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产业化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3-12-05 00:00
信息来源: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21世纪头20年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江总书记特别强调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为林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对林业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认为,这是林业发展的极好历史机遇,小康社会建设,林业的任务更加光荣而艰巨。
一、常德林业发展的现状
全市有林业用地1131万亩,是耕地面积的2倍;有林地893万亩,其中用材林284万亩,防护林114万亩,薪炭林27万亩,特用林81万亩,经济林288万亩(其中油茶170万亩),竹林69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133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0.7%。全市共有17个国有林场,并建有10个森林公园(国家级5个、省级3个、市级2个)、4个自然保护区(国家级1个、省级3个)和18个自然保护小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220万亩,占整个国土面积的8%。2001年产木材30万立方米,楠竹450万根,林业总产值3.5亿元。
1996年我市实现全面绿化达标之后,以建设林业两大体系为目标,大力调整林业结构,推进林业产业化建设,初步形成了汉寿、澧县、安乡等平原湖区的杨树产业,桃源、鼎城、汉寿等山丘区的楠竹产业,桃源、鼎城、临澧等低丘陵区油茶产业的林业产业化格局。
自1977年我市开始引种欧美黑杨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目前全市有杨树面积79万亩,活立木总蓄积200多万立方米,主要分布在沅水流域、澧水流域和西洞庭湖平原湖区三大片的172个乡镇,年产杨木10—15万立方米。有“中国黑杨之乡”美誉的汉寿县,现有杨树面积30万亩,活立木蓄积113万立方米,15年来累计产杨木120万立方米,实现系列产值6亿多元,创利税1亿多元,乡村集体和农户增收2亿多元。现已成为全省重要的轻工原料林生产基地。该县围堤湖乡从1978年开始栽植黑杨,到目前已建立了2万亩基地,从1988年开始采伐,14年来累计产商品木14万立方米,创产值6340万元,创利税570万元。
丰富的杨树资源也带动了为杨木加工业,全市以杨木为主的木材加工企业300多家,年消耗杨木近15万立方米。汉寿县以杨木为主的加工企业160家,拥有永昌盛木业公司、洞庭木业公司等龙头型加工企业,年加工杨木6万立方米以上,开发出的包装材、装饰材、日用品等十多个系列几十个品种的产品畅销国内外。
杨树产业的迅速崛起,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它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场,在地区经济中占有一定地位。“要致富,种杨树”,杨树已经成为平湖区农民的“摇钱树”,杨树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千家万户的农民致富奔小康。
杨树产业的发展,不仅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缓解了木材的缺口压力,还带动了运输、购销及其它机关产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劳动力的转移,拉伸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链条。
杨树作为平原湖区的农田林网防护林体系的主体,有力地促进了平湖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美化,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生态保障。据科学测定,23—50米宽的杨树林带可减轻风力12—16%,可使早稻增产5.8%,晚稻增产12.4%,油菜增产7.1%;一线防洪大堤500米外洲的防浪护堤林可削减21.4%的洪峰强度。同时成带、成片的杨树构成平湖区特有的森林景观,美化环境,为旅游开发创造了条件,也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据有关专家考察,西洞庭湖区的鸟类由原来的114种增加到了207种。
