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生态建设牌 唱响生态旅游曲 张家界市保护建设生态公益林十年成效瞩目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1-12-16 00:00
信息来源:
张家界市地处湖南省西北部,属武陵山脉腹地。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大庸市,1994年4月更名为张家界市。全市总面积9516平方公里,辖永定、武陵源两区和慈利、桑植两县。全市现有总人口166.5万,其中,城镇人口64.3万,乡村人口102.2万。森林覆盖率69.62%。
张家界因旅游建市,又以旅游立市,现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城市。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拥有世界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由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和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索溪峪自然保护区、杨家界景区组成,风景游览区面积264.6平方公里,是中国首批入选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武陵之魂”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世界罕见的物种基因库”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道教圣地“南武当”五雷山、“百里画廊”茅岩河等景区点缀在名胜区的周围,为张家界旅游增添了更加靓丽的色彩。
在一场声势浩大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程中,我国农业经济正在实现由“耕地为主”向“耕地林地并重”的转变;伴随着全人类生态保护春天的到来,我国林业经济也正在实现由“砍伐森林树木”向“利用森林环境”的转变。这种历史性的经济转变给我国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带 葱碌姆⒄够觥N掖?001年起开始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试点项目,10年来,落实公益林补偿面积从71.49万亩上升至539.31万亩,达到全市国土总面积的37.8%,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的51.4%。公益林保护建设涉及到全市116个乡镇场、1240个村、90712个农户。现中央及省财政每年发放的补偿资金达4600余万元,惠及45万林区群众。公益林保护建设覆盖度位居全省和全国前例,成为继退耕还林工程之后我市又一项浩大的林业建设惠民工程。
随着以生态以益林为依托的森林旅游的蓬勃兴起,张家界知名度快速提升,先后入选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城市、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知名旅游胜地。2010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242.48亿元中,旅游收入占125.3亿元,相当于GDP的51.67%,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建市初的45%提高到62.3%。
建市以来,我们经历了由“建设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向“建设世界旅游精品”战略目标的成功转变。2008年,新一届政府又提出了“三年有改观,五年大变样”城市建设奋斗目标。为此,我们始终把生态建设摆在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致力于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服务生态旅游,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绿色湖南”、“生态湖南”的要求。回顾我市生态公益林十年保护建设历程,我们是从以下五个方面强化保护建设工作来提升本市生态旅游质量和品位的:
---健全体系,提供组织保障。市及区县层层成立组织机构,专兼职机构达21个328人。全市将保护建设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并狠抓保护管理具体措施的落实,逐级签订护林合约,明确责任人员,实行统一护林和定期检查考核。开展定期效能监测,及时反馈保护建设信息,不断地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和措施,建立起了公益林建设的长效监管机制。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林权发证的推进,公益林的纠错核误及调整完善工作不断深入,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日常监管已全面规范。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经常听取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广泛宣传,增强保护意识。凭借每年举办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的平台和“关爱森林、亲近自然”等主题。充分利用“法制宣传月”,“五送下乡”,“四五、五五普法”等宣传活动,以及白字化、横幅标语、宣传橱窗、碑牌制立、广播电视、《张家界日报》、《故事三下锅》等形式,大力宣传《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和《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本管理办法》、《重点公益林管护核查办法》及相关的国家林业政策,使林业法律法规进村入户,提高公众生态保护意识和对森林保护活动的参与度,激励人们行动起来,广泛而又自觉地投入到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进程中。
---强基固本,提升经营水平。10年来,我市以国家生态公益林保护试点为契机,深入开展森林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和模范环保城市创建活动,在严格保护景点景区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大力治理市域生态环境,先后争取并实施了长防林工程、退耕还林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中德财政合作造林项目、石漠化治理、绿色通道工程等林业生态建设项目,累计造林180万亩。新设立了2个国家森林公园,2个省、市森林公园,27个自然保护小区,促使生态公益林区植被恢复和提质改造快速推进。积极引导和扶持发展林下经济,为有效巩固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成果奠定坚实地经济基础。
