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林浆纸板一体化之路 加速林业产业化进程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4-08-26 00:00
信息来源:
我们泰格林纸集团公司是一家集制浆造纸、林业、轻机、科研、商贸、港口运输、物流及木材加工于一体的国有大型综合企业。目前,公司年生产能力达60万吨,总资产70亿元,所有者权益31亿元,工业总产值30亿元,销售收入超30亿元,利税2.7亿元。公司计划到2007年底,发展成为拥有510万亩林业基地,70万亩芦苇基地,年产商品浆、纸和纸板180万吨能力,年产木材300万立方,年总产值超120亿、利税超20亿元的国际性林浆纸板企业集团。
多年来,我公司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发展纸业的同时,立足于洞庭湖综合治理,依托和整合湖南省优越的地理资源,全面实施林浆纸板一体化战略。到目前为止,我们建设林业基地90万亩,签订订单林业300余万亩,并建立了自己的林业科研中心和总面积达1.38万亩的全国最大的苗圃基地,及亚洲最大的杨树基因库。到目前为止,公司林业基地项目建设面积已跃居全国第一位。不仅带动了林业产业化经营,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促进了生态建设,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个企业要生存、要发展,离不开国际这个大环境,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后,更是如此。所以我公司法人治理机构适时跳出自我圈子,仰视外面的世界,琢磨我们的竞争对手。“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不就形象地告诉我们世界的主题就是“时刻变化”吗?1998年,当我们有机会看看世界造纸工业的时候,我们发现世界纸业无论是生产还是消费,都已悄然发生了变化。
从生产角度来看,国际上正面临着纸张市场日益全球化的走向及生态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从消费角度来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纸张不仅仅是作为文化、教育和生活的载体存在,而是已经成为各工业部门必须的基本原料之一。 据芬兰亚科波吕咨询公司调查统计,世界上纸和纸板产品结构中35%用于包装材料,43%用于信息传递材料,15%用于工农业生产资料,只有7%用于生活消费。而作为基本原材料用途的纸品,对其性能特性的要求比一般纸品高出几倍到几十倍。针对以上两种情况,一些发达造纸国家敏锐反应,快速变化,淘汰以草类为主要原料的造纸工艺,发展以木浆为主要原料的造纸工艺,加速技术进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实施清洁生产,以满足社会日益重视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对高档纸品的需求。据上述芬兰咨询公司统计,国际造纸业木浆比例已经高达90%。
再回首国内,我们的木浆利用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据《中国造纸工业2003年度报告》统计:到2003年,我国纸浆消耗总量为3910万吨,其中木浆消耗总量为820万吨;木浆尽管有所增长,但仍只占整个浆消耗的21%。可想而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依靠木浆生产出来的纸品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此给我国国民经济带来的损失是十分惊人的。据《中国造纸工业2003年度报告》统计,2003年,我国进口浆纸及纸制品用汇竟达82.33亿美元,折合680亿元人民币,用汇总额仅次于石油和钢材,接近建设一个长江三峡的投资,而过去的几年比这个数字还要大得多。这实在令人难以想象,作为一家国有大型浆纸企业,我公司感到了一种责任,一种焦虑和煎熬。
为什么我国造纸工业会走入一个十分疲软的阶段;为什么国外的纸品会大量涌入中国,并对中国形成倾销之势。跟上世界的步伐,才能抢占前沿阵地。我们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在木浆工艺上下足功夫。然而,得到木浆原料又谈何容易。大家都知道我国只有16.55%的的森林覆盖率,每年洪水泛滥之时,我们的这点森林连涵养水土的要求都远远不能达到,又怎能走上造纸的主战场呢?
