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县大力发展油茶产业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9-04-21 00:00
信息来源:
永兴县素有“油茶之乡”的美誉,曾经在生产发展与经济发展上扮演过积极的角色。去年,争取省里将永兴县列入省级高产油茶建设基地县和良种苗木基地繁育县。今年,为力争进入省油茶产业示范县,加快永兴县油茶产业发展,必须加大工作力度,进行战略思考。
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国家政策支持为动力,以培育资源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依托,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促使油茶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转变,逐步形成贸、工、林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体系,把油茶产业发展成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县油茶林面积达到60.5万亩,其中建设基本油茶林保护区30万亩;在基本油茶林保护区内新建亩产50公斤以上高产油茶园10万亩,垦复改造现有油茶林20万亩(其中建设低产油茶林改造核心示范样板1万亩);年产茶油达到7500吨以上;创建1个工厂化油茶良种繁育中心;打造油茶优良品种“永兴中苞红球”特色;培植油茶精深加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
产业布局:按照我县农业产业化总体布局,站在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的高度,科学制定全县基本油茶林保护与发展规划。总体目标规划30万亩,规划布局以马田、油麻、三塘、悦来、洋塘、高亭、油市、复和、湘阴、黄泥、塘门口、香梅等现有油茶林保存较好的乡镇、村为重点。以永兴油茶良种——“永兴中苞红球”为品牌,建设具有永兴特色的油茶良种基地和高产油茶基地,同时以具有品种特色的油茶基地为依托,发展油茶综合利用加工产业。
实施步骤:按照每年低改油茶3340公顷、新造高产油茶670公顷的速度推进。第一步加快油茶种苗建设,建好县油茶科研所、邝家村林场100亩采穗圃。第二步搞好示范样板。2009—2010年,建好4个油茶更新和低改示范样板基地,即以马田镇为中心的石灰岩生态脆弱区建立油茶更新、低改示范基地;以城郊乡、黄泥乡至塘门口镇一线为中心建立油茶垦复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以鲤鱼塘镇为中心建立东部油茶林垦复、低改基地;以柏林片乡镇为中心建立油茶垦复基地。第三步在面上整体推进。
主要措施:一是强化领导机制。由县委、县政府牵头成立永兴县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人民政府县长任组长,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县四家分管和联系农业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县纪委监察局、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农办、县科技局、县司法局、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水利局、县林业局、县农经局、县农开办、县移民局等县直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县油茶产业发展的指导、规划、协调、督查、考核;在县、乡镇、村三级成立油茶产业协会及办事机构,发展油茶专业合作组织,服务油茶产业。二是推行办点示范。联系乡镇的县处级领导要在所联系的乡镇分别创办一个300亩以上的示范基地。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要分别创办一个200亩以上的示范基地。同时,鼓励其他领导干部和机关单位创办示范基地。联系乡镇新农村建设的县直责任单位要在所联系乡镇各创办一个100 亩以上的示范基地。三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油茶产业专项引导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具有较大规模的新造高产油茶园建设和低产油茶林改造核心示范样板建设。对新造高产油茶园规模100-300亩、301-1000亩、1000亩以上的,由县财政给予苗木补贴,并分别按照20元/亩、50元/亩、200元/亩的标准给予补助;对低产油茶林改造核心示范样板按照200元/亩的标准给予补助。四是拓宽融资渠道。争取国家、省级油茶示范基地项目投入,对 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的农业龙头企业造林贷款给予贴息补助。金融机构要建立面向林农等生产经营者的小额贷款扶持机制,简化贷款手续,扩大信贷规模,积极开展包括林权抵押贷款在内的符合油茶产业特点的多种信贷模式融资业务。推动银企合作,构建金融支持和信用体系,规范抵押登记机构、手续与收费管理,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稳定金融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内资和外资开发油茶产业。五是培植农业龙头企业。着力培植油茶深加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提升产业综合效益。鼓励企业充分利用荒山、荒地、火烧迹地、采伐迹地和示范样板区内的丘岗山地资源发展良种油茶,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油茶林基地,使企业与农户成为利益和风险共同体。六是建立技术支撑体系。县林业部门要利用已有油茶繁育和栽培管理成熟配套技术指导油茶生产,进一步加强与油茶科研院所等技术部门、相关企业、经济组织的协作和联系,开展生产、加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加快科技成果在油茶产业建设中的转化与应用。同时,依托林业科技推广网络推广油茶优良品种,建立丰产栽培示范基地。大力普及测土配方施肥、地表覆盖、作物配置等技术,实现良种良法相配套。通过送科技下乡、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举办技术讲座等方式,为林农提供技术服务。七是严格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建立油茶产业发展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由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永兴县油茶产业发展工作责任状》,明确各乡镇油茶生产工作目标任务。县委、县政府将油茶产业发展工作纳入各乡镇年度工作绩效考评,年终由县林业主管部门会同相关县直部门对各乡镇油茶生产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完成油茶生产任务好的乡镇予以表彰奖励,对未完成油茶生产任务的乡镇予以通报批评。八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油茶资源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油茶规划布局区域和样板示范基地设立为油茶保护区,对油茶实行重点保护,防止抛荒和乱征滥占油茶林地,依法打击毁坏油茶生产的不法行为。油茶保护区域内和样板示范基地的所在乡镇、村组要尽可能为油茶业主提供交通和用水用电方便,严防当地群众滋事闹事、哄抢油果。纪检监察机关和林业、司法、农经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全力配合,严厉查处涉及油茶产业建设的违法违纪行为,切实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油茶产业健康发展。
