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教授谈长沙生态建设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0-01-06 00:00
信息来源:
12月22日,长沙市委政研室、市林业局邀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省城市森林生态重点实验室专家教授,组织召开了长沙林业生态建设专家座谈会。省林业厅副厅长胡长清、长沙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研室主任周辉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庆年主持,市林业局全体党组成员和市委政研室有关领导参加会议。
长沙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研室主任周辉指出,关于长沙的生态建设,市委非常重视,润儿书记作了很多考虑。现在有一个初步的设想,就是要建立三个生态保护圈,第一个是绿色生态保护圈,主要是林业建设;第二个是金色生态保护圈,主要是农田保护;第三个是蓝色生态保护圈,也叫做生态湿地保护圈。长沙将围绕这个重点来做研究和规划,从2010年起,力争三年见成效。
各位专家、教授纷纷献计献策、热烈发言。专家教授认为长沙的森林生态建设要保护好现有的山、丘、水体,使长沙保持一种自然美,在规划布局时要建立不同的功能区,有效提高城市的生态承载能力。城市林业要体现三大特点,一是考虑功能的区分,如道路两旁的绿带主要是除尘和消声,小区主要是遮荫和产生负氧离子;二是考虑景观的营建,在一年四季绿意葱笼的基础上,要多植入一些彩叶、藤本树种,实现景观多样化;三是考虑小区绿化的支撑,改善居住环境,打造宜居城市。“三圈”建设要体现各自的功能价值,绿色生态保护圈也就是森林生态系统,要体现固碳价值;金色生态保护圈也就是农田生态系统,要体现解决粮食需求和提供鲜活农产品的价值;蓝色生态保护圈也就是湿地生态系统,要体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他们还认为要把城市森林的建设与电网、信息网、水网的建设摆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保证城市有成片的森林,社区有相应的绿地面积;要充分利用岳麓山、植物园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城市森林和低碳产业,将长沙打造成低碳城市。生态保护放在不同产业行为中去统筹考虑,对农田、林地提出生态产出的理念,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要结合长沙“两型社会”建设,建立完善生态预警体系,可以在岳麓山建立一个监测站,将空气负氧离子、森林放氧固碳功能通过一个监测系统直观展现出来。李锡泉研究员认为要进一步重视生态规划,把小城镇、村庄一并纳入林业生态建设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长沙市区;要进一步提高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在重要生态功能区域,由政府出资对农民的林木进行赎买,交由农民管理,根据森林面积和林分质量,就森林碳汇效益对农民进行补偿,提高社会保护生态的积极性。他还指出,长沙林业生态建设要因地制宜,在树种选择上,多使用有特色的乡土树种,尽量少引进,防止外来生物入侵和病虫害传播蔓延;要依山就势,尽量避免先推山填湖再植树造景,努力打造自然的原生态森林景观。生态建设综合配套改革有四大核心问题,一是加强生态基地建设和保护,保障生态用地需求,提高生态承载力;二是加强生态建设资金投入,明确政府投资主体,还可以对特定行业在全国率先试行开征生态税,以及建立对生态环境破坏责任者的经济赔偿制度和重特大生态灾情急救专项准备金制度;三是整合生态建设职能机构,理顺管理体制;四是建立健全与生态建设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长沙的生态建设在风格和品位上要彰显长沙特色,突出个性;要深度处理城镇污水,加快变废利用,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尽量减少现有地表水排放到城市外围,缓解城市干枯现象。
省林业厅常务副厅长胡长清作了讲话。他指出,对于长沙生态建设的定位有三点,一是长沙“两型社会”建设的有力探索和实践,二是长沙经济建设新的增长点,三是湿地生态系统建设是长沙生态建设出特色、创品位的关键。他同时指出,搞好生态建设,是长沙义不容辞的责任 林业厅将予以大力支持。他还指出,长沙生态建设要体现长远性和持续性,不能搞今天栽、明天挖,既浪费人力物力,又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湿地生态系统不能完全静滞孤立,要防止地表水域变成一潭死水,要将水域打通链接成水系,实现上连河,下通海,整体提升流域的生态承载能力。
最后,长沙市林业局负责人指出,作为长沙林业生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紧紧抓住长沙城乡一体化建设契机,大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按照城区、城镇、村庄“三位一体”、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乔木、灌木、草地“三头并举”,生态林、产业林、城市景观林“三林共建”的总体框架,以国家林业局、湖南省人民政府合作建设长株潭城市群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区框架协议签订为契机,逐步将长沙321万亩规划区打造成为长株潭生态绿心核心区。在城区大力实施垂直绿化、层次绿化、立体绿化,不断增加城市绿量,提升城市品位。在城镇大力开展城市公园、环城林带和各类防护林建设。加大城郊生态公益林保护力度,继续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在乡村积极开展村庄路边、水边、山边和房前屋后的绿化美化,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面构建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的城乡生态格局。
