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模式造就高效益 ——株洲市退耕还林系列成果展示之四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9-08-27 00:00
信息来源:
株洲炎陵县自实施退耕还林项目以来,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73140.91亩,其中:坡耕地造林20000.81亩,宜林荒山造林36087.1 亩,封山育林17053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炎陵县结合当本地实际,大胆创新造林模式,大力推广林业技术,取得了短期、长期效益并举,经济、生态效益并重的良好效果。
三木药材+针阔混交林造林模式:采取“一药二杉一阔”的方式,栽植密度为167株/亩,其中厚朴(杜仲、黄柏)42株,杉木83株,阔叶树42株。毛竹+针阔混交林造林模式:采取“五针阔二毛竹”的方式,栽植密度为196株/亩,其中毛竹40株,杉木110株,枫香56株。
通过林药混交模式,在培育杉木等用材林的同时,种植厚朴等中药材,兼顾林分中、长期效益,达到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生态效益目标,又可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通过林竹混交模式,五年内即可通过笋竹持续产生经济效益。以上两种造林模式都能增强竹林病虫害和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缩短林木郁闭时间,提高林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且技术措施简易。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总计兑现原粮600万斤,现金3197.2448万元。通过项目实施,全县森林蓄水量可增加146.3万立方米,减少泥沙流失量 365705万吨,粮食年总产量可增加292.56吨。可新增活立木蓄积 115万立方米,经济林年产值300万元。

新模式造就高效益 ——株洲市退耕还林系列成果展示之四
三木药材+针阔混交林造林模式:采取“一药二杉一阔”的方式,栽植密度为167株/亩,其中厚朴(杜仲、黄柏)42株,杉木83株,阔叶树42株。毛竹+针阔混交林造林模式:采取“五针阔二毛竹”的方式,栽植密度为196株/亩,其中毛竹40株,杉木110株,枫香56株。
通过林药混交模式,在培育杉木等用材林的同时,种植厚朴等中药材,兼顾林分中、长期效益,达到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生态效益目标,又可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通过林竹混交模式,五年内即可通过笋竹持续产生经济效益。以上两种造林模式都能增强竹林病虫害和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缩短林木郁闭时间,提高林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且技术措施简易。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总计兑现原粮600万斤,现金3197.2448万元。通过项目实施,全县森林蓄水量可增加146.3万立方米,减少泥沙流失量 365705万吨,粮食年总产量可增加292.56吨。可新增活立木蓄积 115万立方米,经济林年产值300万元。

新模式造就高效益 ——株洲市退耕还林系列成果展示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