楠竹产业是我市林业经济的又一增长点。据统计,全市共有楠竹林面积70万亩,立竹蓄积8933万根,亩平127根。主要分布在桃源、鼎城、汉寿等3个区、县56个乡镇(场),年采伐楠竹450万根。其中桃源楠竹具有杆高、带长、材厚、纤维韧性强等特点,是加工、造纸的理想材料。1995年以来,桃源县委、县政府以“一根楠竹奔小康”为目标,依托楠竹资源优势,结合退耕还林等林业工程项目,狠抓产业结构调整,走出了一条兴竹强县的产业之路。目前全县楠竹面积50万亩,立竹蓄积7500万根,年产值1.8亿元。并形成了以319国道为纽带,杨溪桥为中心的十里楠竹加工走廊,全县有各类楠竹经营加工户5600多户,年加工楠竹300万根,主要产品有装饰材料、竹农具、竹家俱、竹笋食品、竹生活日用品、竹工艺品等8个系列,156个品种,年加工产值1.3亿元。涌现了跃宇竹业有限公司、滕达竹制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年加工楠竹100万根,产值过千万元,解决农村劳动力1000多人,收入增加4000——6000元。
油茶是我市的林业特色资源,更是特色产业、传统产业。油茶是我国特有的,其茶籽油是一种纯天然绿色保健食品,在各种食用油中出类拔萃,品质能与国际上著名的橄榄油媲美,享有“东方橄榄油”的美誉,在国内外市场看好,国际粮农组织已将其列为重点推广的一种食用油。目前全市有油茶面积170多万亩,除安乡以外均有分布,遍及全市丘陵山区100多个乡镇,我市的油茶无论是总面积、还是总产量列全省第三位。90年代以来,全市实施油茶常规技术低改25万亩,更新引进油茶优良品种(寒露籽系列)无性系8个、造林近2万亩,有的已开始受益。据多年的定点观测,油茶进行常规技术低改后,三年即可使产量翻一番,产值增一倍。桃源、临澧县、鼎城区油茶低改大面积可产茶油10—15公斤,是改造前的3—4倍产量和产值。鼎城区丁家港乡刘胜富经营的茶山亩产可达到20公斤油。而我们现在大面积的油茶山亩产只有4—6斤油,与此相比较相差2—8倍,低产改造以后,有的乡、村经营油茶的收入占到了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临澧县修梅镇1995年开始的油茶低改林地,1997年产油21公斤。按照此计算,全市170万亩油茶中100万亩常规低改3年左右亩产10公斤茶油,12元/公斤,则第一产业年产值可达1.2亿元以上,全市农业人口500万人,可人平增收30元。另外还可以开发第二、第三产业进行加工增值。油茶的开发潜力巨大,完全有望成为我市农村的支柱产业。
林业产业存在的问题。我市林业产业虽然取得长足进步,但与做大做强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林业产业的发展尚处在粗放经营阶段。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质量较低。森林资源的树种和林龄结构不尽合理。中幼龄林面积占94.7%,近期内可供采伐利用的近成过熟林蓄积仅占森林总蓄积量的10.3%左右。森林资源保护形势严峻。林业收益分配不合理,林农生产积极性不高。
二、国际、国内林业产业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芬兰是世界林业发达国家,其森林面积不到世界总量的1%,木材产量也仅占世界总产量1.5%,而其林产工业总值、林业出口总值、纸和纸板的出口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10%、15%。芬兰林业之所以能够以低消耗达到高产出,主要原因是其发展了林业产业。芬兰从16世纪开始出口木材,17世纪开始出口锯材,19世纪开始制浆造纸,20世纪林产工业得到大发展。50年代以前,林产品的出口占全国出口总值的50%以上,1960年曾达到75.3%。之后,森林工业又推动了其它工业的发展,如林业机械的制造,电子工业,其最著名的诺基亚公司就是孕育于森工企业。虽然其木材产量是基本稳定的,但其出口的绝对数量是一直上升的。芬兰80年代开始发展高产值的林产品,在1985年,芬兰林业部门的投入产出核算结果显示1立方米木材用于制材和人造板,产值为648.4芬兰马克,如果用于制造纸浆,可得产值为1505.8芬兰马克,增长近3倍。芬兰1983年林产品出口值为180亿芬兰马克,1988年达300亿芬兰马克,增长了67%,而这期间木材生产只增长17%。可以说芬兰林业产值的增长并不是由于木材生产增长所致,而是利用有限的木材资源,通过产业链的拉长,达到了增值、增效的目的。
俄罗斯是世界林业大国,其森林面积占世界总量的近1/4,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由于林产工业的落后,其木材生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十分有限。到80年代末,其单位体积木材的林产品产值只有美国的38%,芬兰的40%多。由于加工业的落后,其林产品出口的份额中,超过2/3为原木和据材,纸浆和纸制品不足1/3。目前,俄罗斯林产品出口数量并不比芬兰低,但其创汇的收入还不及芬兰的1/5。
与芬兰林业相比,英国的林业产业走的是另一条路子,即第三产业为主。英国85%的木材依赖进口,国内林业发展的重点是保护资源,增加森林,改善生态,提高森林的景观价值,促进森林旅游和林区游憩。森林旅游已成为英国林业的支柱产业,以其良好的林区设施吸引了大量游客。1998年,英国森林旅游人数已达3.55亿人次,其木材产值还不及其森林旅游门票收入的1/10。
