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大山里的绿色卫士 ──记全国森林资源管理先进工作者杨锡光同志的典型事迹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5-01-05 00:00 信息来源:
  在湖南湘西北的大山深处──桑植县,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支穿行在林区的护林队伍,他们来去匆匆,风餐露宿,维护着林区秩序的稳定,他们的领头雁,便是桑植县林业局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站站长杨锡光。自1991年来,杨锡光就一直从事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十三年来,他以身作则,事必躬亲,带领森保这支队伍,踏遍了桑植县的山山水水,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分子,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用自己的行动,铸就了绿色卫士的可敬形象,留下了一桩桩感人的事迹。
  “作为重点林区县,必须要造就一支过硬的护林、爱林、管理的林政管理队伍,才能确保林区秩序稳定。”这是杨锡光1991年担任森林资源管理站站长后的“绿色宣言”。他为了实现这一“宣言”,提高林政管理人员的素质,在单位工作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多方争取资金,组织开展林政执法人员培训,制定了一年两期培训制度,这项制度现在一直坚持着。培训内容除《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湖南省林业条例》等法律、法规外,还结合案例进行触类旁通,并亲自释疑解惑,帮助执法人员全面了解掌握林业法律、法规知识。2002年来,还培训木竹经营加工人员800人次。通过培训,林政管理队伍人员素质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为搞好源头管理夯实了基础。
  多年的林业工作实践,使得杨锡光更加成熟、稳重,为抓好源头管理,杨 光在上任后的短时间里,先后制定了《采伐证发放人员上岗培训制度》、《采伐证发放监督制度》、《伐区作业调查制度》、《伐区作业监督、验收、验证制度》、《采伐限额计划台帐管理制度》、《木竹销售台帐制度》、《采伐证发放台帐管理制度》等21项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制度。“凡事预则立”,健全的制度,有效地遏制了滥伐行为的发生,收到了很好成效,林木采伐、经营、加工、流通秩序井然。
  在管理森林资源的十多年中,说情、求情、威协、恐吓等对杨锡光来讲,可以说是家常便饭。面对这些,他从不畏惧。2001年10月,邻县一木材老板,在桑植县淋溪河乡采购30立方米的木材,与当地林站人员串通后,未办理木材运输手续,偷运至张家界火车站。接到举报后,杨锡光带领人员迅速将其截获,依法进行询问、笔录,在处理过程中,当事人四处托人说情见无效后扬言:“姓杨的,你今后莫到张家界去,否则,没有好果子吃。”杨锡光面对威胁,依然耐心将《森林法》、《湖南林业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逐条逐款为其解释,依法按程序将这批无证运输的木材没收处理,并对林站人员进行了教育。杨锡光对办理林业案子可谓驾轻就熟,游忍有余,也同时令犯罪分子惧怕三分。2002年10月的一个深夜,他突然接到一个举报电话,报告说有一林木种子商贩,没有办理任何种子外运手续,想从五道水镇起程外销浙江,装种子的是一辆蓝色面的。举报就是命令,他马上组织几名执法人员连夜出击,在运种车必经之地庙咀河大桥等候,直到凌晨5点多钟,蓝色运种车被截获。经查,此车装有黄心夜合种子700余斤,价值3万多元,经过询问和调查,属无证经营、运输,无任何手续,当即将种子在押回到县林业局,经请示领导,予以立案查处。在处理过程中,当事人四处活动,胡说办案程序不合法等,还惊动了县领导。县纪委最后经审查程序合法,证据确凿,处理得当,给予了肯定。当事人见说情无效,便直接打电话恐吓说:“杨站长,听说你的小孩在一中读书,爱人在一小教书,以后当心点。”面对当事人对家人人身安全的威胁,杨锡光没有退缩,用法律武器,顶着各种压力,依法进行了处理。此事在当地传为佳话,给无证经营、运输者敲响了警钟。
