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工强市 应该大力发展邵阳林业产业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5-07-25 00:00
信息来源:
邵阳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没有形成主导地位。因此,推进兴工强市战略,就要依据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业产业,走有邵阳特色的工业化道路。
一、邵阳市林业资源和产业发展现状
森林资源是邵阳市的优势资源。全市有高等植物245科、2826种,其中用材树种210种,经济林树种432种;有野生脊椎动物102科、397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的珍稀动植物上百种。从资源总量看,全市有林地面积1536万亩,活立木蓄积542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6.8%,分别为全省第2、第3、第2的位次;从特色资源看,全市有松林面积480万亩,蓄积2100万立方米,居全省第1位;杉木525万亩,蓄积2200万立方米;楠竹180万亩,立竹2.5亿根,居全省第1位。十一•五期间,邵阳市年林木采伐限额将达到298万立方米,可以满足工业发展对资源的需求。
从林业产业现状看,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全市有林产加工企业12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0多家,年生产木材66万立方米、楠竹1000万根、木竹地板5.7万平方米、胶合板15万立方米、竹胶板9万立方米、木竹造纸8万吨、松香1100吨、松节油700吨。2004年,以松竹、林药、林果为主的第一产业,创产值18亿元;以竹胶板、林纸业、林化工为主的第二产业,产值14亿元;以森林旅游业和野生动植物驯养繁育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产值2亿元,林业产业总值34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9.7 %。
总体上讲,林业产业对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还不高;与外地比较,差距更加明显。如邵阳市作为全省第2大重点林区,林产加工业产值只有14亿元,而非林区岳阳市,林产工业产值却达到了32亿元。主要原因,一是资源利用率不高。竹木加工属低水平加工,平均利用率仅38%,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30%。二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岳阳市仅泰格林纸年加工高级用纸50万吨,实现产值30万元;而邵阳市没有一家加工能力超过10万吨(立方米)的大厂。
林业产业是一种资源型产业。随着国家生态保护的加强,森林资源正日益成为稀缺资源,将在今后较长的时期内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邵阳的林业产业有着极大的后发优势和发展空间,“兴工强市”,林业可以唱重头戏。
二、邵阳市林业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加快工业的发展,必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的、可持续的工业化道路,即优先选择以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和可持续生产、消费为基本特征的绿色产业;在发展道路上,走以林养工、林工结合、循环发展的道路。最近,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提出到2010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60亿元以上,对经济发展贡献率达到5%;到2020年,林业总产值达到180亿元,对经济发展贡献率达到10 %以上。具体而言,就是做大做强五大绿色产业。
一是生态能源业。把沼气能源建设作为生态建设的突破口,在退耕还林地区引导农户建沼气池,减少柴、煤等生活能源支出;同时以沼气建设为纽带,上带林产业,下联畜牧业,开发畜—沼—果、林—沼—粮等高效经济模式。全市要围绕把沼气能源推广到每一家农户的目标,建沼气池100万口,使节能产业经济达到5亿元。
二是木本药材业。我市有各类药材资源近百种,最具开发潜力的是金银花和红豆杉。近年来,隆回县抓住机遇种植金银花50万亩,成为闻名全国的“金银花之乡”。同时,我市也是南方红豆杉集中分布地区。红豆杉可以提炼紫杉醇,而紫杉醇是抗癌良药,有“植物黄金”之称。要搞好这两大品牌的综合开发,实现年产金银花干花5万吨,年加工提炼紫杉醇3吨,年产值10亿元的目标。
