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县整合资金集中财力大力发展油茶产业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1-04-19 00:00
信息来源:
平江县现有油茶72.3万亩,占全县林地面积的16.9%,现有油茶农户9.35万户、人口26.56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28.9%。近年来,该县把油茶产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项目来抓,整合资金、集中财力,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一是确定主导地位,靠坚持不懈求发展。油茶是平江县的传统产业,栽培历史悠久,据载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在明清期间,平江茶油通过汨罗江畅销海内外,解放初期,平江油茶面积曾超过100万亩。因此,平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它确定为平江农业主导产业常抓不懈。切实加强领导。2008年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顾问,县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油茶产业化开发领导小组,书记、县长率先垂范,全体县级领导坚持每年领办一个500~1000亩的油茶示范基地。在原油茶低改办基础上成立了油茶产业开发办,明确为副科级岗位,抽调3名高级工程师、5名专业技术员专门负责油茶产业开发的组织、协调、指导及科技开发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油茶产业开发领导机构,落实了专人和专项经费,乡镇书记、乡镇长均领办一个油茶示范基地,并接受每年年底全县流动现场会的检阅,形成了县、乡与部门三位一体的油茶产业工作网络。加强规划指导。2008年4月,平江县委托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平江县油茶 业发展规划》,规划冒四甑氖奔湓谌匦略煊筒?0万亩,实施油茶低产林抚育改造20万亩,更新改造20万亩。2010年,《平江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又将油茶开发作为全县现代农业开发的首选产业,至2015年底,全县油茶种植面积将达100万亩,实现年产茶油3.2万吨,产茶枯11.5万吨,年创产值12亿元。
二是实施政策扶持,靠资源增长求发展。出台政策,统一扶持标准。为促进油茶产业健康、有序、加速发展,平江县先后出台了《平江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油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从政策、资金等多方面扶持油茶产业的发展。县财政从2008年起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油茶产业开发。对规划范围内按标准新造的油茶林基地,分年度验收合格5亩以上的种植户补助600元/亩(第一年300元/亩,用于苗木费、肥料费等;第二年至第四年100元/亩,作为抚育补助);对规划内常规改造的油茶低产林经验收合格每年补助现金100元/亩,连续补助二年;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的油茶产业项目、移民项目、水保生态林项目均由主管部门按500元/亩的标准进行补助,第三年、第四年纳入县统一规定的抚育补助标准(100元/亩)给予补助。整合资金,统一资金管理。在县财政设立支农(油茶产业)资金整合专户,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合力发展”的原则,全面整合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油茶示范县建设项目、扶贫连片开发项目、移民产业开发项目、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等资金用于油茶产业。各项项目资金一律进入整合专户,实行统一管理,捆绑使用,近三年,全县共整合2000万元资金用于油茶产业建设。所有油茶建设资金,一律由县油茶办和各项目主管单位统一验收合格签字盖章,县政府主管县长审批后,由整合专户直接拨付给油茶项目实施单位或项目实施个人。对于暂不适宜实行专户管理的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生态产业项目等专项资金一律实行项目整合,由油茶办统一纳入项目管理,凭油茶办和项目主管部门验收后方拨付资金。科学规划,统一计划安排。全县发展油茶产业的乡镇和各整合项目的主管单位每年7月底前向县油茶办申报当年度油茶生产计划,县油茶办根据项目实施申请和全县油茶发展规划,与各整合项目主管单位协商后,进行总体安排,编制全县年度生产计划,在每年8月底前统一下达到乡镇和单位。