再来看看我们自己,通过几年的努力发展,我们在政府的协调下,凭借自己的综合实力,兼并了我省沅江纸厂、冷水滩纸厂、洪江纸厂、城步纸厂,兼并了拥有湖南省唯一外贸码头的城陵矶港务局,还兼并了曾有“湘北木材集散地”之美誉的岳阳市木材公司。为了搞好林木的深加工,提高木材的附加值,延长木材的产业链,我们还收购了湖南最大的外商投资的细木工板企业,并正在筹划收购湖南最大的人造板加工企业。这样,在短短的几年内,我们已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国有大厂发展成了一个现代化的企业集团。随之,我公司的年生产能力也急剧提高,从1998年底的近7 万吨发展到2003年底的60万吨,5年增长了近9倍。在年生产能力不断增加的过程中,我们最感头痛的事就是原材料供应紧张问题,它似乎已成了我们发展中的一块“短木板”,严重制约着整个集团的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公司决策层一致认为,走林浆纸板一体化的道路,是公司发展的必然选择。林浆纸板一体化战略构想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清晰地呈现出来了。
二、林浆纸板一体化,在浪尖上成长
1998年7月,在企业最困难的时期,我公司总经理王祥同志临危受命。当时,我公司年生产能力不过7万吨,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不高,加之世界纸业的强烈冲击,已呈风雨飘摇之势。就在这个时候,洞庭湖区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大灾过后,国务院提出了“洞庭湖综合治理”问题,许多专家认为,要根治洞庭湖的水患,唯有提高洞庭湖区的森林覆盖率。这时,我们敏锐地感觉到:如果把林纸一体化与“洞庭湖综合治理”结合起来,定会奏出一曲美妙的乐章。总经理王祥同志经过深思熟虑,率先提出了“立足洞庭湖综合治理,拓展林纸结合的发展空间”的观点,随后我们制订了“用5年的时间,投资5亿元,在洞庭湖区造林150万亩”的发展计划。并先后于2000年、2001年和今年三次主办召开了全国林纸一体化会议。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在随后的两年内,我们成立了林业基地发展的组织机构,在洞庭湖区大建林业基地,还签订了各种造林合同100多万亩,建立了自己的科技试验林和杨树基因库,并建立了自己的林业科研中心。
两年扎实的工作,我们的项目进入了湖南省标志性工程。去年,我们的150万亩林纸一体化一期工程被国家发改委列为首批拟建项目。
有人慨叹我们“甚幸至哉”,其实,我们所走过的道路是历尽了风险的,可以说,我们是在中国林浆纸板一体化工业的风口上起舞,浪尖上搏击。但我们认为:一个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要有这样的魄力,更要具备这样的胆识。
三、林浆纸板一体化,在春风中欢唱
“春风又绿江南岸”,蓦然回首,我们的林浆纸板一体化不觉已走过了几年的风风雨雨。几年来,我们得到了各级党和政府的关怀。朱总理、吴邦国委员长都曾就泰格林纸集团林业发展作出过专门指示。省委书记杨正午、省长周伯华等领导多次要求各地州市要竭尽全力帮助我们加快发展速度,做强湖南的林浆纸板一体化产业。岳阳、怀化、益阳、永州、常德、湘西、邵阳等地市领导也果断决策,纷纷与我们洽谈合作协议。各级林业部门给了我们大力帮助。我们沐浴在春风里,以愉快的心情,高奏了一曲“绿色纸业、生态纸业、环保纸业”的畅想曲:
1、我们确立了林纸一体化的指导思想,那就是:立足企业发展,走多方共赢之路
作为湖南国有企业的龙头,我们经营林浆纸板一体化,始终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特别是考虑当地农民的利益。林业基地建设不仅仅是解决企业生产原料供应问题,更是一项关系生态环境建设、关系农民切身利益、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系统工程。
今年2月,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4]1号,把农民增收问题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那么,我们的林纸一体化工程能不能顺应“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给农民增加收入呢?答案是不容置疑的。据我们统计:如果杨树按造纸材的规格造林,6年主伐,每亩产木材12立方米,每立方米售价300元,亩产值3600元,每亩每年产值600元,扣除成本和其它相关费用,每亩每年纯利300多元。这将给农民带来可观的收入。湖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民增收问题更是一个大问题。我们投资发展林业,将有利于政府解决这个大问题。
最近,我们正在进一步着手林浆纸板一体化产业链建设。基本设想是集中湖南的各种相关资源,建成“林场——浆厂——纸厂”、“林场——板材、纸厂——包装、出版、印刷”的产供销模式。这条产业链的建成,将更有利于充分利用木材及各种资源,获取更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我们确立了林浆纸板一体化的发展目标,那就是:以“高科技、高投入”来达到“高产出、高效益”。
有了这样的目标,一开始,我们就十分注重林业的科技含量,几年不懈的努力,林业科学研究的软硬件终于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
从硬件上看,公司投资500万元的林业科研中心于今年6月18日正式投入使用。这是全国造纸行业的第一个科研中心。该中心占地2150亩,包括林业科学研究所、林业科技示范园、中心苗圃基地、黑杨优质种质资源基因库。中心的建成为林业科学的研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准备再建设一条工厂化育苗生产线,目前已经完成项目招标,年内要生产出第一批苗木。
