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三龙厅长接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采访
3月4日下午,刚在湖南代表团驻地接受《湖南日报》记者采访后,邓三龙厅长紧接着又应邀接受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的采访。
记者事先未作采访提纲通知,主要围绕我国经济问题连串发问。在回答记者提出的“2015年我国GDP增速只有6.9%,远低于往年,如何看待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现象”的问题时,邓三龙厅长指出,关于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我们不能光看数据,而是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第一,我国经济减速是受国际经济下滑这个大环境的影响。目前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国际经济下滑,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作为世界经济体中的一个重要国家,我国不可能独善其身。但是,纵向看我国经济增速减缓,而横向从全世界来看,不管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还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他们的经济发展速度都远低于我国甚至负增长,相比较而言,我国的经济增速还是一枝独秀的。第二,这个数据反映出党中央、国务院在政策把握上更加稳健。我们在经济下滑有一定压力的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没有拿出更多的资金来投放市场,刺激经济,提高GDP增速,而是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等政策来促使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这些措施都表明我国在经济发展的政策把握上更加成熟稳健。第三,这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带来的然我国因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经济环境会带来一时的阵痛,但我国政府敢于面对这个阵痛,目的就是为了让新兴产业逐步取代传统产业,让高能耗、破坏环境、不低碳环保的产业,通过优胜劣汰的方式被逐步淘汰,使中国经济健康发展,不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再有“带血的GDP”,而是用五大发展理念来引领经济结构调整,使我国的经济逐步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所以,从这三个方面来看,今天的阵痛是为了明天发展的新常态打下牢不可破的基础。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邓厅长对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充满信心,也充满期待。
记者随后又提出“如何理解李克强总理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问题。邓三龙厅长回答道,首先他完全认同克强总理的意见,然后他又指出,制定经济发展速度的合理区间,它不仅仅反映我国今后经济发展走势的新常态,更多反映出这些年来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和党风政风的转变。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在经济发展上更加实事求是,不再有“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现象,保持与市场经济同频共振。党中央、国务院把经济发展目标定在一个合理区间,也是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受全球经济影响,中国不可能置身于国际大环境之外,这样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