三是突出良种良法,靠科技创新求发展。深入开展良种选育。平江县自八十年代起就开始对油茶良种选育、丰产栽培等技术进行研究,曾引进和选育出了‘德字一号’、‘巴陵籽’、‘湘林15号’等10多个油茶优良无性系,并获得省、部级六项科技进步大奖,同时获得了“全国油茶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第一期油茶低产林改造项目建设先进县”等荣誉。2008年10月,省林业厅对平江县选育的油茶‘德字一号’无性系进行了现场测产,经测定7年生油茶林亩产茶果达807.4公斤,折合产茶油55.5公斤,其它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油茶选优标准,经鉴定为优良无性系,其成果居国内同类项目先进水平。目前,‘德字1号’已在湖南、江西、广西、贵州、安徽等省引种应用,反应良好,深受油农喜爱。另外,平江县专家组正在对油茶自花授粉进行深入研究,并启动了油茶无性系区间对比试验、不同育苗方法对比试验及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等科研项目。全面推行良种良法。为保障全县油茶种苗良种化和供需平衡,我县建立了‘德字1号’油茶优良无性系为主的油茶采穗圃100亩、并正在采用嫁接换冠新建油茶采穗圃50亩,引进湘林系列优良无性系26个。同时先后出台了《平江县油茶苗木管理办法》等规定,实行油茶苗木生产和经营市场准入制度,切实加强油茶苗木的来源管理,严格实行合同供应,凭调拔单调拔。认真查处打击非法经营假劣质苗木的行为,切实保证了油茶种苗的质量。另外,计划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充分利用油茶苗木繁育技术优势,发展建立油茶优良无性系采穗圃达到1000亩,优良种苗繁育基地达到600亩,将平江建成全省最大的油茶苗木繁育基地。切实加强科技服务和培训。由县油茶办牵头成立了油茶科技服务小组,全面负责全县油茶产业技术指导。实行技术培训进村入户,对重点乡镇进行乡、村、组逐级培训,将育苗、丰产栽培等技术措施送到千家万户。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努力,全县涌现出了大批油茶“土专家”,特别是在油茶苗木繁育方面更为突出,仅2010年度就向湖南、湖北、江西、安徽、贵州等地输出油茶苗木繁育技术人员逾2000人次,部分人员因此发家致富。如童市镇傍上村村民徐桂平、徐俸如、张企中、彭科根等人分别在江西亚林中心油茶研究所、湖北省林业厅、安徽太湖等地指导建立油茶苗木繁育基地500余亩,年人均收入达20万元以上。徐桂平自1999年起一直在江西亚林中心油茶研究所从事油茶苗木繁育指导,去年回到村里,自已投资500万元,在本村建立油茶基地5000亩。
四是创新发展模式,靠产业开发求发展。平江县在油茶发展过程中注重走产业开发之路,积极探索油茶产业开发模式。企业造林开发模式。目前,平江县油茶产业开发主要由油茶企业直接流转农户的林地造林,农户不仅可以从企业得到林地租金,还能就近获得劳务机会。如湖南林之神经典油茶有限公司、湖南山润油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南国丰油茶公司、湖南瑞丹科技公司、武汉凯迪集团公司都是采用此种模式造林,已在全县营造高标准油茶林基地1.8万亩。企业和农户合作开发模式。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由公司投入资金,农民以土地入股,所得收益按股分成,这种运作模式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目前,有很多投资者在平江注册公司,与农户合作开发油茶基地。合作社开发模式。农户自发组建合作社,一般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社,经济实力强的农户以资本入社配股,合作社负责提供种苗、肥料、技术指导、销售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并负责栽植、培管和采摘等劳务,收益分配由农户与合作社按八二分成。合作社能带领群众走共同开发的路子,形成规模经营,而且技术服务和销售都有保障。目前,全县已建立油茶专业种植合作社9个,吸收会员1500户,采用这种模式新造油茶林基地10000余亩。联户开发模式。由农户自发组织的造林,各户负责本户的造林任务,以达到连片开发、规模经营的目的。这种模式一般在小组、家族、姓氏、区域等形式的小片开发为主。这种形式经营灵活,造林成本较低,受到农户的热烈响应,特别在油茶低产林改造中应用较多。三墩乡公平村大力推广这一开发模式,引导农户大力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三年内完成全村6355亩的全部油茶低产林改造任务。贫困户造林开发模式。这是平江县近年来启动的油茶造林模式,充分利用“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这一契机,积极引导和组织全县贫困人口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利用贫困户“两项制度”扶助资金支持每个贫困人口发展2亩标准油茶林,每户发展10亩以上油茶基地,以使贫困户有一个稳定的增收致富项目。目前,平江县已分别在童市、三墩、安定等24个油茶适宜种植乡镇,组织贫困户11635户,营造油茶林面积26186亩。
