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浏阳的新名片 ——浏阳林业建设系列报道之综述篇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7-08-08 00:00
信息来源:
浏阳市是湖南省林业十强县,林地面积是耕地面积的5.3倍。浏阳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在山、潜力在山。近年来,浏阳务林人紧紧围绕“科学育林、依法护林、产业强林、改革兴林”四大战略,不断推进林业改革和产业发展,全市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增加,林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林业的行政执法能力、社会影响力和贡献率明显提高,促进了浏阳林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近日,记者走进浏阳,感受到了浏阳林业发展的活力以及林业给浏阳带来的深刻变化。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是湖南省浏阳市一张永不褪色的名片。现在,满目的青山、良好的生态已成为浏阳市的另一张光彩名片。
林海是用汗水换来的
说到浏阳市的林业生态建设,当地务林人通常都会自豪地介绍:“浏阳是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的全国仅有的两处华南虎回乡保留地之一。”并且告诉你,华南虎对自然界的生存条件非常苛刻:1只虎在自然界生存,至少需要15平方公里的土地,还要有上百只鹿、上百只羚羊、上百只野猪的存在才能保证它的猎食……浏阳能成为华南虎回乡保留地,既是对浏阳林业生态建设的肯定,也是对浏阳务林人工作的新的期待。
多年来,浏阳市始终坚持以营造林为基础,大力营造楠竹、松、杉、桉树等速丰林和油茶、花木、小水果等高效经济林。20年来,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132.4万亩,飞播造林62.7万亩,并在1991年实现了消灭全部宜林荒山的目标,义务植树适龄公民尽责率始终保持在85%以上,并不断加速火烧迹地、采伐迹地还林和“四旁”绿化。同时,浏阳市抓住国家实施重点工程的契机,从2002年至今,退耕还林10.5万亩,完成长江防护林建设工程任务9万亩,植被恢复费异地造林5803亩。
位于浏阳市东北部的大围山是浏阳河的发源地,“岗峦围绕,磐踞四县”。当地村民告诉记者,通过近几年不断的植树造林,大围山的生态越来越好,野猪、野兔等野生动物时常出没,吸引了大批游人来此观光旅游。
截至2006年底,浏阳市林业用地面积达517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69%,森林覆盖率65.82%,森林蓄积量1180万立方米。浏阳市因此先后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单位”、“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市)”、“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中国花木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红木之乡”、“全国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先进单位”、“全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谁不说咱浏阳美
去年10月,由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主持的浏东公路绿色走廊总体规划设计通过专家评审并开工建设。浏东公路起于浏阳市城区,止于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全长67公里,涉及8个乡镇23个行政村。公路绿色走廊总投资4000万元,是浏阳市打造宜居城市品牌的又一标志性工程。
近年来,浏阳紧紧围绕宜居城市建设,对全市335公里适宜绿化的县(乡)公路进行了全面绿化,并投资130多万元对境内的3条主要河流、9座中型水库和275条干渠进行了造林绿化,使道路和河流的绿化率分别达到91.7%和95.9%。
浏阳市广泛开展了花园式单位创建活动。5年来,创建了湖南省园林式单位7个,长沙市花园式单位31个,浏阳市花园式单位46个,大大加快了城乡绿化进程,城市绿化及整体水平大大提升。
浏阳市还集中建设了天马山、西湖山等多处开放式休闲公园,建设了浏阳河广场、花炮广场、浏河大道等多处集休闲、娱乐、生态、文化为一体的绿化广场和街道,目前全市人均城市绿地面积达到27.3立方米。
“温饱靠耕地致富靠林地”
多年的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不仅带来改善了浏阳生态环境,也促进了浏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印证了浏阳市林业局局长谭景长经常提起的一句话:“温饱靠耕地,致富靠林地。”
作为湖南省乃至南方地区重要的森林资源大市和林业强市,浏阳市充足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各地客商到这里投资兴业。来自浏阳市房地局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2000年以来,广东、福建、浙江等省有6家民营企业来浏阳打“森林牌”,平均每年投资2.1亿元左右开发中高档住宅,年增加财政收入1000万~2000万元。海南投资者罗立三最近两年投资1.2亿元在浏阳建成20层的准五星级大酒店,卖点就是当地的森林生态环境。
今年69岁的澳大利亚人塞拉托瑞·符提,在浏阳河畔碧景湾小区购买了一套147平方米的房子,他看中的就是居住地前山后水、绿色拥抱的好环境。据悉,由于生态环境好,浏阳市部分地段的住宅卖出了每平方米2000元的价格,达到湖南省内5个地级市的价位。
