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县林业改革开放30年成就巨大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9-03-06 00:00
信息来源:
江永县位于湖南省西南边陲,隶属永州市。东邻江华瑶族自治县,南毗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西交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西北与广西灌阳县相连,东北与道县接壤。全县辖6镇5乡2场2区,境内有千家峒国家级森林公园和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源口省级自然保护区各1个,209个行政村,8个林业工区和分场,1406个村民小组。2007年末人口26.1万人,其中瑶族为主的29个少数民族人口15.3万,占总人口的63.2%。现有国土面积229.4万亩,林业用地面积170.7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74.43%,其中有林地面积89.98万亩。森林覆盖率64.3%,林木绿化率70.09%。活立木蓄积量570万立方米,楠竹17.509万根,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之一、全国山区综合开发县、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示范县。
一是森林资源稳步增长。2002年实施珠江防护林和退耕还林等工程以来,通过大力造林育林和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全县森林面积和蓄积实现“双增长”。林业用地面积由“六五”期间森林资源清查时的140.9万亩增加到2007年的170.3万亩,增加29.4万亩,增长21%;有林地面积由76万亩增加到2007年的89万亩,增加13万亩,增长17%;活立木总蓄积由272万立方米增加到570万立方米,增长110%,活立木蓄积量位于全市前例。全县森林火灾连年控制在省规定的控制指标内,森林病虫害成灾率连续多年控制在0.05%以下,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率达100%,测报准确率达85%以上,检疫率达100%,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率达65%以上。
二是国土绿化取得阶段性成果。该县坚持以工程造林为主体,社会造林和义务植树为补充,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仅2002年以来就累计完成人工造林9.31万亩,新增封山育林面积3.85万亩,完成义务植树240万株,建设义务植树基地15个,森林覆盖率由“六五”时期的45.5%提高到2007年的64.3%,增长近18.8个百分点。
三是自然保护事业快速发展。该县目前已建自然环境和森林、野生动植物保护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个,保护管理面积达23.4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0.2%,其中国家级永州都庞岭自然保护区江永部分面积15万多亩;省级源口自然保护区面积8.3万亩。境内的红豆杉、白克木、长苞铁杉等保护植物38种,短尾猴、穿山甲、水鹿、娃娃鱼等21种珍稀保护动物得到了有效保护。2001年,县内有187株古树名木实行了登记造册、挂牌保护。
四是林业执法得到加强。该县严格执行各项林业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了执法体系,先后组建了森林公安、林政执法等队伍,建立健全了森林资源管理、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的“三防”体系,建立和完善了林业行政执法的各项规章制度,到目前为止,全县林业行政执法人员已达200多人,其中森林公安52人,林政、木材检查、森林植物检疫、种苗管理、林业基金征收管理及乡镇林业站等执法人员150多人。组建了四支240多人的森林防火专业队伍和13支共560人的乡镇应急扑火队伍。森林资源管理中的林木采伐管理和林地管理以及林业行政、刑事案件管理得到加强,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2003年以来,完成林木采伐商品材46万立方米,非商品材10万立方米,做到采伐总量不突破,分项指标不串用;在全县先后开展各类保护森林资源的专项治理行动,共立案查处49起森林刑事案件,逮捕31人,刑拘22人,摧毁犯罪团伙2个,查处林业行政案件96起,处罚147人次,调解涉林纠纷92起,查处各类乱占用林地案件36起,有效地维护了森林资源的安全。
五是林业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该县林业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加快了林业产业的发展。1995年后大力调整林种结构,建设以香柚为主的经济林基地20万亩,以桉树、湿地松、马尾松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基地12万亩。 嘤啬谠炝置婊?00亩以上的造林大户120多户,形成规模造林2.5万亩。引进泰格林纸、山东晨鸣公司和广西华远林业等企业投资工业原料林建设,营造速生工业原料林5万多亩。形成以山东迅达木业、大众木业、永丰木业、香江松脂加工等木材、林化产品加工为主的林业产业企业群,总投资2.5亿元,年产值达亿元以上,创税费3000多万元。基本形成了木材产品的精深加工增值,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六是实施生态工程,全面落实惠农惠林政策。2002年起实施珠江防护林工程,完成建设面积3.11万亩,已安排项目资金250万元,用于项目区的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工程至2007年计完成建设任务5.51万亩,工程分布全县13个乡镇场232个村,惠及退耕农户3245户,1.3万余人,投入资金1971万元,其中粮食补助1564.5万元,现金补助149万元,种苗补助257.5万元,各类补助补贴全部落实兑现给退耕农户和林农。生态公益林工程覆盖全县岩溶山区石山林地及省级自然保护区,已投入建设资金200多万元。近年来,县林业局每年参加支持全县新农村建设和扶贫、计生、防汛抗旱、林区道路维护等工作,支持潇浦镇、千家峒乡、上江圩镇、桃川镇等乡镇和县级新农村示范村各项建设资金70多万元。
