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林业局建设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2-11-01 00:00
信息来源:
长沙县林业局是长沙县福临镇泉源村建设扶贫工作的后盾单位,2010-2012年度三年建设扶贫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稳固了基层组织建设。一是抓好了支村两委的换届。
2011年4月,泉源村本着“贯彻党委意图,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按照“两推一选”的办法选举出新一届支村两委班子,支村两委班子现有五人,另有一名大学生村官。二是强化了党员思想教育。泉源村每年召开支部大会4次以上,党小组会3次以上。加强党员的思想品德建设,做好党员的定岗责任工作。通过党员的带动作用和宣传作用,增加优秀青年的入党积极性。三年来共组织15名优秀青年参加政府培训活动,发展新党员5名。三是加强了制度建设。泉源村支村两委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建立村干部年终考核考评机制,通过考评机制约束自身,并对组级班子和党小组班子制定好目标管理考核,用制度来管理、约束村、组干部。四是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紧紧围绕“五好”、“五带头”的要求,以活动促使创先争优落到实处。如:开展党员对经济困难户的帮扶活动,给他们以经济上、情感上的帮扶;开展对“后进生”的帮扶活动等。“七一”期间在支村两委的带领下,全村50多名党员,积极投身对古华山村进入泉源村一段公路的破损路面进行修整,疏通了道路两侧的排水 。五是发挥“五老”优势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积极响应长沙市组织开展“发挥五老优势、进行四项教育”主题活动的号召,充分发挥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战士、老专家的优势,大力开展形势政策、党的历史、思想、公民意识思想教育,聘请该村德高望重的老同志,担任村上社会宣传员、环境监督员、矛盾调解员,效果明显。
二、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村民服务中心建设。泉源村新村民服务中心于2011年10月份动工建设,于2012年3月份顺利竣工,工程共耗资约110万元,占地2亩,其中主体建筑面积为620平方米,新建了远程教育大厅。广大农村党员和群众可以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学政策、学知识、学技术、学方法,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提升了素质,得到了实惠。同时,实现了一站式办公,使村民的大量矛盾纠纷诉求、困难需求得到了及时有效处理和解决,群众的满意度普遍提升,有效地改善了干群、党群关系。新建村级卫生室,极大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提供室外娱乐健身场所,满足了群众的文体生活需求,彻底改变了过去在农村没有运动场地和健身器材的状态。新建图书室,切实解决农村农民群众读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二是公路建设。近三年来,泉源村全村硬化村级主干道及组级公路共计8.4公里,拓宽改造组级砂石路4.6公里,共投入资金200万元,改善了该村的交通条件,切实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三是环保设施建设。三年来,泉源村作为环境连片整治村,支村两委团结努力,积极通过各项项目建设改变该村的环境面貌。共新建垃圾池125个,发放垃圾桶736个,建立生活污水处理池560个,畜禽粪污大中型人工湿地135只,室外零排放24只,极大改善了乡村人居环境。四是水利建设。泉源村全村共完成山塘清淤53处,并完成双龙水库加固维修。有力地保证了该村的旱涝保收,增强了农业后劲。
三、优化了产业结构调整。泉源村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农户产业经营方式单一,全村无种养大户,农民增收渠道少。近年来,在村组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该村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形成新特色,做到趋利避害,高效转化,良性循环,取得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发展,形成“高产、高效、优质”的农业生产体系和农业生态系统。该村共流转耕地面积589亩、林地近300亩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现该村的农业合作社有长沙县硕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长沙县尚林种植专业合作社、长沙县科利种植专业合作社。其中,长沙县硕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占地500亩,致力打造为一个无公害、绿色环保的标准化蔬菜基地。
四、提升了社会综治水平。一是确保了计划生育、综治安全、安全生产无异常。此三项作为“一票否决”的工作,其重要性非同一般,该村在这方面工作做得比较满意。逐步完善各种相关制度,大小会议逢会必讲,做到计生工作出现隐患及时排查,计划生育率达100%;社会稳定,无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发生,无重大刑事案件和治安事件发生;森林防火责任到组到户到人,对本村不规范、存有隐患的个体经营单位有时进行排查和整改,杜绝了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二是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着重加强了对该村青年的培养,按照“一职一备”要求,培养了4名村级后备干部,充实到共青团、民兵营进行锻炼。
