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湖南三次产业结构现状、问题及政策取向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6-05-14 00:00
信息来源: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湖南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途径和迫切任务。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着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工业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快速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力争到2010年二、三产业占全省经济总量的85%以上"。了解"十五"时期湖南省产业结构变动状况,审视当前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今后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十五"时期湖南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状况
(一)三次产业结构总的变动状况:第一产业基本上是呈稳步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呈稳步上升趋势,第三产业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
"十五"时期,湖南省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GDP年均增长10.2%,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6%、12.7%和10.6%。三次产业结构继续保持"三二一"结构,但三次产业增长速度变化的不同导致了产业结构的明显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2.1:36.4:41.5转变为2005年的19.4:40.2:40.4,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2.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3.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了1.1个百分点。即第一产业除了2004年是由于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强化了当年第一产业占GDP比重的提高外,基本上是呈稳步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呈稳步上升趋势,第三产业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前两年呈上升,但随着工业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后三年第三产业的比重呈现下滑的态势。
(二)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变动特点
从第一产业看,"十五"时期,湖南省农业结构有所调整,农、林、牧、渔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关系进一步得到调整,即纯农业比重明显下降,牧业比重显著上升,林业和渔业比重小幅上升。在200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业占50.6%,林、牧、渔业分别占4.1%、38.8%和6.5%;而到2005年,农业占46.1%,下降了4.5个百分点;林业、牧业、渔业分别占4.9%、40.5%和6.7%,分别上升了0.8、1.7和0.2个百分点。2005年湖南省优质稻种植面积占稻谷种植面积的比重为53.6%,比2000年上升了27个百分点。
从第二产业看,工业和建筑业基本上同步增长,工业占第二产业的比重基本上稳定在85%左右。"十五"时期工业结构总体上呈现"重型化"趋势,在前两年,湖南省虽然轻工业比重上升,重工业下降,但从2003年起,轻工业则从2002年的42.8%回落为2005年的35.2%。重工业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由2002年的57.2%上升为2005年的64.8%。2005年与2000年比较,湖南省重工业比重只上升了0.8个百分点,而全国上升了6.5个百分点(见表2)。从39个工业行业大类增加值的比重变化看,"十五"期间湖南省工业产业结构变化不大,2000年,位于工业增加值比重前五位的行业分别为烟草加工业、电力燃汽热水生产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而到2005年,位于工业增加值比重前五位的行业只增加了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去掉了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从第三产业看,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比重有所下降,而其他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2000年,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占全部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23.2%和6%,到2005年该比重分别下降为22.4%和4.3%,分别下降了0.8和1.7个百分点;"其他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则由42.2%上升到44.9%,上升了2.7个百分点(见表3)。
二、目前湖南省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发展水平仍处较低水平,与全国和中部其他省份比较有一定差距
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是在经济发展到工业化后期时,第三产业应居主导地位,但在工业化初级和中级阶段第二产业应居主导地位。自1999年开始,湖南省第三产业总量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三次产业呈现出"三二一"结构,"十五"时期一直保持这一结构。湖南省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的结构并不表示湖南省经济进入后工业化阶段,而是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发展不充分而带来的产业结构的"虚高度化"的表现。在湖南省加快工业化进程中,第二、三产业比例倒挂表明湖南工业发展落后了,产业结构演变呈现非均衡性。从下表可以看出,湖南省产业的落后主要表现为工业落后,2005年湖南省工业占GDP比重为34%,比全国低7.8个百分点,在中部省份为最低水平(见表4)。
(二)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为第一、第二产业服务能力弱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产业政策的调整,信息咨询、证券、中介、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开始从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分化出来,并逐步发展成独立的产业,但其发展步伐较为迟缓,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综合技术服务业及科学研究部门发展明显不足,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由此导致服务业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服务的作用不突出。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湖南省服务业仍以传统的商业、交通运输业为主,一些基础性第三产业和新兴第三产业(如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等)发展仍然不足,服务领域狭窄。2004年,湖南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占GDP的38.8%;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只占GDP的5.6%、4.6%、3.3%和1.9%(见表5)。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湖南省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高达10%,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也显示湖南省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单位达77741家,从业人员102.98万人,在中部六省中,单位数量最多,从业人员仅次于河南,表明湖南省公共管理服务部门机构比较庞大。
