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临澧县中心测报点虫情通报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9-06-12 00:00
信息来源:
根据湖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森防[2009]13号文件通知要求,我中心测报点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县近5-8年、特别是国家近年来退耕还林工程造林地进行了详细调查,并与周边县(市、区)联系,发现以湿地松、马尾松等新造林遭受松梢螟危害尤为严重,其春梢全部危害,使林木不能形成顶端优势。有虫株率达80-90%以上,个别严重的林地达100%。据初步统计,我县现已发生松梢螟危害面积2.12万亩,周边县(市、区)发生近万亩,如澧县、津市各发生0.2万亩。
松梢螟尤以幼龄苗木顶梢危害最为严重,幼虫蛀食主梢,使树木侧梢丛生,不能成才。有时侧梢导体代替主梢生长,树形弯曲,影响苗木的生长,降低木材利用价值和绿化观赏效果,严重的甚至可使造林成果毁于一旦,是松梢重要害虫之一。望相关县(市、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重点对近几年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造林的国外松等进行全面调查,彻底摸清底子,制定防治预案,以便市局统一采取相应措施。
附 松梢螟相关特性:
学名 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鳞翅目,螟蛾科。别名 微红梢斑螟
寄主及危害特点 寄主为马尾松、油松、黑松、赤松、黄山松、华山松、火炬松、湿地松、雪松等。以幼虫钻蛀主梢,引起侧梢丛生,树冠呈扫帚状,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幼虫蛀食球果影响种子产量,也可蛀食幼树枝干,造成幼树死亡。
形态特征 成虫 雌成虫体长10—16mm,翅展26—30mm;雄成虫略小,全体灰褐色。触角丝状,雄虫触角有细毛,基部有鳞片状突起。前翅灰褐色,有3条灰白色波状横带,中室有1 个灰白色肾形斑纹,径脉分4支,R3、R4基部合并。后翅灰白色,无斑纹,M2与M3共柄,足黑褐色。卵 椭圆形,有光泽,长约0.8mm,黄白色,将孵化时变为樱红色。幼虫 体淡褐色,少数为淡绿色。头及前胸背板褐色,中、后胸及腹部各节有4对褐色毛片,背面的两对较小,呈梯形排列,侧面的两对较大。蛹 黄褐色,体长11—15mm,腹部末节背面有粗糙的横纹,末端有一块黑褐色的骨化皱褶狭条,其上生有细长臀棘6根,其端部卷曲,中央两根较长,两侧4根较短。
生物学特性 在湖南省1年发生2-32代,以幼虫在被害梢的蛀道、受害球果内及枝干伤口皮下等处越冬。出现期分别为越冬代5月中旬至7月下旬,第一代8月上旬至9月下旬,第二代9月上旬至10月中旬,11月份幼虫开始越冬。各代成虫期较长,其生活史不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成虫羽化时,穿破堵塞在蛹室上端的薄网而出,蛹壳仍留在蛹室内,不外露。羽化多在11时左右,成虫白天静伏于树梢顶端的针叶茎部,19-21时飞翔活动,并取食补充营养。具趋光性。雌蛾产卵量最多78粒,最少14粒,平均44粒,卵散产,产在被害梢针叶和凹槽处,每梢1-2粒,还有产在被害球果鳞脐或树皮伤疤处。卵期6-8天,成虫寿命3-5天。初产卵黄白色,1天后卵壳出现不规则红斑,3天后卵呈樱红色,5-6天后孵化出幼虫,孵化率70-79%。幼虫5龄,初孵化幼虫迅速爬到旧虫道内隐蔽,取食旧虫道内的木屑等。4-5天脱皮1次,从旧虫道内爬出,吐丝下垂,有时随风飘荡,有时在植株上爬行。爬到主梢或侧梢进行危害,也有幼虫危害球果。危害时先啃食嫩皮,形成约指头大小的伤痕,被害处有松脂凝聚,以后蛀入髓心,蛀道长13-28cm,直径约2.5mm,大多蛀害直径0.8-1cm的嫩梢,从梢的近中部蛀入。蛀孔圆形,蛀孔外有蛀屑及粪便堆积。3龄幼虫有迁移习性,从原被害梢转移到新梢危害。所以在调查中往往发现不少 缓ι夷谖蕹嫦窒蟆T蕉壮嬗?月初至中旬开始活动,继续蛀食危害,向下蛀到2年生枝条内,一部分转移到新梢危害。被害新梢呈钩状弯曲。老熟幼虫化蛹于被害梢虫道上端。化蛹前先咬1个羽化孔,在羽化孔下面做一蛹室,吐丝粘连木屑封闭孔口,并用丝织成网堵塞蛹室两端,幼虫在室内头部向上,静伏不动,2-3天后化蛹。蛹一般不动,遇惊扰即用腹节与虫道四壁磨擦向上移动。蛹期最长17-19天,最短10-12天,平均16天左右,羽化率90%以上。松梢螟大多发生在郁闭度小,生长不良,4-10年生幼林。松梢螟幼虫期的主要天敌有长足茧蜂,寄生率15-20%。蛹期有寄生于蛹的广大腿蜂。
防治方法:
1、加强幼林抚育,促使幼林提早郁闭,可减轻危害。修枝时留茬要短,切口要平,减少枝干伤口,防止成虫在伤口产卵。
