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强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0-09-30 00:00
信息来源:
今年,隆回县在省市林业主管部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有力推动下,该县林改工作开展顺利,稳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强化领导,高位推动。该县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县长周卫臣任组长,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周玉祥、副县长刘科棉、县人大副主任聂湘庭、县政协副主席黄红波为副组长,县政府副调研员蒋盛海任办公室主任、林业局局长刘维湘任常务副主任,其他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林改领导小组。该县各级党委、政府都把林改作为今年农村工作的一项重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县委常务会议和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部署和研究林改工作。各乡镇、村也都成立了林改领导小组和工作组织,形成了“三级书记抓林改”的工作机制。全县共组建林改工作队26个,深入基层一线负责宣传动员、技术培训、勘界确权、登记发证等各项具体工作。由县委政府督查室牵头,成立了林改督导组,负责对各乡镇的林改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今年,县委、县政府督查室组织了两次林改专项督查。各乡镇都成立了山林纠纷调处办公室,负责调处林改中出现的矛盾纠纷。
强化宣传,营造氛围。该县建立了电视、报刊、网络、标语、简报的于一体的林改宣传工作机制。通过召开动员会、利用媒体宣传、印发《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印发林改政策宣传册1 万册,对林改工作进 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以做到家喻户晓,让广大干群充分了解林改的内容、意义,把握林改的政策,力促林改不断向纵深推进。该县共在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林业、人民则、邵阳日报、湖南林业信息网、湖南林改网刊发林改稿件100余条次;省林改简报第六期简报专题推介了该县林改工作经验,县林改办编印简报9期。
强化培训,保证力量。为加强林改队伍建设,全员发动搞林改,机关干部下一线,专技人员挑重担,“传帮带”培养新手,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林改,聘请核工业衡阳第二地质工程院技术人员和绥宁县林改技术员支援林改。高度重视林改业务培训,以《森林法》、《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及市、县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实施方案、业务技术操作规范等为主要内容,自上而下逐级负责,广泛开展涉及林改人员特别是工作队员培训,在县局办培训班10期,各乡镇共组织召开1200场次培训会议,参加培训人员55000人次。
多方筹资,保障经费。该县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县财政解决林改专项资金200万元。乡镇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把林改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平均每个乡镇安排工作经费10-30万元,保障了林改工作的快速推进,全县累计投入资金700多万元。
购置装备,加快进度。 该县有林地面230多万亩,数十万座大大小小山头,有上百万个数据,关系到百万农民的切身利益。按常规模式操作,不但现场勾图作业精确度不高,内业复杂,表格资料填写繁琐,出错几率高,而且输机任务繁重,更易出错。该县为把这一关系到百万群众的实事办好,挤出资金购买了PDA使用林改数据采集软件,并举办PDA培训班。 PDA使用林改数据采集软件,结合GPS定位技术,整合林改图形与属性因子,可一次性完成外业调绘和内业数据。PDA新技术可直接定位到使用者所在的位置,并直接体现在PDA里地形图上,在PDA显示的地形图上直接勾绘小班,并直接测算面积,与传统方法相比,头图定位更准,面积计算快且误差小,能减少误差,节约工作经费,减轻劳动强度,节约时间,并方便今后档案管理和查询。该县投资20多万元,购进30余台PDA,加快了林地进行确权勘界进度,保证了质量。
创新机制,严格考核。首先,建立了“一脱二倒三排四挂”工作机制。“一脱”即全县成立了县、乡、村三级林改工作机构,从县乡两级抽调234名干部职工为专职人员,他们与其他工作完全脱钩,全程服务林改。“二倒”即建立林改日程表,实行两项倒计时:从9月10日实行林改外业勘界倒计时,要求在此段时间内各地全部完成林改外业勘界任务;从9月10日实行林权发证倒计时,要求在此段时间内,把林权证发放到群众手中。“三排”即建立林改3个排名制,每月对全县26个乡镇林改情况进行一次督察排名,每季度进行一次讲评排名,结合月排名和季排名进行年度总排名。“四挂”即林改与津补贴挂钩,政府与干部职工、村干部签订责任状,干部职工未完成林改任务的扣减补贴,村干部未完成任务的扣减该村的运转经费;与年度考核挂钩,实行林改一票否决;与技术职称晋级挂钩,凡是今明两年要晋升技术职称的林业干部职工,每人必须独立完成3个~4个村的林改任务,否则取消晋升职称资格;与干部职工的提拔、调动挂钩。
清障铺路,狠抓调纠。该县建立县、乡(镇)、村林改纠纷调处机构,落实责任人,完善责任制,严把政策法律关,按照“户与户的纠纷不出组,组与组的纠纷不出村,村与村的纠纷不出乡(镇),乡(镇)与乡(镇)的纠纷不出县”的调处原则,及时有效调处各类林权纠纷。全县共发生林权纠纷128起,已调处115起,调处率达92.1%。
配套改革,稳定人心。在抓好主体改革的同时,还实行了一系列配套改革,有系统地推进林改。县编委召开专题会议,就林改配套改革进行了研究,解决了“一揽子”问题:为林业局在机构上新增了5个机构,其中内设了国有林场和森林公园管理股,二级机构增设了森林资源评估中心、林权交易中心、魏源湖森林公园管理所和屏风界候鸟观测站,编制由原来的120名增加到277名,增编157名,现在职人员全部落实编制。调整了财政管理体制,育林基金纳入国库预算管理,林业系统工作人员(含基层林业站、木材检查站)行政事业费用全额纳入财政预算。
