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基地 调结构 永兴县林业建设步入快车道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5-12-21 00:00 信息来源:
  永兴县位于湘东南,属典型的山地丘陵地貌,总面积296.9万亩,其中林业用地196.8万亩,素有“七山二水半分道路加庄园”之说。近年来,该县坚持森林资源的培育与利用并举,两大体系一起抓,三大效益同兼顾,立足县情,构筑林业发展的新格局,即巩固东部,进一步发展商品林,建立完备的生态体系;发展北部,扩大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规模;促进中部,强力推进楠竹低改,提升楠竹产业;推动西部,建设以油茶为主的经济林,建好生态防护林,改善生态环境。为此,该县林业局大胆开拓,积极探索,扩大林业基地建设,确保了森林面积、蓄积量、覆盖率的持续增长。2004年,全县林木蓄积量246.1万立方米,林木绿化率63.54%。同时,该县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优环境,筑巢引凤,林业加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2005年1月—11月份全县林业产值2.74亿元.近几年,该县林业经济始终保持着20%的高速增长速度。
  一、创新机制,强力推进林业基地建设。
  规模化、集约化的基地建设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该县林业一直处于林农分散经营、独立生产的状态,没有形成产业优势。针对这一现状,近年来,该县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切实加紧林业基地开发,实现了林业生产由分散型向集约型的大转变。2001年,永兴县林业局破除以往那种联合经营模式,依托长防林工程项目,坚持集中连片、区域布局,采用租山造林、建立直属基地的方式,在太和麦子塘营造了近千亩的工业原料林,扩展大枧联办林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2002年,以租山造林为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订单林业”,依靠长防林项目资金和企业投资,在太和泉滩继续建立起速生丰产的桉树基地2100亩。2003年,利用长防林项目资金作引导资金,鼓励干部职工投资入股参与林业结构调整,采取“项目+干部职工+农户+企业+基地”的经营模式,在碧塘龙王岭、太和石仙岭分别创办了面积为1600亩、3400亩的两个速生丰产林基地,同年组建了创兴基地林场股份有限公司,建立起该县营造林领域首家龙头企业。在2004年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该县致力于规模化建设,大力推行大户承包的组织形式,在全县范围内建立起单位面积上千亩的示范基地6个,较好地把工程建设与产业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多年的艰辛努力和科学经营,目前,全县林业基地总面积已达到5万余亩,初步形成了东部杉木速生丰产林、北部工业原料林、中部楠竹果木林、西部油茶林的格局,林业的规模效益逐步凸现,也为全县林产工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二、引导扶持,积极发展林产加工业。
  近年来,永兴县林业局把发展林产工业视为推进全县林业大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扩大招商引资。2001年,通过努力,从浙江和我省浏阳市引进木材加工商,投资400万元,分别创办了永兴松脂加工厂和永林浏阳河竹业公司。2003年,引进邵东籍客商投资200万元,在城郊乡创办了一家年加工楠竹6万根的竹胶合板厂,同年对县油茶化工厂进行改制,引进耒阳籍客商承包该厂的生产经营,盘活了国有资产,使该县蓄量最大的林副产品(茶枯饼)得到了充分利用和转化升值。2004年以来,县林业局着力于林产品精深加工上做文章,11月份,从浙江引进一客商投资1800万元,创建了年加工杉木2万m3以上的永兴绿洲木业有限公司,2005年8月份正式投产,公司日生产细木工板600余张,月产值172万元,原材料利用率100%,成为永兴的龙头企业.公司生产的“永豪”、“绿珍”等细木工板及指接材畅销北京、广东、上海等地,该公司的成功引进,有力地推进全县林产工业的快速发展,也激发了县林业局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热情与决心。
  为破解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难题,该局坚持以诚招商,采取“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上门招商、节会招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推介永兴林业,宣传优惠政策。经过不懈努力于2005年8月,引进福建老板洪玉龙投资5百万元在该县兴建了一家年加工1万立方米的松胶合板厂,从而在全县形成了杉、竹、松等加工齐头并进的格局。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县的林产工业已形成了具备一定市场竞争力的加工体系,林产品加工已进入了一个全新而充满生机的发展时期。同时,通过强有力的林产品加工牵引,全县的木竹材、枝丫材、茶枯饼、松脂、木材加工后的边角废料等都得到了较好地开发利用。据统计,全县木竹材加工率达到80%,新增农村就业岗位1200多个,每年为林农增收3000万元以上。
  

扩基地 调结构 永兴县林业建设步入快车道

673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