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油茶资源 发展油茶产业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8-08-29 00:00
信息来源:
油茶作为衡山林业重要资源之一,曾经在生产发展与经济发展上扮演过积极的角色.现在重新确定油茶在林业产业中重要地位,扩大新造油茶林,管好现有油茶林,抓好油茶产业建设,整合油茶资源,发展油茶产业,对建设小康衡山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衡山县油茶资源和产业现状
衡山县在七、八十年代油茶资源比较丰富,共计油茶面积12万亩,占全县林地总面积15.4%,重点分布在萱洲、贺家、永和、开云、店门等5个乡镇,其他各乡镇也有小面积分布。油茶在农民致富、农业增收中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油茶产业在衡山县渐渐萎缩,一是历史原因。油茶是实生繁殖,造成林分劣株比例不断增大,产量不断下降,大部分油茶林历经三四十年时间树龄已老化,林分严重衰老,结构不合理,稀密不均匀,自然更新能力差;二是现实原因制约着油茶产业进一步的发展。长期以来,油茶处于农户分散经营状态,没有走上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的道路,农户在生产认识有偏差,经营管理粗放,导致林地荒芜,养分缺乏,病虫害侵入严重。三是因为部分地区森林火灾严重,导致油茶面积不断减少。2007年资源更新数据表明,全县油茶保留面积仅为8万亩,油茶资源面临被蚕食鲸吞的危险,油茶林产量只有八十年代的1/8,平均每亩产量不到5公斤,同时因为油茶的成品销售缺乏灵通的信息渠道,缺乏精深加工的油茶产品,经济效益难以呈现,导致农民积极性受挫,严重制约着油茶产业的发展。
二、发展油茶产业的主要思路与措施
油茶在衡山县面积大,分布广,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如何不断提高管护水平,发展壮大油茶产业,充分发挥现有油茶的经济效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具体落实,为进一步扶持与推动油茶产业发展,衡山县对油茶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措施主要有:
(一)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坚定发展油茶产业的信心
油茶在衡山县林业工作中占据重要位置,具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重功能,是林农致富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衡山县一直高度重视加强对油茶产业前景宣传,提高广大茶农对发展油茶产业信心;提高农民对油茶技术种植的认识,抛弃过去“靠天吃油”的小农意识与粗放观念。致力于精耕细作,把茶山当田种,同时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栽植管理资料,召开油茶低改示范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加大对油茶科技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油茶产品的科技含量。
(二)建立低改示范基地,增强示范效应
衡山县绝大部分油茶林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种植,品种老化,产量低下,经济效益差,油茶低改复壮是当前油茶产业发展的的重要任务。2004-2005年,衡山县林业局相继在萱州镇沿江村、荷塘村进行油茶低改示范工程,面积1000余亩,取得较好的成效.2008年衡山县林业局计划再新办面积200亩以上两个油茶低改示范村,不断增强其辐射带动作用。对已实施油茶低改衡山县林业局采取以奖代补形式给予经济上的扶持。通过垦复、追肥、高接换种、引进新品种等技术措施,不断提高现有油茶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在低改实施过程中,不断加大优良品种的栽培和开发力度,充分发挥良种优势和林业部门的科技力量,不断的巩固和扩大油茶资源,为油茶产业的发展蓄足后劲。今年在师古小柏杨公司培育优质苗木50万株,在贯塘迎丰苗木基地培育油茶苗木20万株,预期可以落实油茶新造林1500亩以上。
(三)坚持规模化发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实行资源整合,特色加工,可以有效的实现农产品的增值,带动油茶产业结构调整。近年来衡山县林业局一直致力于引导油茶产业走发展之路,2005年就曾与广东一家农产品公司联系来衡山发展油茶产业,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达成最后的协议。但衡山县林业局走 模化发展的思路一直没有改变。2008年,我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形式,引进师古小柏杨农牧发展公司,重点发展油茶产业。该公司2008年新造油茶440亩,全部采用省林科院在岳阳引进的良种壮苗,2009年预计可扩大新造林1000亩以上,并且承诺对油茶高于市场价统一收购。公司计划通过建立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管理体系,进行油茶的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充分调动林农的积极性,同时采取大户承包的方式,对有资金、懂技术、善经营的承包大户,在土地、种苗、资源、补助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以他们的成功经营模式和典型示范作用来激发林农对油茶产业的信心,促进油茶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现已发展面积在100亩上的大户3人。
(四)依托工程项目,推进油茶产业建设
2005年,衡山县将油茶低产改造纳入衡山名优经济林项目,争取上级改造资金10万余元,全部用于补贴农户。今年,衡山县将规划油茶低产改造500亩,小柏杨农牧公司新造油茶林1000亩,并在积极争取工程项目支持,推动油茶产业的发展。从2008年开始,衡山县林业局还将利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发展楠竹和油茶低改等优势产业,计划用8年左右时间,对全县规模较大、基础较好、群众积极性高、当地政府重视的油茶林实施低产改造和复壮技术,让衡山油茶产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把油茶产业打造成富裕一方,造福万民的优势产业。