2、 利用冬闲时间,组织群众摘除被害干梢、虫枝、果,集中处理,可有效压低虫口密度。
3、 在母树林、种子园,中幼林地可用30%氯胺磷80ml/亩、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或生物农药液喷雾防治幼虫。
4、灯光诱杀成虫。

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临澧县中心测报点虫情通报
松梢螟尤以幼龄苗木顶梢危害最为严重,幼虫蛀食主梢,使树木侧梢丛生,不能成才。有时侧梢导体代替主梢生长,树形弯曲,影响苗木的生长,降低木材利用价值和绿化观赏效果,严重的甚至可使造林成果毁于一旦,是松梢重要害虫之一。望相关县(市、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重点对近几年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造林的国外松等进行全面调查,彻底摸清底子,制定防治预案,以便市局统一采取相应措施。
附 松梢螟相关特性:
学名 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鳞翅目,螟蛾科。别名 微红梢斑螟
寄主及危害特点 寄主为马尾松、油松、黑松、赤松、黄山松、华山松、火炬松、湿地松、雪松等。以幼虫钻蛀主梢,引起侧梢丛生,树冠呈扫帚状,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幼虫蛀食球果影响种子产量,也可蛀食幼树枝干,造成幼树死亡。
形态特征 成虫 雌成虫体长10—16mm,翅展26—30mm;雄成虫略小,全体灰褐色。触角丝状,雄虫触角有细毛,基部有鳞片状突起。前翅灰褐色,有3条灰白色波状横带,中室有1 个灰白色肾形斑纹,径脉分4支,R3、R4基部合并。后翅灰白色,无斑纹,M2与M3共柄,足黑褐色。卵 椭圆形,有光泽,长约0.8mm,黄白色,将孵化时变为樱红色。幼虫 体淡褐色,少数为淡绿色。头及前胸背板褐色,中、后胸及腹部各节有4对褐色毛片,背面的两对较小,呈梯形排列,侧面的两对较大。蛹 黄褐色,体长11—15mm,腹部末节背面有粗糙的横纹,末端有一块黑褐色的骨化皱褶狭条,其上生有细长臀棘6根,其端部卷曲,中央两根较长,两侧4根较短。
生物学特性 在湖南省1年发生2-32代,以幼虫在被害梢的蛀道、受害球果内及枝干伤口皮下等处越冬。出现期分别为越冬代5月中旬至7月下旬,第一代8月上旬至9月下旬,第二代9月上旬至10月中旬,11月份幼虫开始越冬。各代成虫期较长,其生活史不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成虫羽化时,穿破堵塞在蛹室上端的薄网而出,蛹壳仍留在蛹室内,不外露。羽化多在11时左右,成虫白天静伏于树梢顶端的针叶茎部,19-21时飞翔活动,并取食补充营养。具趋光性。雌蛾产卵量最多78粒,最少14粒,平均44粒,卵散产,产在被害梢针叶和凹槽处,每梢1-2粒,还有产在被害球果鳞脐或树皮伤疤处。卵期6-8天,成虫寿命3-5天。初产卵黄白色,1天后卵壳出现不规则红斑,3天后卵呈樱红色,5-6天后孵化出幼虫,孵化率70-79%。幼虫5龄,初孵化幼虫迅速爬到旧虫道内隐蔽,取食旧虫道内的木屑等。4-5天脱皮1次,从旧虫道内爬出,吐丝下垂,有时随风飘荡,有时在植株上爬行。爬到主梢或侧梢进行危害,也有幼虫危害球果。危害时先啃食嫩皮,形成约指头大小的伤痕,被害处有松脂凝聚,以后蛀入髓心,蛀道长13-28cm,直径约2.5mm,大多蛀害直径0.8-1cm的嫩梢,从梢的近中部蛀入。蛀孔圆形,蛀孔外有蛀屑及粪便堆积。3龄幼虫有迁移习性,从原被害梢转移到新梢危害。所以在调查中往往发现不少 缓ι夷谖蕹嫦窒蟆T蕉壮嬗?月初至中旬开始活动,继续蛀食危害,向下蛀到2年生枝条内,一部分转移到新梢危害。被害新梢呈钩状弯曲。老熟幼虫化蛹于被害梢虫道上端。化蛹前先咬1个羽化孔,在羽化孔下面做一蛹室,吐丝粘连木屑封闭孔口,并用丝织成网堵塞蛹室两端,幼虫在室内头部向上,静伏不动,2-3天后化蛹。蛹一般不动,遇惊扰即用腹节与虫道四壁磨擦向上移动。蛹期最长17-19天,最短10-12天,平均16天左右,羽化率90%以上。松梢螟大多发生在郁闭度小,生长不良,4-10年生幼林。松梢螟幼虫期的主要天敌有长足茧蜂,寄生率15-20%。蛹期有寄生于蛹的广大腿蜂。
防治方法:
1、加强幼林抚育,促使幼林提早郁闭,可减轻危害。修枝时留茬要短,切口要平,减少枝干伤口,防止成虫在伤口产卵。
2、 利用冬闲时间,组织群众摘除被害干梢、虫枝、果,集中处理,可有效压低虫口密度。
3、 在母树林、种子园,中幼林地可用30%氯胺磷80ml/亩、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或生物农药液喷雾防治幼虫。
4、灯光诱杀成虫。

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临澧县中心测报点虫情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