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县发展林下经济突出项目带动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3-05-03 00:00
信息来源:
衡阳县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之一,辖26个乡镇,893个行政村,农业总人口83万人,行政总面积 388.59万亩,有林业用地面积201.9万亩,森林蓄积量为216.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0.78%,其中适应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有120.6万亩。
近年来,衡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林下经济发展。在国有岣嵝峰林场、西渡镇、岘山镇、三湖镇、潮江乡打造5个规模化林下经济发展示范基地。把林下经济纳入政府招商引资项目,全县已引进林下经济发展龙头企业30个,总注册资金3.5亿元。积极发展林下种养和农业休闲,全县涌现规模化农业庄园60个,分布于26个乡镇,其中林下经济合作社51个。目前,衡阳县从事林下种养和林下旅游业的总人口达到3万人,涉及农户6000余户,年总产值突破1.2亿元,带动5万人就业。衡阳县发展林下经济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是注重根据县情培育优势产业,扶持优势项目,突出项目带动。
林药套种改造紫色页岩。衡阳县紫色页岩覆盖乡镇12个,总面积达30万亩,长期以来为改造紫色页岩地区生态环境,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创造出了很多改造模式。2011年,衡阳县引进浩宇农业开发公司,推广速生树种翅荚木与药材迷迭香套种的改造紫色页岩新项目,寻找到项目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点。迷迭香原产从地中海地区引进,专门提取抗氧化剂,香精等商品,市场价25 ?斤,年亩产值4000元;速生丰产林翅荚木900元/立方,亩产值8000元。目前全县成立迷迭香合作社3个,基地8个,总面积0.3万亩,投产年产值预计3600万元。该项目为我国南方地区改造紫色页岩提供了崭新思路和出路,属于低投入高产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俱佳的成功模式。
国有林场开发带动林下旅游。衡阳县把林下旅游纳入旅游开发规划,以岣嵝峰国有林场为龙头,整合县内名山9座,宗教寺庙17座,风光景点187处,开发高山徒步、密林氧吧、休闲娱乐、农家饭店等100多个林下旅游品牌,举办“重阳攀登九峰山”等主题林下旅游活动40多次,聘用导游20个,开发林下旅游特色纪念商品20种,引进旅游企业1家,年接待各地驴友50万人次,会议1000个,林下旅游业年规模总产值4000万元。其中岣嵝峰国有林场2012年晋升为国家AAA级景区,林下旅游基础设施已投入2000万元,年收入2100万元。林改后积极开发以国有林场为龙头的林下旅游项目从根本上促使林农从“砍树人”变成“管(种)树人”,创新全县森林资源的经营效益,实现全县4个国有林场的发展转型。
特色林下种养实现规模化。主要是利用桉树等速生丰产林基地,蜜梨、油茶等经济林基地发展三黄鸡、黑山羊、肉鸽、蛇、野鸡、黄牛等10个养殖品种,药材、大豆、西瓜、香椿等6个种殖品种,全县拥有林下种养深加工企业2个,涉及物流公司3个,注册无公害品牌16个,规模化特色林下种养公司12个,散户经营户6000户共3万人,其中现存栏三黄鸡500万羽,黑山羊2万头 ,黄牛1万头,年出产板兰根等药材2000吨,西瓜2万吨,大豆1万吨,预计2013年全县规模化特色林下种养项目实现产值2.2亿元,拉动全县GDP提升1.02% ,提供就业岗位50000个。发展规模化特色林下种养项目积极促进社会资本合理流向林业领域,成为农业大县振兴县域经济的崭新增长极。
春风一夜花千树。衡阳县将乘国家发展林下经济的强劲东风,积极招商引资,积极打造基地,积极培养品牌,积极推进服务,在林下产业科学发展,兴林富农再上台阶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
近年来,衡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林下经济发展。在国有岣嵝峰林场、西渡镇、岘山镇、三湖镇、潮江乡打造5个规模化林下经济发展示范基地。把林下经济纳入政府招商引资项目,全县已引进林下经济发展龙头企业30个,总注册资金3.5亿元。积极发展林下种养和农业休闲,全县涌现规模化农业庄园60个,分布于26个乡镇,其中林下经济合作社51个。目前,衡阳县从事林下种养和林下旅游业的总人口达到3万人,涉及农户6000余户,年总产值突破1.2亿元,带动5万人就业。衡阳县发展林下经济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是注重根据县情培育优势产业,扶持优势项目,突出项目带动。
林药套种改造紫色页岩。衡阳县紫色页岩覆盖乡镇12个,总面积达30万亩,长期以来为改造紫色页岩地区生态环境,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创造出了很多改造模式。2011年,衡阳县引进浩宇农业开发公司,推广速生树种翅荚木与药材迷迭香套种的改造紫色页岩新项目,寻找到项目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点。迷迭香原产从地中海地区引进,专门提取抗氧化剂,香精等商品,市场价25 ?斤,年亩产值4000元;速生丰产林翅荚木900元/立方,亩产值8000元。目前全县成立迷迭香合作社3个,基地8个,总面积0.3万亩,投产年产值预计3600万元。该项目为我国南方地区改造紫色页岩提供了崭新思路和出路,属于低投入高产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俱佳的成功模式。
国有林场开发带动林下旅游。衡阳县把林下旅游纳入旅游开发规划,以岣嵝峰国有林场为龙头,整合县内名山9座,宗教寺庙17座,风光景点187处,开发高山徒步、密林氧吧、休闲娱乐、农家饭店等100多个林下旅游品牌,举办“重阳攀登九峰山”等主题林下旅游活动40多次,聘用导游20个,开发林下旅游特色纪念商品20种,引进旅游企业1家,年接待各地驴友50万人次,会议1000个,林下旅游业年规模总产值4000万元。其中岣嵝峰国有林场2012年晋升为国家AAA级景区,林下旅游基础设施已投入2000万元,年收入2100万元。林改后积极开发以国有林场为龙头的林下旅游项目从根本上促使林农从“砍树人”变成“管(种)树人”,创新全县森林资源的经营效益,实现全县4个国有林场的发展转型。
特色林下种养实现规模化。主要是利用桉树等速生丰产林基地,蜜梨、油茶等经济林基地发展三黄鸡、黑山羊、肉鸽、蛇、野鸡、黄牛等10个养殖品种,药材、大豆、西瓜、香椿等6个种殖品种,全县拥有林下种养深加工企业2个,涉及物流公司3个,注册无公害品牌16个,规模化特色林下种养公司12个,散户经营户6000户共3万人,其中现存栏三黄鸡500万羽,黑山羊2万头 ,黄牛1万头,年出产板兰根等药材2000吨,西瓜2万吨,大豆1万吨,预计2013年全县规模化特色林下种养项目实现产值2.2亿元,拉动全县GDP提升1.02% ,提供就业岗位50000个。发展规模化特色林下种养项目积极促进社会资本合理流向林业领域,成为农业大县振兴县域经济的崭新增长极。
春风一夜花千树。衡阳县将乘国家发展林下经济的强劲东风,积极招商引资,积极打造基地,积极培养品牌,积极推进服务,在林下产业科学发展,兴林富农再上台阶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