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牌县:做活“防”字文章,保森林资源安全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5-04-04 00:00
信息来源:
双牌县地处湖南省南部,与广西接壤,辖9乡3镇1个国家森林公园,人口17.1万,总面积有262.7万亩,其中林业用地231.2万亩,有林地210.2万亩,森林蓄积量460万立方米,楠竹3825万根,森林覆盖率80.55%。呈“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格局。林业是立县之本,富民之源。随着山区综合开发、世行贷款造林、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实施,森林防火工作责任更加重大。自1991年来,我们认真吸取1979年前10年间共发生森林火警火灾173起和1986年一年间所发生森林火警火灾84起的沉痛教训,始终在“防”字在上做文章,强化责任制度,加强宣传教育,狠抓火源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993年和2001年两次被国家授予无森林火灾先进单位,多次受到省、市的好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防”字责任,形成齐抓共管
我们始终将健全森林防火组织机构,落实层级责任制作为全县森林防火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从县级机关到村组,从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到一般村民百姓,形成了森林防火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一方面,组建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建立森林防火指挥管理体系。县里成立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分管林业工作的副县长任常务副指挥长,县委主管政法、农口的副书记,县人武部、政法委、宣传部、林业局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任副指挥长,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森林防火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森林公安分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副局长任副主任,配备5名专职干部共8人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场)相应地成立了森林防火指挥部,各村(工区)设有森林防火领导小组,并配备了专职或兼职护林员,负责护林防火的巡逻工作。按行政区域、山脉走向和地段管辖建立联防小区,签订联防公约,高火险期办轮流值班。形成了上有领导管,下有专人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森林防火指挥管理网络,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另一方面,层层落实森林防火领导责任制。县委、县政府将森林防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森林防火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考核的重要内容,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一样实行一票否决。并通过层层签订多轨制森林防火责任状,将森林防火落实到山头、地块,保证了各项措施的落实。县长与乡镇场长、乡镇场长与村长、村长与组长签订行政领导责任状;县林业局长与乡镇林业站站长签订监控用火、技术指导责任状;县公安机关与基层派出所签订依法治火责任状;县人大常委与乡人大签订森林保护监督责任状。对承包山、自留山、国有山和集体山实行定人员、定地段、定任务、定责任、定报酬、定奖惩的“六定”制度,并实行“哪个地方失火,那里党政领导负责;哪个部门发生问题,追究那个部门的责任;个人失火,本人负责;单位失火,领导负责;小孩失火,家长负责;学生失火,教师负责;扑救山火,人人有责”的责任追究制。再一方面,积极查处火案。查处火案力度大,可以起到惩前毖后的作用。姑息迁就,就会放纵火案的发生,给国家、集体和个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为此,今年来,我们对境内发生的4起火警火灾,逐一进行调查核实。凡够刑事立案标准的,进行立案侦查;够治安处罚的,进行治安处罚。这样一环扣一环,环环扣紧,不留死角死面,真正做到了“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护林防火积极性。
二、提高“防”字意识,致力宣传教育
实践经验证明,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是做好预防工作的根本。多年来,为提高全民防火意识,始终坚持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并突出抓好“三个结合”:一是在宣传方式上,坚持经常性宣传与季节性宣传相结合。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在大小会议上经常讲森林防火工作,电视、广播经常播森林防火节目,黑板报、墙报经常写森林防火内容,宣传车辆经常敲森林防火警钟。同时确定每年的3月和9月为森林防火宣传月,除组织宣传车到各乡镇场开展巡回宣传外,还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大张旗鼓地集中宣传防火常识。每年防火期间,县长发表森林防火电视讲话2—3次,出动宣传车辆180台(次),印发防火戒严命令、禁火令、防火知识等宣传资料2.6万余份,书写森林防火宣传标语2万余张,刷新永久性宣传牌1200块。