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仲池:建设城市林业生态圈 打造长沙城市绿色名片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4-02-06 00:00
信息来源:
一、充分认识加快绿化步伐,建设城市林业生态圈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林业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之一,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抓好城市绿化、改善生态环境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发展生产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建设城市林业生态圈是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提出要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创建园林城市和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许多城市的发展战略。在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要有超前意识和紧迫感,加快我市生态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状况,提升城市品位,把长沙建设成为山水相映、环境优美、全国一流的生态城市和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为长沙市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切实加强城市绿化工作,高期待、高标准建设城市林业生态圈,将森林引进城市,让城市座落在森林之中,打破原有城市低水平的绿化模式,实现城区园林化、城郊森林化、道路林荫化、社区庭院花园化,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生态环境,构建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的城市生态体系。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生态条件。
(二)建设城市林业生态圈是打造长沙绿色名片、树立新的城市品牌的发展需要。长沙作为省会城市,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昔日以底蕴深厚的湖湘文化、历史悠久的千年学府和西汉古墓闻名于世,可以说,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成为长沙人的骄傲和长沙城市的名片。但是,由于过去长沙城市主要集中在江东南北狭长地带发展,城区建筑密集、人口拥挤,城市生态环境较差。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环境为中心,大力推行“蓝天碧水”和“城市美化”工程,在充分发挥“山、水、洲、城”特色,积极搞好城市绿化、融绿于城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城市环境有了明显改观。近三年来,相继建成了潇湘大道沿江风光带和湘江大道沿江风光带。新增绿地面积330公顷。目前,全市绿地率达到31.07%,绿化覆盖率达到36.0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76平方米。绿化三项指标达到全国中等水平。但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还有较大的差距,与长沙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省会中心城市的地位仍不相称。按照国务院对我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长沙要建设成环境良好、风景优美的现代城市,就必须大力加强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构建以林木为主体,森林与其他植被有机结合的绿色生态圈,形成城区公园与园林绿地、河流道路林网与近郊远郊森林公园协调配置的城市林业生态网络体系。全力打造充分聚淀和张扬大自然的神韵、青山碧水的灵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文化精华,饱含长沙人民的理想追求、极具个性和魅力、独具山水洲城特色的城市生态环境,形象而丰富地展现长沙的天然之美,人文之美,使长沙以崭新的绿色名片彰示于世界。
(三)建设城市林业生态圈是广大市民的迫切要求。生态学这个科学术语,是十九世纪后期开始出现的。它来源于希腊语,本意是家园或居住地。生态系统是与生命联系在一起的。森林是人类诞生的摇篮。随着城市建设步伐日益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对加快林业建设、改善生态状况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创造最佳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必然要求。抓好长沙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是一件功在当代,立在千秋的为民之举。仅环城林带的建成,将为长沙增加公共绿地(城市森林)2362公顷,相当于市区现有量的56%,届时,人均公共绿地可增加3.64平方米,绿地率增加到48.2%,比现有量增加17.4个百分点。这对从根本上改善长沙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确保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
市委、市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实施启动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工程,并作为2004年政府着重要抓好的8件实事之一,纳入对区、县目标考核,实行行政问责的重要内容。各级各部门务必要增强加快绿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建设步伐,按照目标责任书要求抓好落实。
(一)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绿化意识。要继续采用“宣传发动、会议推动、表彰带动、检查促动”的有效方法,迅速掀起建设城市林业生态圈的高潮。要充分发挥新闻单位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开辟生态宣传的专题和专栏,广泛宣传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城市林业生态圈对于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人人爱绿、护绿,支持绿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要结合湖湘文化特色,建设有地方特色、有文化品位的绿色城市。长沙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和集中地,文化资源极为丰富,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我们要将长沙山、水、洲、城的自然风貌和历史名城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机结合,实施生态文化建设战略,通过城市配套景观生态设计与建设,创造出多样化的城市生活、生态与文化景观,增强城市空间环境的生态美学价值,采取保护中利用与利用中保护的生态经济思路,继承和完善文化、历史、自然名胜古迹,促进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的有机融合。
(三)要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民义务植树造林市林业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建设好城市林业生态圈的重要措施。各级政府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形成河东河西互动,城乡联动,全社会发动,全民行动的造林绿化声势。要不断丰富和完善义务植树的内容和形式,提高适龄公民履行义务的覆盖面,不断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和植树成效。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把义务植树和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四)要强化依法治绿,巩固绿化和生态建设成果。认真贯彻《森林法》和《城市绿化条例》,采取综合措施,、全面加强造林绿化成果的保护。对非法侵占的绿地、林地要按照绿化规划恢复绿地;对毁占林地、绿地,破坏绿化成果的犯罪行为要严格依法惩处。要将绿化建设纳入城市建设的各个项目中,从报建到验收,绿化不达标的不能批,也不能验收。
(五)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造林绿化建设,广泛吸纳包括外资在内的各种投资参与造林绿化。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绿化工作任期目标责任制。要加大对城市林业生态圈的投入,对城市绿化建设重点工程要明确责任人,及时解决工程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计划、国土、规划、园林、城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支持城市林业生态圈工程建设。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编制实施方案,搞好组织协调。一年之计在于春,目前正是植树造林的最有利时机,各地必须狠抓当前,保证造林绿化任务的顺利完成。确保在4 月份以前完成林业生态圈环城林带示范带建设任务。