长沙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研室主任周辉指出,关于长沙的生态建设,市委非常重视,润儿书记作了很多考虑。现在有一个初步的设想,就是要建立三个生态保护圈,第一个是绿色生态保护圈,主要是林业建设;第二个是金色生态保护圈,主要是农田保护;第三个是蓝色生态保护圈,也叫做生态湿地保护圈。长沙将围绕这个重点来做研究和规划,从2010年起,力争三年见成效。
各位专家、教授纷纷献计献策、热烈发言。专家教授认为长沙的森林生态建设要保护好现有的山、丘、水体,使长沙保持一种自然美,在规划布局时要建立不同的功能区,有效提高城市的生态承载能力。城市林业要体现三大特点,一是考虑功能的区分,如道路两旁的绿带主要是除尘和消声,小区主要是遮荫和产生负氧离子;二是考虑景观的营建,在一年四季绿意葱笼的基础上,要多植入一些彩叶、藤本树种,实现景观多样化;三是考虑小区绿化的支撑,改善居住环境,打造宜居城市。“三圈”建设要体现各自的功能价值,绿色生态保护圈也就是森林生态系统,要体现固碳价值;金色生态保护圈也就是农田生态系统,要体现解决粮食需求和提供鲜活农产品的价值;蓝色生态保护圈也就是湿地生态系统,要体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他们还认为要把城市森林的建设与电网、信息网、水网的建设摆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保证城市有成片的森林,社区有相应的绿地面积;要充分利用岳麓山、植物园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城市森林和低碳产业,将长沙打造成低碳城市。生态保护放在不同产业行为中去统筹考虑,对农田、林地提出生态产出的理念,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要结合长沙“两型社会”建设,建立完善生态预警体系,可以在岳麓山建立一个监测站,将空气负氧离子、森林放氧固碳功能通过一个监测系统直观展现出来。李锡泉研究员认为要进一步重视生态规划,把小城镇、村庄一并纳入林业生态建设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长沙市区;要进一步提高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在重要生态功能区域,由政府出资对农民的林木进行赎买,交由农民管理,根据森林面积和林分质量,就森林碳汇效益对农民进行补偿,提高社会保护生态的积极性。他还指出,长沙林业生态建设要因地制宜,在树种选择上,多使用有特色的乡土树种,尽量少引进,防止外来生物入侵和病虫害传播蔓延;要依山就势,尽量避免先推山填湖再植树造景,努力打造自然的原生态森林景观。生态建设综合配套改革有四大核心问题,一是加强生态基地建设和保护,保障生态用地需求,提高生态承载力;二是加强生态建设资金投入,明确政府投资主体,还可以对特定行业在全国率先试行开征生态税,以及建立对生态环境破坏责任者的经济赔偿制度和重特大生态灾情急救专项准备金制度;三是整合生态建设职能机构,理顺管理体制;四是建立健全与生态建设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长沙的生态建设在风格和品位上要彰显长沙特色,突出个性;要深度处理城镇污水,加快变废利用,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尽量减少现有地表水排放到城市外围,缓解城市干枯现象。
省林业厅常务副厅长胡长清作了讲话。他指出,对于长沙生态建设的定位有三点,一是长沙“两型社会”建设的有力探索和实践,二是长沙经济建设新的增长点,三是湿地生态系统建设是长沙生态建设出特色、创品位的关键。他同时指出,搞好生态建设,是长沙义不容辞的责任 林业厅将予以大力支持。他还指出,长沙生态建设要体现长远性和持续性,不能搞今天栽、明天挖,既浪费人力物力,又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湿地生态系统不能完全静滞孤立,要防止地表水域变成一潭死水,要将水域打通链接成水系,实现上连河,下通海,整体提升流域的生态承载能力。
最后,长沙市林业局负责人指出,作为长沙林业生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紧紧抓住长沙城乡一体化建设契机,大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按照城区、城镇、村庄“三位一体”、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乔木、灌木、草地“三头并举”,生态林、产业林、城市景观林“三林共建”的总体框架,以国家林业局、湖南省人民政府合作建设长株潭城市群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区框架协议签订为契机,逐步将长沙321万亩规划区打造成为长株潭生态绿心核心区。在城区大力实施垂直绿化、层次绿化、立体绿化,不断增加城市绿量,提升城市品位。在城镇大力开展城市公园、环城林带和各类防护林建设。加大城郊生态公益林保护力度,继续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在乡村积极开展村庄路边、水边、山边和房前屋后的绿化美化,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面构建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的城乡生态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