衡山油茶产业比较脆弱,油茶林面积日趋减少,整体积极性不高,油茶产业发展面临着严峻形势,衡山县林业局将加大政策的扶持,投入科技力量,发展规模经营,提升管理水平,争取争资立项等措施来管好现有油茶林,扩大新造油茶林,充分发挥油茶的效益,推进油茶产业的发展,打造衡山特色产业,同时号召社会各届共同关注和投入油茶产业发展和建设,引导油茶产业走向现代化规模发展,让油茶产业真正发挥效益,达到油茶增产、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发展目标。
一、衡山县油茶资源和产业现状
衡山县在七、八十年代油茶资源比较丰富,共计油茶面积12万亩,占全县林地总面积15.4%,重点分布在萱洲、贺家、永和、开云、店门等5个乡镇,其他各乡镇也有小面积分布。油茶在农民致富、农业增收中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油茶产业在衡山县渐渐萎缩,一是历史原因。油茶是实生繁殖,造成林分劣株比例不断增大,产量不断下降,大部分油茶林历经三四十年时间树龄已老化,林分严重衰老,结构不合理,稀密不均匀,自然更新能力差;二是现实原因制约着油茶产业进一步的发展。长期以来,油茶处于农户分散经营状态,没有走上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的道路,农户在生产认识有偏差,经营管理粗放,导致林地荒芜,养分缺乏,病虫害侵入严重。三是因为部分地区森林火灾严重,导致油茶面积不断减少。2007年资源更新数据表明,全县油茶保留面积仅为8万亩,油茶资源面临被蚕食鲸吞的危险,油茶林产量只有八十年代的1/8,平均每亩产量不到5公斤,同时因为油茶的成品销售缺乏灵通的信息渠道,缺乏精深加工的油茶产品,经济效益难以呈现,导致农民积极性受挫,严重制约着油茶产业的发展。
二、发展油茶产业的主要思路与措施
油茶在衡山县面积大,分布广,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如何不断提高管护水平,发展壮大油茶产业,充分发挥现有油茶的经济效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具体落实,为进一步扶持与推动油茶产业发展,衡山县对油茶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措施主要有:
(一)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坚定发展油茶产业的信心
油茶在衡山县林业工作中占据重要位置,具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重功能,是林农致富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衡山县一直高度重视加强对油茶产业前景宣传,提高广大茶农对发展油茶产业信心;提高农民对油茶技术种植的认识,抛弃过去“靠天吃油”的小农意识与粗放观念。致力于精耕细作,把茶山当田种,同时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栽植管理资料,召开油茶低改示范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加大对油茶科技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油茶产品的科技含量。
(二)建立低改示范基地,增强示范效应
衡山县绝大部分油茶林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种植,品种老化,产量低下,经济效益差,油茶低改复壮是当前油茶产业发展的的重要任务。2004-2005年,衡山县林业局相继在萱州镇沿江村、荷塘村进行油茶低改示范工程,面积1000余亩,取得较好的成效.2008年衡山县林业局计划再新办面积200亩以上两个油茶低改示范村,不断增强其辐射带动作用。对已实施油茶低改衡山县林业局采取以奖代补形式给予经济上的扶持。通过垦复、追肥、高接换种、引进新品种等技术措施,不断提高现有油茶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在低改实施过程中,不断加大优良品种的栽培和开发力度,充分发挥良种优势和林业部门的科技力量,不断的巩固和扩大油茶资源,为油茶产业的发展蓄足后劲。今年在师古小柏杨公司培育优质苗木50万株,在贯塘迎丰苗木基地培育油茶苗木20万株,预期可以落实油茶新造林1500亩以上。
(三)坚持规模化发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实行资源整合,特色加工,可以有效的实现农产品的增值,带动油茶产业结构调整。近年来衡山县林业局一直致力于引导油茶产业走发展之路,2005年就曾与广东一家农产品公司联系来衡山发展油茶产业,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达成最后的协议。但衡山县林业局走 模化发展的思路一直没有改变。2008年,我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形式,引进师古小柏杨农牧发展公司,重点发展油茶产业。该公司2008年新造油茶440亩,全部采用省林科院在岳阳引进的良种壮苗,2009年预计可扩大新造林1000亩以上,并且承诺对油茶高于市场价统一收购。公司计划通过建立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管理体系,进行油茶的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充分调动林农的积极性,同时采取大户承包的方式,对有资金、懂技术、善经营的承包大户,在土地、种苗、资源、补助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以他们的成功经营模式和典型示范作用来激发林农对油茶产业的信心,促进油茶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现已发展面积在100亩上的大户3人。
(四)依托工程项目,推进油茶产业建设
2005年,衡山县将油茶低产改造纳入衡山名优经济林项目,争取上级改造资金10万余元,全部用于补贴农户。今年,衡山县将规划油茶低产改造500亩,小柏杨农牧公司新造油茶林1000亩,并在积极争取工程项目支持,推动油茶产业的发展。从2008年开始,衡山县林业局还将利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发展楠竹和油茶低改等优势产业,计划用8年左右时间,对全县规模较大、基础较好、群众积极性高、当地政府重视的油茶林实施低产改造和复壮技术,让衡山油茶产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把油茶产业打造成富裕一方,造福万民的优势产业。
衡山油茶产业比较脆弱,油茶林面积日趋减少,整体积极性不高,油茶产业发展面临着严峻形势,衡山县林业局将加大政策的扶持,投入科技力量,发展规模经营,提升管理水平,争取争资立项等措施来管好现有油茶林,扩大新造油茶林,充分发挥油茶的效益,推进油茶产业的发展,打造衡山特色产业,同时号召社会各届共同关注和投入油茶产业发展和建设,引导油茶产业走向现代化规模发展,让油茶产业真正发挥效益,达到油茶增产、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