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GEF项目进展顺利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2-01-17 00:00
信息来源:
湖南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GEF项目)自2000年7月启动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林业局、国家GEF项目办公室的指关心支持和有关部门及中外专家的鼎相助下,严格按照国家GEF项目办制定的年度计划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项目实施以来,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成了东洞庭湖保护区管理计划编制工作。在国际国内生物多样性专家、管理计划专家的帮助下,目前已完成了《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的编制工作。该计划对东洞庭湖保护区在2002-2006年的保护、管理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规划,提出了1个总体目标、3个管理目标及18个实施目标,同时为每个实施目标制订了相应的行动计划,共计有49条具体行动。
二是开展了培训、提供了咨询、培养了人才。共有204人次参加了12期GEF项目培训班。培训内容主要有湿地生物多样性、生态旅游、环境经济、财务管理、英语、社会经济与参与式、野生动植物保护政策与法规、保护区巡护管理等。其中6期是由湖南承办的,主要培训湖南项目区的管理及技术人员。培训手段先进,形式多种多样,既有课堂授课,也有现场实习,既有教师讲课,也有学员结合各保护区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学员已将培训所学应用于项目实施及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管理工作中。项目实施以来,共有15位咨询专家(8名国际专家及7名国内专家)为湖南项目提供了总共10个多月的技术咨询服务,涉及环境经济评估、社会经济、项目监测与评估、生物多样性、管理计划及培训计划等。
三是添置了设备、改善了实施单位的基础设施。湖南东、南、西洞庭湖3个自然保护区及省项目办分别购进了一批先进的办公、通讯、制图、宣教及监测设备,改善了办公条件,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湿地保护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四是初步制订了项目监测评估系统。2001年5月底,项目监测评估国际专家与湖南GEF项目办一道共同讨论、制订了监测评估的方法、程序、内容等。该系统简单、明了但监测内容详尽,便于监督管理。
五是开展了生物多样性调查。组织了一定的技术力量重点对鸟类、鱼类及湿地植被进行了调查,从而进一步摸清了种类、数量、栖息地等情况。同时也确定了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热点区、重要鱼类产卵区。
六是西洞庭湖完成了宣教中心建设。为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宣传湿地保护知识,西洞庭湖保护区在修建了一座宣教中心,
2001年9月23日正式挂牌,接待参观学习人员。该中心由105 M2多功能厅及300
M2展示厅组成。宣教中心将为湿地及其野生动植物保护提供宣传教育场地,促进湿地资源保护工作,同时也将促进西洞庭湖生态旅游事业。
七是实施了退田还湖,扩大了保护区面积。洞庭湖区已经退田还湖近554
km2,移民达30万人,保护区面积增加了900多公顷,这不仅对缓解洞庭湖面临的严重压力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加强湿地资源保护,确保GEF项目的顺利实施极为有益。
八是制订了生态旅游规划。南洞庭湖及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在生态旅游市场调查、植被调查及鸟类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两个保护区分别进行了旅游规划,规划内容包括景点及游乐项目、接待服务设施、旅游商品开发、旅游环境建设、环境教育等。规划的制定将促进环境保护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以及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