一是确定主导地位,靠坚持不懈求发展。油茶是平江县的传统产业,栽培历史悠久,据载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在明清期间,平江茶油通过汨罗江畅销海内外,解放初期,平江油茶面积曾超过100万亩。因此,平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它确定为平江农业主导产业常抓不懈。切实加强领导。2008年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顾问,县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油茶产业化开发领导小组,书记、县长率先垂范,全体县级领导坚持每年领办一个500~1000亩的油茶示范基地。在原油茶低改办基础上成立了油茶产业开发办,明确为副科级岗位,抽调3名高级工程师、5名专业技术员专门负责油茶产业开发的组织、协调、指导及科技开发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油茶产业开发领导机构,落实了专人和专项经费,乡镇书记、乡镇长均领办一个油茶示范基地,并接受每年年底全县流动现场会的检阅,形成了县、乡与部门三位一体的油茶产业工作网络。加强规划指导。2008年4月,平江县委托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平江县油茶 业发展规划》,规划冒四甑氖奔湓谌匦略煊筒?0万亩,实施油茶低产林抚育改造20万亩,更新改造20万亩。2010年,《平江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又将油茶开发作为全县现代农业开发的首选产业,至2015年底,全县油茶种植面积将达100万亩,实现年产茶油3.2万吨,产茶枯11.5万吨,年创产值12亿元。
二是实施政策扶持,靠资源增长求发展。出台政策,统一扶持标准。为促进油茶产业健康、有序、加速发展,平江县先后出台了《平江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油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从政策、资金等多方面扶持油茶产业的发展。县财政从2008年起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油茶产业开发。对规划范围内按标准新造的油茶林基地,分年度验收合格5亩以上的种植户补助600元/亩(第一年300元/亩,用于苗木费、肥料费等;第二年至第四年100元/亩,作为抚育补助);对规划内常规改造的油茶低产林经验收合格每年补助现金100元/亩,连续补助二年;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的油茶产业项目、移民项目、水保生态林项目均由主管部门按500元/亩的标准进行补助,第三年、第四年纳入县统一规定的抚育补助标准(100元/亩)给予补助。整合资金,统一资金管理。在县财政设立支农(油茶产业)资金整合专户,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合力发展”的原则,全面整合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油茶示范县建设项目、扶贫连片开发项目、移民产业开发项目、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等资金用于油茶产业。各项项目资金一律进入整合专户,实行统一管理,捆绑使用,近三年,全县共整合2000万元资金用于油茶产业建设。所有油茶建设资金,一律由县油茶办和各项目主管单位统一验收合格签字盖章,县政府主管县长审批后,由整合专户直接拨付给油茶项目实施单位或项目实施个人。对于暂不适宜实行专户管理的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生态产业项目等专项资金一律实行项目整合,由油茶办统一纳入项目管理,凭油茶办和项目主管部门验收后方拨付资金。科学规划,统一计划安排。全县发展油茶产业的乡镇和各整合项目的主管单位每年7月底前向县油茶办申报当年度油茶生产计划,县油茶办根据项目实施申请和全县油茶发展规划,与各整合项目主管单位协商后,进行总体安排,编制全县年度生产计划,在每年8月底前统一下达到乡镇和单位。