三是野生动物驯养业。全市有自然保护区11个、保护小区12 个,保护面积103.7万亩,珍稀动植物500多种。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物种资源和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野猪、梅花鹿、黄腹角雉等的驯养繁育,实现野生动物养殖5万头,年创产值3亿元,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四是林产加工业。我市是湖南最大的松竹资源产地。要积极发展人造板材、木竹制浆、家具地板、林产化工、森林食品、林药加工。力争到2010年,将全市林业资源利用率从现在的38%提高到70%,实现加工产值35亿元。
五是森林旅游业。邵阳自然形迹美不胜收,人文历史交相辉映,有“山水赛桂林”的崀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神奇绿洲”的绥宁黄桑自然保护区,有道家称为“六九福地”的武冈云山森林公园,有南国“呼伦贝尔”美誉的八十里南山牧场。到2010年,全市每个县至少建成森林公园一个,使年生态旅游人数达到200万人,年旅游收入2亿元。
三、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扶持龙头创品牌
兴工强市必须有龙头企业支撑。当前,邵阳市较大的林产加工企业有绥宁联合纸厂、金宁木业、亿佳竹业;城步南山纸业、三和木业、林宏木业;新宁邵阳创兴、康达集团;洞口荣昌木业;新邵湘林人造板,隆回周旺家具、金银花加工业;邵东中药材加工业等企业。要以上述骨干企业为主体,进行重点培育。第一,采取经济、法律和行业准入等措施,将高消耗、低技术、低效益、小规模的企业淘汰出局,保障龙头企业的原料和市场。第二,整合资源,建立企业集团,打造一批邵阳名牌产品。引导企业以资产、技术为纽带,以拳头产品、专业市场为依托,组建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即整合现有造纸企业,建立邵阳纸业集团,形成年生产高档纸50万吨的能力;整合现有人造板加工厂家,建立邵阳板业集团,形成年加工人造板50万立方米的能力;整合制药企业,建立邵阳生物药业集团,建设“南国药都”。三是对精深加工企业减税让利。对利用竹木“剩余物”为原料的资源利用型企业和科技环保型企业实行优惠政策。
(二)引导企业办基地
当前,市内每年提供的商品木材仅够1—2个大型加工企业的消耗。因此,加快工业原料林的培育迫在眉睫。具体措施:一是建立和落实行业准入制度。原则上应停止新办木竹粗加工企业,新办企业要先建基地后办工厂,其他龙头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原料林基地。岳阳的泰格林纸集团现已建立150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我市的新邵的湘林人造板、绥宁金宁木业也开始兴建自己的原料林基地。邵阳创兴人造板在新宁规划兴建30万亩原料林基地,其做法是:在现有的有林地中规划10万亩作为其原料林基地,与林农签订协议,按市场价收购林木,林木采伐后由企业提供一定的造林资金进行迹地更新。二是搞好基地建设的规划和布局。邵阳市自然地理上的显著差异是东西差异,西部绥宁、城步、洞口、新宁、武冈、隆回6个县市,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山地资源发展100万亩林药、松竹基地;东部的邵东、邵阳、新邵、大祥、双清、北塔6个县区,根据平丘交错、水土条件优越的特点,着力建造100万亩杨树、桉树基地,构建“一县一品,数县一业”的板块经济。
(三)创新政策优环境
政策环境的好坏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创新政策环境,宏观层次上,就是要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林业政策。抓住“惠民、利企”这个核心,按照“多予、少取、放活”六字方针办事。“多予”,就是落实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投入机制。银信部门要对林业实行信贷扶持,把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纳入重点贷款范围。对林业基地建设和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高科技企业给予财政贴息贷款。“少取”,就是落实有关税费减免、减轻林农负担。“放活”,就是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林业产业,充分调动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
微观层次上,就是要按照兴工强市的要求,调整林业管理政策。一是放活商品材的采伐管理。加快林业分类经营,全面放开商品林的采伐管理。吸收龙头企业参与政府商品林采伐计划的编制,企业定向培育的工业原料林,林木主伐年龄由林权所有者确定。二是提高造林投入和产出效益。现行的木竹销售税费约占销售价的50%,林农苦心经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林木采伐交费后所剩无几,严重挫伤了积极性。要改革育林基金征收、管理办法,将征收的育林基金要逐步返还给林业生产经营者。三是建立规范化的行业管理体系。当前林产工业上项目没有统一的审批,造成了许多重复建设,小厂挤大厂、并与大厂争夺原材料,这对于我们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极为不利。因此,要尽快建立林业产业化的行业管理机构,引导其规范有序地发展。
