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支柱产业 建设竹业强县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3-12-12 00:00
信息来源:
会同县位于怀化市南部,是湖南省楠竹大县和全国100个商品竹基地县之一。全县土地总面积337万亩,人口33.8万。全县林地面积248万亩,森林覆盖率71.4%。其中,楠竹面积34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13.7%,立竹蓄积4828万根,亩均142根。全县25个乡镇均有分布。其中竹林面积3万亩以上的乡镇有7个,面积1万亩以上的乡镇有5个。自l995年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加快山地开发产业化的决定》以来,始终坚持把楠竹开发作为发展高效林业、振兴林区经济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战略工程来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狠抓了基地培育和竹产品加工开发,楠竹产业取得较快发展,楠竹开发综合效益显著提高。从1995年到2002年,全县共完成楠竹新造40577亩,楠竹低改316569亩,立竹胸径由8.7厘米增加到10.4厘米。全县拥有大小楠竹加工企业41家,楠竹初加工户7000余户,从事楠竹经营加工人数达3.8万人,形成了竹地板、竹胶板、竹浆造纸、竹筷、竹工艺品等五大系列ll0多个品种。楠竹年产值达2.5亿元以上,出口创汇80万美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一强,已逐渐倔起成为我县一大重要文柱产业。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立足实际,确立楠竹开发地位
l992年我县实现“灭荒”达标以后,县委、县政府围绕林区在绿起来的基础上,如何尽快地活起来、富起来,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楠竹不仅具有周期短、见效快、用途广、效益好和能永续利用等特点,而且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绿化美化环境的良好生态功能,其市场开发前景十分广阔。而我县楠竹分布广泛,资源丰富,群众基础好,开发楠竹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和巨大的开发潜力。县委、县政府迅速作出了《关于深化山地综合开发的决定》和《关于加快山地开发产业化的决定》,把实施山地综合开发作为发展县域经济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战略工程来抓。其中又把楠竹开发作为重头戏摆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为切实抓好楠竹开发这一重要致富工程和生态工程,县里成立了楠竹开发领导小组,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全面负责全县楠竹开发的组织实施。并制订了具体的发展规划:到20l0年,全县楠竹面积发展到40万亩,立竹蓄积达6000万株,年采伐量达300万根,年产值突破4亿元。为使这一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使全县广大干部形成共识,我们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横幅、墙报等宣传媒介,大讲楠竹开发的目的、意义、方法。特别是通过采取办培训班,领导办样板、组织参观学习等多种形
式,有效地增强了广大干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充分认识到楠竹产业开发的现实意义,从而使全县高度统一,形成了大搞、快搞、搞好掐竹产业开发的共识,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
二、多方筹资,加快产业开发进程
楠竹开发是一项资金投入巨大,任务极其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举全县之力,发动全民参与楠竹产业开发,才能加快产业化进程,取得实效。因此,在实施楠竹开发当中,我们始终坚持走多元主体投入、多种形式开发、全社会办竹业的路子,全方位推进楠竹产业开发进程。一是各级领导办样板引导楠竹开发。为确保楠竹产业开发的速度、质量和规模,县、乡、村三级层层签定了楠竹开发责任状,实行风险抵押、有效地增强了责任感。各级领导纷纷办样板、搞示范。有力地带动了群众搞开发。据统计,近年来县乡党政领导共办楠竹开发样板98块,面积达5.2万亩。二是动员党政机关集资搞开发。县委、县政府制定《会同县党政机关创办山地综合开发性实体的实施方案》,动员党三是鼓励竹木经营,加工企业投资建基地搞开发。县委、县政府规定,竹木加工企业必须按产品销售收入的1%、竹木经营单位按经营总额的1.5%提取资源培植基金,用于企业建基地。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实现产、加、销一条龙的生产格局。到目前为止,全县竹木经营、加工企业共建楠竹基地21个,面积6875亩。四是大力引进外资促进楠竹开发。为拓宽融资渠道,加快促进楠竹开发,我们切实改善投资环境,广泛内引外联,加大引进外资力度。几年来,我县共引进县外资金80万元,开发楠竹16500亩。五是发动广大群众大搞掐竹开发。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主力军作用,多层次、多渠道动员群众投入楠竹开发,极大地加快了
楠竹产业开发进程。
同时,为加大楠竹规模开发力度,促进林地有序流转,县里及时出台了有关配套政策,允许采取多种形式投入楠竹开发,主要的开发形式有:租赁开发、承包开发、股份开发、联合开发、征地开发。多种开发形式适应了楠竹规模开发的需要。据统计,在近几年的楠竹开发中,通过上述各种形式进行流转的楠竹面积达l 0.5万亩,规模效益十分明显。
三、科技兴竹,提高产业开发效益