二是在宣传对象上,实行全民宣传与重点宣传相结合。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头宣传,下乡检查指导工作,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时,向农民群众进行防火宣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林区的共产党员、村组干部积极进行义务宣传,每到高火险期,组织护林队员经常提示村民注意防火。护林防火队员翻山越岭,进村入户,认真负责地宣传防火知识。在加强全民宣传的同时,注意加强重点宣传。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要求每户林农张贴一张防火标语;县电视台每天播放一条防火公益广告;森林防火指挥部人员在交通路口刷新或新建一块永久性森林防火宣传牌;给林农送一份《森林防火通知书》,给每个中小学校上一堂森林防火常识课。使森林防火家喻户晓,人尽皆知。三是在宣传途径上,坚持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对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积极努力,成绩突出的给予通报表彰和奖励,并大力宣传报道其先进事迹,加强正面引导。对违章用火者,一律从严处罚,对未经许可擅自用火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及时通报批准和处罚。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宣传教育,林区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火意识普遍得到了加强,从而杜绝了过去那种“一把锄头一把刀,一盒火柴到处烧”的现象,使预防森林火灾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落实“防”字措施,狠抓火源管理
抓好火源管理是森林防火工作的中心环节。在火源管理上,我们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采取一系列过硬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一是严格生产用火制度。林区生产性用火严格按照“申请、踏查、审批、监烧”四道程序进行,始终坚持“六烧六不烧和十不准”制度。并规定:生产用火烧垦面积在100亩以内的,由乡镇场森林防火指挥部批准,发给烧垦许可证,派员监烧;烧垦面积在100亩以上的,由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批准,发给烧垦许可证,派员监烧。尤其是1998年以来,山区综合开发项目和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在我县实施,秋冬季炼山频繁,县乡两级森林防火指挥部的领导、工作人员和营林技术人员均亲临现场监烧。由于管理严格,措施得力,全县12万亩造林基地烧垦时,无一处失火。二是划分区域,重点管理。按照森林分布区域和特点,将全县15个乡镇场进行火险等级划分,对火险A级单位实行进山登记制度。重点部位固定专人站岗守卡,严防死守。严格检查入山人员,严禁火种进山,每年有10多万人次登记在卡,做到了“一张卡片保平安”。三是重点监控。我们对全县林区内呆、痴、傻人员实施重点监控,并造册登记,落实了监护人,以防弄火成灾。四是严格值班制度。在防火期内,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并有领导带班,各乡镇场每天定时向县防火办报告情况,做到了有火报火情,无火报平安。
四、夯实“防”字基础,加大资金投入
充足的资金投入是搞好森林防火工作的“催化剂”。多年来,我县不等不靠,在县级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挤出资金,加大森林防火投入。县政府1995年已将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把森林防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重点保证。1998年来各级共投入森林防火资金200余万元,用于森林防火基础设施、生物防火林带和扑火队伍建设。目前,我县已营造生物防火林带1680公里,每万亩森林隔离带达到了13.6公里,60%的林带充分了阻隔林火的作用;修建防火林道1430公里,防火公路620公里,防火了望台{哨}26座;购置风力灭火机60台,Ⅱ号扑火工具2000件,防火指挥车2台,运输车5台,防火船5艘,无线电对讲机192部,短波电台3部;建设高标准森林防火指挥室1个,工作室220平方米;全县90%的自然村架通了程控电话,林火了望率达90%。基础设施和各项装备逐步规范化。同时对3支共120人森林消防的专业扑火队伍进行多功能的综合素质训练,大大地提高了山火的防御和控制能力。今年我们按照《湖南省民兵森林防火应急分队管理办法》的规定,将全县民兵列入民兵森林防火应急分队序列,隶属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和县人武部管理,大大增强了森林防火的专业力量。全县林区基本上形成了山顶有了望台(哨),山脊有防火林带,山腰有防火林道,山下有高标准的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和森林防火专业队伍,布局科学合理的立体型森林防火网络。初步实现了森林防火“六化”,即:预测预防网络化、通讯联络信息化、防火林带规模化、扑火队伍专业化、消防机具现代化、扑救指挥程序化。为实现林业强县,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做活“防”字工作,促进边界联防