强化领导,高位推动。该县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县长周卫臣任组长,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周玉祥、副县长刘科棉、县人大副主任聂湘庭、县政协副主席黄红波为副组长,县政府副调研员蒋盛海任办公室主任、林业局局长刘维湘任常务副主任,其他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林改领导小组。该县各级党委、政府都把林改作为今年农村工作的一项重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县委常务会议和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部署和研究林改工作。各乡镇、村也都成立了林改领导小组和工作组织,形成了“三级书记抓林改”的工作机制。全县共组建林改工作队26个,深入基层一线负责宣传动员、技术培训、勘界确权、登记发证等各项具体工作。由县委政府督查室牵头,成立了林改督导组,负责对各乡镇的林改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今年,县委、县政府督查室组织了两次林改专项督查。各乡镇都成立了山林纠纷调处办公室,负责调处林改中出现的矛盾纠纷。
强化宣传,营造氛围。该县建立了电视、报刊、网络、标语、简报的于一体的林改宣传工作机制。通过召开动员会、利用媒体宣传、印发《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印发林改政策宣传册1 万册,对林改工作进 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以做到家喻户晓,让广大干群充分了解林改的内容、意义,把握林改的政策,力促林改不断向纵深推进。该县共在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林业、人民则、邵阳日报、湖南林业信息网、湖南林改网刊发林改稿件100余条次;省林改简报第六期简报专题推介了该县林改工作经验,县林改办编印简报9期。
强化培训,保证力量。为加强林改队伍建设,全员发动搞林改,机关干部下一线,专技人员挑重担,“传帮带”培养新手,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林改,聘请核工业衡阳第二地质工程院技术人员和绥宁县林改技术员支援林改。高度重视林改业务培训,以《森林法》、《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及市、县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实施方案、业务技术操作规范等为主要内容,自上而下逐级负责,广泛开展涉及林改人员特别是工作队员培训,在县局办培训班10期,各乡镇共组织召开1200场次培训会议,参加培训人员55000人次。
多方筹资,保障经费。该县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县财政解决林改专项资金200万元。乡镇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把林改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平均每个乡镇安排工作经费10-30万元,保障了林改工作的快速推进,全县累计投入资金700多万元。
购置装备,加快进度。 该县有林地面230多万亩,数十万座大大小小山头,有上百万个数据,关系到百万农民的切身利益。按常规模式操作,不但现场勾图作业精确度不高,内业复杂,表格资料填写繁琐,出错几率高,而且输机任务繁重,更易出错。该县为把这一关系到百万群众的实事办好,挤出资金购买了PDA使用林改数据采集软件,并举办PDA培训班。 PDA使用林改数据采集软件,结合GPS定位技术,整合林改图形与属性因子,可一次性完成外业调绘和内业数据。PDA新技术可直接定位到使用者所在的位置,并直接体现在PDA里地形图上,在PDA显示的地形图上直接勾绘小班,并直接测算面积,与传统方法相比,头图定位更准,面积计算快且误差小,能减少误差,节约工作经费,减轻劳动强度,节约时间,并方便今后档案管理和查询。该县投资20多万元,购进30余台PDA,加快了林地进行确权勘界进度,保证了质量。
创新机制,严格考核。首先,建立了“一脱二倒三排四挂”工作机制。“一脱”即全县成立了县、乡、村三级林改工作机构,从县乡两级抽调234名干部职工为专职人员,他们与其他工作完全脱钩,全程服务林改。“二倒”即建立林改日程表,实行两项倒计时:从9月10日实行林改外业勘界倒计时,要求在此段时间内各地全部完成林改外业勘界任务;从9月10日实行林权发证倒计时,要求在此段时间内,把林权证发放到群众手中。“三排”即建立林改3个排名制,每月对全县26个乡镇林改情况进行一次督察排名,每季度进行一次讲评排名,结合月排名和季排名进行年度总排名。“四挂”即林改与津补贴挂钩,政府与干部职工、村干部签订责任状,干部职工未完成林改任务的扣减补贴,村干部未完成任务的扣减该村的运转经费;与年度考核挂钩,实行林改一票否决;与技术职称晋级挂钩,凡是今明两年要晋升技术职称的林业干部职工,每人必须独立完成3个~4个村的林改任务,否则取消晋升职称资格;与干部职工的提拔、调动挂钩。
清障铺路,狠抓调纠。该县建立县、乡(镇)、村林改纠纷调处机构,落实责任人,完善责任制,严把政策法律关,按照“户与户的纠纷不出组,组与组的纠纷不出村,村与村的纠纷不出乡(镇),乡(镇)与乡(镇)的纠纷不出县”的调处原则,及时有效调处各类林权纠纷。全县共发生林权纠纷128起,已调处115起,调处率达92.1%。
配套改革,稳定人心。在抓好主体改革的同时,还实行了一系列配套改革,有系统地推进林改。县编委召开专题会议,就林改配套改革进行了研究,解决了“一揽子”问题:为林业局在机构上新增了5个机构,其中内设了国有林场和森林公园管理股,二级机构增设了森林资源评估中心、林权交易中心、魏源湖森林公园管理所和屏风界候鸟观测站,编制由原来的120名增加到277名,增编157名,现在职人员全部落实编制。调整了财政管理体制,育林基金纳入国库预算管理,林业系统工作人员(含基层林业站、木材检查站)行政事业费用全额纳入财政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