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家界国有林场现状谈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4-04-30 00:00 信息来源: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省委、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意见”,按照省林业厅国有林场和森林公园管理局《关于开展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调研活动的通知》(林场[2004]01号文件)的要求,我市就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就如何加快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以供各级领导参考。
  一、我市国有林场的现状
  我市共有国有林场9个(其中2个为纳入国有林场行业管理林场),经营总面积35.0057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32.739万亩,划定生态公益面积为26.95035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82.32%。目前张家界林场、四门岩林场和索溪峪林场已纳入公益林试点,总面积达17.24625万亩,占整个公益林面积的63.99%。全市国有林场活立木总蓄积151.6立方米,有林地面积和活立木蓄积量分别占全市的5.69%和11.32%。全市国有林场现有干部职工3237人(其中在职2260人、退休587人,停薪留职390人)。
  这些国有林场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的逐步好转和国家对林业建设投入的增加,国有林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形成以商品用材林为主,生态效益为辅的林场模式,国有林场的建立有力推动我市林业工作的全面发展,并逐步成为我市重要的商品材基地和当地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
  其成就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国家培育大量的森林资源。全市国有林场从建立到目前为止,累计造林17.4061万亩,不仅使昔日的荒山披上了绿装,而且还给国家提供大量的木材和林产品,每年仅提供商品木材5—8万立方米。二是带动相邻的乡(镇)群众办起了乡(办)林场。如张家界林场建立以后,使其相邻的10多个乡(镇)办起乡办、村办林场20多个,多则面积万余亩,少则也有千多亩。象现在武陵源区中湖乡野鸡铺村办林场,协合乡梓木岗乡办林场都是比较有名的。三是林业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由建场初的不通电、不通路、不通信(讯)三不通现象逐步得到解决。截止2003年底,共修建公路233.7公里,架电输电线路30000米。四是国有林场已成为各类动植物繁衍和栖息场所,一批国家珍稀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五是国有林场成为森林旅游发展的基地和当地经济支柱之一。1982年张家界国有林场被批准成为我国第一国家森林公园后,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成为湖南乃至全国森林旅游的龙头,2003年收入达66000万元。六是国有林场成为林业科技示范和推广的试验场和示范地。以慈利县江垭林场高级工程翟启叔为主的《杜仲环剥及产量估算》和永定白云庵林场高级工程师黄宏权主持《响叶杨的繁育》分别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永定区漩水国有林场开展杜仲和桤木培育示范也取得好的效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国有林场曾经在我市的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自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由于长期以来,从国有林场中索取的多,给予的少,忽视国有林场的扩大再生产,又加之森林资源的培育周期较长,特别是多数国有林场都处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边远地方,经不住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国有林场经济纷纷走向低谷。近期伴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进一步加强,一些地方实行禁伐或限额,林木采伐指标急剧减少,我市国有林场的处境愈来愈艰难并形成了三大格局:即第一格局是全面实行林木禁伐的林场。我市有武陵源区张家界、索溪峪林场和永定区白云庵林场和桑植县的四门岩林场;第二种格局是无林木资源可伐的林场。