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板江乡:一根小楠竹带动大发展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7-08-15 00:00
信息来源:
平江县板江乡地处湖南、江西两省交界处,是一个边远山区乡,辖17个行政村,13986人。全乡国土面积10.77万亩,有耕地面积5070亩,山林面积8.6万亩,其中楠竹面积20000亩。过去一段时间,该乡“只唱杉家帮”,“只吃露水竹”,林农靠山吃山,生活比较贫困。近几年,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长江防护林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落户该乡,林农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但离以林致富,以林产业带动林农增收还有一定差距。针对这一情况,该乡认真落实县林业部门提出的“加大林产工业发展,致富林区林农经济”的产业富民战略,以楠竹为主导产业,依托山林优势,做活开发文章。
一、二万楠竹谋出路
板江乡山多田少,矿产资源匮乏。前几年,以发展反季节香菇为产业,但消耗杂木阔叶林资源太大,与生态立县战略相悖,加上效益不好而告终。该乡通过调研,一致认为,板江乡的2万多亩楠竹,发展快,移栽三年可以成林;经济效益高,楠竹全身是宝,传统产品板江扇业需要楠竹,竹扫把需要楠竹丫,卫生香千需要楠竹,竹地板、竹夹板、竹模板等等都需要楠竹,用途非常广泛。板江只有立足本地资源,开发本地资源,才是确保板江经济的唯一出路。于是,乡党委、政府拍板,将楠竹种植和产品深加工作为全乡的一个支柱产业来打造,建立了楠竹基地,以县政协委员李文辉创办的湖竹扇业公司为龙头,以公司加农户,小型加工户为依托。以党员、干部为先锋,兴起楠竹低改、新造高潮,以点带面,户户抚育,人人栽竹。
二、二种模式培产业
有特色才有优势,有优势才能发展。为此,板江乡利用山林优势扩大楠竹产业基地,促进经济增长。
(一)基地开发驱动。落户该乡的平江湖竹扇业有限公司,是生产纸折扇产品的一家公司,年需楠竹量较大,为了带动地方楠竹生产的积极性,我们就协助公司租赁荒山荒土开发楠竹基地3000多亩,租赁老山低改4000多亩,从而降低了公司生产成本,扩大了楠竹生产基地。此举为公司增加经济效益,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二)联片联户带动。号召党员、村干部带头联户成片低改,规定凡在规划内的村,每年每村必须进行500-2000亩以上的楠竹山低改。通过几年来的低改情况看,楠竹林规模大了,楠竹产量高了,群众积极性高了。目前该乡低改楠竹面积16800亩,新造楠竹10000亩。
同时为了让群众在楠竹开发上真正得到实惠,提高经济效益,该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一是组织部分村干部前往江西省铜鼓县等地参加、学习;二是请来县林业部门技术人员进行上门授课、实地指导。通过学习、指导,帮助林农们掌握楠竹栽培、病虫害防治、老山低改等技术。楠竹产量由原来亩产500斤增加到亩产1500斤,就楠竹单项人平净增300多元。
三、三大政策强发展
如何依托政策促经济,板江乡把握以下政策机遇:一是抓住退耕还林政策。以前粮食产量不高的时候,该乡曾经流传过这么一句话:“前抵山,后抵坎,餐餐一只薯炉罐”,形象地说明板江过去的生活主粮是红薯。由于市场粮食的流通,过去种植红薯的土地基本处于荒废,“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以来,该乡抓住这个机遇大造楠竹林基地,全乡退耕还林面积4500亩,新栽楠竹面积3000亩,得到国家补偿八年累计达300万元。二是抓住生态公益林政策。楠竹是四季常青植物,有益于生态发展。在林业部门规划勾图时,板江乡将楠竹山林作为重点进入“生态公益林”计划之内,全乡“生态公益林”面积68000亩,楠竹山面积21000亩,已得到国家补偿30多万元。三是抓住招商引资的宽松政策。