黑龙江省(含龙江集团)是我国森林资源最为丰富的省,其活立木总蓄积量15.7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13.85%。2001年黑龙江省木材采伐量是974.71万立方米,林业总产值为238.3亿元。而浙江省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只有1.27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1.12%,只有黑龙江省的8.1%。2001年,浙江省木材采伐量是198.79万立方米,为黑龙江的20.4%,而其林业总产值是560.8亿元,是黑龙江的2.35倍。分析两省在木材生产和林业产值形成的巨大剪刀差的原因,浙江省之所以获得高产值,原因之一是拉长了加工的产业链条,浙江省人造板制造业、林化产品制造、造纸及纸制品业产值是黑龙江的6.4倍、6.5倍和55倍。原因之二是浙江省扩大了产业面,优化了产业结构,发展了花卉、茶桑果等非木质林产品,2001年浙江这两项总产值是27亿元和88亿元,分别是而黑龙江90万元和3514万元的3000倍、251倍。
三、培育林业支柱产业,加快林业产业化步伐,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
(一)我市林业产业化建设的重点和目标
1、总体目标。到2010年,林业产业总值达20亿元,其中:林业增加值达10亿元,山区农民的收入中,依靠林业综合开发增加的收入占50%,支柱产业的地位基本确立。到2020年,林产业总产值达40亿元,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加强。
2、森林资源目标。2010年,有林地面积950万亩,其中:速生丰产工业用材林基地达到350万亩(150万亩杨树,200万亩松、阔、杉等)。竹林100万亩、油茶150万亩,经济果木林120万亩,净增有林地150万亩;森林覆盖率50%;活立木蓄积1500万立方米,净增200万立方米。2020年,有林地面积1000万亩,净增有林地50万亩,森林覆盖率55%,活立木蓄积量1800万立方米,净增300万立方米。
3、林业工业目标。2010年,木材总产量180万立方米,其中商品材60万立方米;毛竹总产量600万根,其中商品竹500万根;木材、竹材综合利用率分别为65%和75%;人造板产量30万立方米;木浆造纸产量20万吨。2020年,木材总产量110万立方米,其中商品材80万立方米;毛竹总产量800万根,其中商品竹600万根;木材、竹材综合利用率分别为70%和80%;人造板产量40万立方米;木浆造纸产量30万吨。
4、大企业目标。用5—15年时间,重点培育和扶持3—5个产值达1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和1—2个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集中力量建设木浆纸、竹木加工、苗木花卉、果食品加工等3—5个支柱产业重点项目,创10项以上省名牌。
总的布局是:汉寿、安乡和澧县、鼎城的西洞庭区域建设以杨树为主的农田防护林网及其相关的产业;汉寿、鼎城、桃源的沅水以南区域建设楠竹基地及其加工产业;石门、澧县、鼎城建设名特优水果基地及其加工产业;桃源、临澧、鼎城、汉寿等地的丘陵山区建设油茶基地及其加工产业;武陵区及其环市区乡镇突出抓好木材加工业、花卉苗木产业;在所有国有林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森林生态旅游业。
(二)发展重点
确定我市林业产业发展重点,必须依据国家关于重点发展林业产业的政策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培育和扶持支柱产业的政策措施,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来确定。从本市的市情、林情出发,综合林业产业规划目标,我们认为林业产业发展重点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森林资源培育。森林资源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要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明确森林资源培育方向和重点,加大森林资源培育力度。培育森林资源要以提高林木生长率和森林资源总体质量为主,狠抓定向培育、集约经营和速生丰产。重点是建设以杨树为主的百万亩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基地、百万亩竹业基地和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努力实现森林资源规划目标。突出抓好中幼林抚育间伐、低产林分改造和林种树种结构调整,最大限度地发展森林资源,为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来源。
2、人造板工业。人造板产品品种需求扩大,发展前景广阔。要集中力量发展中高密度纤维板、定向结构刨花板等新型人造板。从目前和今后一定时期(10—15年)市场容量和消费需求分析,人造板工业发展潜力很大。新建人造板企业要严要求、高起点、上规模、讲质量。新上中高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企业年生产能力要达到30万立方米以上。要重点抓好上海新高潮集团有限公司、吉林森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来常投资的杨木加工、20万立方米刨花板生产项目,德宝科技有限公司10万立方米中高密度板生产项目的新建,跃宇竹业有限公司、滕达竹制品、浏阳河竹业公司等竹胶合板竹制品加工项目的扩大规模。
