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寿县黑杨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探讨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6-08-23 00:00
信息来源:
汉寿县于1977年开始引种欧美黑杨,自上世纪80年代初在全县大面积推广,近30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经过试栽、科研、推广、开发、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杨树产业逐渐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1998年4月我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及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国黑杨之乡”称号。
一、黑杨产业现状
客观地评价我县黑杨产业,值得肯定的大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了规模化的种植基地
①湖洲黑杨基地:通过海拔31点以下实施工程造林,海拔31点左右实行林芦间作,海拔31点以上实行常规造林等形式和连续不断地开发,造林面积达12.5万亩。
②双退垸黑杨基地,通过退田还湖、退耕还林,全县以围堤湖蓄洪垸、大南湖调蓄区为主,实施黑杨开发5万亩。
③内垸黑杨基地:早些年在农民弃田抛荒的情况下,靠出台奖励政策和创新机制,调整结构,营造片林达6万亩。
④“四旁”黑杨基地:通过连续多年的开发和采取“长藤结瓜”,、“绿色通道”、“打造黑杨样板村”等一系列行动,全县“大四旁”造林726万株,折合面积24.2万亩,“小四旁”造林460万株,折合面积11.5万亩。
2、建立了品种良纯的苗木基地
①建立了良种繁育中心: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征地20多亩,为全县大面积育苗提供优质种条。
②育苗水平上了新台阶:通过科技攻关,一方面对原有中汉系列品种提纯复壮,一方面引进中国林科院107、108和省林科院省林1号、2号以及中潜2号等8个南方型黑杨新品种,在全县大面积推广。
③育苗基地上了规模:全县形成了杨科所,岩汪湖、洋淘湖、新兴、围堤湖、鸭子港等乡镇单位为重点的黑杨育苗基地、面积达1500多亩,每年出圃合格苗木300万株以上。
3、健全了杨木加工体系
①行业运作趋于规范:全县拥有各类杨木加工企业76家,年加工能力约10万立方米,去年产、加、销系列产值1.8亿元。全县成立了杨树产业协会,发展会员近200名,互通信息,整体联动。逐步步入规范化轨道。
②涌现出了一批县域龙头:先后涌现出了“国珍木业”、“洞庭木业”、“春天木业”等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税收过100万的骨干企业,生产出口指接拼板、细木工板、缝纫机台板和各种胶合板等高新技术产品,培育了“福辉”、“猫头鹰”等知名品种,产品畅销欧美及东南亚地区。
但是,对照发达地区林业产业发展的经验,用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来权衡我县的黑杨产业,产业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各个环节上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可以简要地概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种苗方面:绝大部分育苗基地不按育苗技术规程办事,一无《林木种苗经营许可证》二是《苗木产地检疫证》,经营不合法。用带有检疫性病虫的种条或种蔸进行繁育,截杆育苗种蔸3年以上的苗木大量存在,造成品质退化,病虫害加剧,还有不法商贩将不适应南方生长的北方型黑杨和三倍体毛白杨充斥我县,牟取暴利,造成品种混杂、劳命伤财。
2、造林方面:普遍存在不实行造林规划设计,随意造林和栽植深度达不到要求两大问题,虫苗、弱苗造林的多,忽视科学培管,导致造林标准不高,影响经济效益,特别是造林经营管理机制跟不上,一部分地方年年造林不见林等等。
3、病虫防治方面:普遍存在重视不够和投入不足两大问题:病虫害防治技术普及推广欠力度。集体林木、就近方便地段防治得多,而“四旁”林、偏远地段(含湖洲)防治得少,存在不少死角死面,导致木材产量、木材质量、木材综合利用率明显下降。
