,环城路(北段)、S201线等重点工程强力推进,为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桂东壮大了一应凸显生态、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该县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民以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入股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每年安排财政专项资金3000万元以上,扶持见效快、市场好的茶叶、花卉苗木、楠竹、中草药材等桂东优势农业,采取以奖代投、免费种苗发放、小额贷款贴息等措施,促进茶叶、花卉苗木、药材、楠竹、草食牧业、无公害蔬菜、原生态食料等优势产业提质升级,规模发展高效农业产业园和庄园经济,打造名副其实的全国“茶叶之乡、楠竹之乡、药材之乡、花卉苗木之乡”、湘南最大的高山草食牧业基地和有机、无公害蔬菜基地。目前全县已建成茶叶基地12万亩、楠竹基地20万亩、药材基地20万亩、花卉苗木基地10万亩。其中,2015年,新建茶叶基地4100亩、楠竹基地2067亩、药材基地8000亩、花卉苗木基地3000亩。
该县把旅游作为富民强县的首位产业来打造,树立“全景桂东、全域旅游、全民幸福”新理念,实施旅游发展“三创”工程,全速推进齐云峰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争创普乐国家级湿地公园、八面山国家级地质公园,加速八面山、青娥仙、齐云峰、三千湖等旅游景点开发,加快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和旅游标示系统建设,并以2015年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等节会为契机,推进旅游宣传促销,完善城乡公交体系,主动融入大湘南、大湘东、井冈山旅游板块和“粤港澳”“郴韶赣”大旅游经济圈,深度融入长三角、珠三角旅游经济圈,把桂东打造成为全国养生休闲名胜区、纪律文化教育基地、作风建设示范基地、生态建设拓展基地,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县,光耀“养生天堂、避暑胜地”品牌。同时,拉长链条,创造效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康养休闲产业,建成110家现代农庄和106家农家养生休闲避暑点,形成集种植、采摘、吃、住、游、购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带动餐饮业、住宿业、旅行社、咨询业等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促进旅游综合收入增长,创响了“红色桂东、养生天堂、避暑胜地”品牌。
桂东浓厚了一种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发展氛围。我县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回头看”,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坚决惩治腐败行为,纯洁了党风政风社风民风,催生了正气正能。坚持在项目建设一线、产业发展一线、民生难题一线、扶贫开发一线锤炼干部、锻炼队伍,树立了鲜明的用人导向,全县上下秉持了一种竭尽所能、一干到底的定力,培育了一种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作风,彰显了一种团结共事、相互协作的境界。
蓄势待发谋跨越,又踏罗霄望眼开。桂东县产业建设从未像今天这样繁荣昌盛,在“十二五”收官之年,桂东将乘势而上,主动作为,开拓创新,创先争优,和着激越的时代交响,描绘出了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开放经济的美好蓝图,谱写桂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华彩乐章!
近年来,桂东抢抓省、市强力推进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大好机遇,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好、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等优势,因势利导,科学决策,提出了“一三五”发展战略,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推动桂东全速发展的“引擎”,取得了骄人成绩。今年1至8月,全县预计完成(下同)地区生产总值17.4亿元,增长10.3%;财政总收入2.03亿元,增长10.0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亿元,增长18.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4亿元,增长24.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亿元,增长13.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1488元,增长10.5%;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4208元,增长12.5%。
科学决策,打造一流投资洼地
桂东县是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县、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县、赣闽粤原中央苏区联动发展县,各项经济指标较为落后,如何实现发展突围,是桂东历届县委、县政府长期不懈的奋斗目标。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平汝高速和G106、S311公路干线等交通大动脉建设的开工或贯通,以及滚滚而来的产业大转移浪潮来袭,桂东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契机。
