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全力打造湘西南油茶产业大县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9-04-24 00:00
信息来源:
绥宁县把打造湘西南油茶产业大县纳入学习实践科学院发展观的全过程,县委、政府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全县掀起了油茶产业开发高潮。截至4月中旬,全县已完成油茶低改垦复3万亩,落实省、市林业主管部门定点育苗面积20亩。计划到4月底完成油茶低改垦复施肥4万亩以上,年底出圃油茶优良苗木50万株以上,可完成造林0.5万亩以上。目前全县已投入油茶产业开发种苗、肥料资金30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2000万元。
绥宁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总土地面积439.7万亩,林业用地面积348.7万亩,活立木总蓄积152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6.4%,是全国重点林区县和三湘林业第一县。同时该县系油茶主产区,种植油茶历史已有1000多年,土壤、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油茶生长发育。目前全县现有油茶面积15.4万亩,另有适宜油茶栽种面积80万亩,油茶是全县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长期以来,该县受资金、技术和市场等因素的制约,油茶这一优良经济林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利用。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绥宁县委政府审时度势,决定将油茶产业建设作为“十一·五”和“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工程,努力将绥宁打造成湘西南油茶产业大县。绥宁县委、政府从全县实际出发,征求多方面意见,确定了油茶产业发展蓝图,编制了《绥宁县2008-2015年油茶产业基地建设总体规划》和《绥宁县东山、鹅公、朝仪油茶低产林改造试点规划》,明确了油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制定了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现代林业发展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育资源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依托,以培育壮大产业为目标,加快油茶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逐步形成贸工林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体系。基本原则是坚持政府引导、林农自主、公司化运作的原则;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稳步实施的原则;坚持新造和低改相结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坚持机制创新,打造产业链,推进林油一体化原则。发展目标是计划利用5-10年的时间,逐步建成油茶丰产林基地40万亩,其中低产林改造8万亩,新造(含更新改造)32万亩。到盛果期,年均亩产油达50公斤以上,全县年茶油总产量达2万吨以上。建成油茶精深加工产业链,油茶产业年综合产值达6亿元以上。以县林科所为中心,建设能够满足油茶产业发展需要的油茶采穗圃和良种苗木生产地。发展油茶产业要素市场,初步实现资源培育基地化、经营管理集约化、林油发展一体化。
该县将油茶低改和油茶新造列入全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范围,把发展油茶产业作为实现农户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来抓,全县成立了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林业的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县政府制定了油茶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对油茶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税费实行最大限度减免,对利用银行贷款从事油茶产业20亩以上的大户给予财政贴息补助。将林业、扶贫、农业、发改、移民等部门涉农资金捆绑统筹使用,实行以奖代补,参照国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项目建设补偿标准,对全县所有进行油茶低改或新造茶林的农户给予补偿。
根据全县油茶优良种苗供应能力和社会经济财力,该县油茶产业基地建设分三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打好基础,试点示范。以县林科所油茶良种苗木培育基地为基础,抓好油茶优良无性系采穗圃管理,推广芽苗砧嫁接育苗和一年生容器苗培育技术,加强种苗基地建设。在2009年,建设和管理好油茶优良无性系采穗圃60亩,培育油茶苗20亩,其中一年容器苗10亩,垦复、施肥2万亩。2010年春新造油茶林0.5-1万亩。每年筹资500万元用于发展油茶产业。第二阶段:稳打稳抓,逐步扩大。2011年-2013年 哟笸度耄鸩嚼┐笥纭⑿略旌偷透墓婺!C磕暧?0亩,新造1.5万亩,垦复、施肥2万亩。每年筹资1000万元用于发展油茶产业。第三阶段:快速推进,全面开发。2013年以后,油茶产业化初步形成,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每年育苗60亩以上,新造3万亩以上,垦复施肥2万亩以上。
为加快湘西南油茶产业大县建设力度,该县采取“三动”措施:政策促动。为促进油茶产业发展,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中共绥宁县委、绥宁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对连片新造10亩以上的政府无偿扶持优良苗木,并奖肥料100斤/亩,奖现金100元/亩;对连片垦复施肥5亩以上的奖肥料100斤/亩,奖现金50元/亩;垦复施肥高接换冠的另奖穗条和工资费100元/亩。对利用银行贷款从事油茶产业2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财政给予贴息补助。奖励定点育苗单位、施工单位、挂点单位、生产先进单位和示范户。高位推动。为尽快落实油茶产业发展工作,全县召开了油茶产业发展动员大会,各乡镇也相继召开了动员会。建立县、乡、村三级和机关单位主要负责人挂乡联村包小班工作责任制,由县委书记唐渊、县长罗建南、副书记黄民清分别包鹅公岭、东山、朝仪三乡的油茶低改推动工作,其他县级领导包村,单位负责人包小班,“两办”下发《关于2009年油茶低改挂点安排的通知》,各挂点领导和单位督促生产单位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油茶低改任务,并把油茶产业发展纳入全县重点工作考核范围,县与乡镇签订了《绥宁县2009年度油茶低改责任状》,建立单项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严格考核。办点带动。2009年确定以东山、鹅公、朝仪三个油茶产业大乡为示范片,推动全县油茶低产林改造工作,要求每位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和市属、县直机关单位负责人及单位要抓好100亩以上的油茶低改示范点施工,具体按县林业局规划面积落实到村、组、小班。2009年2月,县委办、县政府办联合发文《关于参加2009年度油茶低改义务劳动的通知》,要求每位县级领导、市属县直各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一次油茶低改义务劳动。据统计,参加此次义务劳动的上万人次,效果明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了全县油茶产业开发工作。
