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林业建设 建设生态鼎城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2-05-31 00:00
信息来源:
鼎城区地处湖南省西北部,环抱整个常德市。全区总面积346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07万亩,约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近年来,鼎城林业人紧扣区委、区政府“打造工业新城、开发城市新区、建设生态新村”总体战略部署,坚持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积极探索建立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生态建设模式,着力抓好生态鼎城建设,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长江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林业血防造林”等一系列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工程。通过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有力推进了鼎城生态建设,为建立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奠定了基础,区内生态环境逐步进入良性循环。
一、林业建设成效显著
——造林绿化步伐加快。2001年——2011年,结合国家重点林业重点项目,围绕“杨树、楠竹、花木、松杉、油茶”等主要乡土树种完成人工造林25万亩。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建立区级义务植树基地4个,年均完成义务植树150万株以上,林木绿化率达到37.4%、活立木蓄积量超过189万立方米,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森林保护全面加强。森林火灾毁林率由2001年前的2‰,连续10年控制在1‰以内。国家级、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达到31万亩以上。年森林资源采伐消耗量控制在5万立方米以内。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测报准确率90%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100%,无公害防治率80%以上,未造成严重成灾面积。
——林业执法不断加大。森林公安局晋升为正科级单位,区林业局设立了林业执法大队、林业巡查大队、林检室等执法部门,林业案件查处率由95%提高到2011年的100%,有力地打击了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
——科教兴林显著进展。2001年以来,全区林业系统18名技术人员获得林业工程师职称,取得林业科研成果5项,油茶新品种“铁城一号”顺利通过省林业厅、省科技厅鉴定,成功在全市栽培;发放林业科技资料20万份,推广林业先进适用技术10余项,推广面积20万亩;近年培训人员达5万人(次)以上。
——林业产业逐步推进。全区“油茶、楠竹、花木、杨树”等四大支柱产业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面积达到85万亩。逐步形成了以细木工板、竹胶板为主导的第二产业。花岩溪成功晋升为国家森林公园,“牛蒿”湿地申报国家自然保护区正在规划论证之中,“鼎城茶油” 即将获得国家地理标志。2011年,全区林业总产值超过7亿元。
——基层队伍得到保障。32个乡镇林业工作站(农业综合站)工作经费、工资待遇全部纳入区级财政预算。区林业局投入100多万元加强基层站所建设,配备电脑、打印机、办公桌椅,开通林业信息网,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增强了生态建设力量。
——林权改革初显成效。全面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放林权证9.5万本、面积95.83万亩,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2009年来,全区成功流转林地面积5万亩,新增造林大户200多户,融投资达23亿元。
2009年,鼎城区获得“油茶示范基地县”称号、2011年被省政府评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来,区林业局连续6年被市林业局评为“林业工作红旗单位”。2011年,毛粟岗村被评为全市唯一“两型示范村庄”、花岩溪林场被省政府确定为“两型示范林场”。
二、主要经验及做法
近年来鼎城林业建设,不但取得了可喜成绩,而且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
1、坚持生态理念,提高绿化意识。多年来,以“植树节”、“爱鸟节”、“湿地日”等为契机,充分利用各类会议、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等形式,定期或长期宣传生态鼎城建设在全区经济建设中所处的战略地位。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引导广大干部和林农对生态环境和生态鼎城建设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增强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逐步转变重生产发展轻生态建设的观念,树立以生态环境为本、资源永续利用和以建设求发展的新观念。通过长期不懈地广泛深入宣传和适用技术的培训和普及推广,提高了广大农牧民生态环境保护和参与生态鼎城建设的意识。