抢抓机遇,科学决策。桂东县委、县政府决策者站在全盘谋划桂东未来发展的高地,围绕建设“红色桂东、美丽桂东、开放桂东、幸福桂东”的总体目标,大力实施“一三五”发展战略,即按照“一年有突破、三年上水平、五年创辉煌”的发展步骤和“一心三极五区”的发展思路,突出生态强县“这一核心”,培育和壮大现代农业、园区经济、全域旅游“三个增长极”,打造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国养生休闲名胜区、全国扶贫攻坚样板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传承群众路线经典区“五张名片”,到2019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该县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桂东快速发展的“引擎”,招商有突破,便能推动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实施意见》,加大了对外贸进出口的奖扶力度,对一般贸易出口、加工贸易出口在享受省市有关优惠政策的同时,每出口一美元,县财政再分别给予0.03元、0.05元人民币的奖励。
投资“洼地”,引凤筑巢。该县充实招商引资项目库与客商信息库“两库”建设,结合2015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暨中国(桂东)首届养生休闲避暑节、2015年大湘东旅游经济带合作联盟旅游招商推介会、“港洽周”招商等重大活动,针对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生态产业,选择一批特色优势项目,认真抓好项目包装、认证、储备、推介、洽谈。特别是加大了对旅游业、新型工业、新型农业、新能源、新材料、中草药材生产加工等产业的招商力度。大力引进和发展精深加工,重点围绕茶叶、药材、楠竹、草食牧业、高岭土、光伏产业等特色资源优势,在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的精深加工环节上做好文章。同时健全了招商引资客户资料库,把经常有联系、前来实地考察、有意向落户的客商进行认真梳理,择其重点,多渠道搜集客户信息,建好信息档案,形成了一个遍及珠三角、长三角、北京和台湾等地的广泛客商资源“循环系统”,这些有的放矢的招商长效机制,有效提高了招商成功率,为全县招商引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创新招商方式,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代理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精细组织一些意向性较强的小分队“点对点”招商活动,派出精干的招商小分队,以沿海发达地区、港澳台为重点,选准选优选好项目,积极开展对接洽谈工作。今年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带队赴珠三角、北京、上海等地开展小分队“点对点”精准招商,参加省市举办的招商推介会,宣传推介项目。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通过全县上下努力,目前,投资1.5亿元的优美科制造项目在深圳承接产业转移专题招商推介会成功签约桂东;3家以上企业拟在“港洽周”期间签约桂东;投资1.5亿元的沁春园休闲养生老年公寓项目已落户桂东;投资20亿元的中国相思地高端旅游项目已通过规划评审,即将开工建设;坪水养生长寿项目建设也正在洽谈中;深圳“每天惠”电子商务落户桂东,代购24小时、生态营销、优品微商等10余家网店生意兴隆……招商引资项目多面开花。1至8月份,全县共接待客商200余批次,350余人次,新洽谈项目80余个,完成内联引资122998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73.43%,同比增长8.35%。实现外贸出口750万元,全年计划完成外贸进出口1200万美元以上。桂东的“大门”打开,鼓励外来投资者,一个全新的投资“洼地”在桂东崛起。
优化环境,夯实一流发展平台
招商引资的竞争,就是环境和平台的竞争。桂东把园区经济作为发展新型工业的重点,作为企业集中、资源集约、产业集聚的主战场,把园区建设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平台和主要载体。桂东工业集中区按照 “一区三园”的布局,即以沙田普乐大塘带为核心部位的工业园,以增口为重心的创业园,以清泉桥头为中心的茶叶产业园,结合“园区建设攻坚年”活动,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规格管理”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近年来,全县在省级工业集中区共建成标准厂房40万平方米。2015年,桂东工业园大塘项目区建成框架结构标准厂房3栋,面积3万平方米;桥头、清泉两条红茶生产线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即将动工兴建;为红金龙服装、老桂岽食品、八面山板业量身定制的总面积达5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也在紧锣密鼓建设施工过程中;园区内七栋廉租房共计378套已全面完工。
该县工业集中区建成后的标准厂房采取“招商租赁”、“先订后建”等方式,根据企业生产、科研需要进行量身定做。特别是坚持将标准厂房建设与招商引资工作结合起来,全面统筹、整体推进,努力实现建设一批标准厂房、引进一批外向型企业、壮大一个主导产业的目标,推进标准厂房建设良性发展。目前,日供水量600吨水厂已经投入使用;日供水量1300吨的水厂已全面开工建设;广州市顿奇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初步达成在大塘项目区建设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的意向性协议;佛山市鼎玉矿业投资有限公司有意落户大塘项目区,已完成了水磨钾长石粉精加工项目在园区的选址认证工作;东莞腾嘉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有意向先租赁标准厂房进行新厂区建设。一个“投资条件最优、投资环境最好、投资成本最低、服务功能最齐全”的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性“航母基地”在桂东起航。