3、木浆造纸业。制浆造纸资源利用充分、市场广阔。现在我国每年需进口100多万吨纸或纸浆。纸的人均消耗量,全国人均9公斤,而世界人均水平是90公斤,最高的国家达293公斤,差距很大,潜力也很大。木浆造纸是最具有发展前途的林业产业主导产品,发展木浆造纸是我市林业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木浆造纸要突出规模经济,要着重发展低污染高效益的纸浆,充分利用林区剩余物、次小薪材、竹材等,提高综合利用率。重点建设岳纸集团与洞庭水殖投资的20万吨木浆生产项目。
(三)采取得力措施,有效地推进林业产业化发展
1、各级领导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创新机制上下功夫。林业产业化建设是我市林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林农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之一。发展林业产业,为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农民增加就业和收入开辟了新的渠道。因此,各级领导应从推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这就要求各级领导树立市场经济观念,树立开放式经营观念,树立产加销、科工贸一体化的观念。要转变政府职能,在创新林业经营机制上下功夫。林业产业化是大势所趋,但又不会自然形成,要靠引导、支持,才能健康发展。
2、实施分类经营、分类管理,建立新的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根据森林的用途 生产经营目的将森林资源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实施分类经营、分类管理,推行不同的政策措施。商品林的经营作为基础产业,是以生产木材、提供工业原料、追求最佳的经济效益为目的。因此,商品林的经营要以市场为导向,由经营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要在以下几方面给予扶持:一是注入资本金,提供财政周转金和银行贷款,重点扶持商品林基地建设;二是对投资经营商品林,特别是吸引外资开发商品林的,予以优惠政策:允许商品林资产合理流动,并在缴纳特产税、所得税、育林费、维简费等方面给予减免、返还;三是将重点商品林生产项目,如速生丰产用材林、工业原料林、竹林、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列入基础性项目进行管理,在计划安排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公益林以满足国土保安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属于社会公益事业,由政府组织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和管理。因此,各级政府应在以下几方面予以扶持:一是将经营公益林为主的单位,列入事业单位,实行事业化管理;二是将公益林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政府财政增加对公益林建设的投入;三是逐步建立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3、加大投资力度,集中资金,重点扶持。要重点项目予以倾斜。集中资金和力量,重点抓好具有一定规模和效益的林产业骨干企业和项目。对此,建议市里在立项和投入上要给予重点倾斜、重点扶持。把重点放在附加值高,技术水平高,生产规模适当和市场容量大的产品上,争取在产品产量、品种、效益等方面有大的突破。同时,还要多渠道筹资,增加产业投入,增加用于林业社会公益事业的投资。要轻敛薄赋,落实和完善有关税费政策,为林业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确保林业资金专款专用。林业部门依法征收的育林费、维简费是以林养林资金,是林业再生产资金。在培育和扶持林业产业中,要收足、管严、用好这些资金,确保专款专用,严禁任何单位、个人以任何名义挪用、平调、截留。
4、合理规划布局,大力发展林产工业。发展林业产业化,要突出优化结构,制定旨在加快林业产业建设步伐,全面带动林产业的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规划。根据林业资源和市场状况确立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并围绕主导产业,建立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从我市的森林资源来看,以松和阔叶树为主的工业原料林较少,加强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是加大资源培育的首选项目,要大力发展松、杨、桤木等的钱阔工业原料林基地,发展笋竹两用林基地。在区域布局上,重点林区在建好生态林的同时,要发挥优势,实施好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工程;丘陵低山区重点抓好木本粮油、木本药材、楠竹、油茶、干鲜水果等特色林业和其它经济果木林,平原地区要以百万亩杨树工程为龙头,重点抓好工业原料林和农田林网建设,发展平原林业经济。林产工业是林业产业化的龙头,目前我市是一个薄弱环节,从现在起,要围绕杨树产业、楠竹产业、油茶产业、林产化工业、果品加工业等为重点,大力发展以竹木加工业为主体的林产工业。同时,还要着力发展以苗木花卉及森林旅游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全面推动林业产业化发展,为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常德市林业局局长肖正汉)
