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出来的“湖南标杆”——炎陵县青石冈国有林场的突围之路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25-10-09 10:27 信息来源:

(转载自株洲日报)

真正的强者,是在废墟中重新站起的那一刻。

炎陵县青石冈国有林场就是这样:计划经济时代,林场运转和干部职工待遇均有保障。改革开放后,林场被一下推向市场,自己找饭吃,面临生存危机。

危难时刻,方显英雄本色。猛醒后的青石冈人奋发图强、励精图治,特别是近年来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顺利渡过“吃饭”难关,并成功闯出林场增效、生态林业提质的新路子,连续两年获评“湖南省十佳林场”。

倒逼之下,竟然逼出个全省先进。

青石冈国有林场之变,令人惊喜,更引人深思。

穷则思变逼出来的转型

9月的青石冈国有林场,漫山遍野层林尽染,树木叠翠鎏金,美不胜收。职工们正在林下忙碌,昔日沉静的深山明珠重焕新生,活力十足。

青石冈国有林场是1958年成立的,山林总面积约37.6万亩,森林覆盖率97.71%,下辖5个分场,为全省第二大国有林场,曾是湖南国有林场中一颗耀眼的明星,林业采伐、造林抚育等方面均走在全省前列。其提供的大量木材,曾为国家建设做出很大贡献。

造林、育林、采伐。当时林场一切由国家统一调配,职责单一,基本没啥压力。好日子悠闲而自在。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改革开放,按照上级部署,该林场实行自主经营,从单一木材生产经营转化为以生态建设为主,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光环褪去,职工们稳固的“铁饭碗”被打破,稳坐钓鱼台的青石冈人第一次陷入深深危机。

从按照计划经济行事,商家主动找上门,到自己上门去找市场,青石冈人开始并不适应,但因当时市场需求量大,经营虽不如往昔,但“吃饭”还不成问题。

真正的压力发生在二十世纪90年代后期。彼时,市场上木材替代品日增,木材市场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特别在国家禁伐限伐政策实施后,青石冈人迎来真正的生存考验。

“林场最困难时期,职工工资经常都不能全额发放。全林场600多名职工,逾半下海自谋生路。”说起当时的日子,一些老职工感慨不已。

穷则思变。

“要发展,就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眼光不能死死盯在木头上。”林场将目光投向不起眼的林下。炎陵县分管林业的副县长谷兢兢认为,“林下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要合理优化布局,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珍稀树种苗木、中药材等产业,打造当地林下经济特色。”

前无去路,后无退路。两难面前,别无选择的青石冈人决心豁出去,闯出一条“活路”来。

珍稀苗木入围全国试点建设名单

苗木是青石冈国有林场的传统产业,过去主要培育杉树、马尾松、国外松等经济林苗木,有传统、有技术。如果利用此基础,进而发展市场前景好的乡土珍稀树种苗木,手拿把攥。

说干就干。该林场积极探索国有林场和种苗产业融合发展途径,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开发荒芜果园、荒地等闲置土地,在水口山、青石等分场,精心培育青冈、红榉、楠木等乡土珍稀树种苗木。同时有助于保护和恢复珍稀树种的生态系统。

发展好珍稀树种苗木,技术是关键。

林场主动与省林科院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先后推广了地膜覆盖育苗、营养杯育苗、ABT生根粉等育苗技术。对原有简易大棚进行升级改造,改造成标准化智能大棚,提高了种苗产能。

引进新技术,在省“三区”人才、省林科院专家团队指导下,林场累计投资400余万元,建成乡土珍稀树种苗木基地200亩,年存苗150万株,总产值达500万元。通过坚持“良种+良法”的育苗造林技术,严守苗木质量关,质量达到优等标准。

变则通。

如今,每年春回大地,植树造林季节,林场苗木基地分外忙碌,职工们忙着起苗、分类、打包、装车,源源不断运往造林山场,为实施植树造林、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提供优质苗木。