从软件上看,我们不断加强与林业科研院所的联系。我们与南京林业大学、江苏林科院、中南林学院及省林科院密切合作,引进多项科研课题。我们还聘请了朱之悌院士、王明庥院士、郑世锴教授、潘惠新教授、王保松教授和省林科院吴立勋研究员、何平博士及吴际友研究员、李遨夫高工等一批国内知名林业专家担任企业顾问。同时,我们自己的林业科技人员已发展到80余人,今年,我们又与中南林学院联合创办林业本科班,还以每年招收30至50名林大毕业生的速度,充实自己的科研队伍。
3、我们确立了林纸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那就是:因地制宜,走产业化经营之路。
归纳起来,有如下三种:
第一,合股造林。农民以土地入股,林业部门以技术服务入股,企业以资金和管理入股。林木采伐时,按一定比例分配收益。
第二,承包土地经营。由企业承包土地独立经营,土地年租金由立地条件优劣和土地性质决定,林业部门根据服务的力度每年每亩收取一定的技术服务费。
第三,定单购销合同。对于不便于集约经营的零星土地,由农民自主造林。企业统一签订定单购销合同,为农民提供稳定可靠的林木销售市场,以鼓励农民大胆地植树造林。
现在,我们150万亩一期工程已经到了关键时期。为了拓展发展空间,我公司又制订了林纸基地发展的二期目标。这是一个更艰巨的任务。按二期目标,到2007年底,我们将新增造林面积360万亩,累计造林总面积将达到510万亩,定单林业面积达500万亩,使木材原料完全跟上我公司浆纸发展的步伐。到那时,美丽的洞庭湖区将会郁郁葱葱,这使我们想起了王安石先生“一水护田将绿绕”的美丽诗句。读着这句诗,我们又不能不对王安石先生深表遗憾,作为一代改革家,送给后人的却只是一幅具体而微妙的图画,而我们的这项工程不只是美丽,它将为湖南的林业和浆纸、板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更是一个标志,一个超越时代的伟大标志!
多年来,我公司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发展纸业的同时,立足于洞庭湖综合治理,依托和整合湖南省优越的地理资源,全面实施林浆纸板一体化战略。到目前为止,我们建设林业基地90万亩,签订订单林业300余万亩,并建立了自己的林业科研中心和总面积达1.38万亩的全国最大的苗圃基地,及亚洲最大的杨树基因库。到目前为止,公司林业基地项目建设面积已跃居全国第一位。不仅带动了林业产业化经营,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促进了生态建设,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个企业要生存、要发展,离不开国际这个大环境,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后,更是如此。所以我公司法人治理机构适时跳出自我圈子,仰视外面的世界,琢磨我们的竞争对手。“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不就形象地告诉我们世界的主题就是“时刻变化”吗?1998年,当我们有机会看看世界造纸工业的时候,我们发现世界纸业无论是生产还是消费,都已悄然发生了变化。
从生产角度来看,国际上正面临着纸张市场日益全球化的走向及生态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从消费角度来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纸张不仅仅是作为文化、教育和生活的载体存在,而是已经成为各工业部门必须的基本原料之一。 据芬兰亚科波吕咨询公司调查统计,世界上纸和纸板产品结构中35%用于包装材料,43%用于信息传递材料,15%用于工农业生产资料,只有7%用于生活消费。而作为基本原材料用途的纸品,对其性能特性的要求比一般纸品高出几倍到几十倍。针对以上两种情况,一些发达造纸国家敏锐反应,快速变化,淘汰以草类为主要原料的造纸工艺,发展以木浆为主要原料的造纸工艺,加速技术进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实施清洁生产,以满足社会日益重视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对高档纸品的需求。据上述芬兰咨询公司统计,国际造纸业木浆比例已经高达90%。
再回首国内,我们的木浆利用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据《中国造纸工业2003年度报告》统计:到2003年,我国纸浆消耗总量为3910万吨,其中木浆消耗总量为820万吨;木浆尽管有所增长,但仍只占整个浆消耗的21%。可想而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依靠木浆生产出来的纸品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此给我国国民经济带来的损失是十分惊人的。据《中国造纸工业2003年度报告》统计,2003年,我国进口浆纸及纸制品用汇竟达82.33亿美元,折合680亿元人民币,用汇总额仅次于石油和钢材,接近建设一个长江三峡的投资,而过去的几年比这个数字还要大得多。这实在令人难以想象,作为一家国有大型浆纸企业,我公司感到了一种责任,一种焦虑和煎熬。
为什么我国造纸工业会走入一个十分疲软的阶段;为什么国外的纸品会大量涌入中国,并对中国形成倾销之势。跟上世界的步伐,才能抢占前沿阵地。我们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在木浆工艺上下足功夫。然而,得到木浆原料又谈何容易。大家都知道我国只有16.55%的的森林覆盖率,每年洪水泛滥之时,我们的这点森林连涵养水土的要求都远远不能达到,又怎能走上造纸的主战场呢?