三、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一)加快工业化步伐,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一是要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改造提高传统产业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二是要加强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的改造,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不断开发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率;三是要争取新上一批对全省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技术改造项目,推动工业结构调整,推进湖南经济发展;四是要突出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抓好高新技术产业、优势资源产业、制造业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食品加工业,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和生产链。五是要发挥已有的竞争优势,对于在国内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应延长产业链,增加投入,壮大规模,培育规模效益,做大做强。并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发展技术含量高的新兴产业,为长远发展开辟新的途径。
(二)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逐步提升产业结构。湖南工业发展中面临一个过度消耗资源问题,近几年单位GDP能耗呈上升趋势,2004年万元GDP能耗比2001年上升了15%,且能源消费总量增长整体上快于GDP增长,2001—2004年能源消耗总量年均增长15.1%,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5.2个百分点。在加快发展工业化过程中,应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为突破口,以效益和质量为中心,合理开发和使用资源,保护和治理环境,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尽可能减少资源密集型、物耗过高型产业的比重,尽可能不再新增高物耗产业的项目投资,加快对资源型产品的技术改造,不断优化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改组改造传统服务业,提升服务业的整体水平,促进产业协调发展。要依托湖南省的优势和潜力,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层次,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生产主导的服务业体系。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强服务业和加工业的融合,并建立以服务业为中心的产业链。积极发展在全国有明显优势的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广电、出版、报业和动漫产业,建设一批文化标志性工程和文化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传统服务业,积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商贸、餐饮、家政等服务业,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特许经营等现代营销方式。要努力发展信息咨询和法律服务等有发展潜力的现代服务业,扩大超市、仓储式商场等新型物流业态,积极发展社区服务、教育培训等需求潜力大的新兴服务业。并充分利用湖南省的区位优势和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优势,大力培育和引进竞争力较强的大型商贸物流企业集团,努力打造现代物流基地。要依托湖南省的旅游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历史人文旅游。
(四)要积极推行建设节约型机关,降低公共部门管理成本,降低公共管理部门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建设节约型社会,关键在建设节约型机关,没有节约型机关,就没有节约型社会。政府部门应拿出勇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真正从机制上解决机关奢侈浪费问题,减少经常性开支,将节约落在实处,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制约领导干部的"财权"。据报道,衡阳县通过实施严格财政预算,压缩会议费、接待费等开支一年节约了1300万,这也说明政府机构推行节约大有潜力可挖,湖南省各级政府部门完全可以通过少开一些没有多大用处的会,少搞一些"迎来送往"和"大吃大喝",少组织一些没有效果的考察,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用节约的钱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障。
一、"十五"时期湖南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状况
(一)三次产业结构总的变动状况:第一产业基本上是呈稳步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呈稳步上升趋势,第三产业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
"十五"时期,湖南省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GDP年均增长10.2%,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6%、12.7%和10.6%。三次产业结构继续保持"三二一"结构,但三次产业增长速度变化的不同导致了产业结构的明显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2.1:36.4:41.5转变为2005年的19.4:40.2:40.4,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2.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3.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了1.1个百分点。即第一产业除了2004年是由于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强化了当年第一产业占GDP比重的提高外,基本上是呈稳步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呈稳步上升趋势,第三产业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前两年呈上升,但随着工业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后三年第三产业的比重呈现下滑的态势。
(二)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变动特点
从第一产业看,"十五"时期,湖南省农业结构有所调整,农、林、牧、渔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关系进一步得到调整,即纯农业比重明显下降,牧业比重显著上升,林业和渔业比重小幅上升。在200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业占50.6%,林、牧、渔业分别占4.1%、38.8%和6.5%;而到2005年,农业占46.1%,下降了4.5个百分点;林业、牧业、渔业分别占4.9%、40.5%和6.7%,分别上升了0.8、1.7和0.2个百分点。2005年湖南省优质稻种植面积占稻谷种植面积的比重为53.6%,比2000年上升了27个百分点。
从第二产业看,工业和建筑业基本上同步增长,工业占第二产业的比重基本上稳定在85%左右。"十五"时期工业结构总体上呈现"重型化"趋势,在前两年,湖南省虽然轻工业比重上升,重工业下降,但从2003年起,轻工业则从2002年的42.8%回落为2005年的35.2%。重工业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由2002年的57.2%上升为2005年的64.8%。2005年与2000年比较,湖南省重工业比重只上升了0.8个百分点,而全国上升了6.5个百分点(见表2)。从39个工业行业大类增加值的比重变化看,"十五"期间湖南省工业产业结构变化不大,2000年,位于工业增加值比重前五位的行业分别为烟草加工业、电力燃汽热水生产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而到2005年,位于工业增加值比重前五位的行业只增加了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去掉了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从第三产业看,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比重有所下降,而其他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2000年,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占全部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23.2%和6%,到2005年该比重分别下降为22.4%和4.3%,分别下降了0.8和1.7个百分点;"其他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则由42.2%上升到44.9%,上升了2.7个百分点(见表3)。