为充分利用楠竹资源优势,提高经济效益,我县极为重视科学育竹和开发。精心规划,积极推广楠竹速生丰产技术,大力开展新产品开发,取得显著成效,着力加大了科技兴竹的力度。
一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会同县按照“现有竹林面积大的乡镇以低改为主,楠竹少的乡以新造为主”的工作方针,因地制宜地制订了统一规划和分类改造方案。楠竹低改:立地条件好、交通便利,生产潜力大的l0万亩竹林,采取“砍杂除蔸,深挖垦复,适量施月巴,合理挖笋,伐竹,办场管理”等措施,以培育楠竹大径材为主;对交通较为便利,立地条件和生产潜力中等的l0万亩竹林,通过“砍去杂灌,全面垦复,留笋养竹,合理采伐”等措施,以培育材用和纸浆用付丰产林为主;交通不便,立地条件和生产潜力较差的14万亩竹林,则采取“修山和留笋养竹,补、造、改、管相结合”等措施,以尽快恢复林相,培育纸浆丰产林为主;对沿路沿河的楠竹林,则采取“封育管护和合理利用”相结合的措施,以培育楠竹生态林为主,从而使全县的楠竹生产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二是办点示范,推广科技,为调动广大林农科技兴竹的积极性,会同县林业局和市林业局、县科技局等单位密切配合,进行了一系列楠竹开发科技示范。首先是在肖家坡脚村等地租山1000亩进行楠竹低改丰产试验,通过采取“砍杂除蔸,深挖垦复,适量施肥,调整结构,办场管理”等技术措施,标准地亩均立竹由改造前的66株增加到600株,提高了8倍,平均每亩每年度新增楠竹89株,最高达120多株,平均胸径增大2厘米,最大单株胸径达l6厘米,亩年创产值1000元以上,为改造前的3.3倍。该项目曾获省林业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被怀化市列为十大科技推广项目之一。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楠竹笋材两用丰产林技术推广”和“楠竹大径材培育技术”等试验,均取得显著成效。如大径竹的培育,通过试验,使新竹平均胸径达12.84厘米,比对照试验高出2.71厘米,其中胸径12厘米以上的大径竹占86.2%,亩年创产值达l 566元,分别是改造前和一般丰产林的4.6和1.5倍。该项目先后荣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通过这些科技示范,在全县迅速掀起楠竹低改的热潮,广大竹农每年自发上山进行砍杂垦复,有效提高了竹林质量和产出。
三是开发新工艺新产品,促进产业发展。近年来,会同县始终把科技创新和新产品开发作为开展产业开发,增加产品附加值的核心工作来抓。在引进新设备的同时,积极与有关科研院所和专家进行技术合作,不断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样化新产品,研发新工艺。如金裕公司,近年来,研究开发的横中拼竹地板和竹节拼地板获国家专利,新产品炭化地板、夹心地板、竹木复合地板畅销市场。利用竹加工边角料制浆造纸新工艺,较好地解决机制竹浆造纸原料紧张的矛盾,为竹浆造纸注入了活力。
四、发展加工,努力实现资源增效
按照“建基地,搞加工,活市场,创高效”的捕竹产业化思路,近年来,培育了一批竹胶板、竹纸、竹工艺品加工企业,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提高了竹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了竹资源的开发利用。我县竹制加工业已涉及到建筑、造纸、家具、工艺美术、包装、运输等行业,相应加工企业发展迅猛。全县现有大小楠竹加工企业41家,年加工产值达1.2亿元。呈现出国家、集体、联户、个私、合资一起上的局面。会同县金裕竹业股份有限公司,是2002年6月在原湖南金裕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的基础上通过整体改制建立起来的,公司注册资本达2500万元。公司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引导下,通过内抓管理、技改扩产,外抓市场、科技增效,已形成年产值5000万元的生产规模,比建厂初期增长l0倍,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产品规模品种达30多项,其中三项产品荣获国家专利,产品销往国内20个省市,远销欧美市场。我县竹胶板工业根据市场需求,依托丰富资源得到快速发展,从2000年起迅速发展到7家,产量达1.8万立方米,产值达5000余万元。楠竹加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楠竹产业化进程,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五、总结提高,力争再上新的台阶
会同县在前段楠竹开发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整体开发水平仍然较低,离上级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因此,会同决心在拥有良好开端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提高,把会同县楠竹开发51向更深、更高层次发展。一是要在楠竹开发力度上有新的突破。科学搞好规划,把楠竹产业开发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采取新造、扩鞭、低改和混交相结合等措施,力争到2020年使全县楠竹林面积达到50万亩,在做大做强楠竹产业的同时,实现生态林业强县的奋斗目标。二是要在开发规模上有新的突破。要进一步加大竹林有偿流转力度,在巩固好原有100个千亩楠竹重点村的基础上,力争新发展50个千亩柿竹重点村。三是在科技兴竹上有新突破。在继续搞好楠竹大径材和丰产林培育、技术推广的基础上,紧紧依托有关科研部门,开展新的科研课题,提高楠竹开发综合效益。四是在加工增值上有新的突破。