为确保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桂东服务在前重诚信,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对重大招商项目,开辟“绿色通道”,由主管部门落实专人进行手续代办,真正做到“只要企业定了干,一切手续我们办”。县里还经常开展软环境建设专项治理活动,对破坏投资环境、影响项目落地、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单位和个人,依纪依法从重从快处理。并要求各相关部门主动作为,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沟通,增强对方投资信心,对合作方的不同意见或在项目落地中存在的问题,要求第一时间向有关领导汇报,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解决。今年来,全县召开了20余次项目协调会,及时为客商排忧解难,坚定了投资者的信心。
项目带动,形成一流经济环境
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桂东突出项目建设这根主线,大力实施项目兴工、项目强工的“项目带动”战略,形成承接产业转移的一流经济发展环境。
桂东实施了一批关乎全局、惠及长远的重大项目,2015年,着力推进 “117”投资计划和“2211”工程,“117”投资计划即即完成项目投资100亿元以上,安排主要建设项目100个以上,力争150个,其中过亿元项目70个左右。 “2211”工程即“两路”“两电”“一带”“一节”系列重大项目建设。“两路”,即县城环路和干线公路;“两电”,即风电建设和水电提质;“一带”,即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示范带;“一节”,即2015年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暨桂东首届养生休闲避暑节。截止8月底,带动全社会完成投资52.9亿元。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基地、红军长征首发地、思源实验学校等重大项目相继完工,四都至八面山干线公路、工业园区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等关键项目加快建设,环城路(北段)、S201线等重点工程强力推进,为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桂东壮大了一应凸显生态、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该县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民以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入股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每年安排财政专项资金3000万元以上,扶持见效快、市场好的茶叶、花卉苗木、楠竹、中草药材等桂东优势农业,采取以奖代投、免费种苗发放、小额贷款贴息等措施,促进茶叶、花卉苗木、药材、楠竹、草食牧业、无公害蔬菜、原生态食料等优势产业提质升级,规模发展高效农业产业园和庄园经济,打造名副其实的全国“茶叶之乡、楠竹之乡、药材之乡、花卉苗木之乡”、湘南最大的高山草食牧业基地和有机、无公害蔬菜基地。目前全县已建成茶叶基地12万亩、楠竹基地20万亩、药材基地20万亩、花卉苗木基地10万亩。其中,2015年,新建茶叶基地4100亩、楠竹基地2067亩、药材基地8000亩、花卉苗木基地3000亩。
该县把旅游作为富民强县的首位产业来打造,树立“全景桂东、全域旅游、全民幸福”新理念,实施旅游发展“三创”工程,全速推进齐云峰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争创普乐国家级湿地公园、八面山国家级地质公园,加速八面山、青娥仙、齐云峰、三千湖等旅游景点开发,加快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和旅游标示系统建设,并以2015年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等节会为契机,推进旅游宣传促销,完善城乡公交体系,主动融入大湘南、大湘东、井冈山旅游板块和“粤港澳”“郴韶赣”大旅游经济圈,深度融入长三角、珠三角旅游经济圈,把桂东打造成为全国养生休闲名胜区、纪律文化教育基地、作风建设示范基地、生态建设拓展基地,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县,光耀“养生天堂、避暑胜地”品牌。同时,拉长链条,创造效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康养休闲产业,建成110家现代农庄和106家农家养生休闲避暑点,形成集种植、采摘、吃、住、游、购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带动餐饮业、住宿业、旅行社、咨询业等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促进旅游综合收入增长,创响了“红色桂东、养生天堂、避暑胜地”品牌。
桂东浓厚了一种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发展氛围。我县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回头看”,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坚决惩治腐败行为,纯洁了党风政风社风民风,催生了正气正能。坚持在项目建设一线、产业发展一线、民生难题一线、扶贫开发一线锤炼干部、锻炼队伍,树立了鲜明的用人导向,全县上下秉持了一种竭尽所能、一干到底的定力,培育了一种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作风,彰显了一种团结共事、相互协作的境界。
蓄势待发谋跨越,又踏罗霄望眼开。桂东县产业建设从未像今天这样繁荣昌盛,在“十二五”收官之年,桂东将乘势而上,主动作为,开拓创新,创先争优,和着激越的时代交响,描绘出了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开放经济的美好蓝图,谱写桂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华彩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