2、加快植树造林,培育绿色资源。按照“前河栽杉竹、后河造松杨、城郊植花木、湖区织林网、丘陵区发展油茶”的原则,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培育绿色资源。一是领导示范带动。每年“植树节”期间,区五大家主要领导亲自带头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同时,区乡两级通过在林区乡镇、点村山头地块种植“党员林”、“道路林”、“风景林”、“科技林”、“三八林”和兴办造林绿化基地,为全区植树造林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工程项目驱动。利用本地资源优势,“跑省进京”争取国家、省、市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实施退耕还林、油茶新造、林业血防等造林绿化25万亩。三是大户引导促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开展林业大招商、大引资,成功引进深圳润农、金浩茶油、益阳森华等一批企业来鼎城投资林业,公司大户基地造林面积达到10万亩。同时,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大力鼓励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个体业主开发参与鼎城林业建设,辐射带动乡镇农民造林10万亩。
3、强化保护管理,巩固绿化成果。一是抓防火,提升防控水平。把森林防火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自上而下建立健全了各级党政领导责任制,层层签订防火责任状,落实各项综合治理措施,积极排除火灾隐患,加大防火宣传教育、监督检查、火灾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杜绝了群死群伤和重大森林火灾事故的发生。近年来,利用区乡两级财政资金100多万元新建高标准森林防火宣传牌200块、生物防火林带100公里,购置抽水机、灭火机、无线电等机具设备50多台套。成立了鼎城区森林防火大队,新建了石板滩、周家店、沧山、港二口4个森林防火器材储备库。定期组织应急队伍防火演练,森林火灾防控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二是抓管护,巩固绿化成果。加强林地管理与利用。落实专项经费30万元,编制了《鼎城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逐步推行限额用地和用途管制,严格林地征收征用审核审批,落实林地占补平衡制度,坚决查处非法占用林地行为,守住了100万亩林地红线。加强限额采伐管理。坚持阳光操作,以“集体林主伐指标进村入户”为重点落实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把木材生产计划申报确认备案制纳入了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对林地上申报的主伐采伐指标全部确认公示到户。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2001年设立了分类经营办公室、2004年出台了《鼎城区重点公益林管理办法》、2008年出台了《鼎城区区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实施细则》,签订公益林管护合同5260份,实现了补偿资金“一卡通”的形式发放到公益林经营者手中。2004年来,累计投入资金30余万元开展公益林的管理宣传,印发宣传手册5000本、树立和修复永久性宣传牌50块、张贴标语近万张、落实专职管护人员200名,目前全区公益林知晓率达90%以上,林农知晓率达70%以上。加强有害生物防治。多年来,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原则,进一步落实乡镇政府在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中的责任;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原则,以生物防治为主导,把有害生物预防措施落实到林业生产全过程;坚持依法防控,加强监管原则,突出抓好检疫执法工作;坚持因害设防,综合治理原则,协调运用人工、物理、生物、化学等防治措施,实行综合治理原则,按森林资源类型特点,实行分类施策,按生态区位重要性,实行分区治理。三是抓执法,促进林区和谐。近年来,森林公安局、林业执法大队、巡查大队不断加大林业执法力度,集中开展了“绿盾一号”、“雷霆一号”、“林地专项清理”、“整治非法竹木经营加工”等一系列林业执法行动,10年办理涉林案件550起。所办案件严格按照《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和《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办理,层层签订行政执法责任状。全力推进源头上防治腐败和涉林职务犯罪,无一起发生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林区生产经营和谐有序。
4、调整发展思路,壮大林业产业。围绕我区油茶、花木两大特色,加速推进特色林业产业建设。油茶产业。一是科学制定了规划。到2020年全区油茶面积达到50万亩,建成2万吨茶油产量基地,油茶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发展布局上:全区分前河、后河规划两个高产油茶新造示范片。二是大力开展低改与新造。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支持油茶产业,完成油茶低改8万亩、新造1.2万亩,全区林农增收达到500万元,初步建成了一条从丁家港开始,经长茅岭、港二口、黄土店,重点在唐家铺,终点在谢家铺的低改示范走廊。金浩茶油、深圳润农公司等带头示范,打造了周家店、双桥坪、大龙站等乡镇万亩油茶新造基地,为大规模油茶品改新造积累了经验。花卉苗木产业。依靠石板滩花木协会,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新增面积1万亩,年销售产值1.5亿元。制定了石板滩花木产业园长期发展规划。在服务上,以区政府名义下发《关于促进石板滩花木产业园发展意见》,进一步简化了办事程序、调整了林业规费征收标准、确定了办证主体、依规明确了界线,花木产业朝着规范方向全面发展。