浏阳地方经济中最出名的是花炮产业,一直占浏阳市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有关专家认为,这与浏阳市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浏阳良好的森林植被在当地形成了独特的的小气候,夏季平均温度比长沙其他地区低2摄氏度左右,降雨量也更加充沛,为花炮生产提供了较好的作业温度保障,延长了安全作业时间。
山清带来水秀。浏阳株树桥地区容量2.3亿立方米的株树桥水库已被确定为省会长沙的第二饮用水源,浏阳也因此吸引了37.37亿元投资建设管道和配套工程。据介绍,株树桥水库售出每立方米水的收益将高于同量水发电带来的收入。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是湖南省浏阳市一张永不褪色的名片。现在,满目的青山、良好的生态已成为浏阳市的另一张光彩名片。
林海是用汗水换来的
说到浏阳市的林业生态建设,当地务林人通常都会自豪地介绍:“浏阳是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的全国仅有的两处华南虎回乡保留地之一。”并且告诉你,华南虎对自然界的生存条件非常苛刻:1只虎在自然界生存,至少需要15平方公里的土地,还要有上百只鹿、上百只羚羊、上百只野猪的存在才能保证它的猎食……浏阳能成为华南虎回乡保留地,既是对浏阳林业生态建设的肯定,也是对浏阳务林人工作的新的期待。
多年来,浏阳市始终坚持以营造林为基础,大力营造楠竹、松、杉、桉树等速丰林和油茶、花木、小水果等高效经济林。20年来,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132.4万亩,飞播造林62.7万亩,并在1991年实现了消灭全部宜林荒山的目标,义务植树适龄公民尽责率始终保持在85%以上,并不断加速火烧迹地、采伐迹地还林和“四旁”绿化。同时,浏阳市抓住国家实施重点工程的契机,从2002年至今,退耕还林10.5万亩,完成长江防护林建设工程任务9万亩,植被恢复费异地造林5803亩。
位于浏阳市东北部的大围山是浏阳河的发源地,“岗峦围绕,磐踞四县”。当地村民告诉记者,通过近几年不断的植树造林,大围山的生态越来越好,野猪、野兔等野生动物时常出没,吸引了大批游人来此观光旅游。
截至2006年底,浏阳市林业用地面积达517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69%,森林覆盖率65.82%,森林蓄积量1180万立方米。浏阳市因此先后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单位”、“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市)”、“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中国花木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红木之乡”、“全国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先进单位”、“全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谁不说咱浏阳美
去年10月,由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主持的浏东公路绿色走廊总体规划设计通过专家评审并开工建设。浏东公路起于浏阳市城区,止于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全长67公里,涉及8个乡镇23个行政村。公路绿色走廊总投资4000万元,是浏阳市打造宜居城市品牌的又一标志性工程。
近年来,浏阳紧紧围绕宜居城市建设,对全市335公里适宜绿化的县(乡)公路进行了全面绿化,并投资130多万元对境内的3条主要河流、9座中型水库和275条干渠进行了造林绿化,使道路和河流的绿化率分别达到91.7%和95.9%。
浏阳市广泛开展了花园式单位创建活动。5年来,创建了湖南省园林式单位7个,长沙市花园式单位31个,浏阳市花园式单位46个,大大加快了城乡绿化进程,城市绿化及整体水平大大提升。
浏阳市还集中建设了天马山、西湖山等多处开放式休闲公园,建设了浏阳河广场、花炮广场、浏河大道等多处集休闲、娱乐、生态、文化为一体的绿化广场和街道,目前全市人均城市绿地面积达到27.3立方米。
“温饱靠耕地致富靠林地”
多年的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不仅带来改善了浏阳生态环境,也促进了浏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印证了浏阳市林业局局长谭景长经常提起的一句话:“温饱靠耕地,致富靠林地。”
作为湖南省乃至南方地区重要的森林资源大市和林业强市,浏阳市充足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各地客商到这里投资兴业。来自浏阳市房地局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2000年以来,广东、福建、浙江等省有6家民营企业来浏阳打“森林牌”,平均每年投资2.1亿元左右开发中高档住宅,年增加财政收入1000万~2000万元。海南投资者罗立三最近两年投资1.2亿元在浏阳建成20层的准五星级大酒店,卖点就是当地的森林生态环境。
今年69岁的澳大利亚人塞拉托瑞·符提,在浏阳河畔碧景湾小区购买了一套147平方米的房子,他看中的就是居住地前山后水、绿色拥抱的好环境。据悉,由于生态环境好,浏阳市部分地段的住宅卖出了每平方米2000元的价格,达到湖南省内5个地级市的价位。
浏阳地方经济中最出名的是花炮产业,一直占浏阳市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有关专家认为,这与浏阳市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浏阳良好的森林植被在当地形成了独特的的小气候,夏季平均温度比长沙其他地区低2摄氏度左右,降雨量也更加充沛,为花炮生产提供了较好的作业温度保障,延长了安全作业时间。
山清带来水秀。浏阳株树桥地区容量2.3亿立方米的株树桥水库已被确定为省会长沙的第二饮用水源,浏阳也因此吸引了37.37亿元投资建设管道和配套工程。据介绍,株树桥水库售出每立方米水的收益将高于同量水发电带来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