开展边界联防是有效预防和控制边界森林火灾发生,保护边界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自九十年代初,我们开展湘粤桂森林防火边界联防以来,始终坚持自防为主,积极联防,团结互助,保护森林的联防方针,以“增强民族团结,增进边界友谊,共同兴林致富”为宗旨,积极开展各种联防、联谊活动。2002年11月7日,在宁远县召开了湘粤桂边界护林联防第十二联防区第二十八次会议;2003年11月7日,在芝山区大庆坪乡召开了两省三县三乡边界森林防火联防会议;2004年11月110日在我县召开了湘粤桂边界护林联防第十二联防区第二十九次会议。达到了“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目的,有效地维护了边界社会的稳定,促进了边界经济的发展,增进了边界民众的友谊,加强了边界森林防火工作
一、强化“防”字责任,形成齐抓共管
我们始终将健全森林防火组织机构,落实层级责任制作为全县森林防火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从县级机关到村组,从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到一般村民百姓,形成了森林防火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一方面,组建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建立森林防火指挥管理体系。县里成立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分管林业工作的副县长任常务副指挥长,县委主管政法、农口的副书记,县人武部、政法委、宣传部、林业局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任副指挥长,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森林防火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森林公安分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副局长任副主任,配备5名专职干部共8人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场)相应地成立了森林防火指挥部,各村(工区)设有森林防火领导小组,并配备了专职或兼职护林员,负责护林防火的巡逻工作。按行政区域、山脉走向和地段管辖建立联防小区,签订联防公约,高火险期办轮流值班。形成了上有领导管,下有专人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森林防火指挥管理网络,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另一方面,层层落实森林防火领导责任制。县委、县政府将森林防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森林防火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考核的重要内容,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一样实行一票否决。并通过层层签订多轨制森林防火责任状,将森林防火落实到山头、地块,保证了各项措施的落实。县长与乡镇场长、乡镇场长与村长、村长与组长签订行政领导责任状;县林业局长与乡镇林业站站长签订监控用火、技术指导责任状;县公安机关与基层派出所签订依法治火责任状;县人大常委与乡人大签订森林保护监督责任状。对承包山、自留山、国有山和集体山实行定人员、定地段、定任务、定责任、定报酬、定奖惩的“六定”制度,并实行“哪个地方失火,那里党政领导负责;哪个部门发生问题,追究那个部门的责任;个人失火,本人负责;单位失火,领导负责;小孩失火,家长负责;学生失火,教师负责;扑救山火,人人有责”的责任追究制。再一方面,积极查处火案。查处火案力度大,可以起到惩前毖后的作用。姑息迁就,就会放纵火案的发生,给国家、集体和个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为此,今年来,我们对境内发生的4起火警火灾,逐一进行调查核实。凡够刑事立案标准的,进行立案侦查;够治安处罚的,进行治安处罚。这样一环扣一环,环环扣紧,不留死角死面,真正做到了“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护林防火积极性。
二、提高“防”字意识,致力宣传教育
实践经验证明,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是做好预防工作的根本。多年来,为提高全民防火意识,始终坚持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并突出抓好“三个结合”:一是在宣传方式上,坚持经常性宣传与季节性宣传相结合。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在大小会议上经常讲森林防火工作,电视、广播经常播森林防火节目,黑板报、墙报经常写森林防火内容,宣传车辆经常敲森林防火警钟。同时确定每年的3月和9月为森林防火宣传月,除组织宣传车到各乡镇场开展巡回宣传外,还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大张旗鼓地集中宣传防火常识。每年防火期间,县长发表森林防火电视讲话2—3次,出动宣传车辆180台(次),印发防火戒严命令、禁火令、防火知识等宣传资料2.6万余份,书写森林防火宣传标语2万余张,刷新永久性宣传牌1200块。二是在宣传对象上,实行全民宣传与重点宣传相结合。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头宣传,下乡检查指导工作,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时,向农民群众进行防火宣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林区的共产党员、村组干部积极进行义务宣传,每到高火险期,组织护林队员经常提示村民注意防火。护林防火队员翻山越岭,进村入户,认真负责地宣传防火知识。在加强全民宣传的同时,注意加强重点宣传。