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林业发展亟待转型升级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3-10-30 00:00 信息来源:
  从砍树、卖树到生态文明,从单一的林木经济到旅游经济、碳汇经济、林下经济多管齐下,这对于千百年来习惯了传统经营模式的林农和山区群众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怎样适应这种转变?如何更好地推进郴州市林业发展转型升级?今年9月以来,笔者对此作了大量调查。
  形势逼转型
  为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森林郴州建设步伐,2012年10月9日,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下发【2012】102号文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封山育林。截至2013年10月10日,郴州市共划定国家生态公益林559.3249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151.9258万亩,市级生态公益林10万亩,这些区域内也全部实行禁伐。至此,我市90%以上林地实行禁伐。
  在大力推行禁伐的背景下,郴州市该怎样推动林业经济转型发展,实现“生态得保护、经济得发展、林农得实惠”的多赢目标?专家指出,只有借助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碳汇交易、政策扶持等多轮驱动。
  林农盼转型
  资兴市黄草镇是林业大镇,林业收入是该镇山区群众的主要收入。10月2日,笔者在该镇龙兴瑶族村了解到,龙兴瑶族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村支部书记陈技兵告诉记者,他们村只有892口人,人均林地26亩。以前,村里依托木材砍伐,每年有上百万的木材交易收入。加上与之配套的砍伐、新造林劳务收入和运 收入,全村林业经济可以突破200万元。实行全面禁伐后,村民收入大为减少,目前只能依托外出务工。 该镇15个村有一半的村是这种情况。
  全面禁伐实行一年多来,林区群众急切地盼转型,想转型。该镇林业站站长王再生呼吁,林业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黄草作为库区、老区、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本来基础设施建设就落后,有关部门要对黄草的林业转型倾注更多的关爱,以从根本上解除长期以来形成的林木砍伐路径依赖。
  据统计,全市的国家级、省级生态公益林,共涉及到1443个村,这些村中部分是以林业经济为主,要实现转型,必要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政府扶转型
  事实上,郴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业转型工作。102号文件规定,发改部门要扶持和引导产业转型,负责项目包装、审查、筛选和上报。全市生态公益林补助标准逐步统一提高到20元/亩,国家级、省级生态公益林逐步实行差额补助。2012年,市级10万亩生态公益林按标准拨付到位。中央级、省级生态公益林扣除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等费用后,按8.5元/亩发放给林农。2013年,省委、省政府决定提高全省境内国家、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助标准,由省财政每亩提高2元。
  2012年10月,郴州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推进“森林郴州”建设的决定》中指出: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和特色经济林,实施苗圃培育工程,发展林下经济。增加市、县级生态公益林,全市生态公益林面积要达到1000万亩以上。建立林业产业转型引导资金,引导和扶持山区林农进行产业转型。同时,创新方式,加大“以矿补林”和金融支持力度。
  现在,郴州市林业局已在苏仙区坳上镇规划了1000亩碳汇林,今冬明春就要植树。郴州市林业局绿化办主任谢植平告诉记者,碳汇林主要发挥 “固碳”作用,按国际惯例,谁排放谁就要购买碳汇林,这项产业在国际国内有着广阔的前景,也是一种崭新的生态补偿形式。
  专家助转型
  林业转型牵动着众人的心。郴州市林业局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队长范晖说,林业转型既要依托政府的扶持,更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因为政府投入只能是逐年逐步增长,不可能短时间内全部投入到位。他认为,在一些郁闭度合适的林区,可以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包括在林下种药材、种经济作物、栽种观赏性的花卉苗木,也包括依靠森林形成的生物链,在林区发展养羊、养鸡等养殖业。
  今年7月,安仁县在全市第一个吃了“螃蟹”,成功申报了省级林下经济重点县。据统计,2010年林权制度改革后,安仁通过林下种植养殖,发展林下经济1.3万余亩,2012年总产值达6500万元,带动林农每户增收3000元以上,安排就业5000余人。目前,该县初步形成了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加工、森林景观游、林药、林果、林禽、林畜多条产业链,培育出16家从事林下经济的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该县东南阳光公司大力发展脐橙、虫草鸡和脐橙园特色森林游产业,三大板块互为依托、互为补充,2012年各项林下经济总收入达500万元。
  

郴州市林业发展亟待转型升级

6760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