一、邵阳市林业资源和产业发展现状
森林资源是邵阳市的优势资源。全市有高等植物245科、2826种,其中用材树种210种,经济林树种432种;有野生脊椎动物102科、397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的珍稀动植物上百种。从资源总量看,全市有林地面积1536万亩,活立木蓄积542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6.8%,分别为全省第2、第3、第2的位次;从特色资源看,全市有松林面积480万亩,蓄积2100万立方米,居全省第1位;杉木525万亩,蓄积2200万立方米;楠竹180万亩,立竹2.5亿根,居全省第1位。十一•五期间,邵阳市年林木采伐限额将达到298万立方米,可以满足工业发展对资源的需求。
从林业产业现状看,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全市有林产加工企业12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0多家,年生产木材66万立方米、楠竹1000万根、木竹地板5.7万平方米、胶合板15万立方米、竹胶板9万立方米、木竹造纸8万吨、松香1100吨、松节油700吨。2004年,以松竹、林药、林果为主的第一产业,创产值18亿元;以竹胶板、林纸业、林化工为主的第二产业,产值14亿元;以森林旅游业和野生动植物驯养繁育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产值2亿元,林业产业总值34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9.7 %。
总体上讲,林业产业对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还不高;与外地比较,差距更加明显。如邵阳市作为全省第2大重点林区,林产加工业产值只有14亿元,而非林区岳阳市,林产工业产值却达到了32亿元。主要原因,一是资源利用率不高。竹木加工属低水平加工,平均利用率仅38%,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30%。二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岳阳市仅泰格林纸年加工高级用纸50万吨,实现产值30万元;而邵阳市没有一家加工能力超过10万吨(立方米)的大厂。
林业产业是一种资源型产业。随着国家生态保护的加强,森林资源正日益成为稀缺资源,将在今后较长的时期内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邵阳的林业产业有着极大的后发优势和发展空间,“兴工强市”,林业可以唱重头戏。
二、邵阳市林业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加快工业的发展,必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的、可持续的工业化道路,即优先选择以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和可持续生产、消费为基本特征的绿色产业;在发展道路上,走以林养工、林工结合、循环发展的道路。最近,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提出到2010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60亿元以上,对经济发展贡献率达到5%;到2020年,林业总产值达到180亿元,对经济发展贡献率达到10 %以上。具体而言,就是做大做强五大绿色产业。
一是生态能源业。把沼气能源建设作为生态建设的突破口,在退耕还林地区引导农户建沼气池,减少柴、煤等生活能源支出;同时以沼气建设为纽带,上带林产业,下联畜牧业,开发畜—沼—果、林—沼—粮等高效经济模式。全市要围绕把沼气能源推广到每一家农户的目标,建沼气池100万口,使节能产业经济达到5亿元。
二是木本药材业。我市有各类药材资源近百种,最具开发潜力的是金银花和红豆杉。近年来,隆回县抓住机遇种植金银花50万亩,成为闻名全国的“金银花之乡”。同时,我市也是南方红豆杉集中分布地区。红豆杉可以提炼紫杉醇,而紫杉醇是抗癌良药,有“植物黄金”之称。要搞好这两大品牌的综合开发,实现年产金银花干花5万吨,年加工提炼紫杉醇3吨,年产值10亿元的目标。
三是野生动物驯养业。全市有自然保护区11个、保护小区12 个,保护面积103.7万亩,珍稀动植物500多种。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物种资源和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野猪、梅花鹿、黄腹角雉等的驯养繁育,实现野生动物养殖5万头,年创产值3亿元,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四是林产加工业。我市是湖南最大的松竹资源产地。要积极发展人造板材、木竹制浆、家具地板、林产化工、森林食品、林药加工。力争到2010年,将全市林业资源利用率从现在的38%提高到70%,实现加工产值35亿元。