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国家政策支持为动力,以培育资源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依托,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促使油茶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转变,逐步形成贸、工、林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体系,把油茶产业发展成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县油茶林面积达到60.5万亩,其中建设基本油茶林保护区30万亩;在基本油茶林保护区内新建亩产50公斤以上高产油茶园10万亩,垦复改造现有油茶林20万亩(其中建设低产油茶林改造核心示范样板1万亩);年产茶油达到7500吨以上;创建1个工厂化油茶良种繁育中心;打造油茶优良品种“永兴中苞红球”特色;培植油茶精深加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
产业布局:按照我县农业产业化总体布局,站在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的高度,科学制定全县基本油茶林保护与发展规划。总体目标规划30万亩,规划布局以马田、油麻、三塘、悦来、洋塘、高亭、油市、复和、湘阴、黄泥、塘门口、香梅等现有油茶林保存较好的乡镇、村为重点。以永兴油茶良种——“永兴中苞红球”为品牌,建设具有永兴特色的油茶良种基地和高产油茶基地,同时以具有品种特色的油茶基地为依托,发展油茶综合利用加工产业。
实施步骤:按照每年低改油茶3340公顷、新造高产油茶670公顷的速度推进。第一步加快油茶种苗建设,建好县油茶科研所、邝家村林场100亩采穗圃。第二步搞好示范样板。2009—2010年,建好4个油茶更新和低改示范样板基地,即以马田镇为中心的石灰岩生态脆弱区建立油茶更新、低改示范基地;以城郊乡、黄泥乡至塘门口镇一线为中心建立油茶垦复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以鲤鱼塘镇为中心建立东部油茶林垦复、低改基地;以柏林片乡镇为中心建立油茶垦复基地。第三步在面上整体推进。
主要措施:一是强化领导机制。由县委、县政府牵头成立永兴县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人民政府县长任组长,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县四家分管和联系农业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县纪委监察局、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农办、县科技局、县司法局、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水利局、县林业局、县农经局、县农开办、县移民局等县直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县油茶产业发展的指导、规划、协调、督查、考核;在县、乡镇、村三级成立油茶产业协会及办事机构,发展油茶专业合作组织,服务油茶产业。二是推行办点示范。联系乡镇的县处级领导要在所联系的乡镇分别创办一个300亩以上的示范基地。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要分别创办一个200亩以上的示范基地。同时,鼓励其他领导干部和机关单位创办示范基地。联系乡镇新农村建设的县直责任单位要在所联系乡镇各创办一个100 亩以上的示范基地。三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油茶产业专项引导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具有较大规模的新造高产油茶园建设和低产油茶林改造核心示范样板建设。对新造高产油茶园规模100-300亩、301-1000亩、1000亩以上的,由县财政给予苗木补贴,并分别按照20元/亩、50元/亩、200元/亩的标准给予补助;对低产油茶林改造核心示范样板按照200元/亩的标准给予补助。四是拓宽融资渠道。争取国家、省级油茶示范基地项目投入,对 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的农业龙头企业造林贷款给予贴息补助。金融机构要建立面向林农等生产经营者的小额贷款扶持机制,简化贷款手续,扩大信贷规模,积极开展包括林权抵押贷款在内的符合油茶产业特点的多种信贷模式融资业务。推动银企合作,构建金融支持和信用体系,规范抵押登记机构、手续与收费管理,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稳定金融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内资和外资开发油茶产业。五是培植农业龙头企业。着力培植油茶深加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提升产业综合效益。鼓励企业充分利用荒山、荒地、火烧迹地、采伐迹地和示范样板区内的丘岗山地资源发展良种油茶,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油茶林基地,使企业与农户成为利益和风险共同体。六是建立技术支撑体系。县林业部门要利用已有油茶繁育和栽培管理成熟配套技术指导油茶生产,进一步加强与油茶科研院所等技术部门、相关企业、经济组织的协作和联系,开展生产、加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加快科技成果在油茶产业建设中的转化与应用。同时,依托林业科技推广网络推广油茶优良品种,建立丰产栽培示范基地。大力普及测土配方施肥、地表覆盖、作物配置等技术,实现良种良法相配套。通过送科技下乡、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举办技术讲座等方式,为林农提供技术服务。七是严格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建立油茶产业发展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由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永兴县油茶产业发展工作责任状》,明确各乡镇油茶生产工作目标任务。县委、县政府将油茶产业发展工作纳入各乡镇年度工作绩效考评,年终由县林业主管部门会同相关县直部门对各乡镇油茶生产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完成油茶生产任务好的乡镇予以表彰奖励,对未完成油茶生产任务的乡镇予以通报批评。八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油茶资源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油茶规划布局区域和样板示范基地设立为油茶保护区,对油茶实行重点保护,防止抛荒和乱征滥占油茶林地,依法打击毁坏油茶生产的不法行为。油茶保护区域内和样板示范基地的所在乡镇、村组要尽可能为油茶业主提供交通和用水用电方便,严防当地群众滋事闹事、哄抢油果。纪检监察机关和林业、司法、农经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全力配合,严厉查处涉及油茶产业建设的违法违纪行为,切实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油茶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