4、黑杨加工方面:首先是资源紧缺,原材料供不应求,小厂与大厂争资源,不能集中资源保证骨干企业的正常生产。其次资金紧张,县域龙头企业拿到了美国定单,为扩大生产规模因无资金而无能为力,只能靠企业原始积累。三是管理原始,体现在家庭作坊式小型加工企业多,经营分散,木材的综合利用率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下。在税收方面几乎没有贡献。
二、黑杨产业发展探讨:
1、由注重扩大造林规模转为注重科学培管。
我县通过连续多年的黑杨开发,黑杨面积已达相当规模,继续大力挖掘扩大规模不太现实,只能适度开发。在保证现有规模的基础上,有必要实行工作重点转移,转变到注重科学培育管理上来,全县普遍存在木材产量不高,木材质量下降等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注重科学营林。只要我们从现在起加大力度,突出抓好黑杨优良品种的推广,抓好培育管理,抓好病虫害的防治,拿出抓粮食、棉花一半的精力去抓黑杨生产,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据测算,我县目前黑杨每亩年平均产材约0.6立方米—0.9立方米之间(按围堤湖1亩22株10年生计算),与引种后第一个轮伐期的每亩年平均产材量相比,下降了0.7立方米—1.1立方米,而根据黑杨的速生特性,结合汉寿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等有利条件,每亩年平均产材量可达2立方米以上,通过科学管理,如果每亩年平均产材量提高0.4立方米,全县50多万亩杨树每年可增加木材20万立方米,即可增收1个亿。相当于种植10万亩水稻增收1.5亿斤稻谷产量(按每100斤70元计算)。
2、由注重单一开发转为注重综合开发。
我县黑杨开发起步早、规模大,但从生产环节上来看,开发模式比较单一,综合利用率不高,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尽管我县有农林间作的好习惯,推行“林、稻、鱼、油”等立体开发模式,但仍有很大的综合开发潜力没有得到挖掘。无论是内垸片林还是湖洲黑杨基地均可综合开发利用,发挥最佳经济效益,以下几种综合开发模式可以借鉴。
①间作:头3年的内垸片林,株行距大,光照充足,土地利用率高,可以采取林粮、林棉、林油、林菜等喜光农作物实行林农间作。不仅能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也能起到改良土壤、减少病虫害、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的作用,目前全县有3年生以下内垸杨树片林约5万亩,据估算,每年可创收5000万元以上。
②套种:杨树片林生长3年以后开始郁闭,光照不充分,但土地的利用空间较大。可以采取套种耐阴作物(含药材)的方式进行适度开发,如蘑芋、生姜、棕榈等。全县现有3年生以上的杨树片林约6万亩,如能得到一半以上的开发将产生不小的经济效益。
③养殖:在成林林地内,土地平旷,杂草丛生、可以选择性地发展畜禽养殖业,采取圈养、围养等方式,发展以草食为主的畜禽,如养羊、养兔、养鸡、养鹅等等。也可以实行规模化养殖。
④野菜:野菜即野生蔬菜,味道鲜美独特,可加工贮存,属绿色环保食品,市场上供不应求,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根据野菜在湖洲生长的立地条件,湖洲工程造林基地是开发野菜的理想地域。工程造林的堤身可以栽培蕾蒿、马齿苋、凤尾菜等不耐湿的野菜、沟里面可以栽培野芹菜等耐湿野菜。全县湖洲造林12.5万亩,绝大部分是工程造林,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3、由分散初加工转为集中精加工。
我县的黑杨加工业始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产业水平不高,存在资源紧缺,资金短缺,管理不善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必须把握优势,抢抓机遇,依靠科技,加强管理。
①加强资源管理,一方面要加强现有林木的培育管理,培育优质木材,另一方面企业要建立杨树生产基地,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县域龙头企业自主创办原料基地,将采伐指标纳入年度计划。解决企业原材料不足的矛盾。
②加强有效调控,政府要充分利用税务、工商、技监、环保、林业、工业等行政手段和经济杠杆手段,在审批、纳税、环保、耗能、产品检验等方面,制定杨树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政策,对木材利用率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加工附加值低的小型企业要加以限制,实行优胜劣汰,从而集中资源,集中资金保证规模企业发展,由分散粗加工转为集中精加工。