5、开展技术服务,推进科技兴林。一是因地制宜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围绕鼎城油茶、楠竹、花木三大产业,组织编印《油茶丰产林栽培技术》、《楠竹丰产林栽培技术》、《主要造林树种育苗技术》和《常见花卉栽培要点》等科技手册、资料20多种,免费送到基层干部和林农手中,现场解答林业生产中的各种技术难题,让林业实用技术飞进了千家万户,插进了山间地头。二是创新机制建立联乡技术员制度。2007年初,区林业局建立了林业联乡技术员制度,从局机关抽调年轻技术干部组成联乡技术员,负责1-2个以上乡镇的林业生产、技术指导、项目跟踪以及基层林业站人员培训等林业专项工作,有效推动了全区林业产业建设,提高了基层林业科技服务水平。三是因材施教组织林业技术培训。2008年以来,共组织油茶、楠竹、花木等相关技术以及残疾人、特困家庭、返乡农民工等特殊人群培训280多期,培训林农5万人次,并结合开展各类季节性技术推广现场会,及时将相关生产管理技术传授给广大林农群众。四是建立林木测土配方信息系统。2011年,投入资金近20万元为全区各乡镇林业站配备了电脑等办公设备,与电信合作开通了湖南林业信息网内网。通过培训应用,当地大多数林农在乡镇林业站的指导下运用该系统查询各类信息,开展科学营林。
一、林业建设成效显著
——造林绿化步伐加快。2001年——2011年,结合国家重点林业重点项目,围绕“杨树、楠竹、花木、松杉、油茶”等主要乡土树种完成人工造林25万亩。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建立区级义务植树基地4个,年均完成义务植树150万株以上,林木绿化率达到37.4%、活立木蓄积量超过189万立方米,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森林保护全面加强。森林火灾毁林率由2001年前的2‰,连续10年控制在1‰以内。国家级、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达到31万亩以上。年森林资源采伐消耗量控制在5万立方米以内。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测报准确率90%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100%,无公害防治率80%以上,未造成严重成灾面积。
——林业执法不断加大。森林公安局晋升为正科级单位,区林业局设立了林业执法大队、林业巡查大队、林检室等执法部门,林业案件查处率由95%提高到2011年的100%,有力地打击了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
——科教兴林显著进展。2001年以来,全区林业系统18名技术人员获得林业工程师职称,取得林业科研成果5项,油茶新品种“铁城一号”顺利通过省林业厅、省科技厅鉴定,成功在全市栽培;发放林业科技资料20万份,推广林业先进适用技术10余项,推广面积20万亩;近年培训人员达5万人(次)以上。
——林业产业逐步推进。全区“油茶、楠竹、花木、杨树”等四大支柱产业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面积达到85万亩。逐步形成了以细木工板、竹胶板为主导的第二产业。花岩溪成功晋升为国家森林公园,“牛蒿”湿地申报国家自然保护区正在规划论证之中,“鼎城茶油” 即将获得国家地理标志。2011年,全区林业总产值超过7亿元。
——基层队伍得到保障。32个乡镇林业工作站(农业综合站)工作经费、工资待遇全部纳入区级财政预算。区林业局投入100多万元加强基层站所建设,配备电脑、打印机、办公桌椅,开通林业信息网,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增强了生态建设力量。
——林权改革初显成效。全面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放林权证9.5万本、面积95.83万亩,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2009年来,全区成功流转林地面积5万亩,新增造林大户200多户,融投资达23亿元。
2009年,鼎城区获得“油茶示范基地县”称号、2011年被省政府评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来,区林业局连续6年被市林业局评为“林业工作红旗单位”。2011年,毛粟岗村被评为全市唯一“两型示范村庄”、花岩溪林场被省政府确定为“两型示范林场”。
二、主要经验及做法
近年来鼎城林业建设,不但取得了可喜成绩,而且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
1、坚持生态理念,提高绿化意识。多年来,以“植树节”、“爱鸟节”、“湿地日”等为契机,充分利用各类会议、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等形式,定期或长期宣传生态鼎城建设在全区经济建设中所处的战略地位。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引导广大干部和林农对生态环境和生态鼎城建设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增强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逐步转变重生产发展轻生态建设的观念,树立以生态环境为本、资源永续利用和以建设求发展的新观念。通过长期不懈地广泛深入宣传和适用技术的培训和普及推广,提高了广大农牧民生态环境保护和参与生态鼎城建设的意识。
2、加快植树造林,培育绿色资源。按照“前河栽杉竹、后河造松杨、城郊植花木、湖区织林网、丘陵区发展油茶”的原则,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培育绿色资源。一是领导示范带动。每年“植树节”期间,区五大家主要领导亲自带头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同时,区乡两级通过在林区乡镇、点村山头地块种植“党员林”、“道路林”、“风景林”、“科技林”、“三八林”和兴办造林绿化基地,为全区植树造林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工程项目驱动。利用本地资源优势,“跑省进京”争取国家、省、市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实施退耕还林、油茶新造、林业血防等造林绿化25万亩。三是大户引导促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开展林业大招商、大引资,成功引进深圳润农、金浩茶油、益阳森华等一批企业来鼎城投资林业,公司大户基地造林面积达到10万亩。同时,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大力鼓励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个体业主开发参与鼎城林业建设,辐射带动乡镇农民造林10万亩。
