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寿:产业化走出的“中国黑杨之乡”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9-07-15 00:00 信息来源:
  “昔日荒凉的目平湖的荒滩荒地能变为今日风景优美的生态园,与大量种植栽培的黑杨功不可没。”6月24日,湖南国珍木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朱能国告诉笔者说,“杨树不仅改变生态环境,还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今年,在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国珍木业有限公司不但没有减收还增收产值,产品还一直供不应求。
  近年来,汉寿县委、县政府全力实施治水造林、退耕还林、速生丰产林、村镇绿化等一系列林业重点工程,积极利用平湖区湖洲荒滩、沟港路渠等资源,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实现了政府得绿、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多赢效果,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探索出了一条高效、多能、可持续的林业产业化发展新路子。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县自1977年引进杨树后,确立“以杨为主,多林齐驱”的战略思路,实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引导和支持乡村发展欧美黑杨。1995年至今,全县欧美黑杨栽植面积以每年5万亩的速度增长,从事黑杨加工的企业和大户在全县蓬勃兴起,生产、加工、销售相互配套的生产体系和产业链条基本形成。
  为攻破引种、开发、培管等技术难关,汉寿县于1978年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以研究欧美黑杨为主的县林业科技研究所。该研究所30年来已取得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成果14项,并与中国林科院共同培育出了中汉17、22、578、598等4个高产新品种,其扦插育苗成活率达100%,比原产地意大利高52.4个百分点。同时,在培管方面,使成材率、生长率达到和超过了国际标准,确保了活立木蓄积量稳定在100万立方米以上。
  随着欧美黑杨的批量采伐和加工产品的成批出现,汉寿县的一支购销、运输大军也应运而生。据统计,该县从事黑杨原木及其加工产品运销的从业人员已达2万多人。为拓宽销售渠道,汉寿县一方面在县内兴建了竹木专业市场8个;另一方面,打破地区封销,先后在广州、上海、武汉等地设立了信息、销售网点,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和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
  同时,我县根据市场需求,采取扶持大户、母体裂变、辐射带动等方式,先后兴办了176家加工企业,黑杨加工产品由初级加工的板材、包装材发展到高级加工的装饰材、大芯板、指接拼板,缝纫机台板等5大系列、30多个品种,年加工木材10万立方米,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比销原木效益提高了1倍。欧美黑杨大乡原围堤湖,近年来年采伐面积均在1500亩左右,年加工量达3万立方米,加工企业60多家,年加工产值达1800万元,上交税金200多万元,分别占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的32.5%和51.3%。县国珍木业依靠政策,大胆创新,走“企业+基地+农户”的路子,已发展成为拥有1000亩生产基地,内联500多家农户,年加工木材2万立方米,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利税200万元的全县最大的欧美黑杨龙头企业。
  目前,通过试验示范、传授指导、办班培训,汉寿县平湖区有90%以上的农户掌握了欧美黑杨的营林技术。此外,还先后为长江中下游和南方10多个省市培训和输送了近万名黑杨生产技术人才。
  

汉寿:产业化走出的“中国黑杨之乡”

6737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