③组建集团公司:我县黑杨加工必须打造品牌,拓展市场,走现代企业管理之路,将全县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组建成集团公司,加强行业聚合,整体联动,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才能更具有市场竞争力,产生规模效益。
一、黑杨产业现状
客观地评价我县黑杨产业,值得肯定的大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了规模化的种植基地
①湖洲黑杨基地:通过海拔31点以下实施工程造林,海拔31点左右实行林芦间作,海拔31点以上实行常规造林等形式和连续不断地开发,造林面积达12.5万亩。
②双退垸黑杨基地,通过退田还湖、退耕还林,全县以围堤湖蓄洪垸、大南湖调蓄区为主,实施黑杨开发5万亩。
③内垸黑杨基地:早些年在农民弃田抛荒的情况下,靠出台奖励政策和创新机制,调整结构,营造片林达6万亩。
④“四旁”黑杨基地:通过连续多年的开发和采取“长藤结瓜”,、“绿色通道”、“打造黑杨样板村”等一系列行动,全县“大四旁”造林726万株,折合面积24.2万亩,“小四旁”造林460万株,折合面积11.5万亩。
2、建立了品种良纯的苗木基地
①建立了良种繁育中心: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征地20多亩,为全县大面积育苗提供优质种条。
②育苗水平上了新台阶:通过科技攻关,一方面对原有中汉系列品种提纯复壮,一方面引进中国林科院107、108和省林科院省林1号、2号以及中潜2号等8个南方型黑杨新品种,在全县大面积推广。
③育苗基地上了规模:全县形成了杨科所,岩汪湖、洋淘湖、新兴、围堤湖、鸭子港等乡镇单位为重点的黑杨育苗基地、面积达1500多亩,每年出圃合格苗木300万株以上。
3、健全了杨木加工体系
①行业运作趋于规范:全县拥有各类杨木加工企业76家,年加工能力约10万立方米,去年产、加、销系列产值1.8亿元。全县成立了杨树产业协会,发展会员近200名,互通信息,整体联动。逐步步入规范化轨道。
②涌现出了一批县域龙头:先后涌现出了“国珍木业”、“洞庭木业”、“春天木业”等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税收过100万的骨干企业,生产出口指接拼板、细木工板、缝纫机台板和各种胶合板等高新技术产品,培育了“福辉”、“猫头鹰”等知名品种,产品畅销欧美及东南亚地区。
但是,对照发达地区林业产业发展的经验,用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来权衡我县的黑杨产业,产业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各个环节上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可以简要地概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种苗方面:绝大部分育苗基地不按育苗技术规程办事,一无《林木种苗经营许可证》二是《苗木产地检疫证》,经营不合法。用带有检疫性病虫的种条或种蔸进行繁育,截杆育苗种蔸3年以上的苗木大量存在,造成品质退化,病虫害加剧,还有不法商贩将不适应南方生长的北方型黑杨和三倍体毛白杨充斥我县,牟取暴利,造成品种混杂、劳命伤财。
2、造林方面:普遍存在不实行造林规划设计,随意造林和栽植深度达不到要求两大问题,虫苗、弱苗造林的多,忽视科学培管,导致造林标准不高,影响经济效益,特别是造林经营管理机制跟不上,一部分地方年年造林不见林等等。
3、病虫防治方面:普遍存在重视不够和投入不足两大问题:病虫害防治技术普及推广欠力度。集体林木、就近方便地段防治得多,而“四旁”林、偏远地段(含湖洲)防治得少,存在不少死角死面,导致木材产量、木材质量、木材综合利用率明显下降。
4、黑杨加工方面:首先是资源紧缺,原材料供不应求,小厂与大厂争资源,不能集中资源保证骨干企业的正常生产。其次资金紧张,县域龙头企业拿到了美国定单,为扩大生产规模因无资金而无能为力,只能靠企业原始积累。三是管理原始,体现在家庭作坊式小型加工企业多,经营分散,木材的综合利用率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下。在税收方面几乎没有贡献。
二、黑杨产业发展探讨:
1、由注重扩大造林规模转为注重科学培管。
