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林业工作情况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3-11-26 00:00
信息来源:
一、全市林业形势分析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今年的林业工作运行良好。林业重点工程整体推进,产业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资源保护管理得到加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全市完成造林面积8.57万亩,其中退耕还林工程造林7万亩,长防林工程造林1.14万亩,油茶低改更新造林0.13万亩,其他造林0.3万亩。造林面积比去年增加2万多亩。义务植树800万株。是我市近年来造林任务完成最多、资金投入最大、质量较好的一年。通过狠抓“严管林”的各项措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全市稳步铺开了林地林权登记换发证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开展了整顿树木采挖、林木采伐和木材流通管理“三项整顿”活动,狠抓了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和林业严打斗争,均取得较好效果。
几项主要工作的具体情况是:
(一)退耕还林
我市自启动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国家下达我市退耕还林任务15.5万亩(其中退耕还草0.8万亩),工程在5个县(市)区实施。其中11万亩退耕还林任务已经完成,并于今年4月顺利通过省退耕办的春季检查验收。今冬明春4.5万亩退耕还林(草)已完成造林作业设计,完成整地1万亩。
到目前为止,国家累计下拨我市资金3593万元。整个工程惠及全市5个区县(市)的75个乡镇、864个村、2206个村民组、44678个农户。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受灾严重。今年的特大旱灾造成退耕还林损失严重,受灾面积4万亩以上。二是工作经费短缺。三是一些局部地方没有严格按照“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实施项目。四是一些地方的干部、群众对退耕还林生态目标认识不到位,受传统的耕作习惯影响,林粮间种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五是后续产业培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地方还没有意识到发展后续产业的紧迫性,对怎样使农民形成长远生计、培育什么样的后续产业、怎样培育后续产业考虑较少,少数地方出现了没有按适地适树的原则造林、树种结构单一的问题。六是一些地方不愿承担宜林荒山造林任务。由于退耕地造林和宜林荒山造林的补助政策不同,一些地方及退耕农户只愿承担政策相对优惠的退耕地造林任务,而不愿承担宜林荒山造林任务。有些地方在落实宜林荒山造林任务时办法不多,机制不活,没有把群众造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为了加快我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步伐,切实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市政府于2003年10月14日召开了全市退耕还林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下一步工作主要措施:一是加快进度,年内按期保质完成4.5万亩任务。二是突出重点,切实搞好规划设计。三是狠抓种苗生产,确保苗木供应。四是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五是强化资金管理,搞好政策兑现。六是把握政策规定,落实整改措施。七是狠抓管护,巩固造林成果。
(二)生态建设。
在抓好国家重点工程造林的同时,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规划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列入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市人大专题听取了汇报,并引起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目前,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已纳入了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重点突出“一环、六带、五廊、十二园、五组团”等生态工程建设,以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多网络放射状的城市林业生态体系。在完成《长沙市林业生态圈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又组织完成了《长沙市林业生态圈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今年6月30日通过了有2名中科院院士参加的国家和省市林业、园林、规划等方面的专家评审,给予了“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的高度评价。与此同时,大力抓好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和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完成17.5公里的机场高速公路、48.51公里的京珠高速公路长沙段两条绿色通道建设工程。
(三)森林防火
1—10月,全市共发生山火197次,其中森林火警119次,一般森林火灾78次;受害森林面积3763亩,未发生人员伤亡事故。与去年同期比较,森林火灾次数、受害森林面积都有所上升。
今年入夏以来,由于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全市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干旱,林内可燃物急剧增多,森林火险等级一直居高不下,森林火灾次数之多,来势之猛,范围之广,是我市森林防火史上非常罕见的。随着秋季防火期的到来,森林防火工作面临着严峻考验。仅10月20日至24日,全市就发生山火30余起,受损森林面积达900余亩。为此,市政府办公厅在10月29日专门就森林防火工作发出通报,要求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认真执行森林防火双向责任制,将森林防火责任落实到位,特别要落实到乡镇、村组。二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林区干部群众的森林防火意识,禁止农民随意用火。三是认真做好扑救森林火灾的各项准备工作。四是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值班调度工作。五是增加森林防火投入,改善防火基础设施。六是严格执行林区生产用火制度,加强野外火源管理。
(四)森林病虫害防治
1—10 月,全市森林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已达37.2万亩。
全市防治面积20万亩,防治率53.8%;共投入防止经费200万元。从总体上看,已有效地控制住主要发生区森林病虫灾害的发展蔓延趋势。
森林病虫害发生的主要特点:一是常规性病虫害发生居高不下。马尾松毛虫、竹蝗等常规性病虫害呈扩大危害的趋势。二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威胁进一步加大。松树癌症——松材线虫病已在我省郴州等地发现,若不采取断然措施,将对我市松林构成严重威胁。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今年气候反常,前期雨水多,后期干旱重,影响了防治工作的开展。二是经费紧张,基层没有病虫害监测预防专项经费,中央和省里的防治补助经费下达较晚,地方和群众自筹的防治经费难以到位,影响了监测预防工作的开展。三是生物农药防治成本高,群众意识淡薄,影响了生物防治率。