---创新机制,严格工程管理。坚持以自然生态保护为基本原则,实现以开发促经济、以经济促发展、以发展促保护的良性循环。严格控制征占用生态公益林林地,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制定《张家界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全面实行建设用地计划和定额制度。强化公益林林木采伐管理,切实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等工作,不断地提高以法治林水平,公益林区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在物种资源丰富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加大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为野生生物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优良场所,保护了物种的多样性。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作、责权明确、各负其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开展了全方位的生态补偿探索,以最终实现“保护有报酬、发展有机会、损失有补偿、民生有改善、运行有保障”的生态补偿目标。加强补偿资金的管理,规范补偿基金发放程序,认真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使用监督,确保专款专用和林区群众直接及时受益。
---挖掘潜力,发展生态旅游。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发旅游资源,使部分具有旅游休闲观光优势的生态公益林实现集中管理,进行旅游开发。加大力度,切实抓好了规划好的2个综合公园、3个专业公园和2个带状公园建设。在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森林资源规范化流转随即展开之际,按照市场化模式进行运作引导,采取流转、租赁和股份制等形式,在确保生态公益林不受破坏的前提下,交由开发商经营或由林农合资合伙经营,明确管护主体,使权者有责,责者有利;积极引导和鼓励林农参与,按照统一规划,以旅游景区为依托,鼓励生态公益林区的林农经营以农家特色为主的“森林之家”庭院旅游项目,开发本地特色的土特产品和旅游工艺品,既美化了居住环境,又增加了林农收入;鼓励生态公益林所有者以森林资源入股方式参与新建生态旅游项目或景区开发,从经营收入中提取资金增加林农收入。
张家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生态建设总目标是:大力推进森林城市、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绿色小区创建活动,建设低碳、生态、宜居、宜游的国际风景旅游城市。今年,我市获批成为首批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为此,我市目前生态旅游发展又有了市党代会提出的“把张家界建设成为‘功能齐全、交通便捷、产业发达、经济繁荣、人民富足、开放包容、文明和谐、具有优良生态环境和特有文化气质、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国际旅游城市”的更新更高目标追求。我们要抓住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的机遇,大力推进生态补偿及林业碳汇、林地流转及林权融资、景区保护及轮休等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构建安全可靠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保护好张家界的山水、草木和空气。按照“全市景区化”的要求,深化森林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和模范环保城市创建,让张家界入眼皆风景、处处好休闲。全面推进以生态公益林保护及其提质增效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强化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大力实施林业富民工程,大力发展林下、林果、林药产业,提高林业效益和林农收入。进一步提高以法治林水平,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公益林地、乱采乱挖、非法开垦、盗伐滥伐等各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到2015年,力争使全市森林面积达到1005万亩以上,生态公益林占比达到57%,森林覆盖率达到71%,让张家界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城市更宜居,休闲更诱人,旅游度假更有竞争力。
张家界因旅游建市,又以旅游立市,现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城市。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拥有世界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由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和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索溪峪自然保护区、杨家界景区组成,风景游览区面积264.6平方公里,是中国首批入选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武陵之魂”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世界罕见的物种基因库”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道教圣地“南武当”五雷山、“百里画廊”茅岩河等景区点缀在名胜区的周围,为张家界旅游增添了更加靓丽的色彩。
在一场声势浩大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程中,我国农业经济正在实现由“耕地为主”向“耕地林地并重”的转变;伴随着全人类生态保护春天的到来,我国林业经济也正在实现由“砍伐森林树木”向“利用森林环境”的转变。这种历史性的经济转变给我国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带 葱碌姆⒄够觥N掖?001年起开始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试点项目,10年来,落实公益林补偿面积从71.49万亩上升至539.31万亩,达到全市国土总面积的37.8%,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的51.4%。公益林保护建设涉及到全市116个乡镇场、1240个村、90712个农户。现中央及省财政每年发放的补偿资金达4600余万元,惠及45万林区群众。公益林保护建设覆盖度位居全省和全国前例,成为继退耕还林工程之后我市又一项浩大的林业建设惠民工程。
随着以生态以益林为依托的森林旅游的蓬勃兴起,张家界知名度快速提升,先后入选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城市、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知名旅游胜地。2010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242.48亿元中,旅游收入占125.3亿元,相当于GDP的51.67%,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建市初的45%提高到62.3%。
建市以来,我们经历了由“建设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向“建设世界旅游精品”战略目标的成功转变。2008年,新一届政府又提出了“三年有改观,五年大变样”城市建设奋斗目标。为此,我们始终把生态建设摆在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致力于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服务生态旅游,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绿色湖南”、“生态湖南”的要求。回顾我市生态公益林十年保护建设历程,我们是从以下五个方面强化保护建设工作来提升本市生态旅游质量和品位的:
---健全体系,提供组织保障。市及区县层层成立组织机构,专兼职机构达21个328人。全市将保护建设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并狠抓保护管理具体措施的落实,逐级签订护林合约,明确责任人员,实行统一护林和定期检查考核。开展定期效能监测,及时反馈保护建设信息,不断地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和措施,建立起了公益林建设的长效监管机制。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林权发证的推进,公益林的纠错核误及调整完善工作不断深入,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日常监管已全面规范。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经常听取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广泛宣传,增强保护意识。凭借每年举办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的平台和“关爱森林、亲近自然”等主题。充分利用“法制宣传月”,“五送下乡”,“四五、五五普法”等宣传活动,以及白字化、横幅标语、宣传橱窗、碑牌制立、广播电视、《张家界日报》、《故事三下锅》等形式,大力宣传《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和《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本管理办法》、《重点公益林管护核查办法》及相关的国家林业政策,使林业法律法规进村入户,提高公众生态保护意识和对森林保护活动的参与度,激励人们行动起来,广泛而又自觉地投入到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进程中。
---强基固本,提升经营水平。10年来,我市以国家生态公益林保护试点为契机,深入开展森林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和模范环保城市创建活动,在严格保护景点景区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大力治理市域生态环境,先后争取并实施了长防林工程、退耕还林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中德财政合作造林项目、石漠化治理、绿色通道工程等林业生态建设项目,累计造林180万亩。新设立了2个国家森林公园,2个省、市森林公园,27个自然保护小区,促使生态公益林区植被恢复和提质改造快速推进。积极引导和扶持发展林下经济,为有效巩固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成果奠定坚实地经济基础。
---创新机制,严格工程管理。坚持以自然生态保护为基本原则,实现以开发促经济、以经济促发展、以发展促保护的良性循环。严格控制征占用生态公益林林地,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制定《张家界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全面实行建设用地计划和定额制度。强化公益林林木采伐管理,切实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等工作,不断地提高以法治林水平,公益林区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在物种资源丰富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加大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为野生生物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优良场所,保护了物种的多样性。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作、责权明确、各负其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开展了全方位的生态补偿探索,以最终实现“保护有报酬、发展有机会、损失有补偿、民生有改善、运行有保障”的生态补偿目标。加强补偿资金的管理,规范补偿基金发放程序,认真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使用监督,确保专款专用和林区群众直接及时受益。
---挖掘潜力,发展生态旅游。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发旅游资源,使部分具有旅游休闲观光优势的生态公益林实现集中管理,进行旅游开发。加大力度,切实抓好了规划好的2个综合公园、3个专业公园和2个带状公园建设。在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森林资源规范化流转随即展开之际,按照市场化模式进行运作引导,采取流转、租赁和股份制等形式,在确保生态公益林不受破坏的前提下,交由开发商经营或由林农合资合伙经营,明确管护主体,使权者有责,责者有利;积极引导和鼓励林农参与,按照统一规划,以旅游景区为依托,鼓励生态公益林区的林农经营以农家特色为主的“森林之家”庭院旅游项目,开发本地特色的土特产品和旅游工艺品,既美化了居住环境,又增加了林农收入;鼓励生态公益林所有者以森林资源入股方式参与新建生态旅游项目或景区开发,从经营收入中提取资金增加林农收入。
张家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生态建设总目标是:大力推进森林城市、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绿色小区创建活动,建设低碳、生态、宜居、宜游的国际风景旅游城市。今年,我市获批成为首批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为此,我市目前生态旅游发展又有了市党代会提出的“把张家界建设成为‘功能齐全、交通便捷、产业发达、经济繁荣、人民富足、开放包容、文明和谐、具有优良生态环境和特有文化气质、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国际旅游城市”的更新更高目标追求。我们要抓住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的机遇,大力推进生态补偿及林业碳汇、林地流转及林权融资、景区保护及轮休等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构建安全可靠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保护好张家界的山水、草木和空气。按照“全市景区化”的要求,深化森林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和模范环保城市创建,让张家界入眼皆风景、处处好休闲。全面推进以生态公益林保护及其提质增效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强化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大力实施林业富民工程,大力发展林下、林果、林药产业,提高林业效益和林农收入。进一步提高以法治林水平,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公益林地、乱采乱挖、非法开垦、盗伐滥伐等各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到2015年,力争使全市森林面积达到1005万亩以上,生态公益林占比达到57%,森林覆盖率达到71%,让张家界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城市更宜居,休闲更诱人,旅游度假更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