建设城市林业生态圈、创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市和全国园林城市是改善长沙生态环境、塑造长沙城市新形象、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全市上下要迅速行动起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大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去,为把长沙建设成为环境良好、风景优美的现代城市而奋斗。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林业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之一,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抓好城市绿化、改善生态环境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发展生产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建设城市林业生态圈是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提出要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创建园林城市和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许多城市的发展战略。在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要有超前意识和紧迫感,加快我市生态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状况,提升城市品位,把长沙建设成为山水相映、环境优美、全国一流的生态城市和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为长沙市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切实加强城市绿化工作,高期待、高标准建设城市林业生态圈,将森林引进城市,让城市座落在森林之中,打破原有城市低水平的绿化模式,实现城区园林化、城郊森林化、道路林荫化、社区庭院花园化,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生态环境,构建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的城市生态体系。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生态条件。
(二)建设城市林业生态圈是打造长沙绿色名片、树立新的城市品牌的发展需要。长沙作为省会城市,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昔日以底蕴深厚的湖湘文化、历史悠久的千年学府和西汉古墓闻名于世,可以说,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成为长沙人的骄傲和长沙城市的名片。但是,由于过去长沙城市主要集中在江东南北狭长地带发展,城区建筑密集、人口拥挤,城市生态环境较差。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环境为中心,大力推行“蓝天碧水”和“城市美化”工程,在充分发挥“山、水、洲、城”特色,积极搞好城市绿化、融绿于城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城市环境有了明显改观。近三年来,相继建成了潇湘大道沿江风光带和湘江大道沿江风光带。新增绿地面积330公顷。目前,全市绿地率达到31.07%,绿化覆盖率达到36.0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76平方米。绿化三项指标达到全国中等水平。但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还有较大的差距,与长沙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省会中心城市的地位仍不相称。按照国务院对我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长沙要建设成环境良好、风景优美的现代城市,就必须大力加强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构建以林木为主体,森林与其他植被有机结合的绿色生态圈,形成城区公园与园林绿地、河流道路林网与近郊远郊森林公园协调配置的城市林业生态网络体系。全力打造充分聚淀和张扬大自然的神韵、青山碧水的灵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文化精华,饱含长沙人民的理想追求、极具个性和魅力、独具山水洲城特色的城市生态环境,形象而丰富地展现长沙的天然之美,人文之美,使长沙以崭新的绿色名片彰示于世界。
(三)建设城市林业生态圈是广大市民的迫切要求。生态学这个科学术语,是十九世纪后期开始出现的。它来源于希腊语,本意是家园或居住地。生态系统是与生命联系在一起的。森林是人类诞生的摇篮。随着城市建设步伐日益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对加快林业建设、改善生态状况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创造最佳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必然要求。抓好长沙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是一件功在当代,立在千秋的为民之举。仅环城林带的建成,将为长沙增加公共绿地(城市森林)2362公顷,相当于市区现有量的56%,届时,人均公共绿地可增加3.64平方米,绿地率增加到48.2%,比现有量增加17.4个百分点。这对从根本上改善长沙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确保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
市委、市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实施启动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工程,并作为2004年政府着重要抓好的8件实事之一,纳入对区、县目标考核,实行行政问责的重要内容。各级各部门务必要增强加快绿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建设步伐,按照目标责任书要求抓好落实。
(一)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绿化意识。要继续采用“宣传发动、会议推动、表彰带动、检查促动”的有效方法,迅速掀起建设城市林业生态圈的高潮。要充分发挥新闻单位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开辟生态宣传的专题和专栏,广泛宣传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城市林业生态圈对于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人人爱绿、护绿,支持绿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要结合湖湘文化特色,建设有地方特色、有文化品位的绿色城市。长沙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和集中地,文化资源极为丰富,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我们要将长沙山、水、洲、城的自然风貌和历史名城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机结合,实施生态文化建设战略,通过城市配套景观生态设计与建设,创造出多样化的城市生活、生态与文化景观,增强城市空间环境的生态美学价值,采取保护中利用与利用中保护的生态经济思路,继承和完善文化、历史、自然名胜古迹,促进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的有机融合。
(三)要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民义务植树造林市林业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建设好城市林业生态圈的重要措施。各级政府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形成河东河西互动,城乡联动,全社会发动,全民行动的造林绿化声势。要不断丰富和完善义务植树的内容和形式,提高适龄公民履行义务的覆盖面,不断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和植树成效。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把义务植树和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四)要强化依法治绿,巩固绿化和生态建设成果。认真贯彻《森林法》和《城市绿化条例》,采取综合措施,、全面加强造林绿化成果的保护。对非法侵占的绿地、林地要按照绿化规划恢复绿地;对毁占林地、绿地,破坏绿化成果的犯罪行为要严格依法惩处。要将绿化建设纳入城市建设的各个项目中,从报建到验收,绿化不达标的不能批,也不能验收。
(五)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造林绿化建设,广泛吸纳包括外资在内的各种投资参与造林绿化。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绿化工作任期目标责任制。要加大对城市林业生态圈的投入,对城市绿化建设重点工程要明确责任人,及时解决工程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计划、国土、规划、园林、城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支持城市林业生态圈工程建设。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编制实施方案,搞好组织协调。一年之计在于春,目前正是植树造林的最有利时机,各地必须狠抓当前,保证造林绿化任务的顺利完成。确保在4 月份以前完成林业生态圈环城林带示范带建设任务。
建设城市林业生态圈、创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市和全国园林城市是改善长沙生态环境、塑造长沙城市新形象、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全市上下要迅速行动起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大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去,为把长沙建设成为环境良好、风景优美的现代城市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