一是森林资源稳步增长。2002年实施珠江防护林和退耕还林等工程以来,通过大力造林育林和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全县森林面积和蓄积实现“双增长”。林业用地面积由“六五”期间森林资源清查时的140.9万亩增加到2007年的170.3万亩,增加29.4万亩,增长21%;有林地面积由76万亩增加到2007年的89万亩,增加13万亩,增长17%;活立木总蓄积由272万立方米增加到570万立方米,增长110%,活立木蓄积量位于全市前例。全县森林火灾连年控制在省规定的控制指标内,森林病虫害成灾率连续多年控制在0.05%以下,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率达100%,测报准确率达85%以上,检疫率达100%,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率达65%以上。
二是国土绿化取得阶段性成果。该县坚持以工程造林为主体,社会造林和义务植树为补充,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仅2002年以来就累计完成人工造林9.31万亩,新增封山育林面积3.85万亩,完成义务植树240万株,建设义务植树基地15个,森林覆盖率由“六五”时期的45.5%提高到2007年的64.3%,增长近18.8个百分点。
三是自然保护事业快速发展。该县目前已建自然环境和森林、野生动植物保护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个,保护管理面积达23.4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0.2%,其中国家级永州都庞岭自然保护区江永部分面积15万多亩;省级源口自然保护区面积8.3万亩。境内的红豆杉、白克木、长苞铁杉等保护植物38种,短尾猴、穿山甲、水鹿、娃娃鱼等21种珍稀保护动物得到了有效保护。2001年,县内有187株古树名木实行了登记造册、挂牌保护。
四是林业执法得到加强。该县严格执行各项林业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了执法体系,先后组建了森林公安、林政执法等队伍,建立健全了森林资源管理、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的“三防”体系,建立和完善了林业行政执法的各项规章制度,到目前为止,全县林业行政执法人员已达200多人,其中森林公安52人,林政、木材检查、森林植物检疫、种苗管理、林业基金征收管理及乡镇林业站等执法人员150多人。组建了四支240多人的森林防火专业队伍和13支共560人的乡镇应急扑火队伍。森林资源管理中的林木采伐管理和林地管理以及林业行政、刑事案件管理得到加强,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2003年以来,完成林木采伐商品材46万立方米,非商品材10万立方米,做到采伐总量不突破,分项指标不串用;在全县先后开展各类保护森林资源的专项治理行动,共立案查处49起森林刑事案件,逮捕31人,刑拘22人,摧毁犯罪团伙2个,查处林业行政案件96起,处罚147人次,调解涉林纠纷92起,查处各类乱占用林地案件36起,有效地维护了森林资源的安全。
五是林业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该县林业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加快了林业产业的发展。1995年后大力调整林种结构,建设以香柚为主的经济林基地20万亩,以桉树、湿地松、马尾松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基地12万亩。 嘤啬谠炝置婊?00亩以上的造林大户120多户,形成规模造林2.5万亩。引进泰格林纸、山东晨鸣公司和广西华远林业等企业投资工业原料林建设,营造速生工业原料林5万多亩。形成以山东迅达木业、大众木业、永丰木业、香江松脂加工等木材、林化产品加工为主的林业产业企业群,总投资2.5亿元,年产值达亿元以上,创税费3000多万元。基本形成了木材产品的精深加工增值,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六是实施生态工程,全面落实惠农惠林政策。2002年起实施珠江防护林工程,完成建设面积3.11万亩,已安排项目资金250万元,用于项目区的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工程至2007年计完成建设任务5.51万亩,工程分布全县13个乡镇场232个村,惠及退耕农户3245户,1.3万余人,投入资金1971万元,其中粮食补助1564.5万元,现金补助149万元,种苗补助257.5万元,各类补助补贴全部落实兑现给退耕农户和林农。生态公益林工程覆盖全县岩溶山区石山林地及省级自然保护区,已投入建设资金200多万元。近年来,县林业局每年参加支持全县新农村建设和扶贫、计生、防汛抗旱、林区道路维护等工作,支持潇浦镇、千家峒乡、上江圩镇、桃川镇等乡镇和县级新农村示范村各项建设资金7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