目前,该县确定了东山侗族乡,鹅公岭侗族苗族乡,朝仪侗族乡等13个传统油茶种植大乡为油茶低改区,武阳、黄土矿、李西等11个适合油茶种植条件的乡镇为油茶新造区,计划到2013年建成油茶丰产林基地40万亩,油茶产品年产值达6000万元以上。
绥宁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总土地面积439.7万亩,林业用地面积348.7万亩,活立木总蓄积152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6.4%,是全国重点林区县和三湘林业第一县。同时该县系油茶主产区,种植油茶历史已有1000多年,土壤、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油茶生长发育。目前全县现有油茶面积15.4万亩,另有适宜油茶栽种面积80万亩,油茶是全县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长期以来,该县受资金、技术和市场等因素的制约,油茶这一优良经济林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利用。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绥宁县委政府审时度势,决定将油茶产业建设作为“十一·五”和“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工程,努力将绥宁打造成湘西南油茶产业大县。绥宁县委、政府从全县实际出发,征求多方面意见,确定了油茶产业发展蓝图,编制了《绥宁县2008-2015年油茶产业基地建设总体规划》和《绥宁县东山、鹅公、朝仪油茶低产林改造试点规划》,明确了油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制定了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现代林业发展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育资源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依托,以培育壮大产业为目标,加快油茶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逐步形成贸工林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体系。基本原则是坚持政府引导、林农自主、公司化运作的原则;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稳步实施的原则;坚持新造和低改相结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坚持机制创新,打造产业链,推进林油一体化原则。发展目标是计划利用5-10年的时间,逐步建成油茶丰产林基地40万亩,其中低产林改造8万亩,新造(含更新改造)32万亩。到盛果期,年均亩产油达50公斤以上,全县年茶油总产量达2万吨以上。建成油茶精深加工产业链,油茶产业年综合产值达6亿元以上。以县林科所为中心,建设能够满足油茶产业发展需要的油茶采穗圃和良种苗木生产地。发展油茶产业要素市场,初步实现资源培育基地化、经营管理集约化、林油发展一体化。
该县将油茶低改和油茶新造列入全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范围,把发展油茶产业作为实现农户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来抓,全县成立了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林业的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县政府制定了油茶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对油茶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税费实行最大限度减免,对利用银行贷款从事油茶产业20亩以上的大户给予财政贴息补助。将林业、扶贫、农业、发改、移民等部门涉农资金捆绑统筹使用,实行以奖代补,参照国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项目建设补偿标准,对全县所有进行油茶低改或新造茶林的农户给予补偿。
根据全县油茶优良种苗供应能力和社会经济财力,该县油茶产业基地建设分三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打好基础,试点示范。以县林科所油茶良种苗木培育基地为基础,抓好油茶优良无性系采穗圃管理,推广芽苗砧嫁接育苗和一年生容器苗培育技术,加强种苗基地建设。在2009年,建设和管理好油茶优良无性系采穗圃60亩,培育油茶苗20亩,其中一年容器苗10亩,垦复、施肥2万亩。2010年春新造油茶林0.5-1万亩。每年筹资500万元用于发展油茶产业。第二阶段:稳打稳抓,逐步扩大。2011年-2013年 哟笸度耄鸩嚼┐笥纭⑿略旌偷透墓婺!C磕暧?0亩,新造1.5万亩,垦复、施肥2万亩。每年筹资1000万元用于发展油茶产业。第三阶段:快速推进,全面开发。2013年以后,油茶产业化初步形成,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每年育苗60亩以上,新造3万亩以上,垦复施肥2万亩以上。
为加快湘西南油茶产业大县建设力度,该县采取“三动”措施:政策促动。为促进油茶产业发展,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中共绥宁县委、绥宁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对连片新造10亩以上的政府无偿扶持优良苗木,并奖肥料100斤/亩,奖现金100元/亩;对连片垦复施肥5亩以上的奖肥料100斤/亩,奖现金50元/亩;垦复施肥高接换冠的另奖穗条和工资费100元/亩。对利用银行贷款从事油茶产业2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财政给予贴息补助。奖励定点育苗单位、施工单位、挂点单位、生产先进单位和示范户。高位推动。为尽快落实油茶产业发展工作,全县召开了油茶产业发展动员大会,各乡镇也相继召开了动员会。建立县、乡、村三级和机关单位主要负责人挂乡联村包小班工作责任制,由县委书记唐渊、县长罗建南、副书记黄民清分别包鹅公岭、东山、朝仪三乡的油茶低改推动工作,其他县级领导包村,单位负责人包小班,“两办”下发《关于2009年油茶低改挂点安排的通知》,各挂点领导和单位督促生产单位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油茶低改任务,并把油茶产业发展纳入全县重点工作考核范围,县与乡镇签订了《绥宁县2009年度油茶低改责任状》,建立单项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严格考核。办点带动。2009年确定以东山、鹅公、朝仪三个油茶产业大乡为示范片,推动全县油茶低产林改造工作,要求每位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和市属、县直机关单位负责人及单位要抓好100亩以上的油茶低改示范点施工,具体按县林业局规划面积落实到村、组、小班。2009年2月,县委办、县政府办联合发文《关于参加2009年度油茶低改义务劳动的通知》,要求每位县级领导、市属县直各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一次油茶低改义务劳动。据统计,参加此次义务劳动的上万人次,效果明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了全县油茶产业开发工作。
目前,该县确定了东山侗族乡,鹅公岭侗族苗族乡,朝仪侗族乡等13个传统油茶种植大乡为油茶低改区,武阳、黄土矿、李西等11个适合油茶种植条件的乡镇为油茶新造区,计划到2013年建成油茶丰产林基地40万亩,油茶产品年产值达60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