3、强化保护管理,巩固绿化成果。一是抓防火,提升防控水平。把森林防火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自上而下建立健全了各级党政领导责任制,层层签订防火责任状,落实各项综合治理措施,积极排除火灾隐患,加大防火宣传教育、监督检查、火灾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杜绝了群死群伤和重大森林火灾事故的发生。近年来,利用区乡两级财政资金100多万元新建高标准森林防火宣传牌200块、生物防火林带100公里,购置抽水机、灭火机、无线电等机具设备50多台套。成立了鼎城区森林防火大队,新建了石板滩、周家店、沧山、港二口4个森林防火器材储备库。定期组织应急队伍防火演练,森林火灾防控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二是抓管护,巩固绿化成果。加强林地管理与利用。落实专项经费30万元,编制了《鼎城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逐步推行限额用地和用途管制,严格林地征收征用审核审批,落实林地占补平衡制度,坚决查处非法占用林地行为,守住了100万亩林地红线。加强限额采伐管理。坚持阳光操作,以“集体林主伐指标进村入户”为重点落实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把木材生产计划申报确认备案制纳入了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对林地上申报的主伐采伐指标全部确认公示到户。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2001年设立了分类经营办公室、2004年出台了《鼎城区重点公益林管理办法》、2008年出台了《鼎城区区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实施细则》,签订公益林管护合同5260份,实现了补偿资金“一卡通”的形式发放到公益林经营者手中。2004年来,累计投入资金30余万元开展公益林的管理宣传,印发宣传手册5000本、树立和修复永久性宣传牌50块、张贴标语近万张、落实专职管护人员200名,目前全区公益林知晓率达90%以上,林农知晓率达70%以上。加强有害生物防治。多年来,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原则,进一步落实乡镇政府在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中的责任;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原则,以生物防治为主导,把有害生物预防措施落实到林业生产全过程;坚持依法防控,加强监管原则,突出抓好检疫执法工作;坚持因害设防,综合治理原则,协调运用人工、物理、生物、化学等防治措施,实行综合治理原则,按森林资源类型特点,实行分类施策,按生态区位重要性,实行分区治理。三是抓执法,促进林区和谐。近年来,森林公安局、林业执法大队、巡查大队不断加大林业执法力度,集中开展了“绿盾一号”、“雷霆一号”、“林地专项清理”、“整治非法竹木经营加工”等一系列林业执法行动,10年办理涉林案件550起。所办案件严格按照《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和《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办理,层层签订行政执法责任状。全力推进源头上防治腐败和涉林职务犯罪,无一起发生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林区生产经营和谐有序。
4、调整发展思路,壮大林业产业。围绕我区油茶、花木两大特色,加速推进特色林业产业建设。油茶产业。一是科学制定了规划。到2020年全区油茶面积达到50万亩,建成2万吨茶油产量基地,油茶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发展布局上:全区分前河、后河规划两个高产油茶新造示范片。二是大力开展低改与新造。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支持油茶产业,完成油茶低改8万亩、新造1.2万亩,全区林农增收达到500万元,初步建成了一条从丁家港开始,经长茅岭、港二口、黄土店,重点在唐家铺,终点在谢家铺的低改示范走廊。金浩茶油、深圳润农公司等带头示范,打造了周家店、双桥坪、大龙站等乡镇万亩油茶新造基地,为大规模油茶品改新造积累了经验。花卉苗木产业。依靠石板滩花木协会,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新增面积1万亩,年销售产值1.5亿元。制定了石板滩花木产业园长期发展规划。在服务上,以区政府名义下发《关于促进石板滩花木产业园发展意见》,进一步简化了办事程序、调整了林业规费征收标准、确定了办证主体、依规明确了界线,花木产业朝着规范方向全面发展。
5、开展技术服务,推进科技兴林。一是因地制宜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围绕鼎城油茶、楠竹、花木三大产业,组织编印《油茶丰产林栽培技术》、《楠竹丰产林栽培技术》、《主要造林树种育苗技术》和《常见花卉栽培要点》等科技手册、资料20多种,免费送到基层干部和林农手中,现场解答林业生产中的各种技术难题,让林业实用技术飞进了千家万户,插进了山间地头。二是创新机制建立联乡技术员制度。2007年初,区林业局建立了林业联乡技术员制度,从局机关抽调年轻技术干部组成联乡技术员,负责1-2个以上乡镇的林业生产、技术指导、项目跟踪以及基层林业站人员培训等林业专项工作,有效推动了全区林业产业建设,提高了基层林业科技服务水平。三是因材施教组织林业技术培训。2008年以来,共组织油茶、楠竹、花木等相关技术以及残疾人、特困家庭、返乡农民工等特殊人群培训280多期,培训林农5万人次,并结合开展各类季节性技术推广现场会,及时将相关生产管理技术传授给广大林农群众。四是建立林木测土配方信息系统。2011年,投入资金近20万元为全区各乡镇林业站配备了电脑等办公设备,与电信合作开通了湖南林业信息网内网。通过培训应用,当地大多数林农在乡镇林业站的指导下运用该系统查询各类信息,开展科学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