我们打算进一步加强对常规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力度,积极做好防治药械的准备工作,应付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加大生物防治的面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预防意识,重点抓好松材线虫病等入侵有害生物的监测预防工作。
(五)花卉苗木产业建设
花卉苗木已成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开始从小规模、分散和粗放经营向基地化、专业化、集约经营方向发展,已初具规模。全市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61650亩,种植品种500多个。共有花卉苗木经营户3万余户,从业人员10.4万人,专业技术人员2260人;有较成规模的花卉市场8个;花卉企业351个;花卉苗木销售总数量为15401万株,销售总金额6.25亿元;产值达8.3亿元。目前,以浏阳市柏加乡为中心,按照“公园式的基地、园林式的庭院、生态型的乡村”的建设标准和要求,正在建设浏阳河百里花木产业带。
二、明年工作的初步打算
2004年,是林业工作的关键性的一年。林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中发[2003]9号文件为指导,按照“瞄准一个目标,建立两大体系,实施六大工程,促进‘三化’建设”的思路,从调整林业生产关系入手,努力开创林业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
总体目标:全力抓好国家重点工程造林。人工造林5.1万亩,其中:退耕还林3.7万亩,长防林造林0.6万亩,退耕还草0.8万亩。中幼林抚育20万亩;培育造林苗木800万株。继续抓好全市城乡绿化。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85%以上,全民义务植树800万株;城区新增公共绿地100万平方米;争创10个以上省级“园林式单位”,20个市级“花园式单位”,80个区、县级“花园式单位”。筹建1-2个森林公园或生态公园。调整结构,重点扶持,着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大力推进浏阳河花木产业带建设。依法治林,严打整治,抓好林业执法、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努力保护森林资源。
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改革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增强加快林业发展的动力
重点是抓好事关根本、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林业产权制度、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国有场圃经营管理体制、林业综合执法等四项改革,进一步理顺林业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进一步完善林业分类经营规划,因地制宜地科学划分公益林和商品林,将其落实到山头地块,进行分类管理。
认真贯彻中发[2003]9号文件精神,毫不动摇、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大力发展私有林和民营林,使整个林业有突破性发展。在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过程中,充分尊重经营者的自主经营权,放手发展;实行“两权”分离,稳定所有权,放活使用权;规范政府行为,公平税赋;强化法律保障,进一步明确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地位,切实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建立灵活的采伐管理政策和“放水养鱼”的机制,为非公有制林业创造宽松的条件。
(二)紧紧扭住林业重点工程不放松,以重点带动我市林业的全面发展
在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坚持不懈地抓好退耕还林工程、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工程、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速生丰产林建设工程、优质种苗与花卉工程等六项工程。与此同时,扎实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努力构筑以林业重点工程为骨架,以城乡绿化一体化为依托,以绿色通道建设为网络的国土绿化新格局。在突出生态建设的同时,把林业产业化建设作为林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态体系的强大支撑以及林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的重要渠道,以花卉苗木产业为重点,以浏阳河百里花木产业带为平台,打造花木产业龙头。
(三)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夯实加快林业发展的基础
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森林资源和坚持依法治林的方针,一手抓资源培育,一手抓森林管护,突出“严管林”,把管护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严格执行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大依法管理的力度,及时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严格执行森林资源案件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加强资源林政管理,严防“三乱”反弹。突出抓好活立木移植管理,坚决杜绝超限额消耗森林资源的现象。狠抓征占用林地的审核,加强森林植被恢复费的征收。继续深入开展林业严打整治斗争,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认真做好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保护生态安全。
(四)坚持科教兴林,努力提高林业效益
针对林业科技贡献率仅28.55%,林业科技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创新不足、结合不紧等问题,加速推进林业新技术革命。尽快建立科技创新体系,通过资源重组、技术组装配套和系统集成,解决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中的技术瓶颈。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效益。通过科技宣传、科技下乡、科技示范推广等形式,在林木种苗培育、林果林药开发及林产品加工转化等方面,普及林业科技知识,推广林业实用技术,实现科技绿山、科技富民。