五是森林旅游业。邵阳自然形迹美不胜收,人文历史交相辉映,有“山水赛桂林”的崀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神奇绿洲”的绥宁黄桑自然保护区,有道家称为“六九福地”的武冈云山森林公园,有南国“呼伦贝尔”美誉的八十里南山牧场。到2010年,全市每个县至少建成森林公园一个,使年生态旅游人数达到200万人,年旅游收入2亿元。
三、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扶持龙头创品牌
兴工强市必须有龙头企业支撑。当前,邵阳市较大的林产加工企业有绥宁联合纸厂、金宁木业、亿佳竹业;城步南山纸业、三和木业、林宏木业;新宁邵阳创兴、康达集团;洞口荣昌木业;新邵湘林人造板,隆回周旺家具、金银花加工业;邵东中药材加工业等企业。要以上述骨干企业为主体,进行重点培育。第一,采取经济、法律和行业准入等措施,将高消耗、低技术、低效益、小规模的企业淘汰出局,保障龙头企业的原料和市场。第二,整合资源,建立企业集团,打造一批邵阳名牌产品。引导企业以资产、技术为纽带,以拳头产品、专业市场为依托,组建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即整合现有造纸企业,建立邵阳纸业集团,形成年生产高档纸50万吨的能力;整合现有人造板加工厂家,建立邵阳板业集团,形成年加工人造板50万立方米的能力;整合制药企业,建立邵阳生物药业集团,建设“南国药都”。三是对精深加工企业减税让利。对利用竹木“剩余物”为原料的资源利用型企业和科技环保型企业实行优惠政策。
(二)引导企业办基地
当前,市内每年提供的商品木材仅够1—2个大型加工企业的消耗。因此,加快工业原料林的培育迫在眉睫。具体措施:一是建立和落实行业准入制度。原则上应停止新办木竹粗加工企业,新办企业要先建基地后办工厂,其他龙头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原料林基地。岳阳的泰格林纸集团现已建立150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我市的新邵的湘林人造板、绥宁金宁木业也开始兴建自己的原料林基地。邵阳创兴人造板在新宁规划兴建30万亩原料林基地,其做法是:在现有的有林地中规划10万亩作为其原料林基地,与林农签订协议,按市场价收购林木,林木采伐后由企业提供一定的造林资金进行迹地更新。二是搞好基地建设的规划和布局。邵阳市自然地理上的显著差异是东西差异,西部绥宁、城步、洞口、新宁、武冈、隆回6个县市,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山地资源发展100万亩林药、松竹基地;东部的邵东、邵阳、新邵、大祥、双清、北塔6个县区,根据平丘交错、水土条件优越的特点,着力建造100万亩杨树、桉树基地,构建“一县一品,数县一业”的板块经济。
(三)创新政策优环境
政策环境的好坏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创新政策环境,宏观层次上,就是要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林业政策。抓住“惠民、利企”这个核心,按照“多予、少取、放活”六字方针办事。“多予”,就是落实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投入机制。银信部门要对林业实行信贷扶持,把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纳入重点贷款范围。对林业基地建设和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高科技企业给予财政贴息贷款。“少取”,就是落实有关税费减免、减轻林农负担。“放活”,就是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林业产业,充分调动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
微观层次上,就是要按照兴工强市的要求,调整林业管理政策。一是放活商品材的采伐管理。加快林业分类经营,全面放开商品林的采伐管理。吸收龙头企业参与政府商品林采伐计划的编制,企业定向培育的工业原料林,林木主伐年龄由林权所有者确定。二是提高造林投入和产出效益。现行的木竹销售税费约占销售价的50%,林农苦心经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林木采伐交费后所剩无几,严重挫伤了积极性。要改革育林基金征收、管理办法,将征收的育林基金要逐步返还给林业生产经营者。三是建立规范化的行业管理体系。当前林产工业上项目没有统一的审批,造成了许多重复建设,小厂挤大厂、并与大厂争夺原材料,这对于我们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极为不利。因此,要尽快建立林业产业化的行业管理机构,引导其规范有序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