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垣县:强化封山育林措施 促进森林资源持续快速增长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1-07-27 00:00 信息来源:
  花垣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采取强有力措施大规模实施封山育林工程,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10年底,全县封山育林面积75万亩,林木蓄积量123.8万立方米,有林地面积72.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3.5%,天然林面积占有林地面积的57.4%。
  健全管护措施,落实管护队伍。县委、县政府出台了《花垣县封山育林管理办法》,把封山育林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做到了“十有”和“两结合”。“十有”,即有一定规模,有规划设计,有专职护林员,有明晰的山林产权档案,有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有人工促进更新措施,有资金投入,有封山育林经营方案,有多种经营项目,有解决农村能源和放牧的具体措施。“两结合”,即长、中、短结合,封、造、补结合。全县以村组建了护林队伍288支,有护林人员1570人,每年筹集300余万元解决护林人员的报酬。很多乡镇和村组,根据当地苗族群众的风俗习惯,制定了“一碗血酒、一场电影、一面铜锣、一张民约”等乡规民约,将爱林护林意识携刻进林农的日常生活中。
  加强能源建设,减少资源消耗。一是大力发展沼气,推动“畜、沼、厕”一体化改造。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封山禁牧的实施办法》,自2000年以来,县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用于对农户圈舍建设、品种改良和技术服务的补贴,鼓励农户 展舍饲养畜,全县90的农户都修建了圈舍,实现了牲畜圈养。同时农户每新建一口沼气池县里补助1500元,到2010年底,全县累计建沼气池17650口,每口沼气每年为农户节约薪材和电、煤等费用1000余元。二是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农户普遍将过去耗柴较高的“老虎灶”改为节柴灶,并在城镇周边、交通方便和经济基础较好的地方以煤代柴,烧气和烧煤,全县共建节柴灶2.2万口。通过这些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封山育林与“牲口”、“灶口”和“人口”的矛盾,大大降低了森林资源消耗,全县每年节约木材资源3万多立方米。
  保护开发并举,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县、乡、村层层落实管护职责,不断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依法从严查处封禁区内乱砍滥伐、乱采滥挖等违法犯罪活动,对资源保护力求管“死”管“住”。同时全县农、林、牧、水和旅游等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建,着力解决封禁后农村人口的生计问题,近5年来,通过平整土地,改良土壤,改善农田水利设施,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培育新型产业,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和旅游业等措施,全县新增耕地173.28公顷,发展山羊饲养15.6万只,牛6.53万头,家禽71.5万羽,建成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果”、“猪—沼—菜”等生态农业基地11.6万亩,2010年全县蔬菜、烤烟、药材和林果实现收入12.5亿元。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由1986年的43533hm2减少到23000hm2,暴雨造成的自然灾害由1986年以前的一年2至3次减少到近年来的一年1次或二年1次,基本达到了“泥沙不下山,清水缓出川”的效果,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花垣县:强化封山育林措施 促进森林资源持续快速增长

6746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