有永定区的漩水、桑植县的西界林场;第三种格局是有少量林木资源可采,但其收入仅能维持少数的行管人员和退休职工的工资的发放,不能扩大再生产。它们是永定区的猪石头、石长溪林场和慈利县江垭林场。总的来看,我市国有林场处于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双危”之境。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员包袱重,刚性开支大。全市国有林场1989年末干部职工总数仅1168人,其中退休的也只有86人,2003年底干部职工就达3237人,其中退休的高达587人。短短十四年,就分别增加了2029人和501人。且职工的月均工资由1989年100多元增长到2003年底的800多元。仅工资支出全年就需3107万余元。而每年的木材采伐量不足1万立方米,纯收入只有109.75万元,缺口相当大。慈利县江垭林场经过内部人事改革,转岗分流了280名职工,但就该场的财力而言,经费负担依然相当沉重。从该场的情况来看,每年承担向社保中心上缴的养老金72万元,40名在岗50万元工资支出,分流人员12万元的生活补贴和林场必要的运转支出,总计每年的刚性支出达150万元,而该场的收入的主要来源于木材收入和承包单位零星上缴,年总收入不足100万元。目前该场已欠社保中心养老金166.24万元,103名离退休职工工资能否正常发放已成大问题。
  (二)观念陈旧,改革步伐迟缓。年年搞改革,年年还是老样子。多年的“铁饭碗”、“铁交椅”和“铁工资”思想根深蒂固,形成了营林工不造林,不抚育,管理干部只坐班,不下工区,森保人员不巡山,不护林的懒散局面。想改革,困难相当大,因为多数国有林场干部职工人员因属农牧工,而不能调动,只有“近亲繁殖”,导致了户连户,亲边亲,这样牵一发就会动全身,有时为一个人的安排或利益,往往造成林场内部大范围的波动,甚至引起不稳定因素,而一关系到稳定,当地政府和林场倍感棘手,这样再好的改革方案只有作罢。
  (三)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化程度低,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差。长期以来,我市国有林场形成了“栽树——砍树——卖树”的经营模式,没有真正立足各场的特点和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市场而去调整产业结构,而是沿袭过去的经营模式苦苦经营,最后形成恶性经营结果:林木越采成本越高,越采质量越差,越采数量越少,甚至无林可采。同时只是单纯去买原材料——木头,而深加工、精加工想得少,林木的赋加值不高。各国有林场只是简单、原始的生产方式,根本形不成产业化。
  (四)人员素质低,人才缺乏。由于国有林场地处偏僻,条件艰苦,一大部分林业技术人员只在场工作几个月,就想方设法跑调动,留不住人才。而长期在林场工作的人员本身就文化程度不高,而且其子女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如桑植县四门岩林场小学文化程度就占总人口的50%。他们看不到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只顾眼前享受,该场曾组织几次脱贫致富活动,都因观念落后守旧人员的阻碍而夭折。
  (五)再生产投入少,林场后劲不足。由于资金的严重不足,全市各国有林场连给职工的工资都发不了,更谈不上投入资金进行推大再生产,现已基本陷入“只砍伐,无力更新”的恶性循环状态,用不了几年,林场将会变成秃山,更谈不上增强国有林场后劲了。
  (六)基础设施严重老化。全市各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多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红火时期,由于国有林场的经济形势不好,近30年来,一直没有从事象样的维修、检修。现有的场房、输电设备、公路和人畜引水设施均因年久失修、失保,严重老化,有的甚至处于瘫涣状态。如慈利县江垭林场全场14741平方米公房,危房就占5000平方米,涉及到95户350人。该场目前除场部、林农聚集区外,相当一部分地方不通公路,不通有线,不通自来水。又如武陵源区索溪峪国有林场因无经费更新和添置森林防火器材,其设备简单、陈旧、稀少,一旦发生山林火灾其后果将不堪想象。
  (七)绝大部分干部职工没有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范畴,存在着严重地后顾之忧。除张家界国有林场社会养老保险搞得比较好外,其他的林场还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目前全市共有1558人没有参加社保,尤其严重的是永定区四个国有林场没有1名干部职工进入社会保险(在职职工干部730人,退休干部职工192人)。这是比较严重的问题,若不及时妥善解决,将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八)管理体制不顺,发展环境不宽松。从目前我市国有林场来讲名议上都是事业单位,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本级及以上财政便没有任何项目和资金投入了,有的甚至连承担周边森林防火和森林案件的森林派出所所需经费都要林场自给自足。林场干部工资在此前还是财政拨款,然自此以后财政便一刀切断,不再拨付工资。而说国有林场是企业,但又不是企业,目前都又未真正参与国有企业改制,从而形成事业非事业,企业非企业的这种“两不象”的格局。最终造成行政事务实施难,生产经营难开展,遗留问题多,工作效益低下局面。在税费上,国有林场作为一个下岗分流人员多,历史包袱重的特困单位,从未享受过任何照顾和倾斜。