我县通过连续多年的黑杨开发,黑杨面积已达相当规模,继续大力挖掘扩大规模不太现实,只能适度开发。在保证现有规模的基础上,有必要实行工作重点转移,转变到注重科学培育管理上来,全县普遍存在木材产量不高,木材质量下降等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注重科学营林。只要我们从现在起加大力度,突出抓好黑杨优良品种的推广,抓好培育管理,抓好病虫害的防治,拿出抓粮食、棉花一半的精力去抓黑杨生产,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据测算,我县目前黑杨每亩年平均产材约0.6立方米—0.9立方米之间(按围堤湖1亩22株10年生计算),与引种后第一个轮伐期的每亩年平均产材量相比,下降了0.7立方米—1.1立方米,而根据黑杨的速生特性,结合汉寿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等有利条件,每亩年平均产材量可达2立方米以上,通过科学管理,如果每亩年平均产材量提高0.4立方米,全县50多万亩杨树每年可增加木材20万立方米,即可增收1个亿。相当于种植10万亩水稻增收1.5亿斤稻谷产量(按每100斤70元计算)。
2、由注重单一开发转为注重综合开发。
我县黑杨开发起步早、规模大,但从生产环节上来看,开发模式比较单一,综合利用率不高,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尽管我县有农林间作的好习惯,推行“林、稻、鱼、油”等立体开发模式,但仍有很大的综合开发潜力没有得到挖掘。无论是内垸片林还是湖洲黑杨基地均可综合开发利用,发挥最佳经济效益,以下几种综合开发模式可以借鉴。
①间作:头3年的内垸片林,株行距大,光照充足,土地利用率高,可以采取林粮、林棉、林油、林菜等喜光农作物实行林农间作。不仅能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也能起到改良土壤、减少病虫害、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的作用,目前全县有3年生以下内垸杨树片林约5万亩,据估算,每年可创收5000万元以上。
②套种:杨树片林生长3年以后开始郁闭,光照不充分,但土地的利用空间较大。可以采取套种耐阴作物(含药材)的方式进行适度开发,如蘑芋、生姜、棕榈等。全县现有3年生以上的杨树片林约6万亩,如能得到一半以上的开发将产生不小的经济效益。
③养殖:在成林林地内,土地平旷,杂草丛生、可以选择性地发展畜禽养殖业,采取圈养、围养等方式,发展以草食为主的畜禽,如养羊、养兔、养鸡、养鹅等等。也可以实行规模化养殖。
④野菜:野菜即野生蔬菜,味道鲜美独特,可加工贮存,属绿色环保食品,市场上供不应求,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根据野菜在湖洲生长的立地条件,湖洲工程造林基地是开发野菜的理想地域。工程造林的堤身可以栽培蕾蒿、马齿苋、凤尾菜等不耐湿的野菜、沟里面可以栽培野芹菜等耐湿野菜。全县湖洲造林12.5万亩,绝大部分是工程造林,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3、由分散初加工转为集中精加工。
我县的黑杨加工业始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产业水平不高,存在资源紧缺,资金短缺,管理不善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必须把握优势,抢抓机遇,依靠科技,加强管理。
①加强资源管理,一方面要加强现有林木的培育管理,培育优质木材,另一方面企业要建立杨树生产基地,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县域龙头企业自主创办原料基地,将采伐指标纳入年度计划。解决企业原材料不足的矛盾。
②加强有效调控,政府要充分利用税务、工商、技监、环保、林业、工业等行政手段和经济杠杆手段,在审批、纳税、环保、耗能、产品检验等方面,制定杨树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政策,对木材利用率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加工附加值低的小型企业要加以限制,实行优胜劣汰,从而集中资源,集中资金保证规模企业发展,由分散粗加工转为集中精加工。
③组建集团公司:我县黑杨加工必须打造品牌,拓展市场,走现代企业管理之路,将全县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组建成集团公司,加强行业聚合,整体联动,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才能更具有市场竞争力,产生规模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