一、常德林业发展的现状
全市有林业用地1131万亩,是耕地面积的2倍;有林地893万亩,其中用材林284万亩,防护林114万亩,薪炭林27万亩,特用林81万亩,经济林288万亩(其中油茶170万亩),竹林69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133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0.7%。全市共有17个国有林场,并建有10个森林公园(国家级5个、省级3个、市级2个)、4个自然保护区(国家级1个、省级3个)和18个自然保护小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220万亩,占整个国土面积的8%。2001年产木材30万立方米,楠竹450万根,林业总产值3.5亿元。
1996年我市实现全面绿化达标之后,以建设林业两大体系为目标,大力调整林业结构,推进林业产业化建设,初步形成了汉寿、澧县、安乡等平原湖区的杨树产业,桃源、鼎城、汉寿等山丘区的楠竹产业,桃源、鼎城、临澧等低丘陵区油茶产业的林业产业化格局。
自1977年我市开始引种欧美黑杨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目前全市有杨树面积79万亩,活立木总蓄积200多万立方米,主要分布在沅水流域、澧水流域和西洞庭湖平原湖区三大片的172个乡镇,年产杨木10—15万立方米。有“中国黑杨之乡”美誉的汉寿县,现有杨树面积30万亩,活立木蓄积113万立方米,15年来累计产杨木120万立方米,实现系列产值6亿多元,创利税1亿多元,乡村集体和农户增收2亿多元。现已成为全省重要的轻工原料林生产基地。该县围堤湖乡从1978年开始栽植黑杨,到目前已建立了2万亩基地,从1988年开始采伐,14年来累计产商品木14万立方米,创产值6340万元,创利税570万元。
丰富的杨树资源也带动了为杨木加工业,全市以杨木为主的木材加工企业300多家,年消耗杨木近15万立方米。汉寿县以杨木为主的加工企业160家,拥有永昌盛木业公司、洞庭木业公司等龙头型加工企业,年加工杨木6万立方米以上,开发出的包装材、装饰材、日用品等十多个系列几十个品种的产品畅销国内外。
杨树产业的迅速崛起,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它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场,在地区经济中占有一定地位。“要致富,种杨树”,杨树已经成为平湖区农民的“摇钱树”,杨树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千家万户的农民致富奔小康。
杨树产业的发展,不仅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缓解了木材的缺口压力,还带动了运输、购销及其它机关产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劳动力的转移,拉伸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链条。
杨树作为平原湖区的农田林网防护林体系的主体,有力地促进了平湖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美化,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生态保障。据科学测定,23—50米宽的杨树林带可减轻风力12—16%,可使早稻增产5.8%,晚稻增产12.4%,油菜增产7.1%;一线防洪大堤500米外洲的防浪护堤林可削减21.4%的洪峰强度。同时成带、成片的杨树构成平湖区特有的森林景观,美化环境,为旅游开发创造了条件,也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据有关专家考察,西洞庭湖区的鸟类由原来的114种增加到了207种。
楠竹产业是我市林业经济的又一增长点。据统计,全市共有楠竹林面积70万亩,立竹蓄积8933万根,亩平127根。主要分布在桃源、鼎城、汉寿等3个区、县56个乡镇(场),年采伐楠竹450万根。其中桃源楠竹具有杆高、带长、材厚、纤维韧性强等特点,是加工、造纸的理想材料。1995年以来,桃源县委、县政府以“一根楠竹奔小康”为目标,依托楠竹资源优势,结合退耕还林等林业工程项目,狠抓产业结构调整,走出了一条兴竹强县的产业之路。目前全县楠竹面积50万亩,立竹蓄积7500万根,年产值1.8亿元。并形成了以319国道为纽带,杨溪桥为中心的十里楠竹加工走廊,全县有各类楠竹经营加工户5600多户,年加工楠竹300万根,主要产品有装饰材料、竹农具、竹家俱、竹笋食品、竹生活日用品、竹工艺品等8个系列,156个品种,年加工产值1.3亿元。涌现了跃宇竹业有限公司、滕达竹制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年加工楠竹100万根,产值过千万元,解决农村劳动力1000多人,收入增加4000——6000元。