(五)大力加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建设,为加快林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以学习贯彻中发[2003]9号文件和全国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统一全市林业干部职工的思想,加强组织、作风、制度和业务建设。切实加强各级机关的作风建设,不断完善机关工作制度,提高领导林业工作的水平。大力提倡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培养广大干部职工崇尚先进、弘扬正气、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积极为加快林业发展多作贡献。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今年的林业工作运行良好。林业重点工程整体推进,产业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资源保护管理得到加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全市完成造林面积8.57万亩,其中退耕还林工程造林7万亩,长防林工程造林1.14万亩,油茶低改更新造林0.13万亩,其他造林0.3万亩。造林面积比去年增加2万多亩。义务植树800万株。是我市近年来造林任务完成最多、资金投入最大、质量较好的一年。通过狠抓“严管林”的各项措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全市稳步铺开了林地林权登记换发证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开展了整顿树木采挖、林木采伐和木材流通管理“三项整顿”活动,狠抓了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和林业严打斗争,均取得较好效果。
几项主要工作的具体情况是:
(一)退耕还林
我市自启动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国家下达我市退耕还林任务15.5万亩(其中退耕还草0.8万亩),工程在5个县(市)区实施。其中11万亩退耕还林任务已经完成,并于今年4月顺利通过省退耕办的春季检查验收。今冬明春4.5万亩退耕还林(草)已完成造林作业设计,完成整地1万亩。
到目前为止,国家累计下拨我市资金3593万元。整个工程惠及全市5个区县(市)的75个乡镇、864个村、2206个村民组、44678个农户。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受灾严重。今年的特大旱灾造成退耕还林损失严重,受灾面积4万亩以上。二是工作经费短缺。三是一些局部地方没有严格按照“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实施项目。四是一些地方的干部、群众对退耕还林生态目标认识不到位,受传统的耕作习惯影响,林粮间种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五是后续产业培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地方还没有意识到发展后续产业的紧迫性,对怎样使农民形成长远生计、培育什么样的后续产业、怎样培育后续产业考虑较少,少数地方出现了没有按适地适树的原则造林、树种结构单一的问题。六是一些地方不愿承担宜林荒山造林任务。由于退耕地造林和宜林荒山造林的补助政策不同,一些地方及退耕农户只愿承担政策相对优惠的退耕地造林任务,而不愿承担宜林荒山造林任务。有些地方在落实宜林荒山造林任务时办法不多,机制不活,没有把群众造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为了加快我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步伐,切实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市政府于2003年10月14日召开了全市退耕还林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下一步工作主要措施:一是加快进度,年内按期保质完成4.5万亩任务。二是突出重点,切实搞好规划设计。三是狠抓种苗生产,确保苗木供应。四是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五是强化资金管理,搞好政策兑现。六是把握政策规定,落实整改措施。七是狠抓管护,巩固造林成果。
(二)生态建设。
在抓好国家重点工程造林的同时,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规划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列入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市人大专题听取了汇报,并引起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目前,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已纳入了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重点突出“一环、六带、五廊、十二园、五组团”等生态工程建设,以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多网络放射状的城市林业生态体系。在完成《长沙市林业生态圈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又组织完成了《长沙市林业生态圈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今年6月30日通过了有2名中科院院士参加的国家和省市林业、园林、规划等方面的专家评审,给予了“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的高度评价。与此同时,大力抓好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和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完成17.5公里的机场高速公路、48.51公里的京珠高速公路长沙段两条绿色通道建设工程。
(三)森林防火
1—10月,全市共发生山火197次,其中森林火警119次,一般森林火灾78次;受害森林面积3763亩,未发生人员伤亡事故。与去年同期比较,森林火灾次数、受害森林面积都有所上升。
今年入夏以来,由于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全市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干旱,林内可燃物急剧增多,森林火险等级一直居高不下,森林火灾次数之多,来势之猛,范围之广,是我市森林防火史上非常罕见的。随着秋季防火期的到来,森林防火工作面临着严峻考验。仅10月20日至24日,全市就发生山火30余起,受损森林面积达900余亩。为此,市政府办公厅在10月29日专门就森林防火工作发出通报,要求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认真执行森林防火双向责任制,将森林防火责任落实到位,特别要落实到乡镇、村组。二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林区干部群众的森林防火意识,禁止农民随意用火。三是认真做好扑救森林火灾的各项准备工作。四是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值班调度工作。五是增加森林防火投入,改善防火基础设施。六是严格执行林区生产用火制度,加强野外火源管理。
(四)森林病虫害防治
1—10 月,全市森林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已达37.2万亩。
全市防治面积20万亩,防治率53.8%;共投入防止经费200万元。从总体上看,已有效地控制住主要发生区森林病虫灾害的发展蔓延趋势。
森林病虫害发生的主要特点:一是常规性病虫害发生居高不下。马尾松毛虫、竹蝗等常规性病虫害呈扩大危害的趋势。二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威胁进一步加大。松树癌症——松材线虫病已在我省郴州等地发现,若不采取断然措施,将对我市松林构成严重威胁。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今年气候反常,前期雨水多,后期干旱重,影响了防治工作的开展。二是经费紧张,基层没有病虫害监测预防专项经费,中央和省里的防治补助经费下达较晚,地方和群众自筹的防治经费难以到位,影响了监测预防工作的开展。三是生物农药防治成本高,群众意识淡薄,影响了生物防治率。