再来看看我们自己,通过几年的努力发展,我们在政府的协调下,凭借自己的综合实力,兼并了我省沅江纸厂、冷水滩纸厂、洪江纸厂、城步纸厂,兼并了拥有湖南省唯一外贸码头的城陵矶港务局,还兼并了曾有“湘北木材集散地”之美誉的岳阳市木材公司。为了搞好林木的深加工,提高木材的附加值,延长木材的产业链,我们还收购了湖南最大的外商投资的细木工板企业,并正在筹划收购湖南最大的人造板加工企业。这样,在短短的几年内,我们已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国有大厂发展成了一个现代化的企业集团。随之,我公司的年生产能力也急剧提高,从1998年底的近7 万吨发展到2003年底的60万吨,5年增长了近9倍。在年生产能力不断增加的过程中,我们最感头痛的事就是原材料供应紧张问题,它似乎已成了我们发展中的一块“短木板”,严重制约着整个集团的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公司决策层一致认为,走林浆纸板一体化的道路,是公司发展的必然选择。林浆纸板一体化战略构想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清晰地呈现出来了。
二、林浆纸板一体化,在浪尖上成长
1998年7月,在企业最困难的时期,我公司总经理王祥同志临危受命。当时,我公司年生产能力不过7万吨,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不高,加之世界纸业的强烈冲击,已呈风雨飘摇之势。就在这个时候,洞庭湖区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大灾过后,国务院提出了“洞庭湖综合治理”问题,许多专家认为,要根治洞庭湖的水患,唯有提高洞庭湖区的森林覆盖率。这时,我们敏锐地感觉到:如果把林纸一体化与“洞庭湖综合治理”结合起来,定会奏出一曲美妙的乐章。总经理王祥同志经过深思熟虑,率先提出了“立足洞庭湖综合治理,拓展林纸结合的发展空间”的观点,随后我们制订了“用5年的时间,投资5亿元,在洞庭湖区造林150万亩”的发展计划。并先后于2000年、2001年和今年三次主办召开了全国林纸一体化会议。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在随后的两年内,我们成立了林业基地发展的组织机构,在洞庭湖区大建林业基地,还签订了各种造林合同100多万亩,建立了自己的科技试验林和杨树基因库,并建立了自己的林业科研中心。
两年扎实的工作,我们的项目进入了湖南省标志性工程。去年,我们的150万亩林纸一体化一期工程被国家发改委列为首批拟建项目。
有人慨叹我们“甚幸至哉”,其实,我们所走过的道路是历尽了风险的,可以说,我们是在中国林浆纸板一体化工业的风口上起舞,浪尖上搏击。但我们认为:一个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要有这样的魄力,更要具备这样的胆识。
三、林浆纸板一体化,在春风中欢唱
“春风又绿江南岸”,蓦然回首,我们的林浆纸板一体化不觉已走过了几年的风风雨雨。几年来,我们得到了各级党和政府的关怀。朱总理、吴邦国委员长都曾就泰格林纸集团林业发展作出过专门指示。省委书记杨正午、省长周伯华等领导多次要求各地州市要竭尽全力帮助我们加快发展速度,做强湖南的林浆纸板一体化产业。岳阳、怀化、益阳、永州、常德、湘西、邵阳等地市领导也果断决策,纷纷与我们洽谈合作协议。各级林业部门给了我们大力帮助。我们沐浴在春风里,以愉快的心情,高奏了一曲“绿色纸业、生态纸业、环保纸业”的畅想曲:
1、我们确立了林纸一体化的指导思想,那就是:立足企业发展,走多方共赢之路
作为湖南国有企业的龙头,我们经营林浆纸板一体化,始终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特别是考虑当地农民的利益。林业基地建设不仅仅是解决企业生产原料供应问题,更是一项关系生态环境建设、关系农民切身利益、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系统工程。