在继续办好金裕竹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县竹胶板生产线的基础上,立足市场,充分论证,新上一批起点高、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外向型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出口创汇的名牌产品。使会同县楠竹产业建设真正形成产加销一条龙,林工贸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将会同县楠竹产业化建设全面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使会同县楠竹产业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和竹产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成为改善生态环境和建设秀美山川新会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立足实际,确立楠竹开发地位
l992年我县实现“灭荒”达标以后,县委、县政府围绕林区在绿起来的基础上,如何尽快地活起来、富起来,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楠竹不仅具有周期短、见效快、用途广、效益好和能永续利用等特点,而且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绿化美化环境的良好生态功能,其市场开发前景十分广阔。而我县楠竹分布广泛,资源丰富,群众基础好,开发楠竹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和巨大的开发潜力。县委、县政府迅速作出了《关于深化山地综合开发的决定》和《关于加快山地开发产业化的决定》,把实施山地综合开发作为发展县域经济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战略工程来抓。其中又把楠竹开发作为重头戏摆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为切实抓好楠竹开发这一重要致富工程和生态工程,县里成立了楠竹开发领导小组,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全面负责全县楠竹开发的组织实施。并制订了具体的发展规划:到20l0年,全县楠竹面积发展到40万亩,立竹蓄积达6000万株,年采伐量达300万根,年产值突破4亿元。为使这一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使全县广大干部形成共识,我们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横幅、墙报等宣传媒介,大讲楠竹开发的目的、意义、方法。特别是通过采取办培训班,领导办样板、组织参观学习等多种形
式,有效地增强了广大干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充分认识到楠竹产业开发的现实意义,从而使全县高度统一,形成了大搞、快搞、搞好掐竹产业开发的共识,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
二、多方筹资,加快产业开发进程
楠竹开发是一项资金投入巨大,任务极其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举全县之力,发动全民参与楠竹产业开发,才能加快产业化进程,取得实效。因此,在实施楠竹开发当中,我们始终坚持走多元主体投入、多种形式开发、全社会办竹业的路子,全方位推进楠竹产业开发进程。一是各级领导办样板引导楠竹开发。为确保楠竹产业开发的速度、质量和规模,县、乡、村三级层层签定了楠竹开发责任状,实行风险抵押、有效地增强了责任感。各级领导纷纷办样板、搞示范。有力地带动了群众搞开发。据统计,近年来县乡党政领导共办楠竹开发样板98块,面积达5.2万亩。二是动员党政机关集资搞开发。县委、县政府制定《会同县党政机关创办山地综合开发性实体的实施方案》,动员党三是鼓励竹木经营,加工企业投资建基地搞开发。县委、县政府规定,竹木加工企业必须按产品销售收入的1%、竹木经营单位按经营总额的1.5%提取资源培植基金,用于企业建基地。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实现产、加、销一条龙的生产格局。到目前为止,全县竹木经营、加工企业共建楠竹基地21个,面积6875亩。四是大力引进外资促进楠竹开发。为拓宽融资渠道,加快促进楠竹开发,我们切实改善投资环境,广泛内引外联,加大引进外资力度。几年来,我县共引进县外资金80万元,开发楠竹16500亩。五是发动广大群众大搞掐竹开发。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主力军作用,多层次、多渠道动员群众投入楠竹开发,极大地加快了
楠竹产业开发进程。
同时,为加大楠竹规模开发力度,促进林地有序流转,县里及时出台了有关配套政策,允许采取多种形式投入楠竹开发,主要的开发形式有:租赁开发、承包开发、股份开发、联合开发、征地开发。多种开发形式适应了楠竹规模开发的需要。据统计,在近几年的楠竹开发中,通过上述各种形式进行流转的楠竹面积达l 0.5万亩,规模效益十分明显。
三、科技兴竹,提高产业开发效益
为充分利用楠竹资源优势,提高经济效益,我县极为重视科学育竹和开发。精心规划,积极推广楠竹速生丰产技术,大力开展新产品开发,取得显著成效,着力加大了科技兴竹的力度。