我们打算进一步加强对常规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力度,积极做好防治药械的准备工作,应付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加大生物防治的面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预防意识,重点抓好松材线虫病等入侵有害生物的监测预防工作。
(五)花卉苗木产业建设
花卉苗木已成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开始从小规模、分散和粗放经营向基地化、专业化、集约经营方向发展,已初具规模。全市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61650亩,种植品种500多个。共有花卉苗木经营户3万余户,从业人员10.4万人,专业技术人员2260人;有较成规模的花卉市场8个;花卉企业351个;花卉苗木销售总数量为15401万株,销售总金额6.25亿元;产值达8.3亿元。目前,以浏阳市柏加乡为中心,按照“公园式的基地、园林式的庭院、生态型的乡村”的建设标准和要求,正在建设浏阳河百里花木产业带。
二、明年工作的初步打算
2004年,是林业工作的关键性的一年。林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中发[2003]9号文件为指导,按照“瞄准一个目标,建立两大体系,实施六大工程,促进‘三化’建设”的思路,从调整林业生产关系入手,努力开创林业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
总体目标:全力抓好国家重点工程造林。人工造林5.1万亩,其中:退耕还林3.7万亩,长防林造林0.6万亩,退耕还草0.8万亩。中幼林抚育20万亩;培育造林苗木800万株。继续抓好全市城乡绿化。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85%以上,全民义务植树800万株;城区新增公共绿地100万平方米;争创10个以上省级“园林式单位”,20个市级“花园式单位”,80个区、县级“花园式单位”。筹建1-2个森林公园或生态公园。调整结构,重点扶持,着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大力推进浏阳河花木产业带建设。依法治林,严打整治,抓好林业执法、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努力保护森林资源。
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改革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增强加快林业发展的动力
重点是抓好事关根本、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林业产权制度、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国有场圃经营管理体制、林业综合执法等四项改革,进一步理顺林业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进一步完善林业分类经营规划,因地制宜地科学划分公益林和商品林,将其落实到山头地块,进行分类管理。
认真贯彻中发[2003]9号文件精神,毫不动摇、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大力发展私有林和民营林,使整个林业有突破性发展。在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过程中,充分尊重经营者的自主经营权,放手发展;实行“两权”分离,稳定所有权,放活使用权;规范政府行为,公平税赋;强化法律保障,进一步明确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地位,切实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建立灵活的采伐管理政策和“放水养鱼”的机制,为非公有制林业创造宽松的条件。
(二)紧紧扭住林业重点工程不放松,以重点带动我市林业的全面发展
在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坚持不懈地抓好退耕还林工程、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工程、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速生丰产林建设工程、优质种苗与花卉工程等六项工程。与此同时,扎实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努力构筑以林业重点工程为骨架,以城乡绿化一体化为依托,以绿色通道建设为网络的国土绿化新格局。在突出生态建设的同时,把林业产业化建设作为林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态体系的强大支撑以及林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的重要渠道,以花卉苗木产业为重点,以浏阳河百里花木产业带为平台,打造花木产业龙头。
(三)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夯实加快林业发展的基础
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森林资源和坚持依法治林的方针,一手抓资源培育,一手抓森林管护,突出“严管林”,把管护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严格执行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大依法管理的力度,及时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严格执行森林资源案件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加强资源林政管理,严防“三乱”反弹。突出抓好活立木移植管理,坚决杜绝超限额消耗森林资源的现象。狠抓征占用林地的审核,加强森林植被恢复费的征收。继续深入开展林业严打整治斗争,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认真做好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保护生态安全。
(四)坚持科教兴林,努力提高林业效益
针对林业科技贡献率仅28.55%,林业科技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创新不足、结合不紧等问题,加速推进林业新技术革命。尽快建立科技创新体系,通过资源重组、技术组装配套和系统集成,解决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中的技术瓶颈。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效益。通过科技宣传、科技下乡、科技示范推广等形式,在林木种苗培育、林果林药开发及林产品加工转化等方面,普及林业科技知识,推广林业实用技术,实现科技绿山、科技富民。
(五)大力加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建设,为加快林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以学习贯彻中发[2003]9号文件和全国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统一全市林业干部职工的思想,加强组织、作风、制度和业务建设。切实加强各级机关的作风建设,不断完善机关工作制度,提高领导林业工作的水平。大力提倡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培养广大干部职工崇尚先进、弘扬正气、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积极为加快林业发展多作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