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林业绘新图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4-03-08 00:00
信息来源:
浏阳是湖南省的重点林区县(市),全市土地总面积500775公顷,其中林业用地341901公顷,占市域总面积的68.3%,森林覆盖率达63%,森林蓄积量896万立方米。
作为主管全市林业工作的职能部门,浏阳市林业局党政一班人以林业两大体系建设为中心,以建设一流队伍、创一流工作业绩为目标,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多方位、多形式推动全市林业事业的发展,造林绿化、林业产业、护林防火、资源保护、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坚持以营林为基础,大力推进浏阳营林绿化事业。
1996年顺利实现全面绿化达标,1999年以来,认真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年参加人数85万人次,完成工日260万个,植树540万株,年封山育林16万公顷,完成退耕还林5.1万亩,创建3个“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3个湖南省“园林式单位”,80余个长沙、浏阳“花园式单位”。2000年、2001年分别获全国绿化委员会、人事部、国家林业局“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市(县)”、“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二、建设高效林业基地,促进林业产业化发展。
以“建设高效林业基地,推进绿色产业发展”为思路,以林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将林业工作重点转移到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绿色产业基地、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几年来,全市已建成速生丰产用材林、油茶、楠竹、花卉苗木、干果药材、森林旅游等绿色产业6万多公顷,林业产业年总产值达7亿元,全市的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初具规模。
楠竹、油茶是浏阳市的二大森林资源优势,1999~2003年,全市不断加强楠竹低改和油茶品改,促进了全市资源的快速发展和林农增收,据统计,全市楠竹蓄积已达7500万株,增幅达40.7%,累计净增新竹2200万根,新增原竹产值2.8亿元,林农、林场等增加收入1.4亿元。
花卉苗木产业已成为林业产业化建设过程中崛起的朝阳产业,近几年是花木产业的调整发展期,种植面积净增5.17万亩;专业户数由1997年不到4000户,增长到5万余人;亩平产值达8000元,是粮食等其它作物的4倍;花农人均纯收入达4500~5000元,是粮食作物的1.5倍~2倍。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市有34个乡(镇)栽培花木,花木栽培面积达10万亩,其中柏加、镇头面积分别超过2万亩,全市花木产业产值达5.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过3亿元。2000年元月,浏阳市柏加山乡被国农林业部、中国花卉协会确定为首批“全国花卉苗木示范基地”,2000年~2001年,浏阳先后获得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委员会授予的“中国花木之乡”、“中国红继木之乡”、“中国油茶之乡”称号,同时,还创建了柏加山“全国无检疫对象种苗繁育基地”。
在建设丰产林基地、加强资源培育的同时,浏阳市林业局还十分注重引导、扶持木竹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如:为切实解决竹木加工企业资源供不应求的问题,安排了木材、楠竹专项采伐指标定向供给重点加工企业,简化了办证手续,派专人驻公司负责办理加工产品运输手续,并实行“一站式”收费,为竹木加工业年逾古稀大做强铺设了一条“绿色快速通道”,如今,全市竹木加工业年产值达1.5亿元。
三、开发建设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森林生态观光园,努力推进绿色产业上档次、上水平。
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6亿,建设并基本完善了交通、通讯、供电、游道等旅游基础设施和宾馆等旅游服务设施,开发建设了十余个旅游景点和旅游娱乐设施和项目。在搞好公园硬件建设的同时,全力加强软件建设,强化了公园内部管理,创建了“AAA”景点品牌,进入全国文明单位。森林生态观光园从1999年3月开始启动,占地35公顷,总投资达2000余万元,是一个集观光、科研、示范、教育于一体的生态园,已于2002年5月6日对外开放,成为浏阳旅游业的新亮点。
四、大力推进依法治林,保护森林资源,促进全市生态环境建设。
坚持依法治林、依法行政。加大依法打击毁林犯罪的工作力度,林业系统平均每年查处各类林业案件4500余起、处罚5000余人次,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浏阳市林业局连续多年被评为“浏阳市行政执法先进单位”,并先后荣获“全国林业系统第二个五年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全国林业系统第三个五年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
