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造林绿化 建设绿色道州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2-11-01 00:00
信息来源:
2011年以来,我们按照省市的安排部署,全党动员,全民动手,积极推进造林绿化,建设“绿色道州”,取得明显成效。据验收统计,全县共完成绿化投资1.3亿元,造林20.483万亩,为市下达任务18.33万亩111.7%;完成义务植树255万株;森林覆盖达到率达到62.2%,林木绿化率达到64.06%,分别增长2个和4.1个百分点。2011年度,我县荣获“绿色永州”建设一等奖、永州市油茶产业开发一等奖、省营造林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等奖。主要做法:
1、强化领导,高位推动。一是成立班子推动。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绿色道州”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相关单位抽调人员组成协调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专门负责“绿色道州”建设的组织、协调、指导、督促等工作。各乡镇场(街道)均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确保工作顺利推进。二是分解任务推动。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了 “绿色道州”建设誓师大会,印发了《关于建设绿色道州的意见》和《绿色道州建设实施方案》,量化、细化目标任务责任制。县乡村三级分别签订责任状,形成一级向一级交账,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三是办点示范推动。大力实行造林绿化县级领导办点示范制度,县四大家领导率先垂范,在各自联系乡镇选择交通要道地段,创办200亩以上 造林绿化示范点135个,共计6.2万亩,用实际行动带动全县干部群众支持绿化、参与绿化,全面推进“绿色道州”建设。四是广泛宣传推动。指挥部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万人签名”和“春季造林宣传月”等宣传活动,努力营造“植绿、爱绿、护绿”的良好氛围。
2、创新方式,多元投入。县委、县政府大胆创新思路,统筹安排,采取“财政投、向上争、单位筹、群众捐”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多方筹措资金,为建设“绿色道州”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一是县财政统筹投资绿化。县财政统筹林业、农业、国土等部门项目资金,每年投入600万元用于建设“绿色道州”。二是发动群众义务植树。先后组织开展“万名机关干部、十万群众上山种树”和 “万株大树进县城,十万树木进校园”等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动员全县所有机关、学校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积极投入绿化活动,取得突出成效。两年来,全县共募集“绿色基金”650多万元,完成义务植树255万株,创办“共青林”、“三八林”、“红旗林”、“纪念林”等义务植树示范点30多个,面积5000多亩。三是引进和鼓励企业造林。通过招投标成功引进 山东晨明、科贸林化、湘浩油茶等企业参与植树造林。两年共投资3000多万元,在县内主要省道、国道、铁路和县城出入口两侧,栽种大苗18.9万株。同时,鼓励科茂林化、湘浩油茶、金马竹业等农业龙头企业投入2000万元建设原料林基地2.6万亩。四是发展大户造林。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培育和扶持200亩以上造林大户116户,投入奖励资金1000万元,造林4.5万亩。
3、强化责任,严格监管。一是强化森林防火工作。坚决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签订了《森林防火责任状》,建立起了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党政领导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村党员干部包组的“四包”责任制。深入开展防火宣传,全县2000多名机关干部下基层、入农户宣讲森林防火政策法规,粘贴发放《防火令》等宣传资料20余万份。县里组建了四支100余人的专业防火队伍,各乡镇组建了27支半专业扑火队、队员840人,基本形成专业、半专业相结合的扑救体系,大大降低了森林火灾发生率和受害率。二是严厉打击各种涉林犯罪。据统计,两年共侦破查处各类林业案件68起,其中森林刑事案件19起,打击处理各类违法案件人员102人,逮捕23人,为国家、集体、个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60万元。三是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将建设“绿色道州”工作纳入了乡镇和机关单位年度综合督查考核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会同指挥部每年定期督查验收各乡镇的整地、植苗、抚育及管护的实施进度,并将督查情况在全县进行通报。对任务完成好的,通报表扬,对排名前5位的乡镇、村分别奖励1.5、0.5万元;凡未按要求完成任务的,严格追究党政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1、强化领导,高位推动。一是成立班子推动。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绿色道州”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相关单位抽调人员组成协调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专门负责“绿色道州”建设的组织、协调、指导、督促等工作。各乡镇场(街道)均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确保工作顺利推进。二是分解任务推动。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了 “绿色道州”建设誓师大会,印发了《关于建设绿色道州的意见》和《绿色道州建设实施方案》,量化、细化目标任务责任制。县乡村三级分别签订责任状,形成一级向一级交账,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三是办点示范推动。大力实行造林绿化县级领导办点示范制度,县四大家领导率先垂范,在各自联系乡镇选择交通要道地段,创办200亩以上 造林绿化示范点135个,共计6.2万亩,用实际行动带动全县干部群众支持绿化、参与绿化,全面推进“绿色道州”建设。四是广泛宣传推动。指挥部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万人签名”和“春季造林宣传月”等宣传活动,努力营造“植绿、爱绿、护绿”的良好氛围。
2、创新方式,多元投入。县委、县政府大胆创新思路,统筹安排,采取“财政投、向上争、单位筹、群众捐”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多方筹措资金,为建设“绿色道州”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一是县财政统筹投资绿化。县财政统筹林业、农业、国土等部门项目资金,每年投入600万元用于建设“绿色道州”。二是发动群众义务植树。先后组织开展“万名机关干部、十万群众上山种树”和 “万株大树进县城,十万树木进校园”等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动员全县所有机关、学校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积极投入绿化活动,取得突出成效。两年来,全县共募集“绿色基金”650多万元,完成义务植树255万株,创办“共青林”、“三八林”、“红旗林”、“纪念林”等义务植树示范点30多个,面积5000多亩。三是引进和鼓励企业造林。通过招投标成功引进 山东晨明、科贸林化、湘浩油茶等企业参与植树造林。两年共投资3000多万元,在县内主要省道、国道、铁路和县城出入口两侧,栽种大苗18.9万株。同时,鼓励科茂林化、湘浩油茶、金马竹业等农业龙头企业投入2000万元建设原料林基地2.6万亩。四是发展大户造林。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培育和扶持200亩以上造林大户116户,投入奖励资金1000万元,造林4.5万亩。
3、强化责任,严格监管。一是强化森林防火工作。坚决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签订了《森林防火责任状》,建立起了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党政领导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村党员干部包组的“四包”责任制。深入开展防火宣传,全县2000多名机关干部下基层、入农户宣讲森林防火政策法规,粘贴发放《防火令》等宣传资料20余万份。县里组建了四支100余人的专业防火队伍,各乡镇组建了27支半专业扑火队、队员840人,基本形成专业、半专业相结合的扑救体系,大大降低了森林火灾发生率和受害率。二是严厉打击各种涉林犯罪。据统计,两年共侦破查处各类林业案件68起,其中森林刑事案件19起,打击处理各类违法案件人员102人,逮捕23人,为国家、集体、个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60万元。三是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将建设“绿色道州”工作纳入了乡镇和机关单位年度综合督查考核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会同指挥部每年定期督查验收各乡镇的整地、植苗、抚育及管护的实施进度,并将督查情况在全县进行通报。对任务完成好的,通报表扬,对排名前5位的乡镇、村分别奖励1.5、0.5万元;凡未按要求完成任务的,严格追究党政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