油茶是我市的林业特色资源,更是特色产业、传统产业。油茶是我国特有的,其茶籽油是一种纯天然绿色保健食品,在各种食用油中出类拔萃,品质能与国际上著名的橄榄油媲美,享有“东方橄榄油”的美誉,在国内外市场看好,国际粮农组织已将其列为重点推广的一种食用油。目前全市有油茶面积170多万亩,除安乡以外均有分布,遍及全市丘陵山区100多个乡镇,我市的油茶无论是总面积、还是总产量列全省第三位。90年代以来,全市实施油茶常规技术低改25万亩,更新引进油茶优良品种(寒露籽系列)无性系8个、造林近2万亩,有的已开始受益。据多年的定点观测,油茶进行常规技术低改后,三年即可使产量翻一番,产值增一倍。桃源、临澧县、鼎城区油茶低改大面积可产茶油10—15公斤,是改造前的3—4倍产量和产值。鼎城区丁家港乡刘胜富经营的茶山亩产可达到20公斤油。而我们现在大面积的油茶山亩产只有4—6斤油,与此相比较相差2—8倍,低产改造以后,有的乡、村经营油茶的收入占到了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临澧县修梅镇1995年开始的油茶低改林地,1997年产油21公斤。按照此计算,全市170万亩油茶中100万亩常规低改3年左右亩产10公斤茶油,12元/公斤,则第一产业年产值可达1.2亿元以上,全市农业人口500万人,可人平增收30元。另外还可以开发第二、第三产业进行加工增值。油茶的开发潜力巨大,完全有望成为我市农村的支柱产业。
林业产业存在的问题。我市林业产业虽然取得长足进步,但与做大做强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林业产业的发展尚处在粗放经营阶段。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质量较低。森林资源的树种和林龄结构不尽合理。中幼龄林面积占94.7%,近期内可供采伐利用的近成过熟林蓄积仅占森林总蓄积量的10.3%左右。森林资源保护形势严峻。林业收益分配不合理,林农生产积极性不高。
二、国际、国内林业产业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芬兰是世界林业发达国家,其森林面积不到世界总量的1%,木材产量也仅占世界总产量1.5%,而其林产工业总值、林业出口总值、纸和纸板的出口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10%、15%。芬兰林业之所以能够以低消耗达到高产出,主要原因是其发展了林业产业。芬兰从16世纪开始出口木材,17世纪开始出口锯材,19世纪开始制浆造纸,20世纪林产工业得到大发展。50年代以前,林产品的出口占全国出口总值的50%以上,1960年曾达到75.3%。之后,森林工业又推动了其它工业的发展,如林业机械的制造,电子工业,其最著名的诺基亚公司就是孕育于森工企业。虽然其木材产量是基本稳定的,但其出口的绝对数量是一直上升的。芬兰80年代开始发展高产值的林产品,在1985年,芬兰林业部门的投入产出核算结果显示1立方米木材用于制材和人造板,产值为648.4芬兰马克,如果用于制造纸浆,可得产值为1505.8芬兰马克,增长近3倍。芬兰1983年林产品出口值为180亿芬兰马克,1988年达300亿芬兰马克,增长了67%,而这期间木材生产只增长17%。可以说芬兰林业产值的增长并不是由于木材生产增长所致,而是利用有限的木材资源,通过产业链的拉长,达到了增值、增效的目的。
俄罗斯是世界林业大国,其森林面积占世界总量的近1/4,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由于林产工业的落后,其木材生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十分有限。到80年代末,其单位体积木材的林产品产值只有美国的38%,芬兰的40%多。由于加工业的落后,其林产品出口的份额中,超过2/3为原木和据材,纸浆和纸制品不足1/3。目前,俄罗斯林产品出口数量并不比芬兰低,但其创汇的收入还不及芬兰的1/5。
与芬兰林业相比,英国的林业产业走的是另一条路子,即第三产业为主。英国85%的木材依赖进口,国内林业发展的重点是保护资源,增加森林,改善生态,提高森林的景观价值,促进森林旅游和林区游憩。森林旅游已成为英国林业的支柱产业,以其良好的林区设施吸引了大量游客。1998年,英国森林旅游人数已达3.55亿人次,其木材产值还不及其森林旅游门票收入的1/10。
黑龙江省(含龙江集团)是我国森林资源最为丰富的省,其活立木总蓄积量15.7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13.85%。2001年黑龙江省木材采伐量是974.71万立方米,林业总产值为238.3亿元。而浙江省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只有1.27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1.12%,只有黑龙江省的8.1%。2001年,浙江省木材采伐量是198.79万立方米,为黑龙江的20.4%,而其林业总产值是560.8亿元,是黑龙江的2.35倍。分析两省在木材生产和林业产值形成的巨大剪刀差的原因,浙江省之所以获得高产值,原因之一是拉长了加工的产业链条,浙江省人造板制造业、林化产品制造、造纸及纸制品业产值是黑龙江的6.4倍、6.5倍和55倍。原因之二是浙江省扩大了产业面,优化了产业结构,发展了花卉、茶桑果等非木质林产品,2001年浙江这两项总产值是27亿元和88亿元,分别是而黑龙江90万元和3514万元的3000倍、251倍。