  有人说,杨站长性格太掘,做事太认死理,这话一点不假。为掌管好森林资源准确数据,他参加了2000年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这项工作技术性强,难度大。作为森保站负责资源管理的主要责任人,盛夏酷暑时节,带头到山头地块,荆丛刺笼中穿行。为了每个样地和每株样桩的复位,他忍受着刺丛侵害、蚊虫的叮咬。衣服划破了不计较。在天平山寻找96号样地时,由于是原始次森林区,人迹稀少,样木树干长满了青苔,原来涂的油漆记号已完全被掩盖,地下杂草丛生,水泥桩也难找到,前两天到了样地没有找到,第三天才找到样木桩;特别是95号样地时,测树测到一半时,一不小心碰到了黄蜂窝,刹时,密密麻麻黄蜂一哄而起扑向他,顿时他只感到天昏地暗,脑袋发晕发涨,好不容易才从群蜂的包围中逃出来。见此情景,同行的技术员提议说:“算了,回去估一下算了。”他说:“不行,那样数据不真实。”于是休息片刻后,又继续往下测,直到完成任务为止。此次森林资源清查,由于业务熟练,技术过硬,加上高度的责任感,报告反映数据真实、准确,经省厅专家验收评审,被评为优良。他个人被评为全省“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先进个人。”2004年根据省厅要求,在10月底前完成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杨锡光同志以务实的作风、吃苦的精神,与技术员跋山涉水一同抽样测树参加外业工作。进行内业工作时不分昼夜组织电脑操作人员加班加点,以办公室为家,终于在9月底前将数据上报给省厅审查,10月底完成调查报告,省厅专家予以了高度评价。不仅如此,在林政管理中,他更是身先士卒,为同志们作出了榜样。2003年9月,白石乡境内发生盗伐黄杨木案件,接到举报后,他马上带领工作组赶到案发地。经调查,盗伐黄杨木的主要嫌疑人是石门县一位姓覃的老板,盗伐地点在白石乡的双狮村叫观音岩的地方。为了准确查清盗伐的数量和树种,他带领办案人员步行8公里小路,来到砍伐地点。到后一看,同志们都惊呆了,原来,此处悬崖陡壁,当地人称此地猴子见了都流泪,地势十分险要,稍不留神,随时有可能摔下悬崖,粉身碎骨。当时有人提议说:“算了,莫下去了。”见此情形,他二话没说,第一个攀着树枝枯滕向被砍伐的地方爬去,在悬崖上挪动着他那肥大的身躯,在被采伐的树蔸上细心地作记号、记数量。大家一见他这样,都一个个学着他,小心地在悬崖绝壁处上上下下,左右往返,摸过来,爬过去,在高度紧张的环境中摸爬了整整一天,硬是将盗伐的数量搞准确了。据统计,此案盗伐黄杨木700多株。回到县城后,他及时将案卷材料整理完毕,按程序移交给森林公安分局立案侦察。多年来,由于他深入实际,主办的林政案件,证据确凿,事实清楚,运用法律条款得当,经他主办的案件无一人上访,无一例败诉,当地群众都称他为“铁案人物”。
  杨锡光常言:“我们务林人是大山里的绿色卫士,保护森林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谁要是破坏森林资源我们就要对他予以打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自担任森保站站长以来,他抓住不法分子趁公休节假日作案的特点,有100多个法定节假日是在大山中度过的,有200多个夜晚在处理举报案件,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由于他工作务实,制定措施得力,打击到位,据2004年“二类”调查数据表明,桑植县的森林覆盖率与上一次调查相比增长了两个百分点,蓄积量增加了一倍。凡是到过桑植的人都说,桑植的山比以前青了,水比以往更绿了。听到这些,杨锡光会不经意的露出笑脸,内心的欣慰写满了脸上。
  

桑植大山里的绿色卫士 ──记全国森林资源管理先进工作者杨锡光同志的典型事迹

6729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