注重森林资源保护,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加强林地执法。2001年5月开展了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面积161.2万亩,2002年,浏阳进入全国首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试点单位,试点面积为65893.3公顷,试点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2003年5月开展林地清理,成立专门的执法队,开展林地管理综合执法,加大了工作力度,加强了服务,使全市的征占用林地工作走上正轨。
在资源管理上,严格执行年度木材生产计划,加强木竹产品耗材定额管理,在全市建立了活立木移栽批准制度,规范了活立木的采挖、移植、运输及其审批制度,进一步强化木竹流通检查监督;同时,不断加强基层林业站建设,力争进入全国基层林业站示范县行列,2002年浏阳市林业局被国家林业局林业工作站管理总站评为“‘两个强化’培训教育活动县级先进单位”。
切实加强护林防火,根据森林防火的需要,重点组建了林场、公安、机关扑火队,计有300余人;巩固了380多个扑火应急队,人数逾5000人;加大了对野外用火的查处力度,并对查处单位给予奖励;组织实施了花炮企业防火隔离带建设工程,全市花炮企业基本上都修建了防火隔离带。
同时,还不断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监测和检疫,加强森防标准站的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公设施,健全各项制度,2001年获“湖南省森保先进单位”,2003年森保站通过了全国森保标准站的初检。
五、不断推行政务公开,加强行政权力监督。
为加强行政权力监督,确保行政决策实施公正合理,浏阳市林业局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不断推进林业政务公开,一是设立规范的公开栏,局机关及所有管理执法单位都建立了统一式样的林业政务公开栏;二是通过社会监督,每年在全市聘请了210名乡(镇)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主管和代表、知名人士为行风评议员;三是建立了林业政务服务窗口,并将6项办证手续纳入政务中心统一办公;四是加强审计监督,纪委、内审定期对非生产性开支,基建工程进行审计检查,坚持主要负责人离任审计;五是不定期加强执法检查监督;六是严把工程招标、建设质量关。通过推行政务公开,增强了工作透明度,提高了行政效能,确保了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六、不断加强两个文明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局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勤政廉政,多次被评为浏阳市“优秀领导班子”,2003年,被评为“全省林业系统纪检监察先进集体”,局机关连续七年被评为“长沙市文明单位”,2001—2003年连续三年被评为“长沙市文明标兵单位”。
作为主管全市林业工作的职能部门,浏阳市林业局党政一班人以林业两大体系建设为中心,以建设一流队伍、创一流工作业绩为目标,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多方位、多形式推动全市林业事业的发展,造林绿化、林业产业、护林防火、资源保护、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坚持以营林为基础,大力推进浏阳营林绿化事业。
1996年顺利实现全面绿化达标,1999年以来,认真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年参加人数85万人次,完成工日260万个,植树540万株,年封山育林16万公顷,完成退耕还林5.1万亩,创建3个“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3个湖南省“园林式单位”,80余个长沙、浏阳“花园式单位”。2000年、2001年分别获全国绿化委员会、人事部、国家林业局“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市(县)”、“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二、建设高效林业基地,促进林业产业化发展。
以“建设高效林业基地,推进绿色产业发展”为思路,以林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将林业工作重点转移到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绿色产业基地、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几年来,全市已建成速生丰产用材林、油茶、楠竹、花卉苗木、干果药材、森林旅游等绿色产业6万多公顷,林业产业年总产值达7亿元,全市的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初具规模。
楠竹、油茶是浏阳市的二大森林资源优势,1999~2003年,全市不断加强楠竹低改和油茶品改,促进了全市资源的快速发展和林农增收,据统计,全市楠竹蓄积已达7500万株,增幅达40.7%,累计净增新竹2200万根,新增原竹产值2.8亿元,林农、林场等增加收入1.4亿元。