三、培育林业支柱产业,加快林业产业化步伐,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
(一)我市林业产业化建设的重点和目标
1、总体目标。到2010年,林业产业总值达20亿元,其中:林业增加值达10亿元,山区农民的收入中,依靠林业综合开发增加的收入占50%,支柱产业的地位基本确立。到2020年,林产业总产值达40亿元,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加强。
2、森林资源目标。2010年,有林地面积950万亩,其中:速生丰产工业用材林基地达到350万亩(150万亩杨树,200万亩松、阔、杉等)。竹林100万亩、油茶150万亩,经济果木林120万亩,净增有林地150万亩;森林覆盖率50%;活立木蓄积1500万立方米,净增200万立方米。2020年,有林地面积1000万亩,净增有林地50万亩,森林覆盖率55%,活立木蓄积量1800万立方米,净增300万立方米。
3、林业工业目标。2010年,木材总产量180万立方米,其中商品材60万立方米;毛竹总产量600万根,其中商品竹500万根;木材、竹材综合利用率分别为65%和75%;人造板产量30万立方米;木浆造纸产量20万吨。2020年,木材总产量110万立方米,其中商品材80万立方米;毛竹总产量800万根,其中商品竹600万根;木材、竹材综合利用率分别为70%和80%;人造板产量40万立方米;木浆造纸产量30万吨。
4、大企业目标。用5—15年时间,重点培育和扶持3—5个产值达1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和1—2个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集中力量建设木浆纸、竹木加工、苗木花卉、果食品加工等3—5个支柱产业重点项目,创10项以上省名牌。
总的布局是:汉寿、安乡和澧县、鼎城的西洞庭区域建设以杨树为主的农田防护林网及其相关的产业;汉寿、鼎城、桃源的沅水以南区域建设楠竹基地及其加工产业;石门、澧县、鼎城建设名特优水果基地及其加工产业;桃源、临澧、鼎城、汉寿等地的丘陵山区建设油茶基地及其加工产业;武陵区及其环市区乡镇突出抓好木材加工业、花卉苗木产业;在所有国有林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森林生态旅游业。
(二)发展重点
确定我市林业产业发展重点,必须依据国家关于重点发展林业产业的政策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培育和扶持支柱产业的政策措施,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来确定。从本市的市情、林情出发,综合林业产业规划目标,我们认为林业产业发展重点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森林资源培育。森林资源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要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明确森林资源培育方向和重点,加大森林资源培育力度。培育森林资源要以提高林木生长率和森林资源总体质量为主,狠抓定向培育、集约经营和速生丰产。重点是建设以杨树为主的百万亩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基地、百万亩竹业基地和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努力实现森林资源规划目标。突出抓好中幼林抚育间伐、低产林分改造和林种树种结构调整,最大限度地发展森林资源,为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来源。
2、人造板工业。人造板产品品种需求扩大,发展前景广阔。要集中力量发展中高密度纤维板、定向结构刨花板等新型人造板。从目前和今后一定时期(10—15年)市场容量和消费需求分析,人造板工业发展潜力很大。新建人造板企业要严要求、高起点、上规模、讲质量。新上中高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企业年生产能力要达到30万立方米以上。要重点抓好上海新高潮集团有限公司、吉林森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来常投资的杨木加工、20万立方米刨花板生产项目,德宝科技有限公司10万立方米中高密度板生产项目的新建,跃宇竹业有限公司、滕达竹制品、浏阳河竹业公司等竹胶合板竹制品加工项目的扩大规模。
3、木浆造纸业。制浆造纸资源利用充分、市场广阔。现在我国每年需进口100多万吨纸或纸浆。纸的人均消耗量,全国人均9公斤,而世界人均水平是90公斤,最高的国家达293公斤,差距很大,潜力也很大。木浆造纸是最具有发展前途的林业产业主导产品,发展木浆造纸是我市林业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木浆造纸要突出规模经济,要着重发展低污染高效益的纸浆,充分利用林区剩余物、次小薪材、竹材等,提高综合利用率。重点建设岳纸集团与洞庭水殖投资的20万吨木浆生产项目。
(三)采取得力措施,有效地推进林业产业化发展