三是突出良种良法,靠科技创新求发展。深入开展良种选育。平江县自八十年代起就开始对油茶良种选育、丰产栽培等技术进行研究,曾引进和选育出了‘德字一号’、‘巴陵籽’、‘湘林15号’等10多个油茶优良无性系,并获得省、部级六项科技进步大奖,同时获得了“全国油茶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第一期油茶低产林改造项目建设先进县”等荣誉。2008年10月,省林业厅对平江县选育的油茶‘德字一号’无性系进行了现场测产,经测定7年生油茶林亩产茶果达807.4公斤,折合产茶油55.5公斤,其它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油茶选优标准,经鉴定为优良无性系,其成果居国内同类项目先进水平。目前,‘德字1号’已在湖南、江西、广西、贵州、安徽等省引种应用,反应良好,深受油农喜爱。另外,平江县专家组正在对油茶自花授粉进行深入研究,并启动了油茶无性系区间对比试验、不同育苗方法对比试验及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等科研项目。全面推行良种良法。为保障全县油茶种苗良种化和供需平衡,我县建立了‘德字1号’油茶优良无性系为主的油茶采穗圃100亩、并正在采用嫁接换冠新建油茶采穗圃50亩,引进湘林系列优良无性系26个。同时先后出台了《平江县油茶苗木管理办法》等规定,实行油茶苗木生产和经营市场准入制度,切实加强油茶苗木的来源管理,严格实行合同供应,凭调拔单调拔。认真查处打击非法经营假劣质苗木的行为,切实保证了油茶种苗的质量。另外,计划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充分利用油茶苗木繁育技术优势,发展建立油茶优良无性系采穗圃达到1000亩,优良种苗繁育基地达到600亩,将平江建成全省最大的油茶苗木繁育基地。切实加强科技服务和培训。由县油茶办牵头成立了油茶科技服务小组,全面负责全县油茶产业技术指导。实行技术培训进村入户,对重点乡镇进行乡、村、组逐级培训,将育苗、丰产栽培等技术措施送到千家万户。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努力,全县涌现出了大批油茶“土专家”,特别是在油茶苗木繁育方面更为突出,仅2010年度就向湖南、湖北、江西、安徽、贵州等地输出油茶苗木繁育技术人员逾2000人次,部分人员因此发家致富。如童市镇傍上村村民徐桂平、徐俸如、张企中、彭科根等人分别在江西亚林中心油茶研究所、湖北省林业厅、安徽太湖等地指导建立油茶苗木繁育基地500余亩,年人均收入达20万元以上。徐桂平自1999年起一直在江西亚林中心油茶研究所从事油茶苗木繁育指导,去年回到村里,自已投资500万元,在本村建立油茶基地5000亩。
四是创新发展模式,靠产业开发求发展。平江县在油茶发展过程中注重走产业开发之路,积极探索油茶产业开发模式。企业造林开发模式。目前,平江县油茶产业开发主要由油茶企业直接流转农户的林地造林,农户不仅可以从企业得到林地租金,还能就近获得劳务机会。如湖南林之神经典油茶有限公司、湖南山润油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南国丰油茶公司、湖南瑞丹科技公司、武汉凯迪集团公司都是采用此种模式造林,已在全县营造高标准油茶林基地1.8万亩。企业和农户合作开发模式。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由公司投入资金,农民以土地入股,所得收益按股分成,这种运作模式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目前,有很多投资者在平江注册公司,与农户合作开发油茶基地。合作社开发模式。农户自发组建合作社,一般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社,经济实力强的农户以资本入社配股,合作社负责提供种苗、肥料、技术指导、销售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并负责栽植、培管和采摘等劳务,收益分配由农户与合作社按八二分成。合作社能带领群众走共同开发的路子,形成规模经营,而且技术服务和销售都有保障。目前,全县已建立油茶专业种植合作社9个,吸收会员1500户,采用这种模式新造油茶林基地10000余亩。联户开发模式。由农户自发组织的造林,各户负责本户的造林任务,以达到连片开发、规模经营的目的。这种模式一般在小组、家族、姓氏、区域等形式的小片开发为主。这种形式经营灵活,造林成本较低,受到农户的热烈响应,特别在油茶低产林改造中应用较多。三墩乡公平村大力推广这一开发模式,引导农户大力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三年内完成全村6355亩的全部油茶低产林改造任务。贫困户造林开发模式。这是平江县近年来启动的油茶造林模式,充分利用“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这一契机,积极引导和组织全县贫困人口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利用贫困户“两项制度”扶助资金支持每个贫困人口发展2亩标准油茶林,每户发展10亩以上油茶基地,以使贫困户有一个稳定的增收致富项目。目前,平江县已分别在童市、三墩、安定等24个油茶适宜种植乡镇,组织贫困户11635户,营造油茶林面积26186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