今年2月,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4]1号,把农民增收问题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那么,我们的林纸一体化工程能不能顺应“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给农民增加收入呢?答案是不容置疑的。据我们统计:如果杨树按造纸材的规格造林,6年主伐,每亩产木材12立方米,每立方米售价300元,亩产值3600元,每亩每年产值600元,扣除成本和其它相关费用,每亩每年纯利300多元。这将给农民带来可观的收入。湖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民增收问题更是一个大问题。我们投资发展林业,将有利于政府解决这个大问题。
最近,我们正在进一步着手林浆纸板一体化产业链建设。基本设想是集中湖南的各种相关资源,建成“林场——浆厂——纸厂”、“林场——板材、纸厂——包装、出版、印刷”的产供销模式。这条产业链的建成,将更有利于充分利用木材及各种资源,获取更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我们确立了林浆纸板一体化的发展目标,那就是:以“高科技、高投入”来达到“高产出、高效益”。
有了这样的目标,一开始,我们就十分注重林业的科技含量,几年不懈的努力,林业科学研究的软硬件终于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
从硬件上看,公司投资500万元的林业科研中心于今年6月18日正式投入使用。这是全国造纸行业的第一个科研中心。该中心占地2150亩,包括林业科学研究所、林业科技示范园、中心苗圃基地、黑杨优质种质资源基因库。中心的建成为林业科学的研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准备再建设一条工厂化育苗生产线,目前已经完成项目招标,年内要生产出第一批苗木。
从软件上看,我们不断加强与林业科研院所的联系。我们与南京林业大学、江苏林科院、中南林学院及省林科院密切合作,引进多项科研课题。我们还聘请了朱之悌院士、王明庥院士、郑世锴教授、潘惠新教授、王保松教授和省林科院吴立勋研究员、何平博士及吴际友研究员、李遨夫高工等一批国内知名林业专家担任企业顾问。同时,我们自己的林业科技人员已发展到80余人,今年,我们又与中南林学院联合创办林业本科班,还以每年招收30至50名林大毕业生的速度,充实自己的科研队伍。
3、我们确立了林纸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那就是:因地制宜,走产业化经营之路。
归纳起来,有如下三种:
第一,合股造林。农民以土地入股,林业部门以技术服务入股,企业以资金和管理入股。林木采伐时,按一定比例分配收益。
第二,承包土地经营。由企业承包土地独立经营,土地年租金由立地条件优劣和土地性质决定,林业部门根据服务的力度每年每亩收取一定的技术服务费。
第三,定单购销合同。对于不便于集约经营的零星土地,由农民自主造林。企业统一签订定单购销合同,为农民提供稳定可靠的林木销售市场,以鼓励农民大胆地植树造林。
现在,我们150万亩一期工程已经到了关键时期。为了拓展发展空间,我公司又制订了林纸基地发展的二期目标。这是一个更艰巨的任务。按二期目标,到2007年底,我们将新增造林面积360万亩,累计造林总面积将达到510万亩,定单林业面积达500万亩,使木材原料完全跟上我公司浆纸发展的步伐。到那时,美丽的洞庭湖区将会郁郁葱葱,这使我们想起了王安石先生“一水护田将绿绕”的美丽诗句。读着这句诗,我们又不能不对王安石先生深表遗憾,作为一代改革家,送给后人的却只是一幅具体而微妙的图画,而我们的这项工程不只是美丽,它将为湖南的林业和浆纸、板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更是一个标志,一个超越时代的伟大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