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县多措并举狠抓珠江防护林工程建设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1-06-01 00:00
信息来源:
为加强珠江上游的东、北江流域水源涵养、水土流失治理,汝城县针对该地崩岗侵蚀强度高、森林覆盖率高、林分质量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不强的现状,多项措施并举,突出低效防护林的改造,加大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力度,狠抓珠江防护林工程。近三年来,共完成珠防造林和抚育面积3.79万亩,其中人工造林面积2.96万亩,封山育林面积0.83万亩,在减少水土流失、增强水源涵养效能、改善水质和提高人居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加强工程造林组织领导,落实工程建设责任。珠江防护林建设工程既是国家确定的一项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又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程,该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县各级紧密配合,积极参与。成立了“汝城县珠江防护林建设工程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委办、政府办、县农办、计委、审计局、财政局、环保局、林业局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明确了主管副县长、县林业局局长为工程第一责任人。同时,相关乡镇和村场相应成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并明确一名主管领导和专职负责人负责工程建设实施工作。从县到乡镇到村组,层层落实责任与任务,层层签订造林责任状,明确到专人负责,保障技术力量,实行工资与任务挂钩制度,确保了营造林任务和责任的落实。
nbsp; 二、加强工程造林技术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该县林业局抽调技术骨干组成工程技术管理班子,负责全县珠防林实施的规划设计、技术服务、检查验收和技术培训工作。一是搞好作业设计,保工程建设科学规划。根据工程建设技术规程和自然条件,进行作业设计,在规划设计中注意结合工程打造林业产业,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多林种结合,选择生态经济兼用树种造林,科学安排树种混交比例,并结合安排公路沿线绿化、景区景点绿化等,以打造多功能生态区。落实各项造林技术措施,计算其用工量、需种(苗)量以及资金预算等。二是搞好技术服务,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坚持工程建设质量第一位,在施工前作好技术培训,在施工中作好技术指导,在施工后作好检查验收。坚持“五不”制度,即没有作业设计不施工,苗木不合格不上山,整地不合格不栽植,栽植不合格不验收,验收不合格不付款。在造林的各个阶段,严格把好“三关”,即整地质量关、苗木质量关、栽植质量关。质量不合格者,及时责令返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全面抓好竣工验收,造林竣工后,在每年的4月底进行了一次竣工自查,落实竣工面积,并及时搞好上报工作。落实人工造林的幼林抚育措施、封山育林管护措施,并进行了两次抚育质量验收。三是搞好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对各类技术档案分类整理,集中归档,积极做好信息管理和反馈工作,为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建设进度。
三、加强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强化工程建设责任。该县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工程建设实行系统分工,责任到人,实行工程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施工负责人、小班负责人“四位一体”的质量保证体系,从工程建设开始至郁闭成林,实行质量终身制,层层负责,分工序管理,并将工程质量与工资、奖金、福利挂钩,实行奖罚兑现。在实施工程建设上我县改变工程实施方法,采取由能人承包,专业队造林的办法,由承包人与林业局签订造林承包合同,造林实行“三包”,即包苗木、包栽植、包成活。承包人组织造林专业施工队按照作业设计要求施工完成后报林业局,由林业局组织相关人员按工序检查验收合格后分期予以付款,改变了过去由农户自己种植,因部分农户责任心不强造成多次补种补植浪费苗木仍不能达标的现象,进一步提高珠防工程造林的质量,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建立健全了护林防火制度,在珠防工程封山育林涉及的村组严格筛选和聘用有组织能力、威信高、责任心强的农村能人为护林员,将责任落实到山头地块,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和查处,充分发挥护林员的护林作用,有效遏制封育区内的各种违法行为和森林火灾的发生。
四、加强工程造林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资金管理有关管理办法,规范工程资金档案管理,即将国债资金和配套资金实行封闭管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于工程的建设上,严禁挪作他用、截留和超计划使用。市、县财政足额配套,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工程建设资金严格执行报帐拨款制,实行分工序验收,验收合格后付款,把造林资金的使用与完成造林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挂钩,确保了工程项目资金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
一、加强工程造林组织领导,落实工程建设责任。珠江防护林建设工程既是国家确定的一项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又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程,该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县各级紧密配合,积极参与。成立了“汝城县珠江防护林建设工程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委办、政府办、县农办、计委、审计局、财政局、环保局、林业局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明确了主管副县长、县林业局局长为工程第一责任人。同时,相关乡镇和村场相应成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并明确一名主管领导和专职负责人负责工程建设实施工作。从县到乡镇到村组,层层落实责任与任务,层层签订造林责任状,明确到专人负责,保障技术力量,实行工资与任务挂钩制度,确保了营造林任务和责任的落实。
nbsp; 二、加强工程造林技术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该县林业局抽调技术骨干组成工程技术管理班子,负责全县珠防林实施的规划设计、技术服务、检查验收和技术培训工作。一是搞好作业设计,保工程建设科学规划。根据工程建设技术规程和自然条件,进行作业设计,在规划设计中注意结合工程打造林业产业,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多林种结合,选择生态经济兼用树种造林,科学安排树种混交比例,并结合安排公路沿线绿化、景区景点绿化等,以打造多功能生态区。落实各项造林技术措施,计算其用工量、需种(苗)量以及资金预算等。二是搞好技术服务,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坚持工程建设质量第一位,在施工前作好技术培训,在施工中作好技术指导,在施工后作好检查验收。坚持“五不”制度,即没有作业设计不施工,苗木不合格不上山,整地不合格不栽植,栽植不合格不验收,验收不合格不付款。在造林的各个阶段,严格把好“三关”,即整地质量关、苗木质量关、栽植质量关。质量不合格者,及时责令返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全面抓好竣工验收,造林竣工后,在每年的4月底进行了一次竣工自查,落实竣工面积,并及时搞好上报工作。落实人工造林的幼林抚育措施、封山育林管护措施,并进行了两次抚育质量验收。三是搞好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对各类技术档案分类整理,集中归档,积极做好信息管理和反馈工作,为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建设进度。
三、加强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强化工程建设责任。该县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工程建设实行系统分工,责任到人,实行工程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施工负责人、小班负责人“四位一体”的质量保证体系,从工程建设开始至郁闭成林,实行质量终身制,层层负责,分工序管理,并将工程质量与工资、奖金、福利挂钩,实行奖罚兑现。在实施工程建设上我县改变工程实施方法,采取由能人承包,专业队造林的办法,由承包人与林业局签订造林承包合同,造林实行“三包”,即包苗木、包栽植、包成活。承包人组织造林专业施工队按照作业设计要求施工完成后报林业局,由林业局组织相关人员按工序检查验收合格后分期予以付款,改变了过去由农户自己种植,因部分农户责任心不强造成多次补种补植浪费苗木仍不能达标的现象,进一步提高珠防工程造林的质量,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建立健全了护林防火制度,在珠防工程封山育林涉及的村组严格筛选和聘用有组织能力、威信高、责任心强的农村能人为护林员,将责任落实到山头地块,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和查处,充分发挥护林员的护林作用,有效遏制封育区内的各种违法行为和森林火灾的发生。
四、加强工程造林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资金管理有关管理办法,规范工程资金档案管理,即将国债资金和配套资金实行封闭管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于工程的建设上,严禁挪作他用、截留和超计划使用。市、县财政足额配套,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工程建设资金严格执行报帐拨款制,实行分工序验收,验收合格后付款,把造林资金的使用与完成造林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挂钩,确保了工程项目资金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