  三、如何加快国有林场改革和发展的几点想法
  (一)解放思想,加大国有林场的改革力度。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今年4月1日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意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对我市的国有林场按生态公益型林场和商品经营型林场进行认真确定,使其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同时依法打破单纯的国有所有制局限,采取经营权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改变现有林业发展上的单一的国有投资,促使林业发展资金多元化,受益主体多元化。同时将国有森林资源折价,按股份给干部职工,成为风险共担,利益都沾的股份制国有林场。
  (二)理顺管理体制,优化发展环境。国有林场管理体制不顺势必影响其快速的发展。我们认为国有林场按照生态公益型和商品经营型林场一旦确定后,其生态公益型林场应属于行政管理事业单位,其经费来源(人头和办公经费)应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应全额拨款;而划定商品经营性林场,一切都按现化国有企业的经营方式去经营,去运作,享受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
  (三)围绕旅游这个龙头,作活旅游这篇文章。我市旅游目前已成为地方经济的主要支柱,各国有林场要结合自己的特点,认真做好旅游这篇文章。一是充分挖掘各国有林场的旅游资源,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吸引游客旅游观光和休闲,如慈利县江垭林场应抓住张家界东线旅游区——娄江风景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和江垭水库水源涵养的特点关系,形成以江垭林场为主的生态旅游基地。二是充分利用国有林场山货比较丰富的特点,可以围绕旅游开发出山野菜系列,工艺品系列,根雕盆景系列。桑植县四门岩林场可以进行山野菜的加工,并形成品牌。
  (四)加强国有林场职工的技能培训。从全市国有林场干部职工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各级有关部门应该适时的免费开展国有林场职工的培训班,使他们能够掌握一技,以扩大其就业或谋生的门路。
  (五)认真搞好杉木林的更新和风景林木的培育。我市的张家界林场和索溪峪林场是武陵源自然遗产的主要部分,他们分别都是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办的林场,原来其主要目的就是给社会提供大量的原木而造的速生杉木林,经过30—40年的生长,这些杉木早已超过主伐期,自从1999年景区全面实行禁伐以后,目前这些杉木已濒临枯死状态。造成了一是严重影响自然景观,有碍观瞻;二是不利于森林防火;三是树木一旦风倒将会影响游客的人身安全。因此适时适度对这些杉木林逐步采伐尤其重要。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对生长势较好,且密度较大,在不影响自然景观和林相的情况下可适度进行间伐;②对已经停止生长并濒临死亡的可采取小块或“开天窗”式的皆伐,然后有目的补植上风景林大苗,待长起来后采取同样方法再对其更新。
  (六)切实加强对国有林场工作的领导,加大对国有林场的扶持力度。国有林场过去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维持社会稳定上作出巨大的贡献。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和林业部门要对国有林场的建设和发展高度重视,对其要高看一眼,厚爱一份,从政策上给予优惠从扶持力度上给予倾斜。对贫困林场要象政府对扶贫村那样进行扶贫并纳入到每年度的扶贫计划。
  (七)尽快将现有的国有林场干部职工纳入社会养老保险的范畴。针对目前全市国有林场要纳入社保范畴的人数比较多,交纳的社保金额大,光靠国有林场本身一家难以解决的实际,上级部门要出台有关政策要求社保部门免一些,当地财政出一点的文件和政策,同时,各国有林场要盘活国有林场资产,将能够变现的多余资产收益和在出让资产过程中缴纳的土地出让金拿出安置干部职工和补交社保金,以达到尽快使他们进入社保。
  

从张家界国有林场现状谈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

6728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