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要求每户林农张贴一张防火标语;县电视台每天播放一条防火公益广告;森林防火指挥部人员在交通路口刷新或新建一块永久性森林防火宣传牌;给林农送一份《森林防火通知书》,给每个中小学校上一堂森林防火常识课。使森林防火家喻户晓,人尽皆知。三是在宣传途径上,坚持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对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积极努力,成绩突出的给予通报表彰和奖励,并大力宣传报道其先进事迹,加强正面引导。对违章用火者,一律从严处罚,对未经许可擅自用火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及时通报批准和处罚。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宣传教育,林区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火意识普遍得到了加强,从而杜绝了过去那种“一把锄头一把刀,一盒火柴到处烧”的现象,使预防森林火灾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落实“防”字措施,狠抓火源管理
抓好火源管理是森林防火工作的中心环节。在火源管理上,我们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采取一系列过硬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一是严格生产用火制度。林区生产性用火严格按照“申请、踏查、审批、监烧”四道程序进行,始终坚持“六烧六不烧和十不准”制度。并规定:生产用火烧垦面积在100亩以内的,由乡镇场森林防火指挥部批准,发给烧垦许可证,派员监烧;烧垦面积在100亩以上的,由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批准,发给烧垦许可证,派员监烧。尤其是1998年以来,山区综合开发项目和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在我县实施,秋冬季炼山频繁,县乡两级森林防火指挥部的领导、工作人员和营林技术人员均亲临现场监烧。由于管理严格,措施得力,全县12万亩造林基地烧垦时,无一处失火。二是划分区域,重点管理。按照森林分布区域和特点,将全县15个乡镇场进行火险等级划分,对火险A级单位实行进山登记制度。重点部位固定专人站岗守卡,严防死守。严格检查入山人员,严禁火种进山,每年有10多万人次登记在卡,做到了“一张卡片保平安”。三是重点监控。我们对全县林区内呆、痴、傻人员实施重点监控,并造册登记,落实了监护人,以防弄火成灾。四是严格值班制度。在防火期内,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并有领导带班,各乡镇场每天定时向县防火办报告情况,做到了有火报火情,无火报平安。
四、夯实“防”字基础,加大资金投入
充足的资金投入是搞好森林防火工作的“催化剂”。多年来,我县不等不靠,在县级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挤出资金,加大森林防火投入。县政府1995年已将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把森林防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重点保证。1998年来各级共投入森林防火资金200余万元,用于森林防火基础设施、生物防火林带和扑火队伍建设。目前,我县已营造生物防火林带1680公里,每万亩森林隔离带达到了13.6公里,60%的林带充分了阻隔林火的作用;修建防火林道1430公里,防火公路620公里,防火了望台{哨}26座;购置风力灭火机60台,Ⅱ号扑火工具2000件,防火指挥车2台,运输车5台,防火船5艘,无线电对讲机192部,短波电台3部;建设高标准森林防火指挥室1个,工作室220平方米;全县90%的自然村架通了程控电话,林火了望率达90%。基础设施和各项装备逐步规范化。同时对3支共120人森林消防的专业扑火队伍进行多功能的综合素质训练,大大地提高了山火的防御和控制能力。今年我们按照《湖南省民兵森林防火应急分队管理办法》的规定,将全县民兵列入民兵森林防火应急分队序列,隶属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和县人武部管理,大大增强了森林防火的专业力量。全县林区基本上形成了山顶有了望台(哨),山脊有防火林带,山腰有防火林道,山下有高标准的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和森林防火专业队伍,布局科学合理的立体型森林防火网络。初步实现了森林防火“六化”,即:预测预防网络化、通讯联络信息化、防火林带规模化、扑火队伍专业化、消防机具现代化、扑救指挥程序化。为实现林业强县,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做活“防”字工作,促进边界联防
开展边界联防是有效预防和控制边界森林火灾发生,保护边界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自九十年代初,我们开展湘粤桂森林防火边界联防以来,始终坚持自防为主,积极联防,团结互助,保护森林的联防方针,以“增强民族团结,增进边界友谊,共同兴林致富”为宗旨,积极开展各种联防、联谊活动。2002年11月7日,在宁远县召开了湘粤桂边界护林联防第十二联防区第二十八次会议;2003年11月7日,在芝山区大庆坪乡召开了两省三县三乡边界森林防火联防会议;2004年11月110日在我县召开了湘粤桂边界护林联防第十二联防区第二十九次会议。达到了“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目的,有效地维护了边界社会的稳定,促进了边界经济的发展,增进了边界民众的友谊,加强了边界森林防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