“我们的苗木产品已有青冈、红榉、楠木等,都是一些珍稀树种。”林场有关负责人说,林场正着手打造电子商务平台,让珍稀苗木更快走向全世界。

林场职工们反映,珍贵苗木已成为林场增收的摇钱树。去年初,林场入围全国种苗基地试点建设名单。

“我们计划利用5年时间,再投资500万元,建成满足林场自身苗木需求并辐射全省的集采种、储藏、育种和培育于一体的特色种苗繁育基地。”青石冈国有林场场长陈歆波介绍。

套种药材林场挺起经济支柱

近日,走进青石冈国有林场青石分场,杉林下,一排排整齐的土垄上,种满了黄精、重楼、黄花倒水莲等名贵中药材,迎风摇曳,缕缕药香扑鼻,与周边挺拔的杉木林相得益彰,共构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好山好水出好药。这里的土壤、湿度、温度等都适合药材种植,我们充分利用林下空间,种出来的名贵药材品质好。”林场中药材基地负责人刘辉一边查看中药材长势,一边说道。

林场有野生中草药264科、665属、1199种,占全省药用植物种类的46%,是一座天然药物宝库。

初尝甜头,林场坚定发展林下经济信心。近年来,该林场紧抓国家、省、市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的重大机遇,利用当地优势,大力发展林下名贵中药材种植,助力多元增收,为林场经济发展开辟新途径。

林场精心组织、提前规划,投入专门资金,从种苗选育、技术培训、上山种植到日常抚育,每个环节都严格把控。虽如此,但由于其始经验不足、技术力量不强,屡遭失败。

比如,重楼经济价值高,但种植难度大,喜阴凉、需空气湿度大、海拔700米以上。黄精稍不注意就会患叶斑、灰霉等病,多次因此成片死亡,其中2023年,铁瓦仙基地20多亩黄精连片染上了叶斑病,后请来省科技特派员现场诊断,才将其根治。

吸取教训,狠抓科技种植。林场走出去,组织技术人员到周边县市参观学习、实地调研。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担任顾问,负责指导规划、基地管理技术指导。平时,林场还经常邀请专家教授前来培训,提升了业务能力。去年,林场与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研究所合作,开展林下中药材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研究,取得良好效果。

目前,该林场已逐渐实现林下经济规模化种植、效益化产出,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在青石冈国有林场的示范引领下,炎陵县掀起发展中药材、食用菌、蜜蜂等林下经济热潮,现已发展林下种植养殖品种20多个,总产值7.12亿元。还吸引周边的茶陵、安仁、井冈山等地的林场纷纷前来“取经”。

如今,林场还采取“大型药企+合作社+农户”生产模式,与华润三九药业、麦芽药业等国企、民企签订合作协议,打造500亩黄精、300亩岗梅等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既为全县中药材种植提供了多种示范模式,又为林下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初秋时节,记者在五里牌分场北斗石中药材种植基地看到,员工们正在山头辛勤劳作。今年初,林场新栽种200多亩中药材,其中岗梅已长至1米多高,十分喜人。

“如今,林场已先后投资近千万元,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面积3500亩,成为炎陵中药材种植的样板基地。”该林场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林场已与广东华润三九集团建立长期合作,中药材已成为其生产供货基地。通过与桂东珍源特色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签订销售、技术服务协议,为发展中药材产业提供技术保障和销售托底。

林下中药材种植,为林场发展注入新动力。去年,中药材产业为林场实现总产值150余万元,两年后进入盛产期,年产值可达300万元,成为林场的经济支柱。省、市、县领导多次到基地调研指导,对林场产业发展给予高度评价。

林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增绿又增效,实现了生态与效益双赢。今年4月,炎陵获得全省首批、我市首张湘林碳票,其初始碳汇量71880.7吨,预期交易额800万元。青石冈国有林场为该项目的开发主体。

林下有宝藏,山水更可亲。青石冈国有林场的林下经济,正风景独好。

逼出来的“湖南标杆”——炎陵县青石冈国有林场的突围之路

33820811