板江楠竹基地已经引起了福建、江西等地老板的关注,纷纷来电来人进行洽谈联合开发,现该乡已与福建一家竹制品公司签订五年联合加工合同,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楠竹价格由原来每百公斤10元提升到每百公斤60元,有效提高了楠竹资源的经 价值。同时还引导湖竹扇业公司开发楠竹基地,建立自己的工业原料林基地,目前该公司已成为该乡竹业发展龙头企业,得到了省、市、县领导的高度重视,项目投入资金近100万元,公司扩大生产规模,带动周边2000多户群众从事扇业加工,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一、二万楠竹谋出路
板江乡山多田少,矿产资源匮乏。前几年,以发展反季节香菇为产业,但消耗杂木阔叶林资源太大,与生态立县战略相悖,加上效益不好而告终。该乡通过调研,一致认为,板江乡的2万多亩楠竹,发展快,移栽三年可以成林;经济效益高,楠竹全身是宝,传统产品板江扇业需要楠竹,竹扫把需要楠竹丫,卫生香千需要楠竹,竹地板、竹夹板、竹模板等等都需要楠竹,用途非常广泛。板江只有立足本地资源,开发本地资源,才是确保板江经济的唯一出路。于是,乡党委、政府拍板,将楠竹种植和产品深加工作为全乡的一个支柱产业来打造,建立了楠竹基地,以县政协委员李文辉创办的湖竹扇业公司为龙头,以公司加农户,小型加工户为依托。以党员、干部为先锋,兴起楠竹低改、新造高潮,以点带面,户户抚育,人人栽竹。
二、二种模式培产业
有特色才有优势,有优势才能发展。为此,板江乡利用山林优势扩大楠竹产业基地,促进经济增长。
(一)基地开发驱动。落户该乡的平江湖竹扇业有限公司,是生产纸折扇产品的一家公司,年需楠竹量较大,为了带动地方楠竹生产的积极性,我们就协助公司租赁荒山荒土开发楠竹基地3000多亩,租赁老山低改4000多亩,从而降低了公司生产成本,扩大了楠竹生产基地。此举为公司增加经济效益,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二)联片联户带动。号召党员、村干部带头联户成片低改,规定凡在规划内的村,每年每村必须进行500-2000亩以上的楠竹山低改。通过几年来的低改情况看,楠竹林规模大了,楠竹产量高了,群众积极性高了。目前该乡低改楠竹面积16800亩,新造楠竹10000亩。
同时为了让群众在楠竹开发上真正得到实惠,提高经济效益,该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一是组织部分村干部前往江西省铜鼓县等地参加、学习;二是请来县林业部门技术人员进行上门授课、实地指导。通过学习、指导,帮助林农们掌握楠竹栽培、病虫害防治、老山低改等技术。楠竹产量由原来亩产500斤增加到亩产1500斤,就楠竹单项人平净增300多元。
三、三大政策强发展
如何依托政策促经济,板江乡把握以下政策机遇:一是抓住退耕还林政策。以前粮食产量不高的时候,该乡曾经流传过这么一句话:“前抵山,后抵坎,餐餐一只薯炉罐”,形象地说明板江过去的生活主粮是红薯。由于市场粮食的流通,过去种植红薯的土地基本处于荒废,“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以来,该乡抓住这个机遇大造楠竹林基地,全乡退耕还林面积4500亩,新栽楠竹面积3000亩,得到国家补偿八年累计达300万元。二是抓住生态公益林政策。楠竹是四季常青植物,有益于生态发展。在林业部门规划勾图时,板江乡将楠竹山林作为重点进入“生态公益林”计划之内,全乡“生态公益林”面积68000亩,楠竹山面积21000亩,已得到国家补偿30多万元。三是抓住招商引资的宽松政策。板江楠竹基地已经引起了福建、江西等地老板的关注,纷纷来电来人进行洽谈联合开发,现该乡已与福建一家竹制品公司签订五年联合加工合同,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楠竹价格由原来每百公斤10元提升到每百公斤60元,有效提高了楠竹资源的经 价值。同时还引导湖竹扇业公司开发楠竹基地,建立自己的工业原料林基地,目前该公司已成为该乡竹业发展龙头企业,得到了省、市、县领导的高度重视,项目投入资金近100万元,公司扩大生产规模,带动周边2000多户群众从事扇业加工,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