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县以生态文化推动林业转型升级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2-02-24 00:00 信息来源:
  近年来,湖南隆回县按照党的十七大建设生态文明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绿色湖南”的伟大战略,大力弘扬林业生态文化,推动了全县林业转型升级,先后被评为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一、生态文化推动改革创新,林业在转型升级中崛起。  
  隆回通过生态文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舆论和政治氛围,吸引更多的目光关注林业,凝聚更多的力量建设林业,激发了改革创新的积极性,有效破解了长期以来制约林业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一是推动了林场改革。为营造林场改革氛围,2011年,隆回县还率先对5个国有林场进行了“转型”升级,将5个国有林场定为副科级公益性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按照“不卖地、不砍树、不砸饭碗”的基本思路,每年县财政直接投入1000多万元,对五个国有林场同步实施生态转型升级,解决了700名林场职工后顾之忧。二是推动了林场棚户区改造。以网站、电视、报纸、简报为平台,大力宣传棚户区改造工作。2011年,在各类媒体刊发棚户区改造文章84篇,编发简报46期,出专栏15期,为棚户区改造铺平了道路。对五大国有林场556户危旧房集中进行改造,在县城统一征地,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实施兴建,林场广大职工梦寐以求的“山上一张床,城里一套房”的梦想得以现实。三是推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制作林改挂历,编印林改手册, 宣讲队、文艺演出队等宣传林权改革,让林改政策在广大群众中入脑入心。隆回县全面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8.5万本林权证100%发证到林农手中。同时,也为林业部门解决了一揽子问题,县林业局新增了6个机构,其中,一个内设机构,即国有林场和森林公园管理股,五个二级机构,即森林资源评估中心、林业资源交易中心、魏源湖森林公园管理所、屏风界候鸟观测站和森林消防中队。县林业局机关二级机构编制由12名增加到46名,乡镇站全额拔款事业编制由120名增加到277名,全县所有林业人都吃上了“皇粮”。  
  二、生态文化促进乡风文明,林区在转型升级中和谐。  
  隆回县通过文学、小品、书画等形式广泛开展生态宣传和教育,弘扬生态文化和生态道德,倡导人与自然良性互动的行为,努力营造人人关注生态、爱护绿色,积极参与生态建设的氛围。一是建设特色产业林区。每年开展林业示范村、生态示范村评选活动,打造“一村一业一品”的林业特色村庄。将林业经济条件相对好,特色鲜明的行政村,划分为金银花、中药材片区、名优水果片区、种苗花卉片区3个特色专业片区。对每一个片区科学规划,因村施策,使其产业明晰,特色突出,激发农民大力发展种植业。全县建有小林园、小药园、小果园、小花园等100余个。二是发展林区生态旅游。着重做好花瑶文化、魏源文化两篇文章,充分发挥生态比较优势,塑造“山水风光、古树王国、魏源故里、民俗风情”的特色生态旅游形象,有效地整合观光型旅游资源,加快发展休闲度假产业,鼓励农民发展农家乐庄园。全县共有1000多名农民在自己家里发展农家乐庄园。去年,全县农家乐庄园接待游客21.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94亿元。三是发展林区生态产业。并结合生态能源建设工程,引导农民改厕、改畜圈、建沼气池,大力发展“畜—沼—菜(果、药)”、“畜—沼—渔”等生态产业,建立生态产业庄园。农民建好生态产业园500多个,年产值达6.3亿元。  
  三、生态文化激发植树热情,林农在转型升级中致富。  
  通过大力宣传国家林业局、省委省政府、省林业厅关于开展培育无节良材,发展林下经济,“三边”造林,绿色通道建设,“天坑”造林等林业方针政策,在隆回林业网建立林木测土信息平台,吸纳更多的资金投入林业,形成了全县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局面。近年来,全县有100多名在外经商的老板回家投资造林,累计投入资金达2.8亿元,完成造林6万亩。全县每年有70万人参与义务植树,每年义务植树在300万株以上,全民兴绿的氛围越来越浓。全县每年要营造“公仆林”、“先锋林”、“巾帼林”、“共青林”、“南山林”等示范基地300多处。全县累计完成石山造林30万亩,建成了金银花、板栗、楠竹等六大林业产业基地100万亩,全县林地面积增加到246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到60.02%,活立木蓄积量达781.8万立方米。良好的生态环境给林农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隆回县金银花年产干花1.1万吨,产值10个亿,占全国金银花一半以上;滩头年画(以楠竹方纸料)等产品远销东南亚、港澳台等地,竹产值突破5个亿。全县栽种各优质果树500多万株,年产各类水果30000余吨,产值7亿元,户均600元。 
  

隆回县以生态文化推动林业转型升级

6749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