二、目前湖南省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发展水平仍处较低水平,与全国和中部其他省份比较有一定差距
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是在经济发展到工业化后期时,第三产业应居主导地位,但在工业化初级和中级阶段第二产业应居主导地位。自1999年开始,湖南省第三产业总量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三次产业呈现出"三二一"结构,"十五"时期一直保持这一结构。湖南省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的结构并不表示湖南省经济进入后工业化阶段,而是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发展不充分而带来的产业结构的"虚高度化"的表现。在湖南省加快工业化进程中,第二、三产业比例倒挂表明湖南工业发展落后了,产业结构演变呈现非均衡性。从下表可以看出,湖南省产业的落后主要表现为工业落后,2005年湖南省工业占GDP比重为34%,比全国低7.8个百分点,在中部省份为最低水平(见表4)。
(二)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为第一、第二产业服务能力弱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产业政策的调整,信息咨询、证券、中介、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开始从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分化出来,并逐步发展成独立的产业,但其发展步伐较为迟缓,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综合技术服务业及科学研究部门发展明显不足,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由此导致服务业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服务的作用不突出。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湖南省服务业仍以传统的商业、交通运输业为主,一些基础性第三产业和新兴第三产业(如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等)发展仍然不足,服务领域狭窄。2004年,湖南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占GDP的38.8%;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只占GDP的5.6%、4.6%、3.3%和1.9%(见表5)。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湖南省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高达10%,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也显示湖南省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单位达77741家,从业人员102.98万人,在中部六省中,单位数量最多,从业人员仅次于河南,表明湖南省公共管理服务部门机构比较庞大。
三、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一)加快工业化步伐,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一是要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改造提高传统产业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二是要加强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的改造,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不断开发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率;三是要争取新上一批对全省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技术改造项目,推动工业结构调整,推进湖南经济发展;四是要突出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抓好高新技术产业、优势资源产业、制造业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食品加工业,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和生产链。五是要发挥已有的竞争优势,对于在国内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应延长产业链,增加投入,壮大规模,培育规模效益,做大做强。并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发展技术含量高的新兴产业,为长远发展开辟新的途径。
(二)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逐步提升产业结构。湖南工业发展中面临一个过度消耗资源问题,近几年单位GDP能耗呈上升趋势,2004年万元GDP能耗比2001年上升了15%,且能源消费总量增长整体上快于GDP增长,2001—2004年能源消耗总量年均增长15.1%,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5.2个百分点。在加快发展工业化过程中,应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为突破口,以效益和质量为中心,合理开发和使用资源,保护和治理环境,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尽可能减少资源密集型、物耗过高型产业的比重,尽可能不再新增高物耗产业的项目投资,加快对资源型产品的技术改造,不断优化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改组改造传统服务业,提升服务业的整体水平,促进产业协调发展。要依托湖南省的优势和潜力,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层次,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生产主导的服务业体系。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强服务业和加工业的融合,并建立以服务业为中心的产业链。积极发展在全国有明显优势的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广电、出版、报业和动漫产业,建设一批文化标志性工程和文化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传统服务业,积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商贸、餐饮、家政等服务业,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特许经营等现代营销方式。要努力发展信息咨询和法律服务等有发展潜力的现代服务业,扩大超市、仓储式商场等新型物流业态,积极发展社区服务、教育培训等需求潜力大的新兴服务业。并充分利用湖南省的区位优势和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优势,大力培育和引进竞争力较强的大型商贸物流企业集团,努力打造现代物流基地。要依托湖南省的旅游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历史人文旅游。
(四)要积极推行建设节约型机关,降低公共部门管理成本,降低公共管理部门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建设节约型社会,关键在建设节约型机关,没有节约型机关,就没有节约型社会。政府部门应拿出勇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真正从机制上解决机关奢侈浪费问题,减少经常性开支,将节约落在实处,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制约领导干部的"财权"。据报道,衡阳县通过实施严格财政预算,压缩会议费、接待费等开支一年节约了1300万,这也说明政府机构推行节约大有潜力可挖,湖南省各级政府部门完全可以通过少开一些没有多大用处的会,少搞一些"迎来送往"和"大吃大喝",少组织一些没有效果的考察,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用节约的钱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