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适应新常态“五个注重”加快林业产业大发展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5-04-10 00:00
信息来源:
2015年,涟源市适应新常态,围绕打造绿色生态美丽宜居宜业强市目标,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与产业建设良性互动”的发展理念,通过龙头企业引动,产业基地推动、林下经济带动、特色产业拉动,“五个注重”加快林业产业大发展。
一是注重规模发展,着力培育林业龙头企业。培育龙头企业是做大做强林业产业的途径之一。涟源市从2012年至2014年已培育了“涟源市祥兴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湖南省万花花卉有限公司、湖南省宇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涟源市利群农贸综合服务有限公司”等四家省级龙头企业。同时,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积极推动、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做大做强。涟源市祥兴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从油茶种苗生产、苗木嫁接培育、丰产油茶基地建设到茶油加工,形成了生产一条龙,注册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湘山”牌茶油,并正在进一步更新榨油设备和技术,提升产品品位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全力打造全国著名茶油品牌。
二是注重集约经营,着力建设林业产业基地。涟源是全国100个重点油茶产业发展大县(市)之一,油茶栽培和榨油加工有着优良传统,因此,我们坚持基地大建设,加大油茶产业的发展力度。实行办样板林带动,积极鼓励各种经济组织、造林公司和个体大户发展林业。通过采取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农民 业合作社、大户种植和兴办联办林场等经营模式,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实现规模经营、集约发展。目前已有林业企业101家,已成为我市现代林业产业发展及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的主力军。2014年仅油茶种植和茶油加工总产值达4.68亿元。
三是注重高效林业,着力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和林地空间充分发展林下经济,建立以林为主,林下种植、林下养殖、采集加工以及森林景观利用等相结合的复合经营林业,为社会提供丰富的多种可再生资源和产品,实现近期有利、长期得林、远期生态平衡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森林蔬菜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楠竹产业基地、乡村生态旅游等高效产业集群。
四是注重结构优化,着力发展林业特色产业。充分利用涟源适合种植油茶等经济林木的优势,加快山区综合开发,大力发展具有高经济效益的油茶、花卉苗木、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搞好精深加工,逐步培育绿色环保产业集群。全市现有花卉苗木生产经营公司或合作社19家,经营面积8000余亩;拥有各种珍稀苗木1200余万株。中药材保健品产业前景看好,2014年,白马镇桃子村生产的金银花、荷塘镇生产的黄鹂芽茶、古塘乡生产的“天耕崇源”玉竹饮片等中药材绿色保健品产值达3.5亿元。
五是注重生态民生,着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涟源围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两大主题及全面推进“旅游强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全力推进乡村旅游、森林公园生态绿色康体养生、名胜风景区旅游、湿地生态旅游、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建设等文化生态旅游品牌创建。全市星级“农家乐”和规模以上乡村生态度假村达到80多个,森林公园、风景区、乡村生态农庄年接待游客330万人次。2014年全市森林生态旅游服务总收入达3.82亿元,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已成为了涟源的一大特色支柱产业。
一是注重规模发展,着力培育林业龙头企业。培育龙头企业是做大做强林业产业的途径之一。涟源市从2012年至2014年已培育了“涟源市祥兴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湖南省万花花卉有限公司、湖南省宇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涟源市利群农贸综合服务有限公司”等四家省级龙头企业。同时,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积极推动、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做大做强。涟源市祥兴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从油茶种苗生产、苗木嫁接培育、丰产油茶基地建设到茶油加工,形成了生产一条龙,注册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湘山”牌茶油,并正在进一步更新榨油设备和技术,提升产品品位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全力打造全国著名茶油品牌。
二是注重集约经营,着力建设林业产业基地。涟源是全国100个重点油茶产业发展大县(市)之一,油茶栽培和榨油加工有着优良传统,因此,我们坚持基地大建设,加大油茶产业的发展力度。实行办样板林带动,积极鼓励各种经济组织、造林公司和个体大户发展林业。通过采取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农民 业合作社、大户种植和兴办联办林场等经营模式,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实现规模经营、集约发展。目前已有林业企业101家,已成为我市现代林业产业发展及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的主力军。2014年仅油茶种植和茶油加工总产值达4.68亿元。
三是注重高效林业,着力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和林地空间充分发展林下经济,建立以林为主,林下种植、林下养殖、采集加工以及森林景观利用等相结合的复合经营林业,为社会提供丰富的多种可再生资源和产品,实现近期有利、长期得林、远期生态平衡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森林蔬菜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楠竹产业基地、乡村生态旅游等高效产业集群。
四是注重结构优化,着力发展林业特色产业。充分利用涟源适合种植油茶等经济林木的优势,加快山区综合开发,大力发展具有高经济效益的油茶、花卉苗木、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搞好精深加工,逐步培育绿色环保产业集群。全市现有花卉苗木生产经营公司或合作社19家,经营面积8000余亩;拥有各种珍稀苗木1200余万株。中药材保健品产业前景看好,2014年,白马镇桃子村生产的金银花、荷塘镇生产的黄鹂芽茶、古塘乡生产的“天耕崇源”玉竹饮片等中药材绿色保健品产值达3.5亿元。
五是注重生态民生,着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涟源围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两大主题及全面推进“旅游强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全力推进乡村旅游、森林公园生态绿色康体养生、名胜风景区旅游、湿地生态旅游、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建设等文化生态旅游品牌创建。全市星级“农家乐”和规模以上乡村生态度假村达到80多个,森林公园、风景区、乡村生态农庄年接待游客330万人次。2014年全市森林生态旅游服务总收入达3.82亿元,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已成为了涟源的一大特色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