1、各级领导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创新机制上下功夫。林业产业化建设是我市林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林农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之一。发展林业产业,为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农民增加就业和收入开辟了新的渠道。因此,各级领导应从推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这就要求各级领导树立市场经济观念,树立开放式经营观念,树立产加销、科工贸一体化的观念。要转变政府职能,在创新林业经营机制上下功夫。林业产业化是大势所趋,但又不会自然形成,要靠引导、支持,才能健康发展。
2、实施分类经营、分类管理,建立新的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根据森林的用途 生产经营目的将森林资源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实施分类经营、分类管理,推行不同的政策措施。商品林的经营作为基础产业,是以生产木材、提供工业原料、追求最佳的经济效益为目的。因此,商品林的经营要以市场为导向,由经营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要在以下几方面给予扶持:一是注入资本金,提供财政周转金和银行贷款,重点扶持商品林基地建设;二是对投资经营商品林,特别是吸引外资开发商品林的,予以优惠政策:允许商品林资产合理流动,并在缴纳特产税、所得税、育林费、维简费等方面给予减免、返还;三是将重点商品林生产项目,如速生丰产用材林、工业原料林、竹林、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列入基础性项目进行管理,在计划安排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公益林以满足国土保安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属于社会公益事业,由政府组织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和管理。因此,各级政府应在以下几方面予以扶持:一是将经营公益林为主的单位,列入事业单位,实行事业化管理;二是将公益林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政府财政增加对公益林建设的投入;三是逐步建立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3、加大投资力度,集中资金,重点扶持。要重点项目予以倾斜。集中资金和力量,重点抓好具有一定规模和效益的林产业骨干企业和项目。对此,建议市里在立项和投入上要给予重点倾斜、重点扶持。把重点放在附加值高,技术水平高,生产规模适当和市场容量大的产品上,争取在产品产量、品种、效益等方面有大的突破。同时,还要多渠道筹资,增加产业投入,增加用于林业社会公益事业的投资。要轻敛薄赋,落实和完善有关税费政策,为林业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确保林业资金专款专用。林业部门依法征收的育林费、维简费是以林养林资金,是林业再生产资金。在培育和扶持林业产业中,要收足、管严、用好这些资金,确保专款专用,严禁任何单位、个人以任何名义挪用、平调、截留。
4、合理规划布局,大力发展林产工业。发展林业产业化,要突出优化结构,制定旨在加快林业产业建设步伐,全面带动林产业的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规划。根据林业资源和市场状况确立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并围绕主导产业,建立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从我市的森林资源来看,以松和阔叶树为主的工业原料林较少,加强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是加大资源培育的首选项目,要大力发展松、杨、桤木等的钱阔工业原料林基地,发展笋竹两用林基地。在区域布局上,重点林区在建好生态林的同时,要发挥优势,实施好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工程;丘陵低山区重点抓好木本粮油、木本药材、楠竹、油茶、干鲜水果等特色林业和其它经济果木林,平原地区要以百万亩杨树工程为龙头,重点抓好工业原料林和农田林网建设,发展平原林业经济。林产工业是林业产业化的龙头,目前我市是一个薄弱环节,从现在起,要围绕杨树产业、楠竹产业、油茶产业、林产化工业、果品加工业等为重点,大力发展以竹木加工业为主体的林产工业。同时,还要着力发展以苗木花卉及森林旅游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全面推动林业产业化发展,为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常德市林业局局长肖正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