花卉苗木产业已成为林业产业化建设过程中崛起的朝阳产业,近几年是花木产业的调整发展期,种植面积净增5.17万亩;专业户数由1997年不到4000户,增长到5万余人;亩平产值达8000元,是粮食等其它作物的4倍;花农人均纯收入达4500~5000元,是粮食作物的1.5倍~2倍。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市有34个乡(镇)栽培花木,花木栽培面积达10万亩,其中柏加、镇头面积分别超过2万亩,全市花木产业产值达5.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过3亿元。2000年元月,浏阳市柏加山乡被国农林业部、中国花卉协会确定为首批“全国花卉苗木示范基地”,2000年~2001年,浏阳先后获得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委员会授予的“中国花木之乡”、“中国红继木之乡”、“中国油茶之乡”称号,同时,还创建了柏加山“全国无检疫对象种苗繁育基地”。
在建设丰产林基地、加强资源培育的同时,浏阳市林业局还十分注重引导、扶持木竹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如:为切实解决竹木加工企业资源供不应求的问题,安排了木材、楠竹专项采伐指标定向供给重点加工企业,简化了办证手续,派专人驻公司负责办理加工产品运输手续,并实行“一站式”收费,为竹木加工业年逾古稀大做强铺设了一条“绿色快速通道”,如今,全市竹木加工业年产值达1.5亿元。
三、开发建设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森林生态观光园,努力推进绿色产业上档次、上水平。
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6亿,建设并基本完善了交通、通讯、供电、游道等旅游基础设施和宾馆等旅游服务设施,开发建设了十余个旅游景点和旅游娱乐设施和项目。在搞好公园硬件建设的同时,全力加强软件建设,强化了公园内部管理,创建了“AAA”景点品牌,进入全国文明单位。森林生态观光园从1999年3月开始启动,占地35公顷,总投资达2000余万元,是一个集观光、科研、示范、教育于一体的生态园,已于2002年5月6日对外开放,成为浏阳旅游业的新亮点。
四、大力推进依法治林,保护森林资源,促进全市生态环境建设。
坚持依法治林、依法行政。加大依法打击毁林犯罪的工作力度,林业系统平均每年查处各类林业案件4500余起、处罚5000余人次,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浏阳市林业局连续多年被评为“浏阳市行政执法先进单位”,并先后荣获“全国林业系统第二个五年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全国林业系统第三个五年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
注重森林资源保护,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加强林地执法。2001年5月开展了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面积161.2万亩,2002年,浏阳进入全国首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试点单位,试点面积为65893.3公顷,试点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2003年5月开展林地清理,成立专门的执法队,开展林地管理综合执法,加大了工作力度,加强了服务,使全市的征占用林地工作走上正轨。
在资源管理上,严格执行年度木材生产计划,加强木竹产品耗材定额管理,在全市建立了活立木移栽批准制度,规范了活立木的采挖、移植、运输及其审批制度,进一步强化木竹流通检查监督;同时,不断加强基层林业站建设,力争进入全国基层林业站示范县行列,2002年浏阳市林业局被国家林业局林业工作站管理总站评为“‘两个强化’培训教育活动县级先进单位”。
切实加强护林防火,根据森林防火的需要,重点组建了林场、公安、机关扑火队,计有300余人;巩固了380多个扑火应急队,人数逾5000人;加大了对野外用火的查处力度,并对查处单位给予奖励;组织实施了花炮企业防火隔离带建设工程,全市花炮企业基本上都修建了防火隔离带。
同时,还不断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监测和检疫,加强森防标准站的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公设施,健全各项制度,2001年获“湖南省森保先进单位”,2003年森保站通过了全国森保标准站的初检。
五、不断推行政务公开,加强行政权力监督。
为加强行政权力监督,确保行政决策实施公正合理,浏阳市林业局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不断推进林业政务公开,一是设立规范的公开栏,局机关及所有管理执法单位都建立了统一式样的林业政务公开栏;二是通过社会监督,每年在全市聘请了210名乡(镇)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主管和代表、知名人士为行风评议员;三是建立了林业政务服务窗口,并将6项办证手续纳入政务中心统一办公;四是加强审计监督,纪委、内审定期对非生产性开支,基建工程进行审计检查,坚持主要负责人离任审计;五是不定期加强执法检查监督;六是严把工程招标、建设质量关。通过推行政务公开,增强了工作透明度,提高了行政效能,确保了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六、不断加强两个文明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局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勤政廉政,多次被评为浏阳市“优秀领导班子”,2003年,被评为“全省林业系统纪检监察先进集体”,局机关连续七年被评为“长沙市文明单位”,2001—2003年连续三年被评为“长沙市文明标兵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