一、稳固了基层组织建设。一是抓好了支村两委的换届。
2011年4月,泉源村本着“贯彻党委意图,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按照“两推一选”的办法选举出新一届支村两委班子,支村两委班子现有五人,另有一名大学生村官。二是强化了党员思想教育。泉源村每年召开支部大会4次以上,党小组会3次以上。加强党员的思想品德建设,做好党员的定岗责任工作。通过党员的带动作用和宣传作用,增加优秀青年的入党积极性。三年来共组织15名优秀青年参加政府培训活动,发展新党员5名。三是加强了制度建设。泉源村支村两委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建立村干部年终考核考评机制,通过考评机制约束自身,并对组级班子和党小组班子制定好目标管理考核,用制度来管理、约束村、组干部。四是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紧紧围绕“五好”、“五带头”的要求,以活动促使创先争优落到实处。如:开展党员对经济困难户的帮扶活动,给他们以经济上、情感上的帮扶;开展对“后进生”的帮扶活动等。“七一”期间在支村两委的带领下,全村50多名党员,积极投身对古华山村进入泉源村一段公路的破损路面进行修整,疏通了道路两侧的排水 。五是发挥“五老”优势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积极响应长沙市组织开展“发挥五老优势、进行四项教育”主题活动的号召,充分发挥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战士、老专家的优势,大力开展形势政策、党的历史、思想、公民意识思想教育,聘请该村德高望重的老同志,担任村上社会宣传员、环境监督员、矛盾调解员,效果明显。
二、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村民服务中心建设。泉源村新村民服务中心于2011年10月份动工建设,于2012年3月份顺利竣工,工程共耗资约110万元,占地2亩,其中主体建筑面积为620平方米,新建了远程教育大厅。广大农村党员和群众可以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学政策、学知识、学技术、学方法,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提升了素质,得到了实惠。同时,实现了一站式办公,使村民的大量矛盾纠纷诉求、困难需求得到了及时有效处理和解决,群众的满意度普遍提升,有效地改善了干群、党群关系。新建村级卫生室,极大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提供室外娱乐健身场所,满足了群众的文体生活需求,彻底改变了过去在农村没有运动场地和健身器材的状态。新建图书室,切实解决农村农民群众读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二是公路建设。近三年来,泉源村全村硬化村级主干道及组级公路共计8.4公里,拓宽改造组级砂石路4.6公里,共投入资金200万元,改善了该村的交通条件,切实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三是环保设施建设。三年来,泉源村作为环境连片整治村,支村两委团结努力,积极通过各项项目建设改变该村的环境面貌。共新建垃圾池125个,发放垃圾桶736个,建立生活污水处理池560个,畜禽粪污大中型人工湿地135只,室外零排放24只,极大改善了乡村人居环境。四是水利建设。泉源村全村共完成山塘清淤53处,并完成双龙水库加固维修。有力地保证了该村的旱涝保收,增强了农业后劲。
三、优化了产业结构调整。泉源村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农户产业经营方式单一,全村无种养大户,农民增收渠道少。近年来,在村组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该村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形成新特色,做到趋利避害,高效转化,良性循环,取得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发展,形成“高产、高效、优质”的农业生产体系和农业生态系统。该村共流转耕地面积589亩、林地近300亩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现该村的农业合作社有长沙县硕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长沙县尚林种植专业合作社、长沙县科利种植专业合作社。其中,长沙县硕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占地500亩,致力打造为一个无公害、绿色环保的标准化蔬菜基地。
四、提升了社会综治水平。一是确保了计划生育、综治安全、安全生产无异常。此三项作为“一票否决”的工作,其重要性非同一般,该村在这方面工作做得比较满意。逐步完善各种相关制度,大小会议逢会必讲,做到计生工作出现隐患及时排查,计划生育率达100%;社会稳定,无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发生,无重大刑事案件和治安事件发生;森林防火责任到组到户到人,对本村不规范、存有隐患的个体经营单位有时进行排查和整改,杜绝了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二是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着重加强了对该村青年的培养,按照“一职一备”要求,培养了4名村级后备干部,充实到共青团、民兵营进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