一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会同县按照“现有竹林面积大的乡镇以低改为主,楠竹少的乡以新造为主”的工作方针,因地制宜地制订了统一规划和分类改造方案。楠竹低改:立地条件好、交通便利,生产潜力大的l0万亩竹林,采取“砍杂除蔸,深挖垦复,适量施月巴,合理挖笋,伐竹,办场管理”等措施,以培育楠竹大径材为主;对交通较为便利,立地条件和生产潜力中等的l0万亩竹林,通过“砍去杂灌,全面垦复,留笋养竹,合理采伐”等措施,以培育材用和纸浆用付丰产林为主;交通不便,立地条件和生产潜力较差的14万亩竹林,则采取“修山和留笋养竹,补、造、改、管相结合”等措施,以尽快恢复林相,培育纸浆丰产林为主;对沿路沿河的楠竹林,则采取“封育管护和合理利用”相结合的措施,以培育楠竹生态林为主,从而使全县的楠竹生产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二是办点示范,推广科技,为调动广大林农科技兴竹的积极性,会同县林业局和市林业局、县科技局等单位密切配合,进行了一系列楠竹开发科技示范。首先是在肖家坡脚村等地租山1000亩进行楠竹低改丰产试验,通过采取“砍杂除蔸,深挖垦复,适量施肥,调整结构,办场管理”等技术措施,标准地亩均立竹由改造前的66株增加到600株,提高了8倍,平均每亩每年度新增楠竹89株,最高达120多株,平均胸径增大2厘米,最大单株胸径达l6厘米,亩年创产值1000元以上,为改造前的3.3倍。该项目曾获省林业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被怀化市列为十大科技推广项目之一。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楠竹笋材两用丰产林技术推广”和“楠竹大径材培育技术”等试验,均取得显著成效。如大径竹的培育,通过试验,使新竹平均胸径达12.84厘米,比对照试验高出2.71厘米,其中胸径12厘米以上的大径竹占86.2%,亩年创产值达l 566元,分别是改造前和一般丰产林的4.6和1.5倍。该项目先后荣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通过这些科技示范,在全县迅速掀起楠竹低改的热潮,广大竹农每年自发上山进行砍杂垦复,有效提高了竹林质量和产出。
三是开发新工艺新产品,促进产业发展。近年来,会同县始终把科技创新和新产品开发作为开展产业开发,增加产品附加值的核心工作来抓。在引进新设备的同时,积极与有关科研院所和专家进行技术合作,不断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样化新产品,研发新工艺。如金裕公司,近年来,研究开发的横中拼竹地板和竹节拼地板获国家专利,新产品炭化地板、夹心地板、竹木复合地板畅销市场。利用竹加工边角料制浆造纸新工艺,较好地解决机制竹浆造纸原料紧张的矛盾,为竹浆造纸注入了活力。
四、发展加工,努力实现资源增效
按照“建基地,搞加工,活市场,创高效”的捕竹产业化思路,近年来,培育了一批竹胶板、竹纸、竹工艺品加工企业,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提高了竹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了竹资源的开发利用。我县竹制加工业已涉及到建筑、造纸、家具、工艺美术、包装、运输等行业,相应加工企业发展迅猛。全县现有大小楠竹加工企业41家,年加工产值达1.2亿元。呈现出国家、集体、联户、个私、合资一起上的局面。会同县金裕竹业股份有限公司,是2002年6月在原湖南金裕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的基础上通过整体改制建立起来的,公司注册资本达2500万元。公司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引导下,通过内抓管理、技改扩产,外抓市场、科技增效,已形成年产值5000万元的生产规模,比建厂初期增长l0倍,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产品规模品种达30多项,其中三项产品荣获国家专利,产品销往国内20个省市,远销欧美市场。我县竹胶板工业根据市场需求,依托丰富资源得到快速发展,从2000年起迅速发展到7家,产量达1.8万立方米,产值达5000余万元。楠竹加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楠竹产业化进程,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五、总结提高,力争再上新的台阶
会同县在前段楠竹开发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整体开发水平仍然较低,离上级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因此,会同决心在拥有良好开端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提高,把会同县楠竹开发51向更深、更高层次发展。一是要在楠竹开发力度上有新的突破。科学搞好规划,把楠竹产业开发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采取新造、扩鞭、低改和混交相结合等措施,力争到2020年使全县楠竹林面积达到50万亩,在做大做强楠竹产业的同时,实现生态林业强县的奋斗目标。二是要在开发规模上有新的突破。要进一步加大竹林有偿流转力度,在巩固好原有100个千亩楠竹重点村的基础上,力争新发展50个千亩柿竹重点村。三是在科技兴竹上有新突破。在继续搞好楠竹大径材和丰产林培育、技术推广的基础上,紧紧依托有关科研部门,开展新的科研课题,提高楠竹开发综合效益。四是在加工增值上有新的突破。在继续办好金裕竹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县竹胶板生产线的基础上,立足市场,充分论证,新上一批起点高、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外向型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出口创汇的名牌产品。使会同县楠竹产业建设真正形成产加销一条龙,林工贸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将会同县楠竹产业化建设全面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使会同县楠